胜者即正义 作品

第99章 无敌的形象

第99章 无敌的形象

明军的反击气势如虹,锐不可当,只持续了半个时辰,就基本将清军赶出了最外围的那道拦马沟,迅速夺回了城外的阵地。

与此同时,城内的大队辅兵跟在这些战兵的身后,源源不断开进,他们和这些骁勇善战的甲兵一样,十分熟悉城外的地形,一路上救治己方伤员的同时,还在不断收割地上清军的首级。

而这些辅兵的主力,拿着工具进入这些沟渠之后,很快便出现在了清军刚刚垒起的土墙边上。他们齐心协力,迅速摧毁了那些低矮的土墙。

拜音图完全没想到明军战力如此之强,进攻如同暴风骤雨一般,迅猛有力,他原本为了不漏出破绽,且战且退的指令,直接导致了近千甲兵的伤亡。

但事情到了这一步,他后悔已经来不及了,只能是传令调集两翼的骑兵掩护,同时继续下令大军撤退,引诱明军出战。

只是,还没等他的命令传到,清军部署在两翼的骑兵,就已经遭到了袭击。拜音图忍无可忍,立即就想要调动兵马反扑,可已经根本来不及,最终不得不放弃。

天骑营的攻击比步军更加迅猛,这些骑兵从土墙的通道中奔驰而出,在两翼的清军骑兵毫无准备的时候,迅速发动了突袭。

城外这些交错的防御工事,明军十分熟悉,但清军初来驾到,黑灯瞎火的情况下,完全来不及反应,一遇到突袭,马上就暴露了弱点,完全无法抵挡殿前军和京营的进攻。

而当拜音图策马领着麾下兵马撤退,耳边却没有传来预想中的追击喊杀声,扭头回去想要看看明军追上了没有的时候,他才发现刚刚还攻势迅猛的明军根本没追过来。

殿前军和京营的战兵们,此时已经结束了冲锋,正沿着拦马沟排兵布阵,清军遗留下的火堆散发出的黄色光芒映照着一团团黑影,此起彼伏的竹哨声响个不停。

骑兵则是在两翼游曳,土墙上还不断爆发轰响,耀眼的火光之后,妄图从两翼袭扰的清军骑兵立马遭到了打击。

“啊”

拜音图瞪圆了眼,满脸不可思议,差点以为自己看错了,呆了一阵之后,干脆调转马头,绕到了一边,怔怔看向了那些逐渐恢复平静的沟壑。

“那些尼堪在干什么追啊,怎么不追了为什么不追.”

看着根本没有追击意图的明军,破防的不只是拜音图,多铎和图赖此时同样是面色阴沉。

两人静静地看着眼前正在溃逃的清军,还有那些刚刚筑起,如今正被摧毁的土墙,恨得牙根痒痒,可又什么办法都没有。

“怎么会这样,明帝怎么可能识破了本王的计策,这不可能,这绝对不可能”多铎很快忍不住嚎叫了起来,根本不愿意相信。

图赖没有应声,他此时有些摸不清朱慈烺了,如此年纪,毛还没长齐呢,怎么会心思如此缜密,反击得如此迅速,又恰到好处。

他原本力排众议,支持多铎夜袭,便是想着利用朱慈烺年轻气盛,缺乏战场经验,给对方一个重大打击,打断明军主心骨的,最不济也能趁机筑起土墙,加速围城的进展。

可现在看来,对方恐怕是个用兵的奇才,多铎的每一步,都完全在对方的预料之中。而且,麾下的兵马战力也不弱,完全不是其他地方的普通明军可比的。

想到这里,图赖不由得叹了口气,他盯着面前的凤阳城,身侧不断有陆续撤回的败兵,远处还有奔逃的民夫,眉头紧皱。

在他看来,这也就意味着今后除了老老实实攻城,别无他法了!

