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9章

始皇瞪他一眼,让他正经点。搜索本文首发: 奖励一把

扶苏只好轻咳一声,严肃起脸:

“自然不能光退个兵,儿子的意思是大部队可以退回来,留一支队伍去转攻魏国。魏国竟敢随意插手我秦赵之间的战事,不可太放纵他们。”

“此前先王曾派人去魏都大梁挑拨魏王与信陵君的关系,现在正是好时机。魏王传令要信陵君退兵回国,但信陵君因赵国战事推辞不归,魏王不满已久了。”

“大秦转攻魏国,魏王自然惊恐。届时便会反复催促信陵君归国驰援,甚至因此怨怼信陵君此前不听王令之事。”

秦军去了魏地,还能顺便打探一下兄弟二人的关系裂痕到什么地步了,需不需要再加一把火。

“赵摎领兵能力不错,攻魏也不需要他立下多少军功,稍微抢一座城警告魏国即可。韩王畏惧大秦,此战打完,赵摎便可直接率军回国,不会受到阻碍。”

秦国和魏国之间,大部分区域都被赵韩两国的地盘阻拦。

但韩国积贫积弱,不敢得罪秦国。每每大秦攻魏之时,韩国都会放任秦国大军横穿韩地,直奔魏国。

魏国因此深恨韩国软骨头,韩国便表示“你们攻秦的时候也可以从我韩地过”。

总之,韩地目前就是个谁都能横穿的交通要道,甚至连个过路费都不敢收。

因而秦军完全可以打完魏国就大摇大摆地回关中,不用担心被前后夹击。

始皇被扶苏的坏主意逗笑了:

“你是不是还要说,反正都经过韩国了,不如顺便从韩国也抢一座城?”

警告魏国是为了杀鸡儆猴,做给赵国和楚国看的。

不抢楚国,因为楚国是硬骨头不好啃。而且楚国也没那么容易打服,只适合作为被“儆”的那只猴子。

那顺便欺负一下韩国,又是为了什么?

始皇可不信扶苏让秦军直接从韩国回秦地,单纯只是因为从这里走方便省事。明明让大军继续在赵地僵持,派一支军队去奇袭魏国,奇袭结束一起回国才更稳妥。

扶苏笑吟吟地说:

“果然还是父亲敏锐,我是想着把韩国打怕了,说不准韩王会提前把郑国送来修渠呢。”

不然等到秦王政元年才跑来修渠,再一修修个十年,那也太耽误事了。

先试探一下郑国现在有没有本事修渠,要是有的话,就不必等到十年后再让他入秦了,现在就可以送来。

第39章 周天子:怀疑他们合纵是为了送走我

扶苏在这头哄完爹后,扭头用类似的话术说服了孝文王。

不过他没提郑国渠的事情。

秦人暂且还不知道郑国渠的存在和它的用处,扶苏不好未卜先知。他只说如今韩国也有蠢蠢欲动的迹象,不如一并震慑了。

秦军出去一趟,把三晋都打了一遍。活像个街溜子,偏偏三晋也拿它没什么办法。

等赵摎回来的时候,扶苏就从吕不韦派去韩国都城新郑的线人那里收到了传信,说韩国上下最近都十分激愤,觉得秦国欺人太甚。

扶苏琢磨了一下:

“感觉好像欺负得还不够狠,他们似乎没有特别畏惧我大秦。”

始皇对此并不意外:

“当年庄襄王频繁出兵攻打三晋,韩赵魏都被打得不敢冒头。直到魏王不计前嫌寻回信陵君,信陵君再次合纵攻秦取得大胜,才止住了我大秦的对外攻势。”

“之后庄襄王再使反间计,令魏王与信陵君彻底决裂。韩王因而畏惧异常,认为三晋难再抵挡大秦攻伐。”

“正逢庄襄王逝世,新主继位。韩王忖度着朕年幼不掌实权,这才举荐郑国为大秦修渠。”

前面是三晋打不过秦国的现状,后面是秦国难得一遇的君主无权的时机。韩王认为吕不韦和赵姬这两个掌权者或许不像历代秦王那么好战,秦国内部说不定会愿意休养生息。

郑国在这个局势下来到秦国,确实得到了任用。只不过韩王想的是大秦忙着修渠就没工夫打仗了,但秦国显然没这么做,修渠也不妨碍它隔两年出兵打打邻居。

如今大秦在对赵的战场上失利,外面又有白起病重将死的传言。韩国只会愤怒,不一定会恐惧到非要想个法子拖延时间。

说不准韩王还会一怒之下,发起合纵。

正好之前大秦招猫逗狗,又是打赵国又是打魏韩的,仇恨值拉满了。

扶苏叹气:

“还是我大秦的威慑力不足,竟让他们胆敢结盟对抗大秦。”

他阿父当秦王的时候,就没见六国里哪家有胆子联合起来搞什么合纵的。

还敢合纵?没把你打怕是吧?

当时的韩魏齐之流基本都是龟缩在自己的地盘里,许愿自己不会被秦国注意到。合纵是不可能合纵的,谁提出合纵大秦就打谁,这谁遭得住?

燕国臣子想过合纵呢,但就连燕太

子丹都看出来没用了。燕丹这个出过刺秦馊主意的都能发现合纵没戏,其他聪明人就更窝着不出来蹦跶了。

始皇轻笑一声:

“若韩王牵头弄合纵,郑国倒能提前来秦了。”

扶苏立刻明白了父亲的意思:

“届时便可以光明正大把韩国打疼了,顺势灭了周赧王。韩王见周朝被灭,我们再派人去新郑煽动一番,想来韩王定会动疲秦的心思。”

孝文王主动撤兵放弃攻打赵国,可以忽悠韩王说这代表孝文王不爱举兵。韩王若信了这个说辞,八成就会派遣郑国来试一试。

郑国渠确实是个好东西,孝文王只要不傻就会接受。

情况和始皇父子所料得差不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