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4章 用人用忠
时间进入了四月。
太阳高悬,照的人暖烘烘的。
路面的积雪在慢慢的融化。
屋檐下滴滴答答,滴出了一溜小水沟。
无风的午后,枝头上的芽孢已经萌发。
树下的枯草丛泛着绿意。
几颗稚嫩的草芽努力的向上,泥土里的根须死命的向下伸展,一段新生就此展开。
龚连山的万荣哈尔滨分公司也展开了新的一页。
北安农业银行在经过了大半个月的核实考察之后,以农管局运输二公司的名义获得了贷款。
金额也是500万元。
在老周的筹谋下,龚连山又购入了50台东风。
哈尔滨公司拥有的车辆已经高达150台了。
公司又进入了发展阶段。
司机又开始了招聘。
长春和沈阳分部也该筹备了。
其实,去年在搞哈尔滨分公司的时候,龚连山就打算分部出省了。
可人才的困扰让他最终还是打消了这个念头。
也只是在省内建了几个分部。
如今,哈尔滨分公司正走在转换成总部的路上,此时再不考虑长春和沈阳的布局,恐怕就晚了。
其实,龚连山心里知道,长春和沈阳的分部也是为分公司的组建蓄积力量。
早晚这两地的分公司要组建起来。
再说了,哈尔滨公司已经接了好些出省的业务,在外面开设分部是合适的。
到现在都没大张旗鼓的搞,还是想稳扎稳打,一步一步来。
“赵姐,考虑的怎么样了?”
“呃,我能行吗?我不懂业务啊!”
赵丹有些心虚的回道。
前几天,老板跟她说了,想让她去长春建分部,问她的意见。
赵丹心里既激动又没底。
激动的是,老板这么信任她,被别人需要信任的感觉真好。
没底是,自己真不懂业务啊!
她就是个办公室主任。
搞搞内勤,搞搞接待关系这些都行,可是货运业务……
自己真心虚啊!
她回家跟丈夫一说,家里的倒是支持。
“去!这机会多难得?别人老板还不信任呢!再说了,孩子也大了,你也没啥负担,去!我支持你!”
有了丈夫的支持,她也有心试试。
可还是担心搞砸了。
“怎么?没有信心?”
“呵呵,龚总,我是有点心虚!”
赵丹毕竟年近四十了,还有点恋家,不想离开哈尔滨。
“一个哈尔滨姑娘应该有闯劲儿!你去吧,搞砸了我给你兜着!”
龚连山之所以让赵姐去长春建分部,原因还是人才问题。
赵丹这人经过一年的考验,基本可以验证是忠诚于公司的。
这样的人就要用。
这也是在用人方面的选择。
其实,有好几个业务部的人,业务能力很强,可是忠诚度就难说了。
龚连山在忠诚和能力两方面,他选择忠诚。
如果能力很强,却不忠诚,那能力越强对公司的伤害越大!
“赵姐,你先在业务部学习一段时间,下个月就去长春!”
“嗯!”
见龚连山很坚决,赵丹点头同意了。
此后,赵姐每天上班的地方就是业务部。
先跟着业务员跑跑业务,了解业务流程。
然后再去实操开单。
半个月后,赵丹找到龚连山。
“龚总,我能不能带着几个人一起去长春啊?”
“带谁啊?”
“是这么回事……”
赵丹说了原委。
原来,这几个人是她原单位的同事。
在单位的时候,关系很好。
现在单位承包后,很多人都精简下来了。
她们在单位也没岗位了。
得
知她要去长春搞货运分部,她们也想跟着去,至少能有份工作,挣份工资。
“行啊,你让她们来一下,我见见。”
就这样,这些变相下岗的女职工就来了三个。
跟龚连山一聊,这些人家里很困难,需要工作。
“去外地能行吗?你们可没法照顾家里了!”
其中一个有些打退堂鼓,她家里有病人,需要照顾。
另外两个则很坚决,要跟着去!
“行。那你们先来公司实习吧,看看能不能干得了!”
于是,赵丹就有了两个跟班。
跟着她一起在业务部实习。
另一个人,龚连山也给安排了工作。
其实,他很喜欢用这些上有老下有小的人。
这些人肩上有担子,有责任,工作认真负责,还没有外心。
刚过五一,龚连山就带着赵丹她们三人一起去了长春。
选了分部的驻地。
这里在长春的城郊结合部。
有很大的停车场地。
安装了电话,安排了她们的住宿。
万荣货运长春分部就开张了。
开张当天,从哈尔滨到长春的车辆卸车后,就停到了这里。
一时没有回程货也不要紧。
龚连山让她们别急。
慢慢来。
他回到哈尔滨半个月后,长春回程车就有货了。
龚连山还给她们打去了电话,询问了她们的业务发展情况。
原来,赵丹这个女人看着是个温柔贤惠的女人,实际上也是个不服输的。
老板陪着她们开完业走后,她们就自己开了会。
必须要争口气!
三个姐妹就一人留守,两人出去拉业务。
赵丹跑了两天总结经验。
她发现,自己要是这么跑效果不大。
得想办法。
于是,她就有了接同行单子的想法。
为啥呢?
因为,她现在迫切需要解决回程货问题。
既然是回程带货,给钱就走!
因此价格很低。
既然有价格优势,那从同行手里转接单子不是一样?
只要给出一定的利润空间,会有人合作的。
她的这个想法得到了另外两个姐妹的支持。
于是,她们就开始跑同行。
现在搞货运部的人越来越多了。
同行还好找!
跑了几天,终于谈妥了一家。
虽然不挣钱,甚至还赔钱,可还是真正的开张了。
不然你空车回去不是更亏?
合作伙伴从一家逐渐的发展到两家、三家。
半个月后,已经有十家货运部把长春到哈尔滨的货运线交到了她的手里。
其实,这就是个毒饵。
同行吃习惯了,就会把去哈尔滨的货放到万荣分部来。
时间一长,返程哈尔滨的车都会往万荣分部来,这些同行就会逐渐的接不到去哈尔滨的货运单。
连货车都不去他家接单了。
你说,这是不是毒饵?
龚连山哈哈一笑。
支持了赵丹的决策。
“赵姐,没想到啊,你还有这心眼!行,就按你这个办!你这个办法是可以推广!谁说你不行啊?这不是干的挺好?!”
赵丹也在电话另一头咯咯直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