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8章 生姜
公西如生怕有人看见她在上值时酣睡,出去时将门也锁了。
一觉醒来,天色已经转暗。
夜间太常寺设九酝宴于太极殿,易禾还要持节宣召。
临入殿前,又往各处亲自叮嘱了一番。
这晚是隆宴,八珍在列,丝竹并设,宫里已经许久没这么热闹过了。
托这个使持节的福,今夜易禾无需侍宴。
其他公卿可就没那么清闲了,席间要有人赋诗称颂,要有人丹青娱情。
陛下每设一食还要稽首祝祷。
易禾身旁的位子是侍中袁杰,作为儒臣,他今晚要在宴中侍立。
是个吃亏的差事。
站累了他就对易禾偷偷抱怨:“就是说,天家的饭也不是那么好吃的。”
易禾敷衍地点点头,看着面前的炙鹿腩和炮熊掌,感动得眼泪都快流到了嘴角。
她连连否认:“不,天家的饭还是很好吃的。”
酒过三巡,陛下御赐和羹,每座皆有一盅。
宫宴的侍者开始为臣工们盛羹入碗。
一口汤还没品出滋味,殿内猛然响起一阵剧烈的咳嗽声。
众人闻声看去,是司马瞻被汤羹呛到,正在抚胸大咳。
身后的宫人也惊惶跪地,口称死罪。
易禾心里有点打鼓,这宴饮是太常寺部署的,要是真出了什么差错,那就不好交代了。
于是忙起身前去探视:“殿下感觉如何?”
司马瞻面色赤红,咳得空不出嘴,只能冲她频频摆手。
看来不是膳食的问题,应该无碍。
侍中袁杰也疾走上前,他用汤匙搅了一下案上的和羹,大咧咧问了句:
“殿下不能食姜?”
易禾听见这句先是一愣,再往碗里一瞧,感觉天都要塌了。
汤匙上确实有一块枣大的姜片。
她赶紧扯了扯袁杰的袖子:“别提这桩。”
袁杰不解:“怎么了?”说罢又伸手指了指案上:“那就是一片生姜。”
易禾抬头望天,无语凝噎。
重宴不得食五辛,这是老祖宗的规矩。
现在羹里有生姜,往大了说是罔顾仪礼。
往小了说也是对天家不敬。
但无论怎么说,都是死罪。
刚才袁杰情急之下,应当是忘了这个禁忌。
殿内顿时唏嘘一片,毕竟和羹刚才大家都喝过了,会不会被治罪啊。
司马瞻这时已经缓和一些,他着意解释了句:“方才只是用羹的时候没当心,这才让汤呛住了。”
“现在无事了。”
易禾有点想哭,你没事了,但有人有事。
幸好司马瞻还不算糊涂,没有直接说本王是因为吃到姜才被呛的。
御宴一般由太常寺负责设单,光禄寺负责疱炊。
生姜应当是用来给某道菜品去腥的,但是忘了取干净。
偏偏又被一个不能用姜的司马瞻吃到了。
要是没有袁杰那一嗓子也还好说,无人看见是块姜。
现在叫他一喊,所有人都知道了,还能怎么转圜。
年逾花甲的光禄寺卿此时抖着身子至阶下告罪。
看得易禾怪心酸的。
殿内群臣也觉得此事难以决断。
若陛下不治罪吧,犹如礼乐制崩,怕以后不好立规矩。
若是治罪吧,为这砍一个脑袋也实在不值当。
于是纷纷低下头装作不知情,开始和旁座闲扯。
王大人您看,这酒杯可太酒杯了。
谁说不是呢李大人,这勺子也挺勺子的。
……
“太常卿,你觉得呢?”
司马策神色稍有不悦,半晌问了这么一句。易禾却是头皮一阵发麻,猛不丁想起当初在学堂时,被夫子提名“诸生且坐,愿闻易之解此诘”的情形。
她实在想说,我解不得啊陛下。
袁杰根本没有给我留下辩解的余地。
可一旦这样回,等于把陛下也架住了。
欺君吧,当着满朝文武的面,她不敢。
于是她先向殿上揖了一礼,随后走到司马瞻的座前。
众目睽睽之下,她执起汤匙,连同里面那块生姜,直接送到司马瞻嘴边。
司马瞻略往后避了避,总觉得有些不妥。
他知道易禾最是守礼,这个举动应当在暗示什么。
再抬眼看见她一脸赴死状,只好将那片生姜嚼了咽下。
随后说:“回皇兄,是芋头。”
哎。
易禾如释重负地将汤匙搁回去。
众臣皆松了口气,开始附和道:“原来是芋头,确实跟生姜有些相像的。”
袁杰也出来请罪:“都怪微臣眼拙,险些给光禄寺招来大祸。”
可陛下的脸色还是不大好看。
司马瞻趁无人注意,低声质问易禾:“你不敢欺君,便让本王来犯这杀头的罪?”
易禾面上有些心虚,恭谨回说:“殿下替我欺君,我替殿下砍头就是了。”
反正陛下不可能真砍司马瞻的头。
此时王太尉在席上不轻不重地问了一句:“既然是芋头,为何咱们的碗中没有?”
易禾立时回:“化了。”
“对,这块大。”
“既然如此,那诸位爱卿继续宴饮。”
等了这半天,陛下终于不再追究,这一劫算是躲过去了。
易禾回到座前,自斟了一盏,对着左前方遥遥地冲司马瞻举了举杯,算作答谢。
对面的人只能拾起酒盏,随她一道饮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