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1章 关门打狗
第111章 关门打狗
南康府城外,几个清军前锋哨骑正往来呼啸,不断发出怪叫声,他们的身后是源源不断赶来的鳌拜大军,这里地形复杂,山间的通道十分狭窄,清军骑兵的行动速度并不快。
阿济格对于马进忠并不算完全信任,为以防万一,还是按原本计划派出了一千五百马甲,而不是马进忠在密信中要求的一千兵马。
不仅如此,他在了解南康府城西面的地形之后,还要求鳌拜行军过程中,一定要足够谨慎,以防明军在山坡上埋伏兵马。
除了庐山南麓靠近主脉的地方,其余各处的地形并不算陡峭,特别是南康城外的山坡,虽然占据了七八成陆地,但只要清军派出哨骑仔细搜索,根本藏不住大批人马。
鳌拜虽然没把马进忠,甚至左良玉之流放在眼里,但行军的基本操守,他是基本遵守的,沿途最合适伏击的山坡一侧,都没有发现明军的踪迹。
卓布泰领着一队骑兵,很快沿着山谷的通道来到了南康城西面的平野上,他一路上几乎没有遇到阻碍,马进忠撤去了大部分哨骑,并派出了一名副将带路。
不过,南康城内还有其他明军,卓布泰的行动虽然已经非常隐蔽,可还是被明军暗哨察觉到了,想要在马进忠的接应下,悄悄进城的计划,更是因此泡汤。
而那些明军在山谷中部署的暗哨基本上都是稍作抵抗之后,便狼狈撤回城中,双方在骑兵数量上的巨大差距,使得南康城内的明军毫无反击之力。
这和卓布泰此前遇到的那些明军,并没有任何区别,他心中只觉得有些可惜,错过了迅速拿下南康府城的机会。
与此同时,城中的明军还派出了上百名游骑出城反击,但随着卓布泰领着八旗马甲迅速抵达,他们只能立刻撤回。
这使得卓布泰心中不由得起疑,明军的这些表现,似乎太过活跃了,而且明明有马进忠的提前部署,按理说事情应该顺利一点才是啊!
他隐隐有种感觉,马进忠这是不想让他们提前进城,所以才从中作梗,恐怕是想要坐地起价,要求更高的官职赏赐。
毕竟,如今马进忠唯一能倚仗的,就是那堵城墙了,一旦失去了城墙的庇护,这些明军在卓布泰看来,不过是砧板上的鱼肉而已。
想到这里,卓布泰忽然觉得有些可笑,就算是马进忠坐地起价,他答应了又如何只要一进城,马进忠拿什么继续讨价还价
他已经从明军的暗哨,反击游骑的数量,以及马进忠传出的军情,推测出南康城内的明军骑兵不超过五百,披甲步军最多不会超过四千,这些兵马若是出城野战,绝对不会是他的对手。
不过,马进忠虽然在投降的密信中传出了明军在各城的兵马部署军情,但许多情报十分模糊,特别是关于九江和南昌方面的情况,马进忠声称自己只知道驻守的主将,具体的兵力并不清楚。
这给阿济格的东进部署造成了不小的障碍,特别是许多地方和哨骑探查的情况并不相同,但更多的地方又是相互验证的。
这些情况,即便是阿济格和麾下一众身经百战的老将,也很难一一分辨清楚,哪些是真军情,哪些是迷魂阵。
但对于卓布泰来说,这些都没有那么重要了,他看着面前的南康府城,想着今后攻到江南,夺取南京的情景,心中十分激动。
而此时,南康府城西面的城楼上,马进忠看着城外平野和山麓缓坡上乌泱泱一片的清军骑兵,以及山道中连绵不绝的八旗马甲,脸上隐隐显露出了畏惧和担忧,他根据副将传回的军情,已经知道鳌拜足足带了一千五百马甲前来。
他缓缓扭动脖子,视野里面庐山南麓一座东北-西南走向的平缓山丘上,数以百计的清军骑兵伫立其中,从山脚的平野一直到山腰的密林边缘,其中还有一些游骑散到了南面的山口侧面,似乎是在警惕着那个方向可能出现的明军伏兵。