不过,他哪里知道,朱慈烺根本没想到这一层,完全就是保持住了战略定力,不做自己没有把握的事情,他深知己方的弱点,忍住了扩大战果的诱惑,这才没有上当。

多铎,甚至是图赖,到底是因为对李自成的时候,胜得太容易,以至于过分自信了,他们所谓的诱敌,费尽周折,可朱慈烺不接招,那就成了一拳打在上。

换言之,朱慈烺和多铎两人其实都不清楚对方的部署和策略,也没有所谓的完美应对,但实际上又直接完美避开了对方,最终成了各自打各自的。

只不过,朱慈烺十分明确自己的战略目标和实力,以及为了达成这一战略目标,他需要做什么,所以最终的战果,十分符合他的预期。

随着清军灰溜溜撤走,朱慈烺已经领着禁军,来到了第一堵城墙的堠台上,他看着城下正在布防和拆除土墙的甲兵,整个人都十分兴奋。

清军居然直接溃退了,根本没有他预想中的那么难对付,而林昌福领着的几百精锐禁军,最终还是没有机会上战场。

林昌福领兵护卫朱慈烺登上土墙的时候,便已经做好了出战的准备,心中还颇为忐忑。

他虽然面对朱慈烺的质问,表现得十分勇敢,只要朱慈烺的命令一下,也确实会眼睛都不眨一下,就立刻出战。

但八旗兵凶名在外,他当年在大凌河的时候,是见识过的,也是这样的围城,祖大寿多次领着家丁出战,都没有取得突破,每每都是狼狈撤回。

这其实并不是林昌福一个人的问题,明军长年累月的失败,使得明军中下层的许多军官士兵,对于真鞑子,潜意识里面,都有着一种难以言说的畏惧。

只不过,军令如山,当命令下达的时候,他们别无选择,这就是朱慈烺严苛军律下,打造出来的军队。

可林昌福万万没想到,这些所谓的真鞑子,原来那么不经打,甚至完全可以说是一触即溃!

而经此一战,城中的守军士气再次得到了巨大的鼓舞,白天清军就无法破城,如今声势浩大的夜袭,也以失败收场,凤阳城现在真正称得上坚不可摧了。

至于那些所谓的八旗甲兵,在他们的反攻中,根本不堪一战,一路被追击砍杀,最终又死伤了近千人马,更是令城墙上看着这一切的将士们,欣喜若狂。

赵正东此前心中一直紧绷,便是原本以为城墙下将会有一场血战。毕竟,常登贵甚至因此没让他们这支编制不全的兵马出战,就是担心他们攻击力不足。

可他万万没想到,战局会朝着这样的方向发展,那些所谓的真鞑子,居然这么弱,大军居然胜的如此顺利,赵正东都不知道自己居然如此强悍了!

毕竟,他在军中,可是公认的猛士,若是真的出战,恐怕能把那些真鞑子,杀得落流水。

多铎可谓是弄巧成拙,他的“诱敌深入”使得拜音图指挥失措,造成了大军的迅速溃败,而这在明军将士看来,完全是战力低下的表现,使得明军之中曾经的畏虏风气,顿时一消。

战场之上,只有胜利才能带来信心,清军如此,明军同样如此。

朱慈烺迅速部署,城中又再度派出了辅兵,一面修缮激战中损坏的土墙,清除壕沟里堆积的尸体,一面拆除清军修起的土墙,并将那些清军驱赶民夫搬运来的土袋用来修缮城外的防御工事。

在凤阳城内外一片胜利的忙碌中,天色很快便大亮了,朱慈烺巡视完转运到城楼治疗的伤员,紧接着又听取值守各城门的将领汇报了基本的军情。

随着清军在东面溃败,西面和南面的清军也随即停止了攻势,而清军原本埋伏在东面的数千骑兵,很快也撤离了战场,并被常登贵派出的哨骑发掘。

常登贵收到情报的时候,心脏不由得一颤,陈福,林昌峰等人听到这个消息,也同样惊骇不已,甚至心有余悸。

他们原本都是想要乘胜追击,扩大战果的,如今一看,完全就是差点掉进了多铎的陷阱之中,甚至说是一只脚迈进了鬼门关,都不为过。

于是乎,一众将领怀着敬佩之心,齐齐发声,问起了朱慈烺是如何察觉到多铎布下如此陷阱的,他们此时对于朱慈烺,已经佩服得五体投地。

要知道,对于军中之人来说,谁能带领他们打胜仗,谁就拥有至高无上的威望和权力,就是命令他们冒死冲锋,大部分人也在所不惜。

朱慈烺并没有借此故弄玄虚,现在知道了结果,他想要把事情圆回来,其实很简单,想要推理出多铎的动机,也易如反掌。

毕竟,这种事情,别说是他了,便是那些不知兵的文官们,知道了前因后果,能说得比朱慈烺还有道理。

但对于朱慈烺来说,这除了能加强他的个人权威,神话他的形象,其实并无多大意义。

“朕其实并不知道多铎设下了陷阱,更没有所谓的神机妙算。”朱慈烺言简意赅,但语气却十分沉稳,眼神迅速扫过一圈面前这些从战场上赶回来的将领们,随即又道:

“但朕知道自己有几分本事,麾下有多少兵马,也知道清军实力强悍,咱们的将士除非能以一敌十,否则无法速胜,得和他们打持久战,短则三年,长则十年,都有可能!

