忘贤 作品

二十一 今生

武则天在太平公主的哀求下,终于按捺不住好奇心,决定微服私访百花楼。她也想亲眼见一见那位能战胜太平公主,勾走朱小戒魂魄的白牡丹,究竟是何等惊艳之人。

两人一路低调行事,眼见朱小戒进入了百花楼,武则天正准备踏入时,她的目光却落在了楼下的吕洞宾身上。吕洞宾一身道袍,仙风道骨,正独自站在楼下,似乎在等待着什么。

吕洞宾猛然间感到一阵不同寻常的气息拂过他的感官,引得他不由自主地循心望去。在熙熙攘攘的人群中,一位身着便服、气质非凡的女子缓缓行来,那正是微服私访的武则天。

她的出现,如同一缕清风拂过喧嚣的尘世,又似一抹晨曦照亮了灰暗的角落。吕洞宾的目光在接触到她的那一刻,竟不由自主地凝固了。武则天的容颜虽被简单的衣饰遮掩,但那由内而外散发的威严与高雅,却如同明珠般无法被掩藏。她的眼神深邃而睿智,仿佛能洞察人心,又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温柔与凌厉。

吕洞宾心中涌起一股难以名状的惊艳之感,这不仅仅是因为武则天的外貌与气质,更是因为她身上所展现出的那种超越凡俗、凌驾于权力之上的独特魅力。他仿佛看到了一位真正的王者,不仅掌控着天下的生死大权,更拥有着洞察世间万物、包容天下苍生的博大胸怀。

在这一刻,吕洞宾深深地被武则天的风采所吸引,他暗自感叹,世间竟有如此非凡之人,能够集智慧、勇气、威严与温柔于一身,真是令人叹为观止。他心中不禁生出一股敬意,对这位女帝有了更深一层的认识与钦佩。

吕洞宾再望向武则天,心中不由自主地涌起一阵道心的杂乱。他掐指一算,天文地理、前世今生,种种信息在他心头浮现,让他难以言表。他此刻彻底知晓了武则天的真实身份与地位——她竟是天上西王母的分身转世。

而他自己,作为东华帝君的分身转世,本应游戏这场人间。然而,却因为本尊与西王母之间那绵延几百万年的情感纠葛,他不得不被卷入了这场风云变幻之中。

面对武则天,吕洞宾感到一种难以名状的复杂情感。来自本尊的情意记忆仿佛被某种神秘的力量勾起,让他的心中充满了爱愁交加的情绪。他瞟了一眼武则天的表情,只见她眼中也闪烁着异彩连连,似乎同样在经历着内心的挣扎与矛盾。

两人就这样默默地注视着对方,仿佛时间在这一刻凝固。只有吕洞宾知道,彼此之间的情感纠葛已经超越了凡人的范畴,涉及到了天庭的恩怨与纠葛。然而,他们却无法抗拒命运的安排,只能默默地承受着这份情感的煎熬。

武则天的心跳不由自主地加快,那种感觉仿佛回到了她少女时代,那种悸动,至今仍深深烙印在她的心底。然而,与这份情感交织在一起的,还有一丝难以名状的恨意。

武则天强自镇定,她不允许自己的情绪影响到作为天后的决策与威严。她深知,在这关键时刻,任何一丝动摇都可能让局势失控。于是,她果断地叫来了侍卫,命令他们围住百花楼,并进行彻底的清场。

侍卫们迅速行动,除了朱小戒、白牡丹和吕洞宾这三人被特意留下外,其余的人,无论身份高低,一概被毫不留情地赶出了百花楼。

武则天很怕太平公主闹腾,干拢她的判断。干脆太平公主也被侍卫押着,她茫然无措地离开了这个她本欲探寻秘密的地方,心中充满了不解与委屈。

清场完毕后,武则天单独与吕洞宾面谈。她选择了一间雅室作为会谈之地,室内布置简洁而高雅,空气中弥漫着淡淡的香气,却也掩藏不住那份紧张与凝重。

武则天坐在主位上,目光深邃地注视着吕洞宾,仿佛要穿透他的心灵,探寻他内心的真实想法。她的眼神中既有期待也有审视,她试图从吕洞宾那里找到自己心中那份复杂感觉的由来——是对爱情的渴望,还是对权力的执着?是对未来的恐惧,还是对过去的释怀?

“吕洞宾,你可知我为何留下你?”武则天的声音低沉而有力,透露出不容置疑的威严。

吕洞宾微微施礼,言道:“微臣不知。”

武则天深吸一口气,仿佛要将所有的勇气都凝聚在这一刻。她决定对吕洞宾直接说出自己心中的感觉,不再掩饰,不再逃避。她是武则天,无论是在权力场上还是在感情世界里,她都习惯于勇往直前,直面自己的内心。

“吕洞宾,我见到你时,心中涌起了一种难以名状的情绪。”她的声音虽然平静,但其中蕴含的深情与决绝却让人无法忽视,“那种感觉,如此熟悉,又如此陌生,仿佛是我少女时代第一次遇上李世民时一般。它让我困惑,让我迷茫,也让我无法自拔。”

她紧紧盯着吕洞宾的眼睛,仿佛要从他的眼神中寻找答案,“因此,我想要知道,这种感觉究竟是从何而来?是我们前世的纠葛?还是今生的宿命?你,能否给我一个解释?”