庐山虽然以“雄,奇,险,秀”闻名于世,南北四十余里,但南面的余脉并不陡峭,东南方向的数条山丘地势都颇为平缓,也没有完全被密林覆盖。
而卓布泰固然没有鳌拜骁勇善战,但同样身经百战,战场上基本的领兵准则并没有丢掉。
看了一圈之后,马进忠基本上有了判断,原本的担心也基本散去。所幸此前军议的时候,左良玉给他们这些武将撑腰,没有采取何腾蛟的激进之策,否则现在清军一定已经发现伏兵了。
这些骑兵完全没有攻城的能力,而且他居高临下远眺,也没有在山中的通道看到他们携带的辎重和随军的民夫。
若是对方想要围城,后续应该会有车队和民夫运输粮草辎重,沿着山间的通道,源源不断而来。
在没有坚固营盘作为依托的情况下,即便是八旗军,只要遭到了强有力的攻击,也会形成溃败,特别是骑兵在特殊地形下,面对火器的攻击几乎没有反击的能力。
左良玉能点头打这一仗,其实看重的就是南康的特殊地形,清军无法迅速翻越这些险峻的山岭,而明军也无需一开始就抵近埋伏,只要等清军通过之后,派出兵马守住山口即可。
而南康城西面的那块平野,南北东西不过四五里,三面临山,只有狭窄的山间通道可以穿行,清军届时想要撤出,就不是那么容易了。
当然,最关键的,还是这块平野的南面就是鄱阳湖,此时正有十几艘隐藏在南康城东北方向的战船。
这些战船船头均装备着两门红夷大炮,甚至还有两艘南京调来的,船舷一侧还装备着十几门弗朗机炮,射程完全可以覆盖这四五里的平野。
何腾蛟其实也并非多敢战,但南康的特殊地形,朱慈烺战后亲临赣北的计划,以及水师火炮的增援,都给了他勇气。
左良玉和一众武将也同样如此,当朝天子即将亲临,为了自己的前途,搏一把是必须的。这些火炮固然无法全歼清军,但他们集结了数倍兵马,打一群火炮打散的清兵,却还是敢的。
阿济格,鳌拜,卓布泰等人想不到何腾蛟和左良玉悄悄部署的炮船,但并不是没想到这样的地形很危险。
不过,若是对上连武昌城这样固若金汤的要塞都能一枪不发,一炮不放,直接丢掉的左良玉所部明军,似乎这也是情有可原,甚至合情合理的。
武昌这样的坚城巨城都守不住,一座小小的南康城,又能如何
马进忠如此淡然,不仅仅是因为对手的轻敌,更重要的是己方的实力,他在城中的兵马早已经准备就绪,在何腾蛟的支援下,三千多精锐战兵随时可以出战。
与此同时,王允成统率的五百骑兵,李国英,金声桓,马士秀等人统领的一千余家丁骑兵,在山岭后方,等到清军悉数进入平野,便能迅速行动。
在这样的地势中,清军骑兵完全没有迂回包抄的空间,更失去了机动性优势,而骑兵的威力一旦无法发挥,在狭窄的地域中硬冲,就根本不足为惧了。
鳌拜和卓布泰以为自己早已经稳操胜券,但根本没想到,这是明军设下的“请君入瓮,关门打狗”之策。
很快,鳌拜也领着这支前锋骑兵的主力进入了南康城外的平野之上,卓布泰和马进忠交涉无果,后者以他无权指挥为由,拒绝打开城门之后,他随即策马气呼呼来到了鳌拜面前。
“阿哥,马进忠那尼堪不愿意开城门,怕是心中有鬼,这南康府城周边的地形,我越看越觉得不对,若是明军把兵马埋伏在山后二三里之外的山林之中,咱们根本搜不到。”
鳌拜听了,抬头看了南康城一眼,然后又环视一圈周边,眯着眼睛点了点头道:
“马进忠不是这般脑子不清不楚的人,他便是要讨价还价,也不会是现在,此事绝对有诈!”
