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 初审

夜幕低垂,如同浓墨般厚重地覆盖了整个洛阳城,将白日里的繁华喧嚣悄然吞噬。此时此刻,皇宫深处的某一处殿堂内,烛光在风中轻轻摇曳,跳跃的火苗映衬得四周金碧辉煌的装饰更加耀眼夺目,同时也增添了几分神秘莫测的气息。空气中弥漫着淡淡的沉香味道,令人心神宁静的同时也不由自主地产生一种敬畏之感。

武则天,这位历史上赫赫有名的天后陛下,正端坐于高高的宝座之上,她的身影在摇曳不定的烛光下显得更加庄严肃穆。她身穿一袭华丽的长袍,袍子上绣满了精致的龙凤图案,每一针一线都透露着皇家独有的尊贵与奢华。乌黑亮丽的发髻高高挽起,上面点缀着各种珍贵的宝石与珍珠,即便是在昏暗的光线下也依然闪烁着耀眼的光芒。

她的脸庞虽然经过岁月的洗礼,但仍不失为一位风韵犹存的女子。此刻,那双锐利如鹰的眼睛正透过重重帷幔,紧紧地注视着刚刚踏入大殿的两名来客。他们身上带着夜色的凉意与紧张不安的气息,显然对即将面对的这位至高无上的统治者充满了敬畏之心。

武则天的眼神中既有君王特有的威严,也有着常人难以揣摩的深邃。她知道,在这看似平静的夜晚背后,隐藏着无数错综复杂的政治斗争与权力博弈。每一个细微的动作、每一句看似平常的话语,都可能成为决定命运走向的关键。因此,她必须保持绝对的冷静与敏锐,以便从对方的一言一行中捕捉到有用的信息。

两位被召见的人小心翼翼地走上前来,跪倒在地,齐声道:“参见陛下。”他们的声音在空旷的大殿内回荡,与外面的寂静形成了鲜明对比。武则天微微颔首,嘴角勾勒出一抹意味深长的笑容,随即开口道:“平身吧,今夜召你们前来,是有要事相商。”

她的话语虽然温和,却透着不容置疑的权威。底下的人闻言立刻站起身来,但身体仍旧保持着谦卑的姿态。他们明白,在这位女皇面前,任何一丝疏忽都可能是致命的错误。而此刻,武则天的目光再次变得深邃起来,她开始仔细打量二人。

其中一人是武则天最为宠爱的女儿——太平公主。只见她身着一袭绣满繁复花纹的长裙,步履轻盈地走进大殿。她的妆容精致典雅,眉宇间流露出一股英气,与周围那些柔弱的宫女形成了鲜明对比。太平公主的目光坚定而自信,举手投足间尽显大家闺秀的风范,令人不敢小觑。

而在太平公主身旁站立的,则是一位面容俊美的青年。他穿着一袭飘逸的道袍,衣袂随风轻轻摆动,整个人显得仙风道骨,超凡脱俗。青年唇红齿白,眉清目秀,举止温文尔雅,仿佛从古画中走出的人物一般。他便是传说中猪八戒的儿子——朱小戒。尽管年纪轻轻,但他身上却散发着一种与年龄不符的成熟稳重,让人不由自主地对他产生了好感。

武则天的目光在两人身上来回扫视,眼神中既有慈母般的温柔,又有帝王特有的威严。她注意到女儿太平公主那坚毅的眼神以及朱小戒从容自若的态度,心中不禁暗暗点头。随后,她轻轻咳嗽一声,打破了这片刻的沉默:“二位请上前来,今晚召你们前来,有重要的事情需要商议。”

随着武则天的声音落下,太平公主与朱小戒相视一笑,随即迈着稳健的步伐向前走去。他们深知,在这位女皇面前,每一个细节都至关重要。因此,无论是言语还是行为,他们都力求做到最好,希望能够得到武则天的认可和支持。

“母后,对不起,儿臣今晚回来有些迟了。”太平公主的声音宛如山谷中清澈的溪水,温柔而恭敬,她轻轻行了一礼,动作优雅得体,如同一朵盛开的牡丹,在寂静的大殿中更显高贵典雅。随即,她微微侧身,将朱小戒让到了前面,眼中闪过一丝鼓励的光芒,仿佛是在无声地告诉他无需紧张。

月光透过高高的窗户洒落进来,为整个大殿披上了一层银辉。武则天的目光在女儿身上停留了片刻,那目光中既有慈爱也有期待。太平公主的出现总是能让这位女皇的心中泛起涟漪,不仅是因她是自己的骨肉至亲,更是因为她那份不同于常人的刚毅与智慧。

武则天微微眯起双眼,那双锐利的目光直射向这个突然出现在她女儿身边的陌生青年。她的心中充满了疑惑与好奇,这个看似俊美的青年,究竟有何能耐,能让她的宝贝女儿如此重视?

