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8章 总动员!保卫金河
“这个家兄没有说。”苏廷轩摇了摇头,其实就算他说了也不一定靠谱,主要是这年代的炮制很混乱,究竟多大口径的火炮要计入舰炮数量没有一定之规。
会友公司在这方面是领先于时代的,林海知道这个情报估计只能通过与敌军舰队交火才能获取了,他接着又问道:“红毛是怎么和李魁奇搭上线的,不知尊兄是否了解内情?”
苏廷轩道:“去年年底,黄合兴的人曾经到过巴达维亚,曾被科恩召见密谈,红毛与李魁奇联手或许与这事有关。”
“黄合兴?”林海闻言有些诧异,他没想到这事还跟黄明佐扯上了关系,话说这老贼自厦门之战时就人间蒸发了,至今还没有任何消息……
“没错,就是黄合兴,那人是黄明佐的亲信家人,家兄也认得他。”苏廷轩说着又道,“自从这件事发生之后,红毛对家兄又多了一层防范,这次能托人送出消息来也是很不容易。”
“尊兄的大义,林某感佩于心,来日必定有以报之!”林海的脸上露出感激神色,苏鸣岗的情报虽然来得迟了一些,但对会友公司来说仍然十分重要。
通过苏鸣岗带来的信息,林海知悉了voc舰队主要是冲自己来的,无论是人员规模还是人事规格基本都拉满了。这意味着对会友公司的进攻可能会来得很快,说不定敌军已经在来北台湾的路上了。
再就是早在去年年底,voc就已经与大明本土的海上势力勾搭在了一起。这甚至比合纵计划开始得更早,结合李魁奇最近老是外出的情报来看,敌军很可能还有其他的盟友,总兵力搞不好还在会友公司之上。
也就是说,敌军这次是抱着斩草除根的决心来的,很可能在陆战方面也做好了充足的准备。这点还有一个侧面证据,那就是voc派出了五百名倭兵。
倭国的流亡武士长于冷兵器肉搏,向来是东南亚各地最强悍的雇佣兵。历史上马打蓝苏丹国第一次围攻巴达维亚,一度曾攻陷了除巴达维亚堡之外的整个城市,最后voc还是靠侨居倭人的冷兵器突击才将敌军赶走。
在巴达维亚本土也随时面临战争的关口,科恩雇佣了五百名倭人来进攻会友,这充分说明他极为重视陆战……
林海很快就想明白了这一切,当即端茶送客:“苏大掌柜,失陪了,林某需要立即部署防御。”
“林大人无需客气。”苏廷轩于是起身向林海告辞。
待他走后,林海又闭目盘算了一番,接着便唤过贴身随从口述董事长命令:“发布总动员令,命警备总署立即集结淡水、宜兰的所有农兵并发放武器。自命令下达之日起,淡水地区限两日内完成动员,宜兰地区限三日内完成动员……”
“调郑廷球、何瑛来淡水,限明日午时前抵达关渡城,立即差人请单思南和武朗来见我……”
“成立淡水防区司令部,命郑廷球为总司令,何瑛、单思南为副司令,统一负责淡水地区的水陆防务,武朗的铁之国军队也由淡水防区司令部统一指挥……”
“成立宜兰防区司令部,命吴国毅为总司令,全权负责宜兰地区防务,宜兰农兵也统一归其指挥。命吴国毅接到命令后立即率领陆军部全员去宜兰驻防,交通部负责派船运兵……”
林海一口气发布了好几道命令,待随从书写完命令后匆匆看了一遍,当即就取出随身的大印来盖章,然后差人去传令。
这几道命令主要是为了划分防区,并且明确各防区的指挥机构和防御力量构成。之所以要打破平时统一指挥的体系,主要是因为敌军的海上力量占优,接下来很可能会对淡水、基隆形成封锁,而宜兰和这两地之间并没有可靠的陆上交通。
眼下金河国的农民主要聚居于万华、宜兰两地,不算公司职员,万华约有三万人,宜兰约有五万人,对应的农兵分别是三千和五千之数,都在警备总署的体系下。
万华处于内陆地区,敌军要入侵必须沿着淡水河深入,淡水防区的职责就是防御这一路的敌军。除了三万农民之外,会友公司的大多数机构、包括林海的家人也都在万华和关渡,所以淡水防区绝对不容有失。
好在这一路有足够的防御纵深,淡水河口到关渡城有十里之遥,敌军只能沿着这一狭长的通道进军,因此防御压力相对是较小的。有三千农兵外加土著军队,再加上交通部在淡水的船只,林海感觉应该是比较稳妥的。
真正麻烦的是宜兰,宜兰平原是一个喇叭状的三角形平原,喇叭口朝向大海,这意味着宜兰防区的防御面较广,需要的兵力较多。
尽管有五千农兵,而且警备总署除尖兵司之外的一半常备官兵都在宜兰,但林海仍感觉兵力吃紧,所以他把战斗力最强的陆军部全部派了过去。
其实嘉南方面的兵力林海也觉得吃紧,尖兵司加杨禄所部不过一千四百多人。若是敌军倾尽全力进攻,真不好说能不能抵挡得住……
不过眼下也只能赌敌军不会重点进攻北港了,林海实在是无法抽调更多兵力。在陆路交通不方便的海岛上打仗就是如此,这种战场的海军劣势就和平原作战的骑兵劣势一样,没有战场主动权就无法集中兵力,只能处处设防、被动应战。
至于林海本人,他打算在郑廷球与何瑛抵达后就启程去往基隆——敌军要斩草除根必须要打陆战,但会友公司要打破封锁却必须通过海战。
所以淡水、宜兰和嘉南都只是立足于防守,而反击的希望却全在基隆——那里是海军的大本营,两条即将下水的巡航舰眼下也挪不了窝……
正因如此,林海才不能分散海军的力量。换言之,所有的战舰和水手都必须集中在基隆港,绝不给敌军各个击破的机会,如此才有可能在时机成熟时发起最后的反击。
那将是决定命运的一战,胜则云开月明,败则满盘皆输。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