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叫我小九哥 作品

第二百五十五章 朝鲜:果然,大明才是亲爹啊!

就在这时,一个胡子花白的朝鲜使臣看向刚才问话的年轻人道:

“凤林大君,看来这次我们来对了,大明一定能救我们。”

被他称呼为凤林大君的年轻男人听到这话,也是一脸激动地点了点头。

所谓的凤林大君,原名叫做李淏(浩),是现任朝鲜国王李宗的次子,同时在原本的历史上,他也是朝鲜的下一任国王。

本来他其实是没资格成为国王的,因为在他前面还有一个昭显世子,这个世子类似于大明的太子,是名正言顺的国王继承人。

但根据历史记载,昭显世子在当年建奴打败朝鲜的时候就被作为人质扣留在沈阳,然后一番折腾下来就丢了性命。

再然后,这位凤林大君也就捡了个漏,成为了朝鲜的下一任国王。

不过当然,这些都是历史上原本的事情,但是伴随着朱慈烺的到来,这些事情都不可能发生了。

毕竟在朱慈烺的谋划中,朝鲜必将归于大明!

因为没有接到崇祯要接见朝鲜使团的命令,所以负责护送朝鲜使团的官兵按照规矩直接将朝鲜使团送往了鸿胪寺。

这是因为鸿胪寺是明朝专门掌管外交事务的部门。

与此同时,鸿胪寺的官员也早就接到了命令,所以对于朝鲜使团的到来毫不意外,当下便按照规格进行了接待和安置。

另一边,朱慈烺也得到了朝鲜使团进京的消息。

不过这种事情就不必劳烦崇祯了,因为以崇祯的臭脾气,到时候还不知道会发生什么事儿呢。

为了确保后期的计划顺利进行,朱慈烺决定和内阁几位大臣一起接见朝鲜使团。

当天下午,经过一番精心梳洗的朝鲜使团终于踏入了皇宫。

一进宫门,他们便被眼前的景象惊得目瞪口呆。

只见汉白玉台阶层层递进,直通巍峨的宫殿,每一级台阶上都雕刻着栩栩如生的异兽,仿佛下一秒便要腾空而起。

飞檐斗拱间,精美的雕刻似乎是在诉说着岁月的沉淀,鎏金的屋顶在阳光下闪耀着光芒,琉璃瓦在微风中折射出五彩斑斓的色泽。

与朝鲜那略显狭小、朴素的皇宫相比,这里的宏伟壮丽让他们如同置身梦境。

直到进入了乾清宫,这群人依旧没怎么反应过来。

朱慈烺坐在大殿之上,看着这群朝鲜使臣们震惊的表情,心中自然也是暗自得意。

他虽未去过后世的韩国,但通过网络视频,对所谓的韩国皇宫也有所了解。

在他看来,朝鲜皇宫与大明皇宫相比,根本不值一提。

与此同时,进入乾清宫后,朝鲜使团一眼便认出了坐在主位上的朱慈烺。

只见他身着赤色龙袍,金线绣就的龙纹若隐若现,腰间玉带泛着温润的光泽,周身散发着与生俱来的贵气与威严。

不用说,这位自然就是大明太子了!

一瞬间,众人纷纷“扑通”一声跪在地上,声音整齐而又恭敬的喊道:

“朝鲜使臣拜见大明太子殿下,太子殿下千岁千岁千千岁。”

紧接着,又是一连串规规矩矩的磕头,额头撞击地面的声音在空旷的大殿中回荡,不敢有丝毫马虎。

朱慈烺微微颔首,坦然受下这一拜。

在他心中,藩国的王室向来不被看重,更何况是曾经背叛大明、投靠建奴的朝鲜王室。

待使臣们行完礼,他语气平淡地说道:

“行了,诸位都起来吧。”

紧接着,一众朝鲜使臣这才颤颤巍巍地站起身来。

可还没等他们开口,站在御座前的内阁首辅薛国观便上前一步,眼神犀利如鹰,语气带着质问喝道:

“朝鲜使臣,你们不是早在十年前就已经不来大明朝贡了吗?甚至还认了建奴的大清作为宗主国。”

“既然如此,你们为何又要来朝拜大明?”

