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山弃徒. 作品

第299章 厂子搬迁,看透人心

方唯刚才夸赞这4万亩农田地势平坦,说白了就是暗指这样的地形最适合机械化作业。

于是郭文贤连忙道歉,表示育种中心会及时补上这一块短板。

“郭主任,有你这句话就行。现在和以前不一样了,咱们该投入要舍得投入,只有这样才能蓬勃发展。”

方唯点到为止,随即转移了话题。

郭文贤能说会道,接下来两人聊的很投机,中午还在一起吃了顿饭。

方唯回到家,才抽空看了一下瑶寨夏收的生产统计数据。

寨里今年的育种工作取得了突破,【农优76】稻种的亩产达到了1000斤,总产量为790000斤。

而且【农优76】稻种的产量还没有达到上限,甚至有可能追平【南光二号】稻种的产量。

这让方唯充满了期待。

随后,方唯结算了夏收的点数收益。

【采收农作物,点数+790000】

【采收农作物,点数+88000000】

【总点数:101000980点。】

先不着急升级,他打算等到秋收之后再说,到时候还会有一大波点数进账。

现在是点数挣得多,但的很多,什时候都得留一点在手里。

第二天。

协调小组在公社开会,郑先发和郑虎一起出席了本次会议。

“我们需要总结一下夏收夏种工作的一些经验和问题,另外大家对于其他经济作物的育种有什么建议,也可以说一说。”

方唯率先发言,郑先发和郑虎默默的做着记录。

“现在最大的问题就是,无论怎么样精耕细作,稻种的产量基本上没有提高。有不少社员都生出了懈怠情绪,这个情况需要引起重视。”

赵金生谈了一下下塘大队出现的问题,大家都深以为然。

“咱们蔬菜种子的培育严重滞后,能不能加强一下这方面的工作”

“还有,咱们的稻种和经济作物的种子,大多都只能种植一代,个别的能种植两代,再往后就会出现性状分离的情况,这个问题有没有办法解决”

方唯听了大家,心里还好是很高兴的。

不过他只能说现在的人还是太单纯了,等以后种子市场放开尤其是国外资本进入之后,恐怕连次一级稻种都不复存在了。

种植一季就需要买一季的种子,留种是不可能的。

他这边育种主要是依靠属性的加成作用,离开了种植区域,种子的大幅退化在所难免。这件事不以他的意志为转移,他也没办法。

“同志们,你们的建议都很好,但大部分不可行。就拿杂交水稻来说,想要稻种具有一代又一代的抗逆性是不可能的,所以不存在留种的说法。”

方唯耐心的给做了解释,大家听懂了以后都觉得很可惜。

当然,接下来就没有人再纠结这个问题,开始探讨其他的问题。

蔬菜的育种工作有一个难点,那就是蔬菜的品种太多,一哄而上的效果并不好,方唯觉得首先应该培育几个重点品种。

最后经过讨论,确定了几个蔬菜种子的培育目标,包括三个品种的辣椒、两个品种的茄子、一个品种的小白菜、一个品种的大白菜以及三个个品种的豆角。

辣椒是重点,因为当地每一年的辣椒消耗量很大。三个品种的辣椒有朝天椒、线椒以及螺丝椒,最终定型的品种一定是口味和产量并重。

会议开了半天的时间,最后才说了一下16个大队的【新民居】工程前期工作。

地点早就选好了,现在施工方已经进场进行三通一平的施工,力争在秋收前完成地基部份的工程量。

等秋收过后,各大队的劳动力就富余了,到时候主体工程就会全面开工。

这个进度没什么问题,大家主要是协调一下劳动力的分派以及建材的购买。说完这事儿,方唯便宣布散会,然后去郑先发和郑虎的办公室坐了一会。

郑先发是老油条了,每天开开心心的上班下班。

郑虎刚来还有点不习惯,主要是因为闲的,他现在这个位子远不如当大队长的时候忙碌。这种事方唯帮不上忙,需要他自己去调整心态。

稍后,方唯拒绝了郑虎共进午餐的邀请,骑车返回了家里。

中午家里做了干笋红烧肉,他一进门就闻到了香味。

“老三,上午育种中心的郭主任来了一趟,见你不在扔下一大块五肉就走了。这玩意又不能放,我就做主炖了菜,你不会怪我吧”

