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离白草 作品

第510章 探口风


是了,他们去好些的店铺买东西,说话都得想了想,以防别人看不起。

清娃天天跟那些官宦子弟来往,说话就更得处处留心、时时注意,也不知有没有人奚落他、嘲笑他?

陶氏心疼了,这些问题以前不是没有想过,只是那时顾不了这么多。

现在清娃已经有了功名,别的不说,能给家里免役免粮,家里的境况就能够好很多,更何况,还有官府每月还会给清娃发6斗米,再以后的日子也只会越来越好。

那远在天边、八字没一撇的贵女孙媳妇,要不就算了,总不能全家日子都舒心了,只清娃一人回到家里与他媳妇说话还得想前想后,这些年他已经够辛苦了。

她偏过头,不让孙儿看见微红的眼睛,闷声道:“你容奶奶好好想想。”

袁清轻轻舒了口气,他了解自己的奶奶,她这样差不多就是同意了。

家里奶奶做主,只要她同意了,亲事就没跑!

陶氏想了半宿,将孙字的话细细思索,有些她还是不明白。

但她觉得那些高门贵女应该跟她一样,能管着家里的人,教导出像清娃这样的后辈;而宋英其实跟清娃一样,是能自己抗事的。

她不知道如清娃这样能干的人教出的孩子会是什么样,但肯定比自己教出来的强。

当即,最后那点犹豫也没有了。

做了决定,她大大松了口气,只觉那颗悬了很久的心终于落地。

虽有申状元的例子在前,心里到底还是没底,如今好了,不奢望也不想了。

放松下来后,她又注意到一点:教孩子岂是当娘一个人的事。

那些高门贵女不能教孩子安身立命的本事,当爹的还不能么?

清娃考虑事情一向周全,她不信他没有想到这点。

还真是在哄她呀。

陶氏有些伤心,清娃从小到大没瞒过家里什么,却为了一个女子,都跟自己的奶奶都耍上心眼子了。

她又觉得这样的孙儿,以后能在官场走得更远,觉得谁亲近,就傻不拉几的什么都跟人掏心掏肺,早晚被人推出去卖了。

她长长叹了口气,算了,少年人,谁都有春心萌动的时候。

可她心里到底难受,翻来覆去一直没有睡着,眼瞅着外面天光亮了,干脆不睡了,起床把自己最好的衣裳翻了出来。

等袁家其他人起床后,就看见陶氏穿着仅下摆处有两块补丁的蓝布衣裳,头发梳得整整齐齐,连早饭都给做好了,让她儿媳方氏很是惶恐了一阵。

“娘,您怎么不多睡会儿,早饭我来做就是。”

陶氏背着手,“高兴睡不着,赶紧都过来吃饭,吃完各做各的事。”

她顿了下,又道:“今儿要买的东西多,方氏,一会儿你先在家里收拾着,我去杏花村找宋家借牛车,你收拾妥当就在杏花村口等我。”

袁清欣喜地望向陶氏,奶奶这是同意了?

他以为她要几天才能想通呢!

旋即,他又担心自己猜错了,小心试探道:“忠虎叔家不是也有牛么,怎么去宋家借?”

他娘方氏也道:“是啊娘,借忠虎叔家的牛车,咱们从村里就能坐着出发,少走一截路,回来还也方便。”

“今儿咱们买的东西多,他家那头老牛拉不动。”

方氏恍然,“还是娘想得周到。”

没有从陶氏嘴里听到确切的话,袁清暗暗着急。

陶氏瞅着孙子这毛头小子的做派,又是暗暗叹气,“我总得先探探宋家的口风。”

“什么口风?”袁传芳看看妻子,又看看孙子,“清娃,昨晚你究竟跟你奶奶说什么了?”

没等袁清回答,陶氏就开口,语气很是云淡风轻,“还能说什么,他这个年纪,也该成亲了。”

说完,又继续对袁清道:“宋英现在也是个香饽饽,她家同不同意还不一定,你心急有什么用,先探探宋家口风,同意咱就请媒人上门。”

“什么?”袁传芳惊呆了。

方氏与丈夫袁诚也是不可置信,袁诚道:“娘,不是说等清娃中了进士后……”

两刻钟后,陶氏背着手,在早起乡邻们的道喜声中,翻过东升山,到了杏花村。

一路上,杏花村的人见了,免不了询问几句,陶氏笑着说找宋家借牛车,又邀请对方明儿去家里吃席,应对得很自然,一点没让人看出她来另有意图。

李氏对外一向热心得很,更何况袁家刚出了个秀才,别说借牛了,这会儿他家就是来借钱,她也乐意。

她忙让杨氏去牵牛,又拉着陶氏的手,感慨万千:“陶妹子你也算是熬出来了,以后再也不用交夏税秋粮喽。”

以前每逢交税,这附近的村子,哪家不羡慕他们老宋家,别人都得堆得冒尖,他们只需装满斛子即可。

这以后,大伙儿的羡慕对象要改成袁家了!

一想到这个最确切的好处,陶氏的嘴角怎么也压不住。

她笑眯眯:“你家元娃也是读书人,等他考中秀才,你家也能免役免粮,况且,你家还有个官呢。”

提及两个孙子,李氏也很自豪,嘴上却是谦虚:“他算个什么官哟,就是一誊抄公。”

“李大姐你这话就招人恨了,这‘誊抄公’别人求都求不到,还是你家英娃有出息,几句话就给弟弟谋到了差事。”

李氏的笑容淡了几分,虽然这是事实,但她寄予厚望的孙子比不上孙女,要靠着孙女才能得好,让她心里很不是滋味。

如果孙女顺从可心也就罢了,偏偏是个爱计较的,一张嘴完全不饶人,但凡为家里做了点事,就嚷得十里八村都知道。

陶氏像是没看到李氏笑容的勉强,继续道:“你家英娃多大了?是今年及笄吧?”

李氏压下心里那点膈应,笑着点头,“是,她冬月的生辰。”

陶氏露出感慨的神情:“时间过得真快呀,想当初她娘死的时候,我们都以为这娃儿是活不成了。

没想到一转眼就成大姑娘了,还会那么厉害的医术,前儿我去城里卖蛋的时候,隔壁卖野兔的大姐听说我是清化里的,一直跟我说她,说她能起死回生,观音菩萨身边的玉女转世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