“岂不知天无二日,宗无二国,你们这不是多此一举吗?”

朝鲜使臣们听闻这话,脸色瞬间变得惨白,赶忙又跪倒在地。

其中一人声音带着哭腔,哭诉道:

“上国恕罪啊,这件事情非我朝鲜所愿,实在是建奴强逼我等,我等迫不得已,这才臣服建奴的。”

“实不相瞒,我等只是明面上臣服建奴,但实际上我们一直还在使用大明的国号,我等对大明的忠心,日月可见!求上国宽恕我等的罪过。”

说完,众人又纷纷磕头,额头撞击地面的声音在大殿中此起彼伏。

然而,薛国观并未被他们的言辞所打动,继续追问:

“你既然说你们是被迫的,那本阁倒要问问你,之前松锦之战时,你们为何要派兵和建奴一起攻打大明?”

“这件事情你以为能瞒得过吗?也就是在这场战争中大明胜了,要是大明失败了的话,你们是不是还要和建奴一起继续进攻大明?”

听到这番话,凤林大君李淏心中一紧,赶忙

神色焦急地说道:

“上国明鉴,这件事情实非我朝鲜本意,而是建奴逼迫的。”

“朝鲜要是不派兵的话,建奴就会屠杀我朝鲜国民,这实在是没有办法的事情。”

“不过好在大明神勇,最终战胜了建奴,实乃朝鲜之幸。”

他说话时,眼睛紧紧盯着朱慈烺,眼中满是恳求与期盼。

朱慈烺听着李淏的辩解,忍不住多看了他几眼,但并未开口。

与此同时,其他几位内阁大臣也纷纷对朝鲜的行为进行批判,言辞犀利如刀,直说得这群朝鲜使臣惶恐不已。

他们一个个低着头,连大气都不敢出,豆大的汗珠从额头滑落,时不时滴落在地面上。

眼看着内阁大臣们越骂越起劲,场面有点失控的趋势,朱慈烺这才抬手示意他们停下,然后开口说道:

“行了行了,各位都安静一下。”

他的声音虽带着少年的清亮,但自有一股威严,众人瞬间停止争论,大殿内顿时也就安静了下来。

紧接着,朝鲜使臣们就更加紧张了。

因为他们深知一个道理,那就是内阁大臣们的态度固然重要,但真正能决定朝鲜命运的,还是眼前这位少年的太子。

随即只见朱慈烺目光扫视众人,而后缓缓说道:

“说说吧,你们这次来到大明到底所为何事?”

凤林大君李淏没有丝毫犹豫,言辞恳切地说道:

“回禀太子殿下,臣奉父亲的旨意前来大明求助,希望大明可以派兵支援朝鲜,将建奴从朝鲜赶出去。”

“自此朝鲜将再次臣服于大明,成为大明的藩属国,永世不敢忘怀。”

说完,他急忙从怀中掏出一封密信,双手恭敬地递上前去,手指微微发颤。

一旁的王承恩见状,快步上前接过密信,仔细检查信封上的火漆封印,确认无误后,才转交给朱慈烺。

朱慈烺打开信,目光快速浏览着信中的内容。

果然,信是由朝鲜国王亲笔所写,使用的也都是汉字,字里行间都在诉说着朝鲜虽名义上归顺建奴,但内心一直渴望重回大明怀抱,希望大明能够派兵相助,还表达了诸多感激之情。

朱慈烺看完信之后没有太多的情绪波动,因为这都是他预料之中的事情。

随即,他看向眼前的朝鲜使臣说道:

“你们的请求本宫已经知道了,但你们恐怕不知道,就在不久之前,建奴已经向大明求和了,大明也答应了他们的求和,如今建奴已经算是大明的藩属国了。”

“在这种情况下,大明也不好再出兵帮你们对付建奴了。”

“毕竟作为宗主国,大明怎能做那背信弃义之事?”