“你就是朱小戒?”武则天的声音低沉而威严。她的语气中既有对未知事物的好奇,亦不失帝王特有的谨慎。在这位女皇面前,即便是最微小的动作也会被无限放大,成为评判一个人品格的标准。

朱小戒抬头,迎上了武则天的目光,他的眼神中没有丝毫的畏惧,反而透露出一种难以言喻的坚定与自信。那是一种源自内心深处的笃定。

“是的,陛下,我就是朱小戒。奉家师司马承桢之命,特来以伴读身份保护公主殿下。”朱小戒的声音虽不高亢,却字字铿锵有力,回荡在整个大殿之内。

武则天轻轻点了点头,对朱小戒的回答不甚满意。她敏锐地察觉到,在这位青年身上似乎隐藏着某种不为人知的秘密。她能够感受到朱小戒身上那股不同寻常的气息——它既非凡人所能拥有,又隐约透露着一丝超脱世俗的气质。这让她对这个人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她要更明确的答案。

朱小戒接着道:“此次前来保护公主,实乃我师父司马承桢的卜算。他老人家感应到公主未来可能遭遇劫难,因此特派我前来加以化解。对我而言,这不仅是一份责任,更是修行之路上不可或缺的一次厉练。”

武则天闻言,眼中闪过一丝不易察觉的认可,心中暗自点头。这位年轻的朱小戒不仅外表俊美,如同初升的朝阳般耀眼,而且言辞得体,举止大方,举手投足间流露出一种超乎年龄的沉稳与自信,确实是个不可多得的人才。

更重要的是,几天前的那场对话,如同晨曦中的露珠,晶莹剔透,又在武则天的心头久久停留,不肯散去。那时,她与司马承桢相对而坐。武则天,这位曾经被迫遁入空门,又在权力的漩涡中逐步崛起的女性,对佛法有着自己独到的理解。她谈论起佛法时,言辞间透露出一种深邃与睿智,那是岁月与经历赋予她的独特韵味。

而司马承桢,这位道家高人,他的讲述却仿佛一股清泉,缓缓流入武则天的心田。他不仅阐述了道法的玄妙,更将佛理融入其中,构建起一座桥梁,连接着道与佛的深邃智慧。他的言辞不疾不徐,却字字珠玑,让人听后如沐春风,心旷神怡。

武则天在听的过程中,不时点头表示赞同,她的眼神中闪烁着对知识的渴望与对智慧的敬畏。她明白,司马承桢这位道人,与李淳风那种过于功利、注重术数的风格截然不同。司马承桢更注重的是内心的修养与智慧的积淀,他追求的是一种超脱世俗、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境界。

这场对话,让武则天对司马承桢产生了深深的敬意。她感觉到,这位道人不仅学识渊博,更有着一颗纯净无垢的心。在权力的斗争中,她见过太多尔虞我诈、勾心斗角,而司马承桢的出现,仿佛为她打开了一扇窗,让她看到了另一种可能——一种以智慧与修养为基石,追求内心平静与超脱的生活方式。

此刻,回想起那场对话,武则天的心中依然充满了感慨。她知道,自己虽然身居高位,但内心的那份对智慧的追求与对宁静的向往,却从未改变。而司马承桢,无疑为她指明了一条通往更高境界的道路。

回想起那日洛阳城的天象异变,武则天至今仍心有余悸。那是一种难以言喻的预兆,仿佛有股神秘的力量在暗中涌动,意图对自己不利。而司马承桢,这位道家高人,却在第一时间察觉到了这股不祥之气。

他不仅对武则天提出了警告,这股不祥之气是对付太平公主的,还主动请缨,表示会派出特别的人来保护太平公主。武则天当时虽然有些疑惑,但出于对司马承桢的信任,还是答应了他的请求。

没想到,司马承桢所派的“特别之人”,竟然就是朱小戒。他以伴读的身份,悄然陪伴在太平公主身边,既不会引起对手的注意,又能在关键时刻发挥保护作用。这样的安排,既巧妙又周到,让人不得不佩服司马承桢的深谋远虑和高超智慧。

武则天想到这里,心中不禁对司马承桢更加敬佩。她明白,这位道家高人不仅学识渊博,更有着一颗忠诚护主的心。他用自己的方式,默默地守护着大唐的安宁与繁荣。

而朱小戒,这个看似平凡无奇的年轻人,也因为司马承桢的安排,而走上了一条不同寻常的道路。他以自己的才华与智慧,赢得了太平公主的信任与赏识,更在暗中守护着公主的安全。

武则天望着窗外的天空,心中默默祈祷,希望大唐能够永远安宁,希望太平公主能够平安顺遂,也希望司马承桢与朱小戒这样的有道之士,能够永远得到命运的眷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