朕只是在坚定不移地贯彻最初定下的战略,不被战场上的任何诱惑所干扰,战场上到处都是机会,可能不能抓住,就得看咱们的本事,那些不能抓住的机会,对于咱们来说,便不是机会,而是陷阱。

这便是朕常和你们说的战略定力,更是此战能胜,咱们能避开清军伏击的关键。今日又说了一遍,就是希望诸位记住,你们都是大明的栋梁,迟早是要独当一面的。”

“陛下这是大智慧!”常登贵听了,连忙出言道,他当初可是极力要求出战的,此时正心虚。

而一众将领,也随即出言,纷纷表示自己一定认真领会敌我形势,学习先进战略精神,戒骄戒躁,今后稳妥行事。

朱慈烺交代完他们城防和战场总结的事务之后,已经感到有些疲惫,随即返回了行宫,但他还得先应付城中的文官们,才能休息。

在马士英的领头下,这些文官们依旧是一通不着边际的马屁,同时还有不断膨胀的信心,个个嚷嚷着要提前大反击,甚至还有的要求全歼南下清军,毕其功于一役的。

不过,这个时候,朱慈烺在战事上已经获得了至高无上的权威,这些文官们虽然要表现自己,以获得朱慈烺的赏识,但早就不敢和此前那样,不断上书劝阻,咆哮朝堂了。

他们打不了胜仗,那在军事上,就毫无话语权!

朱慈烺对他们的军事建议丝毫不关心,也不想白费口舌,但城中的民政,还有战后的许多事情,他都需要提早准备,这些都需要文官体系一环环处理。

此战的胜利,也同样给了朱慈烺充分的信心,他已经从一开始的忐忑踌躇,变成如今的意志坚定——清军必定会被他熬走,而他也必然要狠狠咬下对方的一块肉。

他听取文官们关于城中民政管理,粮草调度的汇报之后,随即便吩咐各部开始着手谋划战后的科考,以及福建,两广三省的财税转运等问题。

朱慈烺此战之后,要迅速将殿前军,京营,还有表现良好的黄得功,高杰两部兵马扩军,并整编左良玉所部,流落湖广的顺军余部,这些都需要无数粮草和银子。

作为这个庞大帝国的掌舵人,朱慈烺必须早做准备,走一步看百步!

一直到临近午时,他才终于闲了下来,刚一回到行宫,原本还活跃十足的大脑,瞬间就被疲惫占据了。

朱慈烺稍稍犹豫了一阵,脑中回忆着从昨晚到现在发生的事情,确定自己没有什么遗漏之后,吩咐林昌福两个时辰后叫醒自己,便倒头睡了下去。

两个时辰之后,朱慈烺感觉自己好像才刚刚合上眼没一会,就被林昌福的公鸭嗓子喊醒了,但一想到昨夜的胜利,他的大脑就迅速恢复了兴奋的状态,很快就带着禁军前往城南的大营,接见集结起来的将士们。

这些士兵此时也是刚刚完成任务,回到营地,不少人还没来得及清理身上的血污泥土,便匆匆赶来列队了。

不过,他们的脸上,完全没有抱怨,一个个看起来都相当激动,特别是他们队列的侧面,就摆着上千颗清军首级。

他们此时看向朱慈烺的眼神,除了对皇帝的敬畏之外,更有着一种信任,一种面前之人,能带着他们击败鞑子,获得最终胜利的信任。

这样的信任,在明军之中,已经消失十几年了,如今随着一场场的胜利,特别是野战中击败真鞑子的胜利,终于又回来了!