什么?

听到这话的时候,这些朝鲜使臣瞬间就愣住了,因为他们真的不知道这事儿。

这其实也不怪他们消息不灵通,主要是他们从朝鲜出发的时候这件事还没发生。

因为那个时候双方的战争刚刚结束,他们只知道大明打败了建奴,其他的一概不知。

可现在,当得知这个消息之后,他们只觉得五雷轰顶!

不是.......

建奴怎么这么不要脸啊?

打不赢就臣服,现在居然也成为了大明的藩属国,那他们怎么办?这一趟不是白来了吗?

毕竟朱慈烺说的没错,哪有宗主国主动进攻藩属国的?

一时间,这些朝鲜使臣也不知道该怎么接话了。

毕竟从法理上来说,朝鲜现在已经不是大明的藩属国了,而建奴才是大明的藩属国。

然后他们现在却要求大明去向自己的藩属国发动攻击,这不是扯淡吗?

一瞬间,店内的气氛变得有些尴尬了起来。

就在朝鲜使臣们不知道该如何开口的时候,朱慈烺突然又开口了:

“不过众所周知,建奴一直都是狼子野心之徒,所以对于他们所谓的臣服,大明其实一直抱有怀疑态度,因此大明也不是不能帮你们。”

听到这话的时候,朝鲜使臣们只觉得眼前一亮,好像抓住了救命稻草似的。

有几个反应快的使臣赶忙说道:

“殿下说的没错,建奴向来都是狼子野心,他们的臣服都是假的,只要给他们一些时间,他们一定会再次反叛的。”

“对于这种逆贼必须除之而后快,不能给他们丝毫喘息的机会。”

说这话的时候,朝鲜使臣们一个个咬牙切齿,很明显他们是真的对建奴憎恨到了极点。

本来之前他们被建奴打败的时候,建奴就对他们的国家进行了一番掠夺,大量的金银珠宝、粮食、马匹、人口全部都被掠夺到了辽东。

导致无数朝鲜百姓流离失所,饿死者更是不计其数。

如今经历了辽东惨败之后,建奴对他们更是残忍到了极点,就在他们出发的前一天,建奴还对他们的国都进行了一次大扫荡,又掠夺

了不少的金银财宝和人口。

毫不夸张的说,现在他们真的是连饭都吃不起了。

这还是他们这些当官的处境,至于那些平民百姓,那就更是没法说了。

当然,建奴并不在乎他们的性命,他们只在乎自己!

与此同时,朱慈烺也假装正在思索着什么。

虽然计划是一早就定好的,但也不能就这么直接说出来,做做样子还是很有必要的。

而朝鲜使臣们也是连大气都不敢出,目光一直都盯着朱慈烺。

虽然眼前的朱慈烺只有十三四岁,还是一个少年模样,但此时此刻却没有人敢小瞧他。

毕竟他们之前可是听说了,这位太子如今可是在监国,朝廷的一切事物他都可以做主!

片刻之后,朱慈烺终于好像下定了什么决心,缓缓开口说道:

“既然如此,那么本宫决定派兵支援朝鲜。”

听到这话的时候,朝鲜使臣们瞬间心中大喜,连忙高呼道:

“大明太子陛下圣明!大明皇帝陛下万岁!”

此时此刻,他们都快感动哭了,果然大明才是亲爸爸啊!

儿子有难立刻就会出兵救援,比那个只会抢劫他们的建奴可是好太多了!

