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8章云南沐王府
王大盛看了看端木易,紧张地咽了下口水,说道:“端翁,您别让我为难。”
端木易目光阴鸷地盯着王大盛,让其不寒而栗。
“好,我说就是了。”王大盛无奈道,“我本是云南沐王府里老沐王爷沐启元的家奴,有一次跟随老沐王爷围猎,在回来路上,收获颇丰,老沐王爷不觉多喝了几杯,放浪形骸,纵马踏死了几名百姓。其实,这种事,只要我们家奴顶罪就好了,巡按余瑊知道消息后,也打算按律逮捕我们家奴。谁知老沐王爷借着酒劲居然调集兵马,用火炮对准了巡按公署。”
“那这事可就大了。”端木易悠然说道。
“是,这么搞传到朝廷,岂不是有犯上作乱之嫌?于是老沐王爷的母亲宋氏怕了,为了保沐家藩王的地位,竟然,竟然毒死了老沐王爷。”说到这里,王大盛不禁流下眼泪,不住地用袖子擦拭起来,“就这样,老沐王爷没了。虎毒都不食子,可是宋老太君居然眼皮都不眨一下。我们家奴一看,她对老沐王爷都如此,何况我们了?于是趁着宋老太君还没降罪,大家连夜鸟兽散去。”
“你这一散,跑的可够远的。”端木易指了指王大盛手里的烟枪,说道:“抽一口,缓一缓。”
王大盛拿起象牙烟枪,也不嫌弃,猛吸了几口:“沐王府在西南边境的势力太大了,不跑远点怎么行?要不是辽东不太平,我也不会在北京停下来。这象牙烟枪和刚才上好的鸦片烧成的烟泡,就是崇祯元年我从沐王府里带出来的。”
“嗯。”端木易目光深邃地看着院中的雨,有意无意地答应着。
“老沐王爷死后不久,宋老太君就推了年仅十岁的沐天波世袭黔国公一爵,担任征南将军。推了小沐王爷后,宋老太君就自杀随老沐王爷而去了。”王大盛的话匣子逐渐打开了,“不过,小沐王爷目前还是个尚无处事经验的青涩贵胄公子,总兵事务只能由云南巡抚代摄,府内事务则多由其母陈太夫人及管家阮氏兄弟主持。”
“阮氏兄弟?”端木易笑了,“你这一说倒让我想到了施耐庵的《水浒传》。”
王大盛苦笑道:“端翁,还真让你说着了。这沐王府的管家阮氏兄弟也正好三人,于是他们就用了《水浒传》里阮氏三雄的名字。”
“有趣得很。”
“老大立地太岁阮小二,老二短命二郎阮小五,老三活阎罗阮小七。”王大盛一脸正色,“老沐王爷在时,他们就已在沐王府做管家了,除了不会水,个个都武功高强。”
端木易嘴角做出一丝让人不易察觉般的不屑。既然如今的小沐王爷还是个孩子,那跟王大盛去沐王府的人选,他心中有数了。
端木易道:“沐王府,此次再回去,你还能搭得上线吗?”
王大盛拍了拍胸脯:“只要端翁有银子,搭上线这件事您不需操心,包在我的身上。有了沐王府的支持,就相当于打通了缅北的渠道。此事成败主要在于一路之上的安全。”
“这个你放心。”端木易用刚才捏茶杯的手,在空中打了一个响指。
“放心!放心!这是自然的!”王大盛扭了扭脖子,不自在地答道。
雨点有些密集了,打在院中的草木上,声音变得急切起来。
云南沐王府,就是黔国公府,从洪武时期,一直到如今的小沐王爷沐天波,一共传了十二代十八人。云南沐家,世代承袭云南王,可以说在云南是树大根深。
第一代的沐王爷是大明王朝的开国功勋西平侯沐英,朱元璋的老乡加义子。
沐英生在安徽濠州定远县的一户贫苦人家,父亲早逝,从小跟随母亲讨生活。当时恰逢元末乱世,战争频繁,百姓流离失所。
沐英八岁时,母亲死在了逃难的路上,成了孤儿的沐英,只得在濠州城四处流浪。
明太祖朱元璋,当时还是红巾军一个小头目,刚刚和马氏结婚没有孩子,在人群中注意到了这个孤苦伶仃的小男孩,收为了义子。
沐英十二岁时,便随明太祖朱元璋南征北战,建国后被封为镇国将军、西平侯。洪武十四年,沐英又随傅友德、蓝玉征讨云南,功成后,被留在了云南。
沐英死后,其长子沐春接班,不久病死,由于无后,西平侯的爵位传到了沐英的次子沐晟身上。永乐时期,沐晟由于平定了交趾叛乱,被明成祖朱棣封为黔国公,世袭罔替。
当然还有一说,沐英死后,明太祖朱元璋得知消息后心里非常难过,他吩咐沐英的儿子沐春将其遗体运回京城,并追封他为黔宁王。同时,明太祖朱元璋还下令让沐英的西平侯爵位世代相传。
《明史沐英传》记载:“二十五年六月,闻皇太子薨,哭极哀。初,高皇后崩,英哭至呕血。至是感疾,卒于镇,年四十八。军民巷哭,远夷皆为流涕。归葬京师,追封黔宁王,谥昭靖,侑享太庙。”
不论怎样,沐家算是在云南扎下了,成为了不可动摇的藩王。
云南,大明边陲,民族众多,没有沐王府的关系,想打通缅北?
不容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