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48章
当权者权衡利弊后,觉得继续扶持楚王的性价比较低,果断改走皇后路线。搜索本文首发: 打开它
扶苏撑着下巴:
“贾南风,多好用的臣子啊。”
虽然姓贾,但她其实不是贾诩的后人。不过贾诩的那些手段,她倒是学了个七八成呢,也难怪有人错以为她和贾诩是一家的。
秦政回忆了一下记载:
“处理掉楚王等人之后,她掌权了八年没有再做什么。但随着太子日渐长大,她又不甘心起来。”
聪慧的太子是淑妃谢玖所出。
淑妃是三国时魏明帝设置的后宫位份,位视相国,爵比诸侯王地位很高。到了晋朝时,沿用了这个位分,但地位降到了九卿的水平。
即便如此,淑妃依然是很高的宫位了。再加上淑妃名下有太子,和贾南风一直不太和睦。等太子继位,贾南风显然捞不到什么好。
史册记载贾南风是因为善妒才针对淑妃母子,可别了,司马衷智力堪忧又不是什么香饽饽。很显然,她从头到尾都是为了权势而已。
为了当上太后之后可以继续独掌大权,贾南风肯定要杀太子的。她得扶持一个好掌控的新帝,或者继续让傻乎乎的司马衷待在皇位上。
然而聪慧的太子成年后必不可能老老实实等着司马衷驾崩再继位。
司马炎当初打的算盘就是太子长大后让太子来治理国家,朝中忠臣也更支持太子顶替司马衷的皇位。哪怕不提前继位,好歹把皇帝的权柄拿到太子手里再说。
太子监国又不是稀罕事。
因而贾南风在纷乱仅仅过去八年后就迫不及待地发难针对太子,还真不是她太过急性子,是真的等不起了。
那时太子连姬妾都有了,一旦姬妾生下了儿子、儿子还智商正常的话,太子的支持率就会陡然增加。
主上有继承人和没有继承人,可是两个概念。
可惜贾南风最终虽然杀了太子,自己也丧了命。最后皇帝这边没了皇后也没了太子,彻底失去反抗能力,被赵王司马伦挟持成为了彻彻底底的傀儡。
而后局面便一发不可收拾。
赵王可以,我齐王/河间王/成都王为什么不行?赵王他还不会治国理政,摄政王当得稀烂,谁上都比他强啊!
于是三王起义,国土内彻底乱了起来。
在这第二阶段的纷乱里,贾南风只是一个导火索罢了。
她想杀太子,赵王也想借机掌权。放任她杀了太子,然后拿着这个把柄再干掉她,自己成为赢家。
手法和贾南风杀汝南王是差不多的,只不过这次贾南风成了那把刀。
扶苏仔细琢磨了一下:
“贾南风会翻车,主要还是她太信任自己的心腹了。”
当时赵王时常讨好贾南风,贾南风将他当做心腹,皇宫禁卫居然都交给他统领。
可赵王是太子太傅,他自认为自己是太子党,从一开始就不满贾南风的决定,所以太子被废后他就密谋要推翻贾皇后的党羽。
是他的臣属劝说他别人都觉得他是皇后一党,就算太子重新上位也不一定会信任他,不如自己掌权。
于是赵王干脆等着皇后杀死废太子,再杀皇后。
为保万一,赵王还极力劝说贾南风把太子余党全部杀光,以绝后患。最终这一招给赵王上位扫清了阻碍,捡了个现成的便宜。
秦政淡淡地说:
“倘若贾南风让真正忠心于她的人接管禁卫,那么赵王伪造惠帝诏书要废黜和捉拿皇后的时候,至少皇宫禁卫可以阻拦。”
之后贾南风再以手中掌握的其他兵马和赵王对峙,就不一定会翻车了。毕竟诏书是伪造的,一验就知。
反观贾南风这边,惠帝好忽悠,废太子确实是她忽悠惠帝自己立下的,人家可没有作假。
可惜禁卫在赵王手里,赵王拿着诏书随随便便就把皇后给捉了,强行押去了金墉城,喂了毒酒。
扶苏认同地点头:
“贾南风不死,朝中其他藩王就生不了乱子。”
贾南风可比八王有远见多了。
她能治理好天下,也不会傻乎乎地放走匈奴贵族刘渊,让他回去创立个什么汉国。
她在位的时候五胡可没闹出什么乱子来,她一死司马氏的那群男人就光顾着内部互掐了,还给匈奴送血包。
赵王接管朝政之后把天下治理得一团乱麻,给了藩王们起义的充足理由。国都治不好还敢抢夺权利,有些人心里真的很没数。
结果都这样了,贾南风还要被说成是八王之乱的罪魁祸首。她确实是罪魁祸首,罪在她不该死上,她不死就没这些屁事了。
秦政微微眯眼:
“然而文人士子认为应该怪她杀了太子,若太子还在,不会落入这样的境地。”
说完,秦政自己都觉得好笑。
他当真轻笑了一声,笑声里全是嘲讽。
司马遹,一个被所有人都夸聪慧过人的太子。司马炎视他为大晋救星,后头朝代的人也这么信了。
他是怎么被废的呢?
他被灌醉了,然后被人哄着照抄了一份要求惠帝退位的文章。由于醉酒只抄了一半,剩下一半是贾南风仿照他字迹抄的。
然后惠帝看完决定处死太子,被臣子劝阻,最后只是废黜了太子之位。
这么粗暴的计策,太子都能中招。
这就是司马炎看重的太子,史书和后人吹捧的聪慧,真是贻笑大方。
太子活了这么多年,不知道自己喝醉酒之后被人哄骗着什么事情都能做出来。他自己不知道,皇后知道,多可笑啊。
提起这个,扶苏真的很无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