就在这时,朱慈烺又补充道:

“诸位,本宫虽然答应了会派兵去救援朝鲜,但是要派多少兵马、要派谁去,还是需要进行商议一番的。”

“在这期间诸位还是先在大明待几天吧,等到事情决定之后,本宫就会派人通知你们。”

朝鲜使臣们听了这话也没什么好说的,毕竟他们也知道调兵遣将向来都是一件麻烦的事儿,更何况还是远赴海外这种级别的战争呢?

而且皇帝还不在这里,这件事情肯定要和皇帝商议的。

想到这里,朝鲜使臣们赶忙又道:

“臣等明白,多谢太子殿下。”

朱慈烺没有说话,只是挥了挥手示意他们可以下去了。

紧接着,朝鲜使臣们这才退了下去。

等到朝鲜使臣们离开之后,朱慈烺笑着看向眼前的几位内阁大臣说道:

“诸位,事情的发展跟我们之前谋划的差不多。”

几位内阁大臣听了这话也是笑了起来。

因为一切都在计划之中!

就在这时,朱慈烺突然开口问道:

“对了,昨日不是让你们推选此次出征的将领人选吗,有没有合适的人选?“

薛国观听到这话,从袖口掏出一份折子,然后恭敬地说道:

“回太子殿下,臣等昨天和兵部尚书李邦华李大人商量了一下,最终确定了一些名单,还望太子殿下过目。”

紧接着,这份名单便被王承恩递给了朱慈烺。

朱慈烺打开看了一下,首先映入眼帘的不是别人,正是天津总兵曹友义,然后是黄蜚,再然后是郑芝龙。

在他们后面的,则是广东水师、浙江水师,以及一些他连名字都叫不上来的官职和名字。

无一例外,都是水师将领!

事实上内阁大臣们当然知道曹友义和黄蜚是动不了的,但反正只是推荐而已,他们也就把这两个人的名字加了上去。

当然,朱慈烺也不在乎,因为他心里早就有了一份自己的名单。

之所以让内阁准备这份名单,也只是走个过程而已。

因此朱慈烺只是大概看了一下,然后便道:

“这份名单本宫先收下,等到和父皇商议确定之后,再决定最终的人选。”

几位内阁大臣听到这话自然也没什么好说的,赶忙应道:

“臣遵命。”

随即朱慈烺又交代了一些其他事情,这才让他们退下了。

时间过得很快,转眼就来到了三天后,而这一天,郑芝龙终于进京了。

相较于之前的那次进京,这次郑芝龙整个人显得沧桑了许多,不过也自信了许多。

不过想想也是,整整在海上吹了半年的海风,能不沧桑吗?

之前来到京城的时候,郑芝龙多少有些畏手畏脚,唯恐一不小心就得罪了什么人。

但这次,他可是什么都不怕了!

不过为了保持低调,不让有心之人做文章,他还是没有穿上那一身蟒袍,而是只穿了一件常服、带着十几个亲兵就来到了京城。

本来按理来说,大臣进京应该是要先去拜见皇帝的,特别是像郑芝龙这样的一方大将。

但是很明显,这次不一样。

因为刚进城门,郑芝龙远远的就看到了一个熟悉的身影。

赫然便是他的儿子郑成功!

只见此时的郑成功如青松般站立在一辆装饰精美的朱漆马车旁。

那马车四角垂着暗纹锦缎,在微风中轻轻飘动,车厢上雕刻着精美的花纹,似乎在彰显着不凡的身份。

马车旁边,还有数个身着便服的侍

卫站姿挺拔,他们看似随意地站着,可眼神锐利如鹰,时刻警惕地观察着四周。

腰间若隐若现的刀柄和袖口隐约可见的金线刺绣,无一不透露着他们绝非寻常之辈。

然而此刻的郑芝龙眼中只有自己的儿子,根本无暇理会其他事情。

他用力一夹马腹,枣红马长嘶一声,如离弦之箭般朝着郑成功疾驰而去。

与此同时,郑成功也看到了郑芝龙,随后大步朝着郑芝龙走来。

“父亲!”

