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弓刀 作品

第228章 战乱

虽然陛下以惊魂未定,卧榻调养为由准她暂时不用上值。

但易禾心里清楚,这个时间是留给她做决断的。

而且要快。

拖太久的话,就无需决断了。

因为结果已经不言而喻。

所以这两日易禾在府上呆得也不踏实。

一则惦记着太常寺的事务,二则唯恐同僚借她身份一事兴风作浪。

说来也巧,她最是心里没着没落的时候,公西如来了。

他是第一次来太常第拜谒,还有些拘谨。

在橙煎茶招待他,他马上起身揖礼:“有劳女郎。”

若是搁在以前有人给在橙施礼,她肯定慌得手足无措。

但上过学的到底不一样,她也到边到沿地回了一礼,这才悄然退了。

公西如自然希望易禾能早点回去上值。

毕竟年节将至,太常寺的事务实在紧急。

但他能听出来出易禾言语中的不得已,便将这话按下没提。

“我不在的这段时日,衙门的事就烦你多尽心。”

公西如笑笑:“不劳大人叮嘱,他们从没放过下官。”

易禾也笑:“我就知道是这样,自打白青走了之后,太常寺除了少卿就属你最辛苦。

只是我能不能再回朝堂还未可知,少卿也只等明年致仕的日子一到就回去养老。

若你还想升擢,眼下倒是个好机会。”

公西如自然知道这是上官有意提点他,可他心里有些矛盾。

现在易禾不在衙门,很多公务难免分摊到他身上。

如果他虚应了事,出了差错会连累太常寺。

可若是太过殷勤,又难免被同僚议论他标榜自见。

他那点忠心,一定会被旁人解读成野心。

易禾似乎看出他的彷徨在何处。

“你靠察举一路走到现在已属不易,有机会便应该握在自己手中,听蛤蟆叫还不过河了?”

公西如被她堪破心思,干脆将憋了许久的话也一并吐了出来。

“下官跟其他同僚不一样,我是庶族出身……”

“这话你以后就不要再说了。”易禾干脆打断他。

“寒门子弟察举高中时,总会把';庶族';二字落在谱书上,但你可曾在勋书上见过?

你为太后叔父请庙的条陈,五礼中的祝板祝文,还有封后大典的宗庙事务,这些在陛下和同僚眼里,可比你腰上的铜鱼符显眼得多。";

一番话说得公西如茅塞顿开,同时也有些赧然。

他忙起身朝易禾深揖一礼:“下官谨记大人教诲,日后必定肝胆报之。”

……

公西如自进门到离开,始终没开口问过事关易禾身份的话题。

倒是留下了不少谒见礼。

有玉帛榛栗、糕点果脯,还有一支成色上佳的老参。

看得在橙连连咂舌:“难怪人家能做礼官,是真的有礼。”

“嗯,你的学也没白上,如今也很有礼。”

在橙突然被夸奖,心上脸上都美滋滋的。

她见这天易禾也心情大好,便说到外头买肉来吃。

可是易禾等到天黑都没等来炙肉,却等来了一个坏消息。

数月前氐人调集十七万大军兵分三路南下。

一路出鲁阳,一路出南乡,一路出武当郡。

三路人马各自为战,分别从洛阳和汉中东进。

直奔大晋的梁州和益州而去。

这日酉时,前线传来战报,梁益二州防守不力,已然陷入敌手。

此次战败,是司马瞻率西北军大捷后,大晋的首次失利。

要命的是,梁州和益州皆是关隘重镇,一旦沦陷,等于敌军过江近在眼前。

消息传来,朝野震惊,百姓惊惶。

这晚注定是个不眠夜。

司马策连夜召集了股肱之臣,商议如何应对氐人强军。

有人提议将司马瞻火速召回京城,率卫城军前去迎战。

有人则主张桓锏早年曾驻守荆襄,熟悉地形,最适合为此战主将。

几位朝臣各执己见,相持不下。

幸好司马瞻及时赶回了京城。

两幅地图摆在面前,司马瞻思忖片刻,在图上指了指。

“他们已经三方联手,拿下此二地之后,便对襄阳形成夹击之势。”

司马策叹口气:“可惜我们的兵力多集结在长江以南,而襄阳在江北。”

讨论又陷入僵局。

眼下的困境就是南下至襄阳沿途的兵力,再就是渡江守卫襄阳的问题。

“保险起见,那便由桓将军带兵驻守于江陵,再加派一支兵力支援江北。”

众臣听罢连连点头:“如此一攻一防,应当能保住襄阳。”

只是有人问了一句:“此役非同小可,殿下不亲自领兵么?”

司马瞻摇了摇头。

“本王一定要留在北府。”

众臣面面相觑,都有些不解。

司马策知道司马瞻所想,他是做了最坏的打算。

假使襄阳也失守,下一步氐人就要一路南下,淮阴、盱眙、然后直指建康。

北府是距离建康最近的一支津口。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桓锏颇为不屑地嗤笑一声:“若兵临北府,就算殿下驻守在此,难道还能逆天改命?”

言外之意,敌军都已经打到家门口了你再出来迎战。

怎么可能打得赢?

司马瞻知道此时不是负气斗勇的时候,他将司马策拽到地图前面。

“皇兄请看,假使襄阳失利,氐人下一步会如何推进南下?”

司马策看了片刻道:“自淮阴进攻,直捣建康。”

司马瞻摇了摇头:“不,他们一定会去淮南或者淮北,而后会攻打彭城,下邳,最后才是淮阴、盱眙。”

“为何要舍近求远?”

司马瞻回头看了眼桓锏:“自然是因为有桓将军驻守江陵和武昌。”

“当然,北府兵也不会给他们机会来到淮阴。”

桓锏毕竟是个武将,再是对大晋江山图谋不轨,也明白覆巢之下无完卵的道理。

江陵他势必要去的。

“所以,你的北府兵是用来抵挡两淮的?”

司马瞻点头:“近可守镇江广陵,远可攻淮南淮北。”

司马策随口问道:“现在营中有多少人了?”

“两万之余。”

话刚落地,众人唏嘘一片。

“殿下您没开玩笑吧,两万兵力对抗氐人其中一支都不够打前阵的。”

司马瞻神色冰冷:“国之存亡怎可玩笑?假以时日,北府兵必定能以一敌百。”

他比任何人都了解这支队伍。

他们多来是来自冀州和青州的流民,被胡人屠戮多年,且战且逃,被迫南下。

仇恨就是最好的战力。

当然还有一点,自北府军成立以来,他每日都亲自指挥身法战术,从无片刻懈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