恰在时节逢上君 作品

第65章 越是艰难时刻,人性往往越经不起考验

朱高煦跟着李定荣往城外走去,朱高煦为此特意换了一身装扮,没有穿王袍,銮驾这些更是没有拿出来。

只有朱武与丘平带着十多人跟在身边,只不过暗中护卫的人,可就不止这么点人了。

朱高煦骑着马不断往外走去,出了王宫与内城,外城的景象,就大不相同了,房屋破旧,再继续往外走,见到的房屋甚至都有些是不全的,这也就是李定荣所说的破漏房屋了吧。

朱高煦看着这些,感慨是有,倒是没有那么多,这里本为大汉都城,却是这般破旧,让他一时有些皱眉。

可以说汉京城就是大汉的脸面担当了,如今却是担当不起来啊。

而且汉京城都这个样子,其他地方,朱高煦都觉得自己可以想象了。

“如今外城都是这样吗?我记得当初打进城,受损的主要集中在城东与城南吧。”

朱高煦忍不住问向李定荣,外城的糜烂,已经有些超出他的预料,当初入城时他还没有好好打量,后面几乎还没有来到外城。

李定荣闻言,恭声道:“城东与城南确实要破旧一些,城北与城西虽好一点,但好得有限,外城原本就比较破旧。”

朱高煦没有说话,将外城都看了一圈,随后来到城外的安置地,空旷的地方都搭建了营地,此刻到了正午,所有人都在有序的排队打饭。

朱高煦走近一看,所谓的饭,其实不过是一些稀粥,水多米少,不过配了一个馒头。

是的,一点肉腥味没有,一碗稀粥配一个馒头,看着虽然少,也差,但实际上,就这一个馒头一碗粥,哪怕是在平常时期,这些百姓都是很难吃到的。

原本安南的钱粮都集中在官绅手中,并不是说说的,这也是原本安南各地都在爆发起义,各地义军不断,在他攻下安南后,百姓主动前来投靠的原因。

而后面之所以能够吸引这么多人到来,就是他革除官绅,这些百姓才会‘爱戴’他们这些外来之人。

原本安南的人,其实本身就与汉人没有什么差别,风俗、文化等等,全部都与汉人是一样的。

朱高煦看了看,转头看向李定荣。

“怎么都是老幼妇孺,青壮呢?那些男子去哪里了?”

这是朱高煦看下来最大的疑惑,这里领吃食的,都是老叟,以及幼童,妇女,唯独不见青壮男子。

李定荣当即道:“王爷,青壮如今都在外面做活,臣已经将田地都分配下去了,截止到半月前到来的人,臣已经全部登记。

如今青壮都在翻耕田地,还要进行房屋的建设,他们的吃食,都在外面,臣已经让人有集中负责,这样不会耽误他们做活。

待这里发放吃食,妇女,以及稍大一些的孩童,也会前往建造家园,建设房屋,大概再过两三月,搭建的营地基本可以取消。

种粮臣也已经准备就绪,还没有进行发放,臣怕他们将种粮吃了,会等到耕种时进行统一发放。”

朱高煦听着李定荣的这些安排,心头总算松了一口气。

如今看着虽然艰难,但起码还没有达到他想象的那么艰难,现在他也总算知道李定荣所说的缺粮问题了,按照现在的标准,哪怕他已经得到了原本安南绝大部分钱粮,还真的会不够。

朱高煦来到营地之内,看了一会,所有人见到他,目光都无比的尊敬,甚至有的人还会主动问好。

朱高煦满是不解,难道他的身份泄露了?这些人按道理,不应该认识他才对啊。

朱高煦看向前方一个老叟与一个五六岁大的孩童,这个孩童却是在将自己碗里的粥分出一半倒给那个老叟,朱高煦当即来到两人身前。

蹲着的老叟与那孩童见状,赶紧起身。

“大人好。”

“快起来,老伯你这个年纪,不用行礼了,孩子也小,不用在乎这些规矩,这是你孙子吧?”