卓布泰看着鳌拜面色从容,没有丝毫紧张,也随即冷静了下来:
“阿哥是想趁着明军还没围上来,将计就计,诱马进忠放咱们入城”
“全军入城他不敢,但两三百马甲,他或许就不怕了,若是明军真的敢伏击咱们,定会想办法让咱们分兵。”
鳌拜听罢,点了点头,然后又冷冷笑道:
“这些尼堪终究是太高估自己的本事了,居然还想伏击我鳌拜,根本就是不自量力,死在我手中的明将,恐怕比他马进忠见过的还要多。只要能让两三百马甲入城,南康便是我鳌拜的囊中之物,任那些尼堪耍什么招都没用,卓布泰,你亲自领兵入城,夺了那城楼。”
“可这若真的是埋伏,这四周的山岭之中,怕是还有好几千明军。”卓布泰环视一周,担心道。
“几千明军算什么,便是上万,也奈何不了咱们。”鳌拜依旧一脸自得,语气丝毫不容置疑。
“正好和这些尼堪打一仗,就像多铎当初在潼关一样,让他们彻底断了阻击抗拒的念头,让他们明白大清的实力。”
“可”
“怎么,卓布泰,难不成你觉得一千五百马甲,对付不了一两万尼堪兵”鳌拜扯着嘴角,一脸戏谑地问道。
卓布泰被这么一问,似乎也觉得是那么回事,当即请战道:
“这马进忠胆大包天,居然敢欺骗王爷和阿哥,我要亲手砍下他的脑袋。”
但马进忠根本没有那个胆子,他麾下的骑兵大部分都交给了“铁骑王”王允成,于是开始继续和卓布泰拉扯,要求对方独自入城,和他重新商定投降的条件,以拖延时间。
他要等城东鄱阳湖上的炮船和四周的大军围上来之后,才能真正翻脸,否则清军察觉到了有埋伏,很有可能直接撤军,到时候步军没有结阵,火炮也没有准备好,仅仅靠那一千多骑兵,必然难以拦截。
不过,马进忠根本没想到,鳌拜和卓布泰早就猜到了他的诡计,但对于明军的伏击,丝毫不以为意,还想着将计就计。
卓布泰见马进忠一直拖延,知道对方没有那个胆子打开城门,而独自入城送死这样的蠢事,他当然不会愿意。
他随即又策马回到了鳌拜的身前,刚要开口问接下来该怎么办,就突然看到了南边水天相接的湖面上,出现了一艘艘样子模糊的大船。
卓布泰有些吃惊,当即就面色惊诧地朝着南边鄱阳湖的方向指了指,鳌拜见状也随即扭头看去,原本冷酷的脸上同样出现了些许惊诧的神情。
波光粼粼的湖面上,一艘艘大船正在靠近,白色的船帆很快可以看出形状,船上的军旗正在迎风飞舞,船头的甲板上好像还有两个黑点,正在不断变大。
一时之间,他们都没明白这些乘风破浪而来的大船,到底是干什么的,只是静静地看着,一个个面面相觑,随后议论纷纷。
而就在此时,平野西北,西南,东北三个方向的狭窄通道处,忽然出现大队明军。这些明军以骑兵开路,很快就驱退了鳌拜留下的哨骑,占据了三条通道两侧的山坡。
在确定了鳌拜麾下的一千五百八旗马甲进入预设战场之后,代左良玉亲临战场指挥的左梦庚在马士秀,郝效忠的辅佐下,当即下令各部出击。
南康城西面的山谷中,顿时旗号飞舞,一早就埋伏在外围山岭中的各营骑兵很快出动,在各营主将认旗的引导下,马蹄声轰隆隆响起。
左梦庚在亲卫骑兵的拱卫下,沿着山腰密林边缘的缓坡,越过几座起伏的平缓山丘之后,也很快来到了南康城东北方向的一处山脊上,这里是最安全的地方。
左良玉几乎出动了内五营最精锐的兵马,就是为了打赢这一仗。而作为交换,何腾蛟不得参与战事,这一仗的军功,他要全部留给自己的儿子。
