馒头不想断更 作品

第1296章 先人遗泽

杨灵越到现场才知道,有些不满地问周理贤:“怎么不搞个金发大波浪美女来,不知道一帮读者都是宅男嘛。”

周理贤解释说:“对于硅谷这个地方来说,专业技能比金发美女吸引人。”

然后又调笑似地说:“大佬,要炒绯闻,也得找知名人士,接下来的奥斯汀之行给你找的是现在很火的莱坞女星。”

杨灵越想了想,现如今好莱坞最火的就是盖尔加朵吧,《速度激情》系列里的大长腿,不过他鱿鱼过敏,但愿不是,何况现阶段这姐们儿应该是去地下室用过婴儿油了,噫~

便无所谓地说了句:“虽然是炒绯闻,但也别找有夫之妇。”

“这是自然。”

随后杨灵越和兼职主持人的丹尼尔聊聊,老哥看着温文尔雅,言语却很是风趣幽默。

开口就说起了《火星救援》一开篇的尝试性错误,然后又说:“幸好是在小说里,要不然我们人类真的无法登上火星了。”

一番自我介绍之后也没有过多提问。

丹尼尔自已就笑呵呵地说:“我有很多问题想问杨先生,但接下来的签售会会有很多读者提问,所以我一直在努力克服自已要提问的欲望,也是为了让杨先生不必多次重复回答问题。”

杨灵越笑道:“这无法避免,何况我在中国已经重复回答了很多问题了。”

“我作为主持人,能做今天不让你重复回答。”

“那我非常感谢。”

签售会正式开始前,影院外已经排起了长龙,手上拿着特制的电影票正在一一进场,嗯...门票,花了钱的,5美元。

人数为400人,超出了放映厅的人数限制,所以有些人只能坐在走廊。

除此之外,大多数人还捧着《火星救援》的书,封面便是刘业穿着宇航服在火星看向地球的剧照,只不过看不到脸就是了。

而没带书的也会在影院大厅购买一本,不便宜,36.68美元,嗯...杨灵越的版税收益率是15%,算高了。

影院大厅两边摆放着《火星救援》电影的海报广告等,电影周边(比如火星车3d打印迷你版)这些且得等到电影上映后才会出售。

签售会正式开始后,丹尼尔上台开幕致辞。

“主办发给我了一份关于本书作者身份的详细介绍,我看着比书籍内容介绍还要多。

这很符合我对中国人的刻板印象,喜欢给自已冠以一长串的头衔...”

丹尼尔一本正经地说到这里时,国内团队的表情都不怎么好看。

杨灵越却是和在场大多数读者一样,笑了起来,干啥就得有啥的样子。

前不久黄西在白宫调笑奥观海同志,人家不也呲着一口白牙哈哈地乐嘛,心理再是不悦,在这种场合也特么得大度,一脸“我开得起玩笑”的样子。

“不过当我确认了作者的年龄后再看,不由惊叹一声,世界上竟然有如此天才,就像《火星救援》在亚马逊的评价里说:杨灵越真是一位全能的天才。

嗯..这像是杨先生自已注册了小号自已评价的。”

又是一阵哄笑声。

杨灵越双手掬在口中:“丹尼尔,你不应该当老师,你该当一名脱口秀演员。”

丹尼尔表情搞怪道:“谢谢杨先生,这代表了我的主持获得了你最高的评价,那么为了感谢你,我还是念一下你的头衔吧。”

于是乎什么作曲家、畅销歌手、科幻作家、编剧、导演、企业家,其中得到的成就、奖项以及在榜亿万富豪,自然少不了那句“全球最富有的80后”.....

果然很长。

而场内的一部分读者是不知道这些的,震惊之余,不由交头接耳起来。

另一部分则是双手举国头顶,奋力地拍着掌,一脸的与有荣焉,这些人都是中国留学生,一边喊着“牛逼”,一边朝其他外国佬说着什么,有个眼镜男激动地说:“杨有八个女朋友,八个。”

喊声之大,杨灵越都听到了,顿时脸都绿了,尼玛,老子咋不知道我有八个女朋友,少的那几个哪儿去了?

丹尼尔按下嘈杂之后说:“这么一位人物亲自给我们签名售书,多么荣耀,那么现在你们希望杨先生上台和你们互动,还是希望我讲述《火星救援》的介绍呢?”

“上台”

“go on stage”

“go on”

“.......”

随着嘈杂的声音及丹尼尔的手势,在场的老宋、老齐及哥伦比亚方的安保人员顿时神经紧绷起来,眼睛更加锐利地四处搜寻起来。

杨灵越倒没什么紧张感,笑盈盈地上台,欠身致谢后,与丹尼尔相对而坐,开始了互动环节。

就是解答他和台下读者们的提问。

书中的一些问题不做表述,涉及到一些专业的物理知识。

经过本片顾问周航等人的熏陶,杨灵越自然能回答的有模有样。

在聊这些时,难免会有些比较,中美两国航天事业的比较。

要知道现在是2010年7月,中国的空间站距离正式实施计划启动,还有3个月,这怎么比?

但有些事杨灵越知道,但又不能说,这憋的他呀。

于是乎在谈到书中提及到的“喷气推进实验室”时,杨灵越突然起身笔挺站直,在所有人诧异的眼神中,颇为庄重严肃地说:

“主导创建这个实验室的是一位中国人,他不仅仅是中国航天的奠基人,也为美国乃至全世界的航天事业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相信很多人都知道他,他去年去世了,就在《火星救援》这部电影结束制作后。

我希望在场所有人能够为这位为全人类的航天事业做出贡献的人起立默哀一分钟。”

随着杨灵越的话,轻松愉快的氛围顿时一变,人们陆陆续续地站了起来。

有的认为应该,麻溜地就站了起来;有的并不知情,在旁人的简单提醒下,也明白了过来陆续起身,这群人最多;有的是无所谓地随大溜的同样起身;自然有少数觉得莫名其妙没起来的。

不会有人强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