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0章关闲

浮玉剑坪下来的山道上。

一个深棕发色,穿着弟子服的少年正拎着一把剑,缓缓从上面往下走,恰巧被等在山道的人拦住:“绥之。”

陈绥之停住脚,见礼道:“大师兄。”

来人正是别不疑。

因着陈绥之的婚事,庄主此次除夕夜没在外面飘,破天荒地待在山庄里过了个年,年后也一直没出门,而是热情招待来登门“拜访”的预备亲家天霜教,别不疑便也跟着在山庄留到了今日。

别不疑道:“黄姑娘到浮玉有一段日子了,一直没怎么在庄里转过,师父担心她闷得慌,让你得空去带人走走,也尽一下地主之谊。”

实则是自天霜教登门,陈绥之就没去露过面,今日那黄教主与庄主手谈时提到这事,好像有些不大高兴,陈庄主便跟着不轻不重地斥了一句,又解释说少主从前身体有恙,落下同期弟子不少,如今好了,免不得发奋用功。

黄教主闻言缓和了脸色,顺坡下驴道:“既然是大病初愈,也不必抓得太紧,过犹不及……”勤勉之余也要放松什么,话头一转,就说起大门不出二门不迈的黄姑娘,说她性格含蓄内敛,不善交际,到浮玉之后没人说话,整日无什么乐趣。

就有了大师兄来传话这一遭。

陈绥之听了明显没往心里去,笑道:“我记得前些日子不是说阿芙师姐这几日就要回来,算算时候,今日也该到了,请师姐去作陪不是更好吗?”

大师兄不依不饶道:“师父有令。”

陈绥之伸手扶了一下腰间剑柄,笑了笑,没应答。

陈肃本人不在,他不太想在这儿跟一个传话筒争辩。

陈绥之虽是陈肃亲子,别不疑却同他关系并不亲厚,连话都没说过几句,原因无他——陈肃这个当爹的其实跟少主关系也很一般。

别不疑平时话就不多,眼下见搬出师父也没用,只能绞尽脑汁另辟蹊径道:“四师妹舟车劳顿,回来也要先歇上一歇……”

陈绥之:“说的也是,那我瞧瞧师姐去,大师兄自便。”

说罢就要越过他离开。

别不疑还要说话,就在这时,有个年纪不大的弟子突然跑来道:“小师兄!三师兄回来啦——”

他跑得太急,不知被什么绊了一下,差点顶上别不疑后腰,忙稳住身形,开口道歉:“对不起,这位师兄你没事吧?”

别不疑不常露面,山庄中年纪小的弟子大都不认识他,只从服饰、年龄上大致知道是个“师兄”,想来这样叫不会有什么大错。

弟子道过歉,转头去看特地交代他“盯门”的小师兄。

原地早不见人影。

周折玉正跟哨岗的弟子说着话,一抬头,瞅见一个人影,白毛风似的刮过来,张口就吐了个一唱三叹的腔调道:“师兄,三师兄欸——你终于回来了,我等你等得好苦!”

竟是几年不见的关闲师弟。

浮玉弟子出师,大都是在学有所成之后,跟着已出师的师兄师姐或是长老出几个任务,再下山游历一段时间,归来即可毕业。

周折玉跳级完成课业,出师时年纪小,出师后事务缠身,并不常住在山庄,三年前他带浮玉的弟子去关汜城,就是以已出师的师兄的身份,但其实他们还是同期的师兄弟。

关闲经历了第一个任务,还要继续其它的毕业实习,然后游历,期间周折玉虽回来几趟,但逗留的时间并不长,除了出师后离开浮玉的,留下来在山庄里做事的同期弟子,如果不刻意联系,也很难再见。

世界真的还是蛮大的。

白毛风刮到近前,见旁边小弟子拿眼瞅他,立马端正了形态,人五人六地走过来,冲他们摆摆手,示意不用打招呼了。

周折玉笑道:“关师弟,别来无恙,你身边那个捧哏师弟怎么没跟你一起?”

两人先前搁一堆儿一唱一和,说相声似的逗乐,实在令人难忘,听说两人出师后都没走,留在浮玉各自领了事做。

关闲一本正经解释道:“奉敏师弟跟二师兄‘捉脉’去了,走一趟没个五六月回不来。”

‘捉脉’指的是暗中走访各地设下的浮玉暗桩,排除隐患,几支队伍分头各走一脉,大概每三年一回。

走远了没人看着,互相寒暄了两句,关闲又忍不住原形毕露,抚胸长叹道:“时间过得真快啊,转眼少主小师弟都到了说亲的年纪了,我们这群做师兄的还不老不少的打着光棍呢,居然让他先起了这个头……我现在都还记得他刚从净落水出来那会儿,猫崽似的,说话声音小小的,谁见了都稀罕,二师兄更是恨不得走哪都举着,生怕人踩了。”

难怪说人的少年时光就米粒一点大,眨眼就没了。

这种变化,放在自己身上或许还不算一目了然,但当你亲眼目睹一个小孩长大,他的过去和现在,从懵懂无知到风华正茂,甚至成家立业,同时勾勒在一副躯体上,叫人每见一次,都会忍不住感叹一句“韶华不为少年留”。

周折玉:“已经定下了?”

“八九不离十,”关闲接手了山庄中一部分巡逻的事务,上任工龄不长,职责之内的工作未必达到了得心应手,八卦却是童子功,早已练得炉火纯青:“黄教主带着黄姑娘到浮玉做客好些日子了,除了商量婚事,怕是还想借此机会培养一下小两口感情,隔几日就要生出一点事,烦得小师弟年里也日日到剑坪去练剑。”

他看了一眼天色,琢磨道:“这会儿不知道练完没。”

说曹操曹操到,他们这头刚吃完瓜,还没找个地方吐籽,瓜主就提着剑从那头过来。

先规规矩矩同关闲见了礼,才把头转向周折玉,微不可察地顿了一下,矜持道:“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