盘莲也是刚进门不久,阿姐看到方唯就赶紧解释了一句。

按理说方唯不在家她不应该收别人的东西,但郭文贤到家里吃饭喝酒也不是一次两次了,她就没在意。

结果人家扔下五肉就走了,她担心肉臭了,所以直接做了红烧肉。

“没事的,我和老郭很熟,礼尚往来的事情不必在意。以后要是有人往家里送东西,凡是吃的,那就吃了再说,人情我去还。其他的东西不要动,等我回来处理。”

方唯并不在意,他不过是一个小小的大队支书,没人给他送重礼。

至于普通的人情往来,他也不抗拒,你来我往才是处世之道。

“要得,我记住了,开饭。”

阿姐展颜一笑,没有给方唯招惹麻烦就好。

这顿饭大家都吃的很香甜,方唯比平时还多吃了半碗饭。斌斌也一样,吃的肚皮溜圆,主要是王竹韵的手艺不一般,做的太好吃了。

“莲,厂子的搬迁工作进行的怎么样了”

吃完饭,方唯泡了一壶茶坐在屋里喝茶休息。

盘莲忙活完也坐了过来,于是他随口问了一句。

竹器厂的搬迁工作双抢工作结束之后就开启了,方唯最近也没太关注。

“新厂房上个月就建好了,最近在搬迁机器设备,估计下周就可以恢复生产。”

竹器厂不仅要把原有的机器设备搬过去,而且还新购进了一些设备。整天的搬迁工作将会在半个月之内完成,现在已经过去了一周的时间,估计再有一周就能结束。

不过盘莲有点不开心,厂子搬去了公社,离家就远了,中午想回家吃饭都来不及。

当然,这都是小事,她也不至于闹情绪。

时间匆匆。

在京城召开了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会上专门提到了恢复高考的事情,现在有很多人都相信恢复高考只是时间问题。

知青中掀起了一股学习的热潮,另外还有很多有想法的工人农民也加入了这个行列。

不少人都想通过高考来改变自己的命运,但能考上的毕竟是少数,再加上有些人的底子实在是太差,临时磨枪显然是有点来不及了。

方婷婷也到了最后的冲刺关头,由于沈钰的帮忙,她得到了一中老师的辅导,进步很明显。

就连方唯都在背地里说,只要不是发挥失常,婷婷一定能考上大学的。

方涛和两个同事依然呆在队里,他们的课题研究不是很顺利,距离最后的成功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满满,上一季我们进行的配对试验,都不是很理想。这个过程真的很痛苦啊!”

方涛找到方唯,虚心的向他求教。

方唯看到对方的样子,不禁乐了,然后从基础方面引导他如何在茫茫的大海中捞针。

“配对试验就是大海捞针,但也不是全凭运气乱撞,其中还是有一些规律可循的。”