朱慈烺简单接见了这些勇士,一方面鼓舞他们再接再厉,继续勇猛作战,保卫家国社稷,另一方面,也当即宣布了要对昨夜立功的全体将士记功,并另行赏赐。

而后,他便没有继续折腾这些其实已经颇为疲惫的士兵,直接就让他们回到营地休整了,接着又召集麾下的将领们,听取他们关于昨晚大战的汇报。

常登贵此前一直忙着收拢兵马,安排布防,并没有来得及汇总军情,此战的缴获和成果,基本上都由张煌言负责了。

张煌言此时早就准备好了,他朝着来到军帐中的朱慈烺拱手抱拳行礼之后,当即汇报:

“陛下,此战我军共斩获清兵一千八百三十余级,其中真夷一千三百四十余级,俘虏两百五十余人,其中真夷六十余人,包衣兵一百九十余人,救回民夫三百九十余人

另外,我军伤亡七百六十余人,其中重伤一百余人,轻伤两百六十余人,伤亡基本上发生在清军夜袭伊始.”

此战,明军倚靠城墙的防御加成和后续的迅猛反攻,打出了超过四的交换比,就算是把伤亡全部算上,因为清军也撤走了不少伤兵,最终的交换比也超过了三。

如此丰硕的战果,直接证明了殿前军和京营当前的战力,他们就算是和真正的满洲八旗兵对战,也不落下风。

不过,由于清军是主动进攻的一方,此战的缴获就聊胜于无了,除了那些尸体身上扒下的甲胄,银两,便是战场上遗落的破损刀枪。

朱慈烺对此也早有心理准备,他并不看重这些缴获,他要的是八旗兵的人头,这对于城中的大军来说,才是最重要的激励。

而张煌言简单汇报完此战的战果之后,朱慈烺也随即吩咐张煌言,着手开始此战的宣传工作,特别是要把八旗兵野战无敌的形象,彻底打破。

“除了教导官的宣讲之外,还可以想一想其他的法子,不仅仅是天武左营,殿前军,乃至整个凤阳守军,城中的十万百姓,都需要知道此战中,我大军的英勇表现。”

“陛下英明,臣这段时间苦思冥想,亦是想到了一些法子。”张煌言拱手抱拳,当即道:

“军中将士大多数此前都不识字,正式的宣讲虽然十分必要,但确实太过枯燥,若每次都是这样的形式,将士们听着听着,便也就厌烦了。

臣一番打探,知道将士们都喜欢听评书,觉得此法亦可用在大军的宣讲之中,就以我军大败清军的数次战役为蓝本,通过评书,甚至是唱戏的形式,振奋军心。

不仅是军中,臣以为,也已经在民间,建立我大军无敌的形象,让百心相信朝廷,让天下乡绅归心,支援抗清,有钱的出钱,有力的出力,如此才能汇聚天下之力,最快恢复河山.”

张煌言一番慷慨直言,朱慈烺听了连连点头,对他的想法表示了赞同。当他们真正走进了将士们之中,许多问题就找到良策了。

而且,有了这次战场的胜利,教导队的军官们在军中将士的面前,再口若悬河,鼓舞士气,腰杆便挺直了许多。

他们此前因为军中还没有足够的胜迹,只能从保家卫国,为自己而战等方面着手,激发士兵的勇气。

但现在,他们可以堂堂正正告诉所有的士兵,鞑子的脑袋,就是军功,鞑子根本不是不可战胜,想要击败并不困难!

军队的信心,只能依靠战场的胜利来实现,而且得是一场接着一场的胜利。

要知道,那些原本畏惧清军,觉得鞑子不可战胜的普通士兵们,他们也不傻,不是随随便便一两句话便能糊弄的,长年累月的观念更不会一下子改变。

朱慈烺此前一直交代张煌言谨慎鼓舞,便是担心教导队军官的威信,在那些士兵面前,因为夸张虚假的宣传而下降。

他需要从教导官在军中建立威信,进而掌握更多无形的权力,否则这一制衡营官的制度设计,便失去该有的作用了。

而此次军中宣传的展开,正是朱慈烺扩张教导官体系的重要一步。他更是要借此,在军中,乃至南直隶,甚至整个天下,逐步打造殿前军和京营无敌的形象,振奋天下的抗清士气。

很快,朱慈烺听完张煌言的汇报,便随即吩咐起各营将领,就如同此前“睢州之战”,“江北大战”一般,回去之后着手开始此战的总结,以及对城池防御的建设性意见。

在实战中找到问题,无论是作战方略,防御部署,还是武器在战场上暴露的问题,亦或者是一些战术设想,朱慈烺都会收集,并交给军中抽调出来,一直跟在他身边的几个武官筛选处置。

这些全都来自战场一线的宝贵经验和建议,朱慈烺相信不少是有价值的,而当这些逐渐形成了一套自我反馈的机制,明军便能真正成长为一支无敌之师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