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78章

彻底忘了辛苦学了一整天的小孩。搜索本文首发: 进入她

小孩还想来找太傅炫耀自己悟出了很多道理呢,看看他们父子俩那旁人插不进去的氛围,默默地转身离开了。

算了,他还是别过去了。

他之前已经听先生夸太傅听出了茧子,实在不想跑去再受一波罪。

小孩:我和他们这群奇怪的大人格格不入!

扶苏虽然担任的是闲职,但也不能成日不去干活,就待在家里教孩子。所以偶尔也是会上朝的,何况他还要时不时进宫去陪司马衷玩。

翻年到了元康五年。

今年出现了灾风伤稼,就是风灾导致庄稼受损。幸而风灾出现在北方,对南方和中原的产粮区影响不大,鲜卑族那头受损比较严重。

但鲜卑今年新上任的昭帝拓跋禄官大力和西晋交好,愿意帮助西晋镇压不太安分的匈奴。所以朝廷不能完全不管鲜卑族的受灾,还是要支援一二的。

秦政的意思也是帮他们一把,借此拉拢鲜卑族。

虽然五胡乱华时有鲜卑的参与,不过在八王之乱匈奴南下的时期,鲜卑族起初是和西晋一起对抗匈奴的。

不仅鲜卑昭帝带兵抗击了匈奴,狠狠挫伤了刘渊的匈奴汉国。汉人刘琨在并州抗击匈奴时,也是领着凶悍的鲜卑兵交战,凭此固守住了北方防线。

一波未平一波又起。

这边刚和鲜卑交好送去了大晋的诚意,晋朝自己的荆、扬、兖、豫、青、徐六州就发大水了。

多亏前几年秦政父子一力主张修筑防洪水利工程,洪灾才得到了一定的控制,没有蔓延得太广。不然波及六州的洪涝灾害,对朝廷的国库绝对是一个巨大打击。

可即便赈灾及时,古代王朝也难免出现力有不逮的情况。所以灾情严重的区域,难免有饿死人的事情出现。

扶苏今日来陪司马衷玩耍,就听到侍者提起这件事。

司马衷不解:

“为什么会有人饿死?他们不吃肉粥的吗?”

周围的侍从已经习惯了。

陛下不懂很多事情,会问出贻笑大方的问题很正常。起初大家还会偷笑,见得多了就只觉得悲哀了。

频繁嘲笑一个痴儿并不会让正常人觉得快乐。

一名侍从耐心地回答:

“他们没有东西能吃了,肉粥也不是所有人都吃得起的。洪水将能吃的都淹没了,只有一些地势比较高的地方可以幸免,但山上的野果野菜也有限。”

司马衷点了点头:

“原来是这样。”

他担忧地问扶苏:

“阿胥,那他们要怎么办呢?”

扶苏安慰他:

“皇后陛下已经安排人去赈灾了,等赈灾粮发下去,他们就有东西吃了。”

他也没和司马衷说赈灾里的弯弯绕绕,一个搞不好的话,庶民其实根本分不到多少粮食。

司马衷天真地相信了只要赈灾,灾难就会过去,继续开心地玩耍去了。

扶苏支着侧脸看他。

心道果然是个小孩子,说什么信什么。

隔天的大朝会扶苏也去了,主要是去听一下受灾情况到底有多严重。结果水灾的事情没听多少,反而听到了部民叛逃的消息。

可能是见大晋少有蔓延这么多州郡的大灾害,觉得这是个天赐良机。所以不愿意继续尊奉大晋的部分匈奴部民就趁机逃了,正好北方出现风灾,也乱着呢。

趁乱跑回塞外的匈奴部落里,就从此天高任鸟飞了。

贾南风收到消息的第一时间,想到的不是怎么追责匈奴部落,把人要回来处置。她想的是,可算有借口撸了刘渊的职位了。

这些年刘渊在并州并不老实。

他不断在结交匈奴人,司马炎驾崩前还册命他为匈奴五部的大都督,正式确认了他在匈奴中的领导地位。

然而看看如今部民叛逃出塞的结果就知道了,刘渊并没有认真为大晋拉拢匈奴部族。叛逃的部民就是他手下五部中出来的,朝廷问责于他顺理成章。

但刘渊这些年没留下多少把柄,仅此一事很难打压他,还会被匈奴抓住把柄说汉人就是“非我族类其心必异”。

贾南风询问群臣的意见。

秦政问道:

“可查出部民为何叛逃了?”

传讯兵答道:

“大都督这几年在匈奴部落中打压其他匈奴势力,避免旁人与他争权。叛逃的部民是其中一人的下属,在斗争中落败,决定回塞外卷土重来。”

他说刘渊为了保证自己这个晋朝封的大都督能一直占据主导地位,避免五部被其他匈奴首领带着叛出晋朝,所以才一直努力排除异己。

这次的事情不能怪刘渊治理得不好,只能说是有些人本身就有二心,发现在刘渊手底下讨不了好,所以干脆去外头搞事了。

这番话群臣有几个信了可不好

说。

扶苏微微一笑:

“大都督在并州经营这么多年,居然连手下败将的残兵都看管不住吗?是当真不慎将敌人放跑了,还是两方故意做出争权夺利的模样,再顺理成章地任由落败方逃走?”

不等传讯兵生气反驳。

扶苏又接着质问,他一针见血地提出:

“我听闻大都督在匈奴颇得民望,提起都说没有人不服他的。怎么,部民叛逃之前说所有人都服他,部民叛逃之后突然蹦出来个不服他的敌人了?”

传讯兵哑口无言。

当初刘渊为了得到司马炎的支持,当上这个五部首领,可是狠狠宣扬了一波他“五部俊杰无不至者”的威望,把自己吹得特别受人爱戴。

现在成功当上首领了,反而冒出了一堆反对他的人。要么你刘渊承认自己之前名声造假了,要么就是故意放人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