朱高煦将眼前的老叟扶起来,看起来已经五六十的年纪,朱高煦可不想受这个理。

老叟闻言,顿时笑了,朱高煦这才发现,这老叟的牙齿都缺了三颗。

“大人,这是草民的小孙子,草民谢过大人,让小人等能有一口吃的,得以活下来。

大人若是见到大王,还请大人替小人等感谢大王,若是没有大王,我们这些人,恐怕都已经饿死了,小人感谢大王啊。”

这老叟说着,径直向着城内方向跪下,将碗放在地上,馒头放在碗里,不断的磕着头,额头已经被地上的粉尘所覆盖。

小孩跟着自己的爷爷同样做着这个动作,周边的人见状,纷纷小心翼翼的放下手中残破的碗,目光虔诚的向着城内叩拜着。

“草民谢大王,感谢大王。”

所有人嘴里都在说着感激朱高煦的话语,朱高煦见状,当即让朱武与丘平带人将这些人扶起来。

李定荣则是将眼前的老叟扶起来。

朱高煦看着两人,柔声道:“你放心,你们对大王的感激之意,我会带给大王的。

现在你们先吃饭,吃完之后,我有几句话想问问你。”

这老叟红着眼,还在不断的感谢着,最终一边落泪,一边大口的喝着碗里的粥。

手中的馒头也在不断的往嘴里送,直到还剩下最后一口,这老叟用着馒头将喝完粥的碗,将碗里残留的汤涮得无比的干净,再不舍的将最后一口馒头吃下。

“让大人笑话了,小人长这么大,纵然是在平时,都没有吃过这样的大白馒头。”

朱高煦听得心头一叹,真正的百姓,果然不管是在哪里,都是最为艰难的存在啊。

朱高煦快速调整心态,脸上自认为和善的笑容,看向老叟。

“我问你,刚才你小孙向你分吃的,你为何要受?”

这是朱高煦很大的疑问,按照正常常理,应该是老叟将手中的吃食分一些这个孩童才是,他所见的,却是反过来了。

还不等老叟说话,这个小孩便是开口了。

“大..大人,俺爷爷待会还要去伐木,要去抬木头,建屋子,需要气力,吃少了没有气力做那些活,俺才将粥分一些给爷爷。

大人你要罚就罚我吧,罚了我爷爷,耽搁了做事,会被处罚的,处罚了就没有这一碗粥了,求求你大人,不要罚俺爷爷好不好。”

朱高煦看着这个孩童不断的磕着头,额头都已经出现了些许红色,当即阻止。

“好了,我没有说要处罚你们,只是问一问。”

朱高煦心中有些不是滋味,眼前的孩童,瘦得严格意义来说,跟皮包骨没有什么区别了,穿的衣服也不过是零碎的麻布拼接起来的。

至于脏这些,朱高煦已经没有去管了,进入这个营地,但凡所见之人,没有哪个是干净的。

一旁的老叟溺爱的看了一眼孩童,转头看向朱高煦。

“大人,您别看小人老,小人气力大着呢,只要吃了饭,浑身都是使不完的劲,砍树抬木头建房子,有些年轻人的手脚都没有小人的好。”

