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楼醉茶 作品

第349章 淡水防御

警备总署肩负本土防御的职责,总部就设在关渡城,铁之国的王宫也在关渡城旁边。很快,单思南和武朗就一前一后来到了关渡行宫。

自天启六年以来,武朗一直在努力地学习汉语。时至今日,他不仅能说一口流利的粤语,而且还认识简单的汉字,已经用不着再带翻译了。

林海向两人简要说明了当前的形势,接着对武朗道:“我需要你集结铁之国所有的男性青壮年,同时征集铁之国所有的独木舟,还要尽快把淡水河两岸的老弱妇孺都暂时迁到关渡城以东安置。在彻底打败敌军之前,铁之国军民的口粮暂由公司免费供应。”

铁之国当前一共有三万人口,男性青壮年大概有一万人,其中有一千五百人是全职的常备军,平日除了打仗就是训练。

他们训练的是鸳鸯阵,好几次与会友公司联手进军宜兰和桃竹苗等地,清剿当地的噶玛兰人和道卡斯人。武朗也曾多次独自带兵深入雪山山脉和中央山脉的北部,捕捉泰雅人卖给公司为奴。

这支军队的战斗力可以说相当不错,他们没有火器,尤其擅长冷兵器肉搏,正好可以弥补农兵的弱点。

除了这支常备军之外,铁之国其他的男性青壮年也都是优秀的猎手。他们的装备虽然十分简陋,主要是单体竹弓和不一定带铁的短矛,但紧急关头也勉强可以一用,至少比发动金河国的农民们上战场要强一些。

武朗点头应了下来,却听单思南在一旁问道:“总座,我们不在淡水河口防守吗?”

他之所以这样问,是因为林海说要把淡水河沿岸的土著都迁到关渡城以东,也就是基隆河流域。眼下铁之国的村社都在淡水河与基隆河沿岸的丘陵中,宜兰和万华这两片平原已经全是汉人移民了。

“淡水河口当然要防守,但却不必死守。我们要充分利用战场纵深,在淡水河口到关渡城之间构筑起多重水陆防线,一层一层地消磨贼军……”

林海一边说一边在地图上比划,他最后用木棍指了指关渡城道:“我们的底线就在这里,绝对不能让贼军攻下关渡城。”

关渡城地处基隆河与淡水河的交汇处,这里往南不远就是万华,往东则可以一路通往基隆,可以说是台北地区的交通枢纽,自然也就是不容有失的军事要冲。

正因如此,工程局成立之后的首要任务之一就是重修关渡城,这座当年的竹城如今已经变成了一座巍峨的石城。

不过出于节省成本和因地制宜的考虑,关渡石城并没有采用土方量巨大的棱堡方案,也没有采用夯土包砖的修筑模式,而是直接用石头垒砌而成,城墙既高且薄。

这是因为林海没有设想过外敌大规模跨海远征的场景,在他看来这比铁之国发动集体叛乱的可能性要低得多。

毕竟西方殖民者可用的人手都十分有限,而包括大明在内的亚洲本土势力虽然人多势众,但却很难过得了海军部这一关,更遑论打到关渡了。

所以关渡城更多的作用是震慑可能的岛内叛乱,高耸的城墙能带来更强的视觉震撼,对土著来说这就是一道不可逾越的天堑。

毕竟他们既没有火炮,也没有类似回回炮的大型投石机,甚至连云梯都没有,只能用简陋的梯子和钩索向上攀登。

至于城墙为什么很薄,一方面自然还是节省成本,另一方面也有实际的军事意义。因为城墙越薄越容易防守,进攻一方的先登者要扩大战果会变得更加困难。

不过这种既高且薄的石头城在重型火炮面前是很脆弱的,林海说着又强调:“关渡城是最后的底线,但你们要尽量守住前面的防线,尤其是不能让贼军把重炮运输到关渡城下。”

单思南若有所思道:“也就是说,除了陆上防线之外,水上防线也很关键。”

林海点头道:“这是自然,水陆防线是缺一不可的。若是敌船可以在淡水河上来去自如,那在陆上把贼军挡住也毫无意义,他们完全可以绕过关渡城。”

“总座,是否要调配一部分海军来淡水?”单思南有些头疼,他年轻时虽然上过战场,但却没有军事指挥的经验。加入会友公司之后,他更多的精力也是在民政方面,警备司的军务主要是冯一刀负责。

“海军不能动,况且海军的大多数战舰在内河都不好用。”林海闻言摇了摇头,这就是他要把郑廷球调来负责淡水防务的原因,公司高层中只有他和石壁的内河作战经验最为丰富。

不过郑廷球对陆战不在行,这方面单思南也靠不住,所以还需要把何瑛调过来与他俩搭班子。相比之下,宜兰的防务就要单纯一些,毕竟兰阳溪没有航运能力,敌军无法从水路推进,把吴国毅派过去就足以主持大局。

单思南听林海说海军不能动,顿时有些着急:“总座,没有海军,淡水河如何防守?”

