无色非龙 作品

第264章 回老家看看

今年回来的人很全,大金牙和龚福廷就有了回苏河看看老朋友的心思。

大年初一一过,就让龚连山备车。

没法,龚连山又把邢涛的吉普车借来了,再加上自家的桑塔纳,一大家人挤挤也能凑合。

11个大人,再加3个孩子。

确实有点挤了。

好在没人查车。

先是回了苏河农场的场部。

龚沈两家在场部的铺子早就兑出去了,如今人家经营的很好。

他们把车停在路边,一家人下车看着当初的门市房,一阵感慨。

龚连山还拿出相机来,挨个拍照留念。

这相机也是这次回北安的时候买的。

见这么多人在门外拍照,店老板就出来查看。

他一眼认出了龚福廷和大金牙。

“哎呀!这不是老龚和老沈嘛!你们啥时候回来的?”

一阵寒暄之后,饭店老板也被惊动了。

门市房这条街上很快就围上了不少人。

当年龚家和沈家在场部肯都是风云人物。

很多人都是他们的顾客。

一见面别提多亲热了。

龚连山只能一个劲儿的拆香烟。

大金牙和龚福廷则满大街散烟。

龚连山哥俩一个劲儿的赔笑。

跟认识的人打着招呼。

这些回来,龚连山和媳妇儿也商量过。

苏河农场可能以后没啥机会再回来了。

老人家想要跟家乡做个告别,这种心情得理解。

还有就是那仨姐妹。

她们都在京城工作了,可以说,已经在京城安家了。

回哈尔滨也是因为有老人在,她们不得不回来尽孝。

就连北安可能都不会回来了,更别说苏河农场了。

离开这里,大家都去了老武家。

今年老武回来可硬气了。

因为他要带着老伴去哈尔滨过好日子了。

昨天他就接到沈金凤的电话,已经在家备好了酒菜。

一进门就是连声的“过年好!”

龚家沈家来了十几口人。

把武家挤的满满登登。

老武要跟着龚连山混,也会搬去哈尔滨。

龚福廷和大金牙跟他更亲热,一家人一般。

在酒桌上,大家趁着酒兴,聊起了过往。

尤其是说起龚连山当初要进车队的事,龚福廷更是感慨.

“没想到啊!老武,连山跟着你混现在能混成这样!你的功劳很大啊!”

龚福廷这样一捧,老武虽然心里得意,可面上得谦虚。

“老龚啊,话可能敢这么说,现在我可跟着连山混呢!”

他的话引得大伙儿哈哈大笑。

“他敢有意见!”

龚福廷板着脸说道。

“不敢,不敢!”

龚连山很是配合。

饭后,龚连山要带着老爸跑一趟木沟河。

老朋友还要见一见。

沈金凤则带着大伙儿去了招待所,在这住一宿。

当龚连山和龚福廷爷俩出现在张廷喜面前的时候,把老张吓了一跳。

“哎呀!你们也来从哪儿来啊?太突然了!”

“哈哈,没想到吧?!”

龚福廷拉着张廷喜的手,两人老朋友都很激动。

“张叔,我们家今年可能要搬去哈尔滨了,走之前跟你见个面。”

“哦,哦!好,好,快进屋。”

木沟河林业经营所还是老样子。

这些年的变化也不大。

只是张廷喜退休了。

远来都是客。

张家也炒了几个菜,大家凑在一起吃喝起来。

“老龚啊,你算是来着了。”

张廷喜笑着说道:“你要是不来,过久可就见不着我了!”

“咋的?”

龚福廷一愣。

“嗨,我要去伊春,我儿子那儿。都喊了我好几次了,我不想去。”

张廷喜有些得意的说道。

“哈哈,好事啊!干了一辈子了,该歇歇了,去好好享享福吧!”

龚连山对张廷喜很是感激。

想当年,自家还从他这儿买了几方红松呢,到现在都没使了。

自己结婚的第一套家具就用的是这个木料。

当时多值钱啊!

老张还是仗义的。

两个老头聊了很久。

当晚就住在了这儿。

第二天一早,吃了早饭,龚家爷俩这才跟张廷喜告别。

他们开车回了苏河场部。

中午就集体返回了三队。

到了三队,就是回到了真正的老家。

先跑来迎接的是郭海。

他是老龚的徒弟。

汤茂林和汤军也来了。

刘海洋听到消息也赶紧跑来,非要把龚家沈家接回去。

为啥?

他的理由很充满。

龚家沈家跟刘海洋家是邻居,一趟房。

去他家才是正理。

龚福廷和大金牙都点头。

姚凤仙和范丽萍也想回老家看看。

于是他们就往刘海洋家去。

汤茂林和郭海也就跟着一起。

等到了刘海洋家,人群越聚越多。

其他老职工们听说龚福廷和大金牙回来了,都跑过来看望。

一时间,刘海洋家人满为患。

很多人不得不站在院子里聊天。

龚连山哥俩带着媳妇儿姐妹们在院子里招待着。

男人抽烟,女人嗑瓜子,孩子们吃糖。

每个人嘴里说出的都是当年的故事。

还有人为了相互印证某件事的具体时间和经过,几经争执。

龚家和沈家人都呵呵的笑着,连连点头。

有时也插一句话。

满屋满院子的欢声笑语。

有人提起了已经走了的韩主任,可很多犯了错误又回来的人就没人提起了。

好像他们就从没有出现过一般。

比如,当初跟龚家有矛盾的邓国斌。

人太多,刘海洋家也没法招待。

于是大伙都伸手帮忙。

有人去买烟酒,有人回家拿来了蔬菜,有人还拿来了猪肉。

洗菜的,切菜的,还有炒菜的。

当然掌勺的还是郭海,谁让他是现役厨师呢!

当晚,在刘海洋家开出了三桌。

两桌大人,一桌孩子。

对,就是孩子们都凑了一桌了。

这些孩子大多是这些年出生的。

跟龚家沈家都不认识。

可他们血脉里有农场人天然的亲近感。

臭蛋、从云和万华很快就跟他们打成了一片。

龚家沈家今天的心情更有不同。

在三队,他们感受到的是亲情乡音。

刘海洋作为东道主,更多的是伺候局的角色。

这些人中,有些跟他平时可不对付。

也有的跟他有矛盾。

可在龚连山的面子下,所有人都放下了这些。

留给他们的都是好的一面。

尤其是知道龚家沈家要离开北安,去哈尔滨定居了。

他们更是祝福。

龚连山很快就喝醉了。

他知道自己逃不脱。

在醉倒的那一刻,他心里是满满的幸福和满足。

就让自己带着这些家乡的祝福,展翅高飞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