涛涛的理论功底还可以,就是实践经验太少。

因此,方唯给他传授的大多是经验之谈,让对方受益匪浅。至于课题研究,今年肯定没戏,因为方唯有意控制着节奏,现在还没有到让对方“发现”不育株的时候。

整个过程不能省略,痛苦还会伴随他们很长时间。

方涛等人呆了几天就返回了省城,一方面现在研究需要等秋收的结果,另一方面,他婆娘也快生了,他怎么着也得回去陪伴一些时日。

方唯闲暇之余会去瑶寨转一转,或者去育种中心看一看。

他偶尔也会进山,几片野生林已经挂满了累累的果实,要不了多久就能采摘。不过林业局的禁令还在,大队出面阻止大规模采摘肯定不行,但社员们自发的行动就没人管了。

这一带的山林已经很久没有人来巡视了,连之前常驻在这边护林队也不见了踪影。

当然,队里现在也不缺这些野果,他只是下意识的觉得浪费很可惜。

他在野生林这边没有多呆,随后去了采摘了一些天鹅菌,便返回了家里。家人都很喜欢吃这种鲜美的野山菌,偶尔换一下口味也不错。

晚上。

关崇阳和孙道人也过来吃饭,尤其是孙道人最爱吃菌子,阿公也喜欢吃。

“老三,我怎么发现大家整天都没精打采的还不如以前困难的时候,那时候大家的精气神都足,反而是生活好了一个个都没有斗志。”

关崇阳的身体状况不如从前,但思维却没有受到影响。

他提出的问题不止一个人看到了,上次在协调会上就有人谈过。当时的说法是道中的产量相对固定,很多人都失去了奋斗的目标。

方唯知道核心还是分配的问题,种子的价格比较低,再加上产量无法提高,所以大家都有些懈怠。

“会好起来的,从今年开始我打算侧重社员们的分红,奖勤罚懒,不怕他们不用心。”

这种事说好解决也好解决,那就是在分配上做文章。

当然,这个过程中的考核很重要,要是做不到奖勤罚懒,那么就无法调动大家的积极性。说白了还得靠物质刺激,光喊口号是没有用的。

所以,方唯打算在年底提高分红的数额,现在就可以放风了。

“哈哈,还是老三看得透。人心这玩意最复杂,光是靠着一腔热血是不够的,有时候还得用金钱刺激,毕竟没有人不喜欢钱啊。”

关崇阳哈哈一笑,缠着方唯给他倒了一杯酒。

孙道人不好说什么,他平时是不让师兄喝酒的,也是为了对方的身体健康着想。不过有件事他感到很困惑,他怎么觉得阿公的身体反而比师兄要好一些呢

最近关崇阳有事没事就喜欢过来阿公聊天,貌似他自己呆着方唯这儿也觉得很舒心。

吃过饭。

阿公和关崇阳、孙道人坐在一起喝茶聊天,方唯和盘莲带着两个小家伙去散步。

这几天的天气闷热,回来后赶紧冲凉,三个老人家还在天台上乘凉。

方唯洗完澡坐在书房里,手摇着蒲扇,还时不时的要拍打蚊子。他觉得要是有一台电风扇就好了,起码能凉快一点。

他忽然想到,电风扇这玩意没什么太高的门槛,五金厂应该可以造出来。

不过这事儿他需要和张文远商量一下,毕竟对方是五金厂的厂长,对方的意见还是要重视的。

“想什么呢”

方唯正想的入神,安顿孩子睡下的盘莲走了进来。

“天气太热了,我在想,要是五金厂能制造电风扇该有多好”

现在的市面上并没没有电风扇,主要是因为买这玩意需要工业卷,而且价格还挺贵。

所以方唯才兴起了五金厂早电风扇的想法。

“真要是咱们自己能生产,那了太好了!”

盘莲很支持方唯的想法,她觉得这是一个好主意。

五金厂现在生产的都是一些小玩意,赚不了多少钱,要是能造电风扇且能打开销路,估计效益不会差。

别看她上班好像不用心,但对于厂子的管理、销售等都还是很熟悉的。

翌日。

方唯一早和盘莲一起去了公社。

竹器厂的搬迁工作已经完成,并恢复了生产。他先去厂里转了一圈,然后才去了五金厂那边。

“张文远,你说厂里以后转型生产电风扇咋样”

方唯见到了张文远,一开口就把对方吓了一跳。

但仔细想一想,制造电风扇似乎也没那么困难。他们当时去羊城学技术的时候,就接触过电风扇这玩意,认真钻研一下还真能造出来。

“支书,制造电风扇其实不难,关键是要找到可以长期供应的零配件。比如像电风扇里的电机,只要这个解决了,其他的部分都好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