“淡水防区有大量民船,铁之国的独木舟更是数以万计,贼军跨海而来必是以大船为主,内河作战绝不是咱们的对手。”林海对此充满信心,内河向来就是舢板和桨帆船的天下,何况关渡还在上游,南风季又占据上风位,用火攻战术也能起到很好的效果。

单思南却仍觉得不太托底,当即提议道:“我们也可以把贼军挡在淡水河口,河口的两个炮台可以封锁水道……”

“水路防守你不用操心了,此事等郑副司令来后,由他全权负责。”林海挥手打断了单思南,接着又解释了一句,“河口的那两个炮台不见得能守住,重炮我要全部调去基隆……”

淡水河口两岸的五里冈和八里坌山上各有一座炮台,驻防的炮手隶属于警备总署,两座炮台上一共有二十多门封锁航道的重炮,另有数十门用来自卫的锻铁炮。

但这两座炮台都不是棱堡,而是长方形的砖城,里面有炮兵居住的营房,类似于明军在珠江口虎门设置的亚娘鞋炮台。

说难听点,这就是两个土围子,只要敌军舍得豁出命来堆人头,那压根就坚持不了多久。这样一来,林海就不可能把难以挪动的重炮留在淡水河口了,那很有可能会被敌军缴获。

既然如此,还不如干脆把重炮都调去基隆。毕竟基隆的兵力更加吃紧,而且铁模铸炮的技术才刚刚攻克不久,海军部那两条巡航舰下水后,可用的重型舰炮也不太够。

说白了,林海就没有设想过在本土发生大规模陆战的可能性,这不得不说是一个失误。假如当初在淡水河两岸修的是棱堡,那淡水防区基本就可以高枕无忧了,林海就可以把更多的兵力调往基隆。

但现如今,他只能把大部分兵力堆在淡水和宜兰,基隆方面除了海军部之外,几乎指望不上其他军队。

“我还需要调五百名铁之国的常备军去基隆……”林海接着又对武朗道,“请你挑一名最勇敢的将军,后天随我一起出发。”

“总座,我亲自随你去基隆。”武朗虽然没有加入会友公司,但跟着众人喊总座也喊惯了。

“不,你要留在关渡守卫你的王宫,比起基隆,这里更需要你。”林海拒绝了武朗,铁之国如今已跑步进入奴隶社会,常备军成员个个都是奴隶主阶层,他们的家族利益和会友公司深度捆绑,因此可靠度是比较有保障的。

但其他的土著青壮年却并不一定可靠,尤其是从宜兰迁来的噶玛兰人社会地位较低,万一临阵反水那就麻烦大了。所以林海必须让武朗这个土王留在关渡,以便更好地掌控这支临时征召的土著军队。

林海又和单思南、武朗交代了一些其他事项,随后命他俩立即分头行动,按照自己的吩咐着手部署淡水防务。

这天下午,杨禄派出的第二拨信使终于来了,告之林海澎湖军民均已安然撤出,冯一刀和歪嘴也率领魍港驻军抵达了北港,目前北港附近暂无敌军的船只出现。

收到北港的消息后,林海心下稍安。这时,他身边的亲信随从提醒道:“总座,澎湖既已丢失,是否该向福建方向通报一下军情?”

林海这才想起自己还是明朝的澎湖游击将军,驻地失守后该向上级汇报了,于是他连忙回道:“替我拟一份塘报,就说李魁奇联结各路海盗,同时勾引红毛进犯澎湖,贼众不下二三万。本将率部与贼军浴血奋战一昼夜,奈何最终还是寡不敌众,为保存实力只得暂时从澎湖撤退……”

亲信拟好塘报后,林海阅后取出澎湖游击印来盖章,这是一枚伪造的官印,真货在杨禄那里……

“立即取道海坛,亲自将塘报送往福建巡抚衙门。”

“总座,若是熊抚台问起大人为何滞留海外,属下该如何回答?”

“就说本将正在海外借兵,三个月之内必破贼军,生擒李魁奇及红夷渠首献于军门!”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