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47章
如果楚王固执己见掌控起来很麻烦的话,不如干脆放弃他。搜索本文首发: 今晚吃鸡
荆州兵权在他死后确实是会被贾南风给收回去,可贾南风又不可能自己统兵,不还是要另外找人领兵吗?
虽说她应该会有能胜任此事的心腹,但秦氏父子横插一脚之后,事情必然有变数。
倘若秦氏被贾南风拉拢到手了,她考虑到秦氏和楚王一系的关系,是很有可能选择将兵权交给父子俩的。
这样还能顺便安抚楚王残留的下属。
比如嘴上说“楚王嗣子年纪还小,无法领兵,秦家父子是他的亲人,先替他掌控兵权一段时间,等他长大便可交还给他了”。
哪怕明眼人都能看出来这话掺杂了水分,等孩子长大还要十几年。可孩子就是年纪小,大家也没办法,只能捏着鼻子认了。
不然还能怎么办?朝廷收回兵权,旧主之子可就什么都留不下了。
荆州将军们倒是想争夺兵权呢,可也要皇后认可才行。皇后不愿意松口,那谁眼红都没辙。
秦政心念电转,已经想好了一二三四五条备用方案。
楚王活着是一个解法,死了是另一个解法。无论哪种局势,对他们父子来说都没什么难度。
这边秦政在安心品茶。
那边楚王则在皱眉沉思。
晋朝用的煮茶法,将茶叶碾碎后用开水浸泡,还会加入葱姜桂盐甚至是茱萸等调味料,茶水尝起来味道很是丰富。
但是秦政不爱喝,所以尝了一口就默默放下了。虽然他们大秦很久以前也是这么喝茶的,可那都是多少年前的老黄历了,而且那时候秦政就不爱喝。
所以陛下日常都和太子一起喝蜜水,甜食党就是这么朴实无华。
不加调味料的饮茶方式要等到唐朝的茶圣陆羽推广煎茶法了。
秦政看楚王一时半会儿想不明白,干脆对侍者示意之后起身离开,让楚王自己慢慢想去。
楚王顿时回神,只看见先生潇洒离去的背影,对他毫无留恋。
楚王:……
楚王干巴巴地感叹:
“先生真是飘逸出尘。”
只是如今还未到南北朝时期,没有遭受百多年的战火流离。文人士子也没有因为报国无门而干脆自暴自弃,选择效仿“竹林七贤”搞些嗑药隐居弹琴酗酒的操作。
用这些东西麻痹自己,从而逃避惨烈的现实。沉醉在远离凡尘俗世的精神世界中,然后被不明所以的后世人夸一句魏晋风流。
所以像这种飘逸出尘的文人士子,楚王只能表示尊重地夸一句,还没有成为大众主流,不是很能得到世人普遍的赞赏。
——当然,竹林七贤没有像后头那些家伙一样嗑药,他们搞竹林团建也是因为当时三国年间的统治者过于血腥残暴,不得已而为之。
后世人好多甚至都不知道他们是三国时期的,而不是两晋南北朝的。
飘逸潇洒的秦先生离开了。
秦先生这股爱信不信不信拉倒的洒脱气场倒是让楚王不好再多说什么,哪怕楚王觉得对方的话很是冒犯,尤其对皇后殿下非常冒犯。
时下道教渐渐兴盛,虽然距离道教创立也没多久,可魏晋就是流行这个。
形成正统教派后的道家子弟不再像之前那样一盘散沙,隐约有了后世那种“爱信信不信滚,不要打扰贫道修炼”的心态。楚王一时担忧秦先生也是道家高人,决定暂时不和对方计较那么多。
待王妃回来,他才私下抱怨了两句。
王妃哑然失笑:
“王爷胡说什么呢?”
她对于夫君的固执也很是头疼,之前着急过来也是因为猜到了对方难以被劝服。如今也只好绞尽脑汁地哄劝,希望他能迷途知返。
扶苏进入客院就看见父亲坐在窗前翻看书册,立刻凑了过去。
秦政放下书本:
“回来了?”
扶苏见桌上有点心,立刻拿了一枚:
“我都没吃饱。”
秦政看他吃东西像小仓鼠啃瓜子似的,没忍住伸手捏了一下脸。
青葱水嫩的小少年捏起来就是比长大了手感要好。成年之后可一点婴儿肥都看不见了,脸上没有多余的肉,手感很是一般。
不过秦政觉得这也和儿子的厚脸皮彻底修炼到大成有点关系。
扶苏瞪圆了眼睛:
“阿父!”
秦政收回手,理直气壮:
“只是捏了一下,你小时候我捏得还少吗?”
扶苏:……
阿父还说他厚脸皮,他和阿父分明半斤八两!
小太子气哼哼地填饱了肚子,而后说起宫中发生的事情。和秦政所料没什么出入,他听罢点了点头就揭过了。
随后扶苏又问起楚王的态度。
秦政简单说了说。
扶苏眉头皱了起
来:
“他这性子,倒是和他手下将军差不多,半点不爱听劝……算了,好言难劝该死的鬼,他不听就不听吧。”
别人要救你一命,你非要往死路上跳,那可怪不了旁人了。
扶苏现在也没什么耐心。
大抵皇帝当久了都会染上这样的毛病,比较唯我独尊。劝人是不可能反复劝的,劝一句已经很给你面子了。
往常遇到自家臣子,劝不住干脆粗暴地下令,用帝王权威把人给看住,不给他作死的机会。
现在遇到的又不是自家臣子。
扶苏歪头看父亲:
“阿父觉得呢?”
秦政颔首:
“又不是非他不可。”
在有多重选择的时候,人难免会选对自己来说更省力气的那条。父子俩人生经验丰富,太懂该怎么给自己省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