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97章 无意之为改变的东西
一般来说,一分钟的默哀常用于较小型活动或日常哀悼,如公司会议、学校活动中为逝者默哀。
三分钟的默哀更为庄重,常用于国家级纪念活动,像国家公祭日。
五分钟的默哀则更为隆重,多用于国家级重大哀悼活动,比如对重大灾难中逝者的哀悼。
杨灵越低头垂目那一分钟,觉得自已挺可笑的,有了深深的负罪感,怎么能让已故的老人来替自已出气呢。
不过默哀结束坐下看向气氛变的肃穆的台下后,明悟过来。
他及他的那些同事们之所以奋斗一生,不就是为了他们的后辈能抬起头来嘛,替晚辈出口气这种事,以他们的心胸,想来在天上的他们也会笑眯眯地说一句“小家伙够机灵。”
台下的韩毅挑了挑眉瞥了眼正在拍摄的摄影机,心道:老板是真牛逼,这一幕传回国内,《火星救援》的影响力怕是又会上一个台阶。
而周理贤等哥伦比亚的人们有着差不多的心理,通过这一幕,不仅那位老人的事迹会得到传播,《火星救援》亦然,而杨灵越的话并不会引起人的方案,毕竟完全的“政治正确”,全人类嘛。
有些年纪大一些的美国读者,尤其是追问“中国航天技术”的那俩人,觉得杨灵越想表达的意思是“你们美国之所以牛逼还不是我们中国人帮你们的?”
这话他们也不得不承认,现在nasa华裔科学家的比例也很高......
而场内的一些留学生们,则是感觉心里胀胀的,那叫自豪感,却与刚才丹尼尔介绍杨灵越头衔时的自豪感完全不同,那是发自心底的东西。
而这些东西,影响了一些人未来的抉择,也影响了他们一生,有时候说教数十年比不上现场感染的一分钟。
一些东西就在杨灵越无意之为中改变了。
坐下后的杨灵越咧嘴笑了一下,只是眼睛亮晶晶的。
随着他一笑,场内的气氛顿时一松。
丹尼尔尽力活跃着气氛说了句:“据我所知,杨先生的签售会会在美国4个城市进行,我很尊敬钱先生,但我还是想问一句,你不会场场都要求读者默哀吧?”
杨灵越洒然一笑:“当然不会,这是第一场,刚才也只是有感而发罢了,这毕竟是个商业行为。谢谢你的提醒,由于刚才的举动,我决定将此次美国签售会之行的个人收益捐赠出去,包括书籍的版税。”
随着杨灵越的话,国内的团队成员率先鼓起掌来,接着就是全场掌声。
这一手玩的漂亮。
掌声间歇,有台下的一位棕发小青年举手提问:“请问杨先生准备把你的收益捐到哪里?”
杨灵越顿了一下说:“捐给签售会所在地的理工科大学,作为奖学金发放给第三世界国家的留学生们,请美国本地的同学能理解。”
于是乎台下又是一片掌声,尤其是中国的留学生们,来这里的大多数都是理工科的...
接下来的时间里,杨灵越又回答了一些问题。
比如:书中描写的火星地貌和电影画面呈现的一致吗?
杨灵越答:“一致的,因为我去了地球上最像火星的地方采风,就是中国的冷湖,大家有机会可以去看看,在那里我们剧组建了一个火星营地并无偿捐赠给了当地政府。”
再比如:小说和电影创作有什么差别?
“于我而言,文字创作要比画面呈现更加艰难,大家可以试想:一个场景要通过文字描绘和镜头描绘的难度。更准确地说,文字是有想象力的描述,镜头只是如实地记录。”
等等之类。
互动环节超时了10分钟,直到3点半才开始正式签售。
杨灵越自然用中文签,收获了一帮夸赞...
自然也有一些合影留念,他们自然会在社交账号上发布,这都是宣传的一部分。
当然合影的更多是女孩儿们。
签字的书籍大多都是没有拆封的新书,就签在封皮上。
有位国内的留学生抱了二十多本让杨灵越签。
杨灵越开玩笑似地问:“你不会转头放在淘宝上卖吧?”
这哥们儿嘿嘿一笑:“不愧是杨导,不过不是卖国内,我从外地特意赶过来的。要不是现场限购二十本,我都想包圆,你不知道你的女粉丝多有钱。”
得亏后面的几个人是外国佬,这话要是被其他中国留学生听到,怕不是得有样学样。
杨灵越咬牙切齿地签完之后,这哥们儿理所当然地请求合影。
“杨导,我要转卖也得有个证明嘛,帮帮忙,我能在中餐馆少刷几个盘子。”
杨灵越都气乐了,但还是和他合影留念。
这哥们儿自然察觉到了杨灵越的不悦,但丝毫不以为意,还极其自然地嘻嘻哈哈道了谢,又在一众惊讶的目光中得意地抱着书离去。
杨灵越见到他的神态,又后知后觉地察觉出他的口音,对这哥们儿来了兴趣,喊过老齐让这哥们儿等他签售会结束聊聊。
到5点半,丹尼尔再次上台,却是说着结束语。
签售会在延时半个小时后,便结束了,而杨灵越并不会停留多久,晚上7点钟就会飞往德州。
散场后,杨灵越在休息室甩着手腕,闭眼休息。
而老齐带着刚才那哥们儿敲门而入,杨灵越瞥了他一眼:“晋省人?”
那哥们儿咧嘴一笑:“对,孝义的,听出口音来了?”
杨灵越客气地伸手示意:“坐,说说搞这么一出想干嘛。”
“我先自我介绍一下呗。”
杨灵越点点头。
这哥们儿便说了起来。
李一帆,1986年生人,晋省孝义人,他初中高中从未参加过升学考试,一路保送进清华大学精密仪器与机械学系,2007年读大三时,就收到伊利诺伊大学的邀请读研,如今在读博。
典型双商奇高的学霸啊!!!
杨灵越不知道的是,这哥们儿确实是个牛人。
2014年因为被排挤打压,索性回国在上海成立禾赛科技,短短五年便成为全球最顶级的激光雷达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