武则天的话语中透露出一种罕见的真诚,这是她作为天后所少有的脆弱。她知道自己正在做一件可能改变一切的事情,但她更明白,只有勇敢面对自己的感情,才能找到真正的答案。

吕洞宾面对武则天火辣辣的直接表白,心中虽然明白,但却不敢轻易泄露天机,以免损坏自己的道行。他深知武则天的聪明与敏锐。

于是,他含蓄地回答道:“天后陛下,或许是因为您对修道人士都比较偏爱,所以才会产生这样的错觉。”

武则天听后,轻轻地摇了摇头。她并不相信吕洞宾的解释,因为她深知自己的感觉并非错觉。她以前见过的道士,如叶法善、司马承桢等,虽然修为高深,但给她的感觉却与吕洞宾截然不同。

“吕洞宾,我知道你的修为绝对在我见过任何道士之上。”武则天的声音透露出不容置疑的威严,“但你给我的感觉,绝对同他们不一样。我真的很想知道,这是为什么?”

吕洞宾心中一惊,他没想到武则天竟然如此执着于这个问题。他深知自己不能轻易透露天机,但也不能让她一直纠结于此。于是,他巧妙地转移了话题:“天后陛下,微臣觉得,或许这种感觉只是暂时的,随着时间的推移,您自然会明白其中的缘由。”

武则天听后,沉默片刻。她知道自己无法从吕洞宾那里得到直接的答案,但她也不愿就此放弃。她决定换个方式来探寻这个秘密,无论结果如何,她都要找到答案。

武则天向吕洞宾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你怎么看我成为天后?”

吕洞宾说:“武则天,您之所以能成为天后是因为您的才智与能力,正如那巍峨的高山,屹立于长河之中。您以非凡的勇气和坚定的决心,打破了世俗的桎梏,展现出你的力量与智慧,成为了众人仰望的标杆。”

接着,吕洞宾强调:“在这个位置上,您肩负着国家的兴衰与人民的福祉。您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更高的理想与目标。正因如此,您才能在人生的舞台上,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

从东晋葛洪的《抱朴子·内篇》,:“我命在我不在天,还丹成金亿万年。”的修炼角度来看,武则天你的成功不仅源于个人努力和无畏的精神,更是你对命运的挑战与掌控。命运并非一成不变,而是可以通过自身的奋斗与智慧加以改变。每一个伟大的成就,都是无数个选择与坚持的结果。”

武则天告诉吕洞宾,这个问题,她也问过叶法善。

叶法善说,武则天的崛起并非偶然,是她这个天道选择的结果。她以其非凡的决策,打破了传统的束缚,将自身的力量展现得淋漓尽致。叶法善指出,真正的强者,不仅仅在于掌握权力,更在于能够在纷繁复杂的局势中,顺其自然地引领进步。

吕洞宾轻声说道:“叶法善讲的没错,我们俩只是从不同的角度反映着同一件事物。”他的声音如同清风拂过,带着淡淡的哲思,让人沉醉其中。

而武则天微微一笑,目光如星辰般闪烁,温柔地回应:“你们说的都对,但你的回答最符合我的心意。你是我的知己,懂我心中那份所思所想。”

在这一刻,两人之间仿佛建立了一种难以言喻的默契。吕洞宾的机智与武则天的聪慧,在这一刻交织在一起,形成了一种独特的共鸣。

吕洞宾心中暗自思量,他没想到武则天竟然如此欣赏自己的回答。他深知武则天的厉害与手段,也明白她并不是一个轻易相信别人的人。然而,在这一刻,他却感受到了她对自己的信任与依赖。

武则天也同样感受到了这份默契。她觉得自己仿佛找到了一个可以倾诉心声的人,一个能够理解自己内心世界的知己。她看着吕洞宾,心中涌起一阵难以名状的喜悦与满足。

武则天眉头微蹙,心中暗自思忖着:“白牡丹的事,就让太平公主自己去处理吧。”外面那些纷纷扰扰的传言不绝于耳,都说吕洞宾这个风流道士一直与白牡丹过夜。可明明白牡丹是与朱小戒在一起的,这吕洞宾居然还为他们打掩护。

武则天不禁摇摇头,心想这吕洞宾对于男女之事的看法,着实不似一般道人的观点那般刻板保守。在寻常道士眼中,男女之情或许应受诸多礼教规矩的束缚,需谨守清规戒律。然而这吕洞宾,似乎全然不在意这些世俗的约束,行为举止颇为洒脱不羁。

武则天揣测着吕洞宾的心思,或许他认为男女之情本应顺其自然,不应被过多的规矩所桎梏。又或许在他心中,情感的真挚与否远比外在的形式更为重要。

武则天轻叹一声,望向窗外那深沉的夜色,心中暗自思量:今宵月色虽美,却已至深夜,诸多纷扰不宜再谈。她看着吕洞宾,那位风流不羁却又深邃难测的道士,于是宣他明日午后再入宫中共叙。

回宫的路上,武则天坐在华丽的轿辇中,思绪纷乱。吕洞宾的影子如同挥之不去的迷雾,萦绕在她的心头。他那仙风道骨的身姿、深邃而神秘的眼神,还有他谈吐间流露出的超凡智慧,都让武则天难以忘怀。她不自觉地轻咬嘴唇,心中泛起一种难以言喻的情愫。

而另一边,吕洞宾在自己的府中,也是心潮起伏。他同样渴望与武则天再做详谈。武则天的高贵气质、果断决绝以及那隐藏在威严之下的温柔,都让他心动不已。他不停地在洞中踱步,脑海中一遍又一遍地回味着与武则天相见时的每一个瞬间。

夜更深了,吕洞宾望着窗外的明月,心中默默念着武则天的名字。他知道,他们之间的缘分或许是上天注定的一场劫数,但他却无法抗拒那来自心底的渴望。他期待着午后的到来,期待着再次见到那个让他魂牵梦绕的女子。

武则天躺在寝宫的床上,辗转反侧,难以入眠。吕洞宾的面容在她的眼前不断浮现,她甚至能感受到他的气息,仿佛他就在身边。这种感觉让她既兴奋又惶恐,她不知道这份情感将会把她带向何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