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章准备过年
果然,第二日,村里就传来有人家里丢了鸡鸭的消息。一时间村里人人心惶惶,生怕哪天那贼就摸到自家来。
东西丢了是小事,大不了再花些铜板置办些。但是谁家不没有个哥儿姑娘的,要是当爹娘的不在家,那贼人趁机摸进家中,干了些什么,到时候就算是吃后悔药都晚了。
因此,沈家村格外重视这些。因为据沈安说,那贼人看着不像是本村的人,陌生的很。沈田福召集村里几个有名望的老人商议了一下,现下临近年关,本来大事小事的就多,眼下又出了这种糟心事,一时间叫人发愁。
最后商议出来,把村里闲在家的汉子三人一编,一天巡视三次。确保那贼人没有下手的时间。再者就是看见陌生的汉子直接赶走,不让他进村。
下山后的李锦秋刚到家,岳翠花就把这件事跟他说了,作为未来的哥婿,于情于理,李锦秋都该去人家那里看看。
李锦秋乍一听闻,心里发慌,听到沈小邀没事儿后,才长舒一口气。
匆匆