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3章 心底无私天地宽
今年的除夕是1月26号,大年三十。
沈金凤早早的就给在京城的姐仨去了电话。
让她们都回来。
一开始,她们几个都有各种借口。
沈金芳两口子年初调去的京城,工作确实忙。
可听说今年要是不回来,以后就不会在北安过年了。
沈金芳赶紧说,她想办法回来。
沈金华原本是不想回来的。
也是听到这件事,她才说回来。
至于小姑子龚连花则在嫂子的训斥下,乖乖的答应回来。
19号,龚连山两口子就带着老武回了北安。
“武叔,回去跟婶子商量一下,装修好就搬过去吧。”
“嗯,我回去跟老太婆商量一下。”
周老师没地可去。
龚连山两口子要带他回北安过年,老头死活不同意。
他就愿意自己待着。
龚连山两口子一回来,老头老太太们就问起那些闺女啥时候回来。
“她们答应回来了。”
“就是!再不回来,以后回北安的机会就少了。”
姚凤仙和范丽萍总算是放心了。
23号,沈金凤就接到了电话,姐仨25号下午到。
这下,全家就快乐起来。
邵国丽的分部也停了业务。
老弟龚连河也停车了。
这几天他们每天都带着孩子过来帮忙。
准备最多的,就是饺子。
龚连山哥俩的活儿就是剁肉馅。
今年的肉馅不仅有猪肉,还增加了牛肉馅。
沈金凤和邵国丽切菜。
白菜、芹菜、韭菜。
这些都是配饺子馅的。
四个老头老太太主管和面,擀饺子皮。
三孩子主管玩。
楼下的饭店已经关门了。
郭海已经回家过年了。
食杂店倒是还开着。
一盖帘一盖帘的各种馅的饺子冻在饭店大厅里。
第二天,家里开始油炸各种鱼虾。
很多需要提前预制的菜都弄成半成品。
25号中午,刚吃完饭,姚凤仙和范丽萍就催着他们两口子去接站。
“妈,好早呢!”
“不早了,早点去把握!”
看样子,俩老太太都想姑娘了。
沈金凤要去,被龚连河拦住了。
“嫂子,你就别去,我和我哥去就行了。”
八道街到火车站有好几公里,要是腿着去确实有点时间,可开车也就是几分钟的事。
这会儿的北安,路上的机动车也逐渐的多起来。
这么冷的天,马路上还有交警。
这工作真遭罪。
到了候车室里躲着,问了窗口,车还没进站。
等了一个多钟头,才广播列车进站了。
俩人这才从候车室出来。
一掀棉帘子,刺骨的寒风就像刀子似的割脸。
裹了裹大衣,嘴里喷着白气,往出站口走。
跟着从候车室出来的人不少,看样子都是来接站的。
大伙都站在外面跺着脚,嘶嘶哈哈的硬抗寒风。
十几分钟后,就见出站口涌出一股人流。
“哥,哥!”
“姐夫,姐夫!”
声音高亢,很熟悉。
那不就是那姐仨嘛!
三个女孩穿红戴绿,一窝蜂似的扑过来。
挨个抱住龚连山。
俏脸上都挂着笑意。
亲热之后,才看着一旁的老弟。
“二哥!”
“回来了!”
“连河!”
“走走,上车上车。”
龚连山赶紧招呼。
他把姑娘们塞进车里,这才问道:“阚勇呢?咋没来?”
“人家回云南了!”
“哟
,那不是耽误你了?”
龚连山这才知道,感情二姨子放弃了跟对象回云南的机会!
他心里有点内疚。
“嗨,没事,我们说好了,下次再跟他回去。”
沈金芳说道。
再看二姨子,已经有了轻熟女的模样。
唉,都长大了。
老妹还是乖乖女的样子。
沈金华也成熟了不少,可能跟她在机关工作有关吧。
龚连山回头看着这俩老妹。
“你们的对象呢?”
沈金华局举手喊道:“我有了!”
“我,我也有了。”
龚连花红着脸说道。
“真的?你俩都有了?”
龚连山扫了扫她们,想看她们是不是说谎。
“真的!我打算明年带回来!”
“我也是。”
“有了就好!”
龚连山让老弟开车。
他悠悠的说道:“明年过年咱们就在哈尔滨过了!”
老弟的动作一僵,而后又恢复了流畅。
“哈尔滨啊?那太好了,还能好好逛逛街呢!”
三女坐在后座嘻嘻哈哈。
他们一到家里就喧闹起来。
就听见两个老太太絮絮叨叨的大骂几个闺女不孝,出去了就不回来!
大金牙和龚福廷在一边劝解。
一边对闺女们嘘寒问暖,一边呵斥老太太别说丧气话,大过年的,晦气。
三姑娘没心没肺,跟大姐亲热。
沈金凤红着眼圈,唠叨着她们心真狠,也不回来看看她。
说的她们也不好受了。
三个孩子一时间嘴里乱喊,一会儿小姨,一会小姑,自己都喊懵了。
邵国丽跟她们也很亲热。
“都别站着了,赶紧坐下暖和暖和。”
龚连山招呼道。
今晚这顿接风宴其实跟年夜饭相差不大了。
只有几个大菜没上。
大伙儿都没少喝。
一会儿诉说着来北安时的旧事。
一会儿又展望到哈尔滨后的生活。
更多的是欢乐话题。
怀旧也只是一瞬而已。
只有老弟两口子有点不自然。
沈金凤到了这会儿还说道:“老弟,你们要是想去哈尔滨了,就说,我和你哥给你们安排!”
“嘿嘿,我知道!”
龚连河心里知道。
哥嫂对他是没的说。
以前,沈金凤和邵国丽妯娌关系很好。
可能后来各忙各的,接触少了,关系自然就慢慢的淡了吧。
也可能是小胖跟龚连山分心之后?
反正这种关系搞得很不舒服。
离开也好。
大家都不别扭。
只有姚凤仙心里叹气。
她能看不出来老儿媳妇有心眼?
拿他当枪使?
老太太一点不傻!
可她心疼老儿子,有时候不自然的就有了倾向。
老大有能力,吃点亏不怕。
老儿子没能力,不多给点咋整?
可能所有老人都有类似的心理吧?
他们这样的行为总能精准的引得两个兄弟家庭爆发矛盾。
老人还不知道错。
我是为你们好,我有啥坏心?
好在龚连山和沈金凤两口子确实在经济上条件更好,心胸也更宽些。
不然还真很难说。
至少,他们两口子没有跟三姐妹说北安这边财产处置的事。
“来,老弟,弟妹!以后你们在北安就好好的。有啥难处就说,还是那句话,想来哈尔滨了,打个招呼!”
龚连山举杯跟他们两口子说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