这老叟说着这些话,一脸的得意,看得出不仅没有对做活显示出任何不耐,反而为了能够做更多的活而自豪。

就在朱高煦想问为什么这么有动力,还没有问出口,老叟的声音继续传来。

“我们从其他地方过来,大王不仅没有赶我们走,还给我们分田地嘞,还划分出一块地,给我们建屋子,我们建房子那地,现在也有名字,上面的大人说叫柳村。

听说是小人们要建房子那里,边上有一条河,那里有几棵柳树,就叫柳村了。

小人不懂这些,小人只知道,大王的大汉给了救了小人一家子人,不仅是小人,这里的所有人,都是大王救的。

现在大王给吃的,又给田地,还给地建房子,小人现在做这些,都是为了自己,必须要好好的做。

听上面的大人说,等春耕好了,房子建好了,还要进行开荒,小人带着这小孙子都那个报名了。

到时等到秋收以后,小人都不要大王给我们吃的了,大王救了我们的命,那时候小人一家自己带着吃的,给大王开荒。

前些日子听说大王要招人进入汉军,可惜小人一家来晚了,不然小人都让家中两个儿子都入军报效大王了。

小人能够为大王做的事不多,只剩下这一身子气力了。

大人见到大王了,还请大人给大王说,我们这些人,将来肯定为大王卖命干活,求大王不要放弃我们,到时候收成了,我们只留下种粮,吃的只留下半年的都成。

我们啃树叶树根也能养活自己,还能给大王开荒,对了,还有修路,修城,小人能做活,求大王不要断了我们粮食。

大人,求求你一定要跟大王说,小人一家都能做活,这小孙子也能干活。

我们已经听说缺粮了,我们可以再少吃一些,绝对不会耽搁做活的,求求大人,求求大王不要放弃我们啊。”

朱高煦看着老叟又开始跪在地上磕头,让李定荣扶起来,心中却是有些不是滋味,却是又笑了。

眼前骨瘦如柴的老叟,卖力的说着自己会干活,皮包骨的五六岁孩童也卖力的说着自己可以干活,可以为他做事,就是为了不想他放弃这些人。

可见这些百姓,其实还是聪明的,也是知道自己擅长的方面的。

但也是这些话,让他也有些不是滋味,一碗稀粥,一个馒头,已经相当于买了这些人的命啊。

就这个场景,他敢说,如果他让这些人上战场送死,恐怕这些人都愿意。

尤其是说的那些为他开荒,为他修城、修路等等,秋收还自己出粮食,不用官府出,还将大部分粮食上交,自己啃树根树皮树叶都成,朱高煦是真的有些不是滋味。

因为他也就是穿越的朱高煦,要是穿越的平民,他恐怕也和眼前的这些人差不多吧。

至于这些人知道了缺粮,不用想,他都知道这肯定是李定荣放出来的消息,恐怕就是为了让这些人主动的少吃一些。

毕竟官府主动减少吃的,肯定会让有的人有想法,有意见,越是艰难的时候,越不能考验人性,因为人性,往往经不起考验。

而现在,放出了这个消息,这些人却是会主动要求降低吃食,因为哪怕降低了,都还有的吃,但若是官府放弃了,这些人只有一个结果,那就是被饿死。

孰轻孰重,是个人,都能分得出轻重。

这一块他也不准备更改了,李定荣为他想出了这么一个法子,他哪怕再不忍,也得接受。

吃不饱和饿死人,朱高煦明显选择前者。

朱高煦看着眼前的老叟,缓缓开口。

“放心吧,日子会逐渐好起来的,只要你们吃得来苦,又有仁德的大王,会好起来的。

过后进宫,我会向大王说明此事,你们的心意,我也会带给大王,你们只需要好好做事,配合好官府就可以了。”

朱高煦并没有说什么让人休息的话语,这些人愿意这样去做,其实是真的在帮他,以及帮大汉,这是对他有利的事情,他还不想去改变。

随即老叟又是一番叩拜,朱高煦安抚下来,才继续开口。

“还有一个事,我并没有向你们表明我的身份,你们为何见到我就称大人?是怎么看出来的?”

朱高煦现在已经可以确定,自己的身份并没有暴露,是这些人将他当做一个大官了。

但即便是这样,朱高煦依旧有些疑惑,装扮他也是换过了的,而且来这里的人,就一定是官吏吗?

这老叟闻言却是笑了。

“大人,小人虽然没有见过大人,但大人能够身穿锦衣,身旁又有这么多人跟随,肯定不会是普通人。

而且这地方,一般人哪里会来,来到这里的,肯定都是大王官府里的人。”

“原来是这样,我知道了。”

朱高煦顿时笑了,原来是他自己犯蠢了。

这么明显的事情,居然还要问,这让朱高煦都忍不住笑了。

又聊了几句,朱高煦就走了,这次他所了解的,已经让他清楚了大概,这已经足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