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 矛盾

武则天的召唤让司马承桢心中既紧张又期待,他知道这意味着自己将要面临新的挑战和机遇。在这瞬息万变的权力游戏中,司马承桢深知自己肩负的责任。他决定在离开之前,将朱小戒托付给陈子昂照顾。他知道,陈子昂不仅才华横溢,而且为人正直,正是教导朱小戒的最佳人选。

“子昂,”司马承桢微笑着对陈子昂说道,“我希望你能多教教朱小戒,尤其是那些官场的规矩和宫中的礼仪。他虽然年幼,但聪慧过人,必定能有所领悟。”

朱小戒站在一旁,眼中闪烁着期待的光芒,似乎对未来的学习充满了向往。陈子昂点了点头,满怀热情地回应:“放心吧,承桢,我会尽心尽力教导他的。”

随着时间的推移,陈子昂与朱小戒的相处变得愈发融洽。在轻松的交流中,陈子昂逐渐发现了这个小子的与众不同。朱小戒不仅相貌俊美,宛如天神下凡,更令人惊叹的是他的言语得当,思维敏捷,知识面广泛,仿佛一个小小的书卷气息的化身。

每当朱小戒提出问题时,陈子昂总是欣然解答,而朱小戒的求知欲和聪慧则让他更加赞赏。两人之间的互动如同春风化雨,渐渐地,朱小戒在陈子昂的引导下,开始领悟那些深奥的官场规则与宫中礼仪,心中充满了对未来的憧憬。

夜幕降临,华灯初上,洛阳的大唐夜市如同一颗璀璨的明珠,散发着迷人的光芒。

司马承桢从武则天宫中归来,神色略显疲惫。陈子昂则兴致勃勃,领着他和年轻的朱小戒穿梭于熙熙攘攘的人群之中。

街道两旁,摊位罗列,明灯高悬。卖艺者的吆喝声此起彼伏,有的在表演喷火绝技,引得围观者阵阵惊呼;有的则弹着琵琶,吟唱着婉转的小曲。

小吃摊飘来阵阵诱人的香气,糖人儿在艺人手中栩栩如生,糖葫芦晶莹剔透,令人垂涎欲滴。

绸缎庄里,各色绫罗绸缎在灯光下闪耀着绚丽的光泽,女子们围在摊前挑选着心仪的布料。

珠宝摊位上,珍珠、翡翠、玛瑙等珍宝琳琅满目,熠熠生辉。

司马承桢身着道袍,神色逐渐放松下来,饶有兴致地观看着这热闹的景象。陈子昂身着一袭青衫,谈笑风生,为他们介绍着夜市的种种。朱小戒则东瞧西望,眼中满是好奇与兴奋。

远处,一座高大的鼓楼矗立在夜色中,鼓声悠扬,仿佛在诉说着这座城市的繁华与昌盛。

夜色深沉,月挂中天。陈子昂带着司马承桢和朱小戒来到了离修文坊不远处一家精致的客栈。

客栈大门上方挂着两盏红灯笼,在夜风中轻轻摇曳。踏入店门,大堂内灯火通明,雕花的桌椅摆放整齐,角落里的香炉散出袅袅青烟,香气弥漫。

小二热情地迎上前来,引着他们穿过大堂,沿着木质楼梯而上。走廊两侧挂着一幅幅精美的字画,增添了几分文雅之气。

他们的房间位于二楼的尽头,推开门,屋内布置典雅。一张雕花大床,床幔轻垂。窗边摆放着一张檀木书桌,笔墨纸砚一应俱全。地上铺着厚实的地毯,踩上去柔软舒适。

房间的一角还设有一个小巧的茶台,茶具精致。窗外,偶尔传来几声更夫的打更声,让这宁静的夜更显清幽。

送走陈子昂后,朱小戒手脚麻利地为司马承桢打来热水,伺候师父洗漱。又轻轻为师父捶背捏肩,动作轻柔而熟练。因为朱小戒已经为他妈高翠兰做过无数次了。

司马承桢坐在椅上,眼中满是欣慰与赞赏。看着朱小戒忙前忙后的身影,心中对这孩子的喜爱又增添了几分。

“小戒啊,你如此懂事聪慧,为师甚是欣慰。”司马承桢微笑着说道。

朱小戒恭敬地回道:“师父谬赞了,能侍奉师父是徒儿的荣幸。”

司马承桢不禁感慨:“这孩子不仅知书达礼,待人接物也是一把好手。相信他若成了太平公主的伴读,定能应对自如,混得风生水起。”

“师父,我……”朱小戒欲言又止,那双明亮的眼眸里闪烁着探究的光芒,“我听闻,你与武则天陛下相谈甚欢,不知你们都谈了些什么?”