左梦庚面前的平野上,明军的骑兵已经和鳌拜部署在山谷中警戒侦察的哨骑混战在了一起,几十骑正在相互追逐,或在背后朝着对方射出箭矢,或冲锋抵近,白刃相交,带起了阵阵飞尘。
鳌拜见状,随即下令主力集结,同时下令麾下的军官带兵反击,杀退那些明军骑兵。
不过,明军一早就投入了足够的游骑,这些反击的八旗骑兵没能迅速取得预料之中的突破。
在骑兵的掩护之下,源源不断的明军骑兵越过山坡,从三条山庄通道两边的缓坡中冒出,然后山口处列阵,掩护后方正在行动的步军。
这次出动的都是左良玉麾下的精锐,他们在赣北休整了近两个月,补给充足,还得到了不少制造精良的甲胄补充,战力得到了很好的恢复,此时的表现十分令人满意。
这些骑兵很快就进入了指定位置,在数千只马蹄的奔驰践踏下,三个方向的缓坡如今已然是烟尘滚滚,目光所及,到处都是战马奔驰跳动的身影,明军骑兵身上锃亮的铁甲,还闪动着耀眼的光芒。
明军的旗帜在缓坡上迎风招展,列阵的军号声不绝于耳,数千步军在三个山口的缓坡上很快列阵完毕,密密麻麻的头盔,马头在山坡上涌动,如同滚滚而来的黑色潮水一般。
面对意图将自己堵在平野之上的明军,鳌拜也立马意识到了局势不对,特别是南边还有不断靠近的大船。
他看不上明军,但多年积累的战场经验却让他意识到了危险,那些大船绝对有蹊跷,否则那些明军不会直接摆出一副守住山口,就万事大吉的姿态。
这个时候,鳌拜已经完全没了开始的志得意满,而是立即命令麾下完成集结的大军准备迎战,他甚至做好了局势不对,立刻突围的准备。
只不过,看着那三个狭窄的山口,以及密密麻麻的排满了明军士兵的军阵,鳌拜只觉得想要冲破,并不简单。
他挥了挥手,随即朝着来时的那个山口派出了一队骑兵,他们在各自军官认旗的引导下,迅速来到了山前的平野上,加入两军游骑的混战。
清军在得到了支援之后,原本相持不下的战局很快分出了胜负,明军的哨骑且战且退,他们原本就是牵制清军,掩护步军列阵的,此时自然没有战心了。
明军原本就畏惧八旗马甲,在兵力劣势之下,更是难以和对方较量,这是整体战力水平的落后,一时之间不可能弥补。
不过,那些八旗马甲刚想要乘胜追击,就立即遭到了山坡上的军阵两翼,明军骑兵主力的反击。面对数倍的明军骑兵,他们也无力突破,只能开始和明军骑兵兜圈子,企图引诱对方离开军阵。
与此同时,这些八旗马甲也在悄悄观察着山口处的明军步阵,他们很快发现了后者居然正在山口架设火炮,同时就地构筑胸墙。
鳌拜很快也收到了骑兵传回的军情,但心里还是不明白,这些明军怎么敢如此大胆难不成他们真的以为自己能拦得住八旗的强军
他现在还没有领兵冲锋,并不是因为害怕明军,而是潜意识就蔑视明军,根本不觉得需要着急,更不认为这些明军能对自己造成威胁。
这种发自心底里的轻视,是不会轻易改变的,鳌拜从来不认为关内的明军值得他畏惧。
而就在鳌拜停下思考,扭头看向卓布泰,准备让对方领兵击溃拦在西北方向山口的那股明军时,一阵轰隆声忽然传来。
一众八旗将领听到声音,齐齐扭头看去,只见南边的湖面上冒出了一股股白烟,十几艘战船的船头先后喷出了炮焰,一颗颗黑色的炮弹正呼啸着朝他们飞来。
感谢书友“什么什么鱼儿”的打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