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1章红白
树立赞美你们应该都学过吧。
在寝室里你们如果对领导的树立赞美做的不到位的话,那新来的朋友怎么会佩服领导呢?
这样的话这人搞定的难度是很大的。
你们带配朋友一定要把自己的职责分清楚。
红白配。
为什么是一个带朋友,一个配朋友?
一个唱红脸,一个唱白脸,别搞的两个人都唱白脸。
尤其是带朋友的,其他人都说新朋友的不是,这时你不拉近你们俩人之间的关系,还火上添油,我不知道你脑子是怎么想的。
带朋友的是要和新朋友把关系往近走的,当配朋友的开始说新朋友的时候,也就是说他开始唱白脸的时候,你就要唱红脸。
这就是你的定位。
这时推荐人该避开就避开,就要将推荐人调走,将其和新朋友分开。要不然即使搞定了,后续也会出现很多问题。
手机问题一定要搞定。
进寝室前,一定要把手机拿到手,宁愿让他当时不理解,也不能让其做出让人后悔之事。
我们不仅要对其推荐人负责,也要对考察者负责。
当时就有一个人过来考察,当时手机没看住,直接发消息给家里说是进传销了,但是当他考察明白后,想要从事的时候,想要去给家里人解释的时候。
家里人认为他是被洗脑了,根本就不相信他的说辞。
最终迫于无奈,他最终还是和这个行业无缘。
推荐人也有推荐人的做法。
当新朋友进入寝室后,推荐人就尽量不要和新朋友单独待在一起,这时候推荐人就要多做事,少说话,要让新朋友看见自己的变化,让他去感受这些东西。
去观察他的变化。
他的行为举止,他的言语。
只要他说话,或者表情有所变化,他都会透露出一定的信息。推荐人和带配朋友要将这些信息共享,这样才能更好的判断这新朋友目前的状况。
你们现在回想一下你们来的时候,是不是感到很神奇,这寝室领导一天天的都不在寝室,和自己也没见几面,但是却对自己的状况了如指掌,甚至自己心里所想他也是十分的清楚。
在寝室的时候,哪怕领导在寝室里,能不让新朋友知道就不让新朋友知道,那种神秘感很重要的。
那种神秘感就像是朦胧感一样,让人有种想要一探究竟的欲望。
一个新人加入后,第一次换寝之后那个带他的人一般都是这个新人的推荐人的推荐人。
当时杨宇和其他人聊天的时候,那人透露过不知是雷昆将闫文奇叫过来的,还是闫文奇把雷昆叫过来。
这时这个问题得到了印证。
虽然当时闫文奇给杨宇教制度课的时候很是耐心,杨宇也挺认可他的,但是他过于着急,让杨宇写名单,搞市场,目的性太过强烈,让杨宇感到不适。尤其是那时杨宇还是认为这里就是个拉人头的游戏。
这时杨宇知道了闫文奇是雷昆的上线,顿时对他有些反感。
也许自己与他没有利益关系的话,他是不会对他反感的,又或者是在当他还不是很认可这里的时候,他不顾杨宇心中所想,只是想让其发展,用以巩固自己的利益。
虽然人与人之间本来就是以相互利益所平衡,当没有利用价值的时候,其存在的意义也就微乎其微了,在这里体现的尤为明显。
也许这就是弱肉强食。
无论在哪也许都摆脱不了二八定律的诅咒。虽然这个制度几乎是完美的存在,然而过于完美的东西就像是理想国一样,终究是不存在的。
虽然说这制度很是完美,但是这终究是理想化的条件下的产物。
现实生活中哪一个走向金字塔顶端的人不是踩着遍地尸身而过的。其实这里的很多人都知道教室里坐着的人大部分都是炮灰,终将成为他人的垫脚石。可是他们却依旧心存一丝幻想。
有人满怀希望而来,却灰头丧气而走。
有人信誓旦旦而谈,却突然消失不见。
虽然很多人选择是一样的,但是结局是完全不同的。有的人有后路,而有的人却没有。
这时杨宇在想,这闫文奇的推荐人是谁。难道是杨乐?
这只是他的猜想。
很多人喜欢讨论谁把谁叫过来了,谁又是被谁叫过来的。
这里这人物之间的关系错综复杂,就像一个网一样,每个人看似之间没有联系,但是或多或少的都存在着一定的关系。
这张网杨宇究竟处于哪一块位置。正常情况下他是不会知道他以上的那些人物关系的,但是最终他还是知道了。
也不知道他最终知道的那些东西对他而言是好还是坏,这个也许不会有一个很明确的答案。
杨宇很纳闷,其实很多东西他本来是不想知道的,他也不知道他是怎么知道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