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3 失望而归

赵林忙活大半天把全部小鸡送出去,剩下身体强壮的小鸡就省心多了。每天只需要给它们吃喝,再定时挪出来晒太阳就好。

院子里一群叽叽喳喳的小鸡叫,隔着围墙都能清楚听到。路过的村民听到好奇打听,赵林倒没有瞒着的意思,有人部就首接说了。

“什么?你哪来的这么多小鸡?”蔡长生是个哪里有热闹就往哪里凑的人。明明没他什么事,听到有人说话就凑过来,还是两家离得太近。他不仅自己看热闹,还招呼其他人过来看。

赵林不想回答蔡长生的问题,这家伙在他心里就没个好印象,也就是两家住得近,他不好开口赶人。没有得到回答,蔡长生也不觉得尴尬,继续闲聊。

赵林不回答,还有其他人说话。又跑来几个看热闹人,他不缺说话的人。

姚氏也混在人群里,她这个经常上门的人都不知道赵林孵化小鸡的事,此时也是一脸惊奇找王秀英打听。人群一下子分成两拨,男人围着赵林转,女人围着王秀英打听。

这么多小鸡,他们拿什么养,怎么养都是个问题。别好不容易养大,犯了鸡瘟死早光光就不划算。大家倒不是替赵林担心,而是担心鸡瘟传开影响到自家。

以前村子就经常发生这样的事,一家的鸡死,全村的鸡陆陆续续都跟着死,连病因都找不到。死的鸡只能留着自家吃,太不划算了。

赵林正愁没机会宣传卖小鸡的事,这人的提问算是问到他心头上。马上答复:“家里养不了这么多,这些都是打算要卖的小鸡,你们谁家要,都可以来买。亲戚朋友要也可以介绍来买。最开始一个月打九折,越到后面价格越贵,要的趁早下手。”

价格多少都是自己说了算,赵林说九折就是九折,说不是也不是,大不了把价格抬高一点再卖。越到后面价格越高也是考虑到小鸡养在家里,每多养一天就要增加成本,不加价怎么行。

村里人还从来没有见过有人卖小鸡,以前谁家要养小鸡都是自己想办法孵化,没有老母鸡就想办法借老母鸡,或者买老母鸡回来。

像他这样单独卖小鸡的法子倒是新鲜,但也有人心动。买一只老母鸡贵不说,孵小鸡也不一定能完全成功。赵林这里的小鸡可是活蹦乱跳的,买回去肯定能行。

精明的村民己经开始问价算账,只要价格合适,他们还是乐意买。家里有老母鸡的也心动,有现成的小鸡谁愿意让老母鸡孵化,孵不孵得出来还是两说,还耽误下蛋。

不孵小鸡的话,老母鸡每天都能下蛋,这一进一出的账大家还是算得很明白。买,必须买,早买早好,赶在年前把鸡养大,拿到城里还能再赚一笔。

晚了,等完年鸡就不值了。年一过,别说鸡,什么都不值钱。大家不仅自家要买,还要通知亲朋好友过来买。

赵林可是说了,家里的小鸡就这么点,先到先得,错过就没有。别说没有,就是有也没人愿意多花钱,一天一个价,这谁能受得了。

村民们一个个嘴上喊得热闹,真到掏钱的时候,又变得舍不得。

被他们挑出来的鸡崽还要再挑一遍,就怕挑到公鸡,还要逼着赵林答应包退换才好。

“不行。”

赵林坚决不同意包退换,能不能全挑到母鸡,全看个人眼力。都只想要母鸡,孵化出来的公鸡卖给谁。他也不想这么多公鸡,只能养大吃肉,谁养谁亏。

赵林说不行就不行,村民们说再多也没用。要不是一个村里住着,实在避不开,他都不想卖给村里人。

村民们买的不算多,但也有好处,消息传开了。孵化的小鸡不算特别多,他不用天天挑出门卖,在家等着有人找上门就好。

完全的卖方市场,他都不用太操心,把收钱的活交给王秀英就行。

除了村里人,老宅那边也要了一批小鸡崽。王秀英还有些拿不住主意该不该收钱,赵林却不客气,该收多少是多少,最多把尾数抹掉,再多送两只。

王氏和李氏都对此不高兴,更别说李桂花了。

赵林坚持两家分家了,养老钱从不少一文,过年过节也送东西,坚持要收钱。李桂花气得扔下挑选好的小鸡,说不要了。

不要就不要,赵林一点都不急,有得是人要。

短短几天时间,家里的小鸡基本都卖完了。还剩下一些赵林也不打算再往卖,留着自己养,多养点到时好吃鸡肉。

家里多了两个干活的人,王秀英轻松很多,也不反对多养几只鸡。住在村里想吃口肉都不方便,多养几只鸡吃肉也好。

“还要不要于孵化一批小鸡卖?”王秀英这几天累归累,但是数钱的快乐也是从没有过的体验,她还想再来一次。

赵林摇头,天气热了,还是算了。孵化出来简单,但是卖给谁是个大问题。看村里人就知道,一般人农户都不敢养太多鸡,怕养死。

王秀英有些遗憾不能再赚一笔,不过想到家里还有其他赚钱的门路也就感叹一句就放下。

自家的鸡养在山上,赵林请了赵天明负责。每天除了喂食,最重要就是打扫卫生,为了看这群鸡,他还特意买了两只

大鹅回来。

都说大鹅比狗子都看家,让招财管鸡是行不通,让它来就应了鸡飞狗跳的成语,还是大鹅合适一点。能不能看家不知道,大鹅能吃是看出来。

没有饲料,赵林也不敢再多养其他家禽。之前还说养点鸭子,可以自己烤鸭,做鸭绒背,想想还是算了。这个想法是好,可也要有人手实现。

自家现在这么点人,根本忙不过来。

王秀英都己经放下绣花的活,除了偶尔给自家人动手保证不手生,基本上也不对外卖绣品了。知道她不卖,王氏又带着玉瑶上过门,希望她能拿出全部本事教徒弟。

王秀英拒绝了,都不用找借口,现成的理由摆着,一来平安还小,二来她会的也不多,能教的都教了,不能教的要留着给亲生的闺女。

她还年轻,和赵林才生一个孩子,谁也不能说她以后就没有女儿命,王氏只好失望而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