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4章你不自愿,我就要让你被自愿了!
第184章你不自愿,我就要让你被自愿了!
董卓认了故吏,壮大了自身派系的力量,而丁原得了前途,日后仕途顺畅,双方自然是各相欢喜!
未久,侍从鱼贯而入,将丁原预先筹备的犒军酒肉有条不紊地陈列于食案之上。
与此同时,城内校场与城外大营,亦有丁原指派的官吏将酒肉送到军士们手中。
董卓健硕的身躯微微前倾,扫过食案上琳琅满目的珍馐佳肴,喉结不自觉地滚动了一下,却又迅速恢复镇定,手肘撑在案几上,指尖轻轻摩挲着青铜酒樽上的纹路,似笑非笑的神情里藏着审视的锋芒。
丁原则端坐在一旁,双手交叠置于膝上,一副正襟危坐的模样,见董卓尚未动筷,他也纹丝不动,连呼吸都刻意放轻放缓。
堂内众人虽欢笑连连,却也都在注视着董卓的动作,等待着董卓这位主将率先举箸,一时间气氛竟压抑得近乎凝固。
觉察到董卓投向他的那道审视目光,丁原始终保持着恰到好处的微笑,却难掩眼中时不时闪过的紧张。
倒也不是食案上的这些珍馐有什么问题,只是这食案上竟摆放着牛、羊、猪三牲,更有腌制的咸鱼、肉脯,甚至还有难得一见的蔬果。
这等丰盛的食物配置,全然不像是一座被围困长达月余的城池所该拥有的饮食储备。
尤其在并州地区,即便处于和平时期,想要享用这些食物也并非易事,更何况是遭遇围困月余的晋阳城?
尽管并州畜牧业颇为发达,肉类价格相对较为低廉,但在战乱局势下,要为全军提供如此海量的肉食,担任过并州刺史的董卓对太原郡的财政情况还是有所了解的,在他看来以太原郡的财政情况,绝对无法承担起这样一笔肉食开支的。
丁原自然觉察到了董卓眼中的疑惑,脸上堆满笑意,解释道:“启禀董公,此乃商贾们自愿向太守府捐献的物资,希望能帮助太守府守住晋阳城,免遭屠戮。”
作为并州州治的晋阳城不似寻常人对并州印象里的那般荒凉、贫瘠,耕地数量也并不算少,而且由于马、牛、羊等牲畜的贸易使得晋阳的商业颇为繁荣,而晋阳匮乏的粮米蔬果也有一队队商队冲着高昂的利润不远千里前来贩卖。
常年在并州经商的商贾们自然明白,晋阳城一旦失守,别说这次带来的商品了,就连自己的性命都得交代在这里,因此倒也算慷慨。
原来是群慷慨义士啊,听上去十分合理……个鬼!
董卓微微眯起双眸,食指有节奏地敲击着酒樽,没忍住嗤笑了一声,这种话谁信谁就是蠢货。
商贾中自然也有义商,然而绝大多数商贾心中皆是利益。
他麾下大军进入并州以来,商贾们明知并州烽烟四起,却依旧选择来到并州贩卖粮食蔬果,并趁机收购在中原价格暴涨的牲畜。
仅仅十倍的利益就足以让这群商贾不避刀剑,以晋阳城此前形势,这群商贾不囤居奇货后,大肆抬高粮价吃人血馒头都算是仁慈了,竟然还慷慨解囊?
寻常商贾即便是牛、羊卖不出去患病而死,也绝不会捐献给官府,也不排除有少量心怀忠义的商贾当真愿意捐献,但如此庞大数量的物资捐赠,绝非是“慷慨解囊”四个字足以概述的。“半月前,城中马商勾结匈奴叛军,欲夜袭城门迎叛军入城,为张稚叔觉察后,杀之!而后城中商贾竞相投献,唯恐落后于人也。”
丁原话中只是讲了一件平平无奇的事情,一个经常从南匈奴那里购得马匹贩卖的马商勾结匈奴叛军似乎不足为奇。
商贾们的慷慨,是否是因为不自愿上缴,就有可能被丁原这个太原郡守以“私通异族”的罪名为由让他们连同性命一并被自愿上缴,那就不得而知了。
反正天下人印象里的商贾便是重利轻义,眼下为财又求活,这些商贾天然具备了勾结匈奴的动机。
当然,这种手段当年董卓在凉州时早就耍过了,或者说作为边郡的太守或是将校大多都干过。
商贾敢在战时囤货奇居,杀!
缺粮时商贾不愿意投献,杀!
这群为了赚钱连性命都可以不顾的家伙,越是对他们仁慈他们越是变本加厉。
因此董卓也懒得去深究丁原所言真假,至少朝廷是绝不会去为了这些商贾的清白,而去调查一位守城有功的忠勇汉臣的。
董卓仰头大笑,胡须随着笑声抖动,右手重重拍在丁原肩头,用筷子夹起一块牛肉送入口中。
况且他既然认了丁原这个故吏,自然也不会去为了几个低贱的商贾而深究这件小事。
得到了董卓的默许后,眼见身上最后的隐患被去除,而且董卓似乎是真心实意认下他这个故吏,丁原的心情愈发畅快,不过饭桌上聊这种违法乱纪的话题还是多少有些不合适的。
于是丁原便欲转移话题,夸赞了一番众将勇武后,向着四周眺望一阵后,似在寻找某人,脖颈伸得老长,却始终未见其人,询道:“董公,原昔日曾闻太子殿下征辟一位吕姓的并州人为越骑校尉,不知此人如今是否在董公军中?”
董卓笑而不语,他也不清楚此刻的吕布究竟在哪,也许已然在匈奴王庭也说不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