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色非龙 作品

第277章 这玩意,真哈拉少!

一进入十二月,东北才算正式进入了最冷的时候。

随着气温的下降,万荣牌燃气取暖炉的需求量更高了。

主要的是,不仅是东三省需要,很多长江以北地区也来了订单。

一时间,万荣机器厂三班倒都忙不过来。

自从有了批量裁剪机,产品的成品率大大提高了。

如今影响生产效率的还真就是电焊环节了。

到了现在,龚连山才意识到,原来那些外国工厂使用全自动生产线,不光是因为少用几个人,而是为了提高生产效率!

如果有了自动焊接机,那么无论是焊接的精度还是速度都能上升好几个级别。

到此,他就升起了要购买这种设备的心思。

想法是好的,可现实却是残酷的。

这种设备国外有,可不卖你!

这也成了龚连山心里的一个疙瘩。

为了提高生产效率,只能继续扩大电焊工的规模。

是的,现在万荣机器厂的电焊工已经有了近400人。

因为裁剪精度高了,又有挤压成型设备的协助,焊接的速率和效率也跟着提高。

再有他们熟能生巧,工作效率也提高了。

原本一天只能焊接一台炉子,到现在可以焊接二台。

如果三班倒的话,一个工位可生产六台炉子。

虽然焊接可以完成这些,可打磨喷漆晾干就慢了。

喷漆后,需要把炉子放进一个除尘车间通风晾晒。

这个车间里一次可摆放三百个。

需要几个大型的风扇进风和排风。

室内还点燃了十几个燃气炉,提高室内的温度。

每天能出厂的炉子最多也就100多台。

一个月3000台顶天了。

别的厂子都在忧心产品销售不出去,可龚连山担心的是生产跟不上。

更有甚者,湖南湖北的客户背着现金等在厂子门口。

哪怕万荣燃气取暖炉已经涨价了,他们依然乐此不疲。

后来龚连山才知道。

感情他们这些地区过冬比东北难过多了。

城里没有暖气,还不能用煤炉子,他们取暖就靠身体硬抗。

农村只能用火盆了。

他们听说有燃气取暖炉这种东西,立马现场试验。

见效果确实好,就要大量订购。

当然,这年头没人在乎知识产权。

更何况龚连山的专利还没有下来呢!

不仅哈尔滨有厂家仿造炉子,其他地方的厂子也开始生产了。

仅哈尔滨就出来了十几款样式相仿,功能相似的炉子。

龚连山见了也会只能无奈摇头了。

反正能挣钱,大家就一起玩吧,一直到玩坏了再说。

市场上虽然有了多款炉子,可依然是万荣牌最受欢迎。

毕竟是第一个出现的,同时也是最正规的。

既然有了仿制者,万荣机器厂不得不推出了万荣二型燃气取暖炉,用来保持市场的领先地位。

增加了一项功,温度显示。

在炉子外面的控制面板上,有了电子温度显示器。

这炉子一看就是高级货!

同时,这个二型的炉子价格也是最高的,250块。

新产品一经推出,就火爆哈尔滨。

跑来订货的各省客户天天等在办公室里。只要仓库里能出货了,他们就去财务室交钱!

更有些人,先交钱,然后再等着。

就酸元旦当天,万荣机器厂里还停满了拉货的卡车。

龚连山现在不仅要去交通局开茶话会,还得去工商局个体协会开会。

他是个干实事的人,最不愿意的就是开会。

尤其是去各个政府部门开会。

耽误时间不说,还都是搞形式主义。

他让老武和沈金凤去各个口应付着。

自己却带着办公室人员到车间发红包。

红包不大,每人100块。

可这是九十年代初期,100块也不是小钱啊!

工人们兴高采烈,干活的尽头更高了。

元旦刚过,外贸的周副总就打来电话,说有苏联客商要来工厂看看。

龚连山当然不能拒绝。

他当初搞这个炉子的时候,就想要出口了。

只是产品不成熟,国内市场也没打开,他也就没说出口的事。

如今外贸主动要来视察,他当然欢迎。

第二天,早早的等在办公室里。

上午十点半,几辆轿车驶进了万荣机器厂的大院。

周副总一下车就指着停在院子里的货车问道:“这些都是来拉货的车吗?”

“是啊,都是客户带来的车。”

周副总点着头,指着几个从车上下来的金发碧眼的老毛子,说道:“这是苏联的客商,他们在黑河看到了你们的炉子,觉得挺好,就要来看看。”

“好,好,欢迎,欢迎。”

先把众人迎进了会议室。

一进门,热气扑面而来。

原来,龚连山把自己的产品搬进了会议室,还都点燃了。

几个老毛子见状,连说:“哈拉少!”

还走到跟前研究起来。

尤其是看到了二型新产品。

竖着大拇指,连连点头。

通过外贸的翻译,龚连山明白了他们的来意。

其实就是想订货,送去莫斯科试销一下。

龚连山也有心想去莫斯科试试水。

主要还是想看看自己的产品能不能适应苏联的极端天气。

外贸出面订了100台炉子。

在价格上,龚连山按照国内的零售价签订的合同。

反正就是很贵。

后面的一切手续,龚连山都不管。

时间一晃就到了1991年的2月7号,小年的时候。

外贸的周副总打来了电话,他很是兴奋的邀请龚连山晚上赴宴,说苏联客商要加大进货量。

龚连山提前在家里应付了一下,就赶紧去了饭店。

包房内。

周副总和几个老毛子见正主儿来了,都站起来鼓掌欢迎。

搞得龚连山很懵逼。

寒暄之后,龚连山才明白咋回事。

原来,一月份发去莫斯科的炉子卖爆了。

他们由于国家经济下滑,很多人都中断了供暖。

可家里没有暖气也是真受不了。

他的这种燃气取暖炉就受到了热捧。

他们收取暖费是很贵的。

可自己购买天然气却很便宜。

这种可以一罐一罐购买取暖的方式,比一次性交纳一大笔钱取暖费划算。

那100台一下子就卖了80台。

剩下的20台他们自己分了。

现在他们要求进口1000台。

苏联地处寒带,冬季有六七个月。

现在他们的冬季才算开始呢。

1000台?

龚连山虽然嘴上答应,可心里却想,你们等着吧!

交货时间定在了春节后的正月初七。

有小半个月的时间。

看样子得加班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