司马承桢微微一笑。“无所不谈,小戒。”他缓缓开口,声音里带着一丝神秘,“尤其是道门之深奥,佛理之精妙,我们共同探讨,相互激荡思想,那是一种难以言喻的愉悦。”

朱小戒闻言,心中不禁泛起层层涟漪。他想象着两位绝世人物,一位是道家高人,一位是帝王之尊,他们之间的对话,该是如何的惊心动魄,又或是怎样的平淡如水却蕴含深意?

“那……你们可有约定再次相见?”朱小戒小心翼翼地问。

司马承桢轻轻点头,目光深远,似是在回忆那一刻的默契。“是的,我们相约过几日,再续前缘。届时,或许会有更多的感悟,更多的智慧碰撞。”

晨光初破晓,金色的阳光穿透薄雾,洒在国子监的青石板路上,为这座古老的学府披上了一层温暖的光辉。司马承桢领着朱小戒又来到这里。

“小戒,今日我便要前往洛阳道观,寻访几位久未谋面的道友。”司马承桢的声音温和而坚定,眼中闪烁着对即将到来的旅程的期待,“你留在国子监,不仅要等待太平公主的选择,更要珍惜这里的时光,勤奋学习,请教学问,广结善缘。”

朱小戒轻轻点头,眼中虽有不舍,却也充满了对未来的憧憬。“师父,你放心去吧,我会好好照顾自己,也会努力提升自己,不让你失望。”

在国子监的藏书阁前,司马承桢为朱小戒办理了伴读登记,手续简便而庄重。望着那一张张泛黄的书卷,朱小戒的心中涌起一股难以名状的激动。这里,将是他未来一段时间的精神家园,也是她通往知识殿堂的阶梯。

司马承桢临行前,又特意嘱咐了几位师父的朋友,让他们多加关照朱小戒。那些学者们皆是温文尔雅,学识渊博,对朱小戒的到来表示了热烈的欢迎和真诚的帮助。

随着司马承桢的离去,朱小戒的生活步入了新的轨道。大部分时间里,他都沉浸在书海之中,从经史子集到诗词歌赋,无一不涉猎,无一不痴迷。他仿佛一只渴望飞翔的小鸟,终于在知识的天空中找到了属于自己的翅膀。

朱小戒的心中一个念头发生了改变——做太平公主的保护人。每当夜深人静,月光透过窗棂洒在她的书桌上时,他都会默默地祈祷,希望那位传说中的公主能够注意到自己,给自己一个完成任务的机会。又希望她不会注意到自己,自己只想安安静静学习。

然而,等待并不意味着空虚和无聊。朱小戒利用这段时间,不断向师父的朋友们请教学问,他们的每一次交谈都让他受益匪浅。他学会了如何更深入地理解经典,如何更精准地运用知识,更重要的是,他学会了如何以一颗平和而坚韧的心去面对生活中的每一个挑战。

渐渐的在洛阳的修文坊,朱小戒作为司马承桢的弟子犹如一颗璀璨的明星,以其俊美的外貌和温文尔雅的气质,迅速成为了修文坊的焦点人物。他不仅精通四书五经,更对诗词歌赋有着独到的见解,常与文坊中的学子们高谈阔论,引得众人赞叹不已。然而,他始终保持谦逊,对待师长恭敬有加,对待同窗友好和睦,因此在修文坊中人缘极佳。

朱小戒的博学多才,立即使得他在修文坊中的地位日益稳固。他不仅勤学不辍,还经常帮助修文坊中的其他人解决疑难问题,他的博学和乐于助人赢得了师生的一致尊敬。然而,他心中始终有一个秘密,那就是他的真实身份——猪八戒之子,这个秘密他从未向任何人透露,生怕一旦被朋友知晓,可能失去现有的一切。

朱小戒对洛阳的热爱,如同对知识的热爱一般,深沉而真挚。他喜欢漫步在洛阳的街头巷尾,感受这座古城的历史底蕴和文化气息。他喜欢和洛阳的普通老百姓交流,了解他们的生活琐事和喜怒哀乐。他喜欢在洛阳的酒馆里,品尝当地的美食,聆听民间艺人的弹唱,感受这座城市的独特魅力。

然而,朱小戒的内心深处,始终有一种孤独感和迷茫感。他知道自己的身份特殊,但他却不知道该如何面对这个身份。他害怕自己的秘密被揭露,害怕自己的朋友离他而去,害怕自己无法承受这份压力。心中宁愿读书,不愿做什么太平公主的伴读。

朱小戒的内心矛盾和挣扎,使得他的生活充满了戏剧性和不确定性。他既是一个受人尊敬的学者,又是一个充满迷茫和孤独的年轻人。他既是一个热爱洛阳的市民,又是一个背负着沉重使命的猪八戒之子。他既是一个乐观向上的青年,又是一个内心充满痛苦的矛盾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