郑成功的声音中充满了欣喜,脸上亦是洋溢着灿烂的笑容。

郑芝龙在儿子面前勒住马缰,翻身下马的瞬间,他那粗糙的双手便紧紧地扣住郑成功的肩膀,然后上下打量着眼前的郑成功,眼中满是欣慰与骄傲。

数月未见,郑成功晒黑了不少,脸庞更加棱角分明,身姿也愈发挺拔。

那一身劲装下,隐隐透露出一股历经沙场的英武之气。

想到儿子在松锦之战中奋勇杀敌,还立下了功劳,郑芝龙的心中涌起一股难以言喻的自豪。

他重重地拍了拍郑成功的肩膀,道:

“好好好!短短几个月不见,你果然是成男子汉了。”

郑成功被父亲如此夸赞,一向沉稳的他也不禁有些不好意思。

可突然就在这时,伴随着一阵清脆的铜铃声响起,身后的马车帘子被一双手轻轻掀开。

“父亲!”

随即,一阵熟悉的声音从车厢内传出,如黄莺出谷般悦耳动听。

郑芝龙惊讶地回头望去,只见马车中坐着一位年轻的女孩,她身着月白色襦裙,上面绣着精致的金线缠枝莲纹,随着她的动作轻轻晃动。

不是他的女儿郑小妹还能是谁?

郑芝龙看到郑小妹出现在这里,一时间眼中满是惊讶。

他并非惊讶于见到女儿,只是没想到会在这里与她相见。

一时间,郑芝龙倒是不知道该说些什么了。

一旁的郑成功见状,赶忙开口道:

“父亲,还是先回府吧,有什么事情等会再说。”

郑芝龙这才回过神来,随后似乎又想到了什么,然后眉头微皱问道:

“为夫刚到京城,不应该先去拜见陛下和太子殿下吗?”

郑成功面带微笑解释道:

“陛下和太子殿下已经知道您进京了,不过殿下说您舟车劳顿,所以让您先回府休息一下,晚上的时候再去东宫赴宴。”

郑芝龙听闻此言,微微点头,没有再多说什么。

随后,一行人便朝着郑芝龙的南安侯府出发了。

南安侯是郑芝龙之前获封的爵位,朱慈烺还在京城赐了一座宅子给他,也就是所谓的南安侯府。

不过因为郑芝龙常年不在京城,所以这座宅子一直由郑成功居住。

毕竟作为嫡子,郑成功将来也是要继承南安侯的爵位的。

本来坐轿子远比骑马舒适得多,可郑芝龙却依旧选择骑着马,与郑成功并肩而行。

而这自然是为了避嫌了!

尽管明朝的规矩并非十分严苛,女子即便已经出阁,与父亲同乘一辆马车也并非不可。

但如今郑小妹的身份今非昔比,她可是太子侧妃,未来甚至有可能成为皇贵妃。

郑芝龙虽然出身海盗,向来不拘小节,但此时也不得不谨慎起来。

不过郑芝龙的心中多少还是有些忐忑,因为他不知道太子对自己的女儿究竟是怎样的态度?

虽然之前郑成功也给他写过几封信,但关于这方面的内容却并未提及过。

想到这里,郑芝龙忍不住开口问道:

“明俨(郑成功的字),你和为父说说,太子殿下对你妹妹到底怎么样。”

郑成功听了这话,脸上露出哭笑不得的神情,但还是笑着安慰道:

“父亲放心,太子殿下和妹妹感情甚好。”

郑芝龙这才松了一口气,可很快,他又追问道:

“那么除了你妹妹之外,太子殿下如今还有别的女人吗?”

这话一出口,郑成功就笑不出来了,而是用颇为无奈地看了郑芝龙一眼,然后下意识地用眼神瞄向了马车旁边的侍卫。

郑芝龙瞬间反应过来,这些侍卫都是从东宫带出来的。

而自己刚才的话实在是太不应该说出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