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6章野心家
一场立夏的雨,降临在华北平原,又黏又不缠绵,腻腻歪歪,极不果决。
子冉下葬后,张溥就回了南直隶,他还得继续统领复社,毕竟江南文人不能群龙无首。端木易组织了人手重新装修了六扇门,如今的六扇门,已经成了一个极具书香之地。
自子冉死后,端木易一直想回临淄,但苦于目前无人可用,好多事都需要自己亲自来跑,不得已,他只得硬着头皮,先在六扇门住下了。
端木易坐在廊下,依然穿着他那粗布的衣裳,显得与周遭格格不入。
端木易一边给自己烹茶,一边观雨,看着甚是惬意。不过,他脑子里却在想着最近谈的一笔生意。如果这笔生意做成了,孔门会有很大利润。
贩卖鸦片。
端木易来京后,之所以选择在烟馆和张溥、子冉见面,一方面是如他所说,要大隐隐于市,另一方面也是想和烟馆老板谈谈生意。
开烟馆,就需要拿货,对京城的烟馆来说,本地拿货,鸦片已经过了好几道手,成本太高。那么,最好的方式就是,烟馆自己养一个马帮,上四川、贵州拿货。可如今世道流贼四起,虽然靠马帮拿货便宜,但是保不齐路上就会遇到什么危险,十去九不回,如再遇到朝廷的关卡克扣,就算回来了,鸦片还要以药材为名给朝廷上缴税银,成本也低不了太多。
投入大,风险高,回报少。
那既然如此,为什么烟馆不开在西南产地?这样岂不是省了很多事?
省事是省事了,可是谁来消费呢?
罂粟多在山区种植,鸦片又是奢侈品,烟馆开在产地,又在山里,很难有大钱可赚。都是食不果腹的百姓,卖给谁?就算能赚钱,和北京这么多的王孙贵族群体比起来,那点收入完全可以忽略不计。
没受众,价格上不去,所以烟馆开在产地,不值得。
别说是烟馆开在产地了,就算别的生意这么做,也有违经商之道。
你会在平谷卖大桃,延庆卖苹果吗?平谷家家种桃,延庆四野都是苹果树,谁稀罕?
开烟馆,在北京当地拿货价高,养一个马帮风险又大,再加上正规渠道得来的鸦片又要上税银,这些加起来,就给端木易带来了生意。
什么生意?
走私。
端木易有四大鸿的财力,分号遍布大明王朝各地,生意能做大,运力自不必多说。安全上,四大鸿也有保障,各号互相流动,高手暗中护持,常年运输的都是白花花的银子,且从没失过手。就凭这两点,端木易就有能力拿下贩卖鸦片的生意。
从产地上货,进六扇门囤货,然后垄断北京各大烟馆,进而通过大烟控制王孙贵族群体,这样为未来左右朝堂,可就增加了一个大大的筹码。
说到头里,端木易在意的不是这点生意,而是为了实现他的野心。
谁会想到,在北京一个雨天里,六扇门内,坐着一位身穿粗布衣裳的老者,面容慈祥地观雨,悠闲地烹茶,脑子里转的却是怎么权谋天下。
人不可貌相,尤其是老年人,别看他们一脸和蔼可亲,搬个马扎坐在胡同口吃炸酱面,很可能不简单。
走私,指非法运送、贩卖、销售禁止或限制出境、进境的物品。
所以端木易想走私鸦片,当然就不能从大明王朝内的产地拿货了,如若那样,便不叫走私了。
要拿货得去大明王朝西南边境外的东吁王朝。
东吁王朝,成立于一五一零年,创始人是明基瑞,东吁为定都的都城名,位于现今的缅甸中部。
东吁王朝是缅甸历史上非常重要的王朝,尤其是在莽应龙统治时期,东吁王朝更是成为了整个缅甸历史上最辉煌的王朝,史称为缅甸的“帝国时代”。
十六世纪中期到十七世纪初,大明王朝与东吁王朝发生了一场持续了五十多年的战争,明缅战争。
这场战争中,大明王朝最终的结果是,永久地失去了缅北大片土地,如孟养、木邦等地。
东吁王朝和大明王朝旷日持久的战争,让缅北变得盘根错节,民不聊生,传统的边境朝贡花马礼也停了,为了生存,缅北地区的人开始种植罂粟,来换取粮食裹腹。
烟馆老板王大盛说,谁要是能打通缅北和云南的这条通道,谁就能握住整个大明王朝的鸦片生意,并且让鸦片成本,至少下降七成。
成本下降七成,太诱人了!端木易想试试,况且除了孔门,大明王朝也没有其他组织有这个能力了。
但是,一提到云南,就会绕不开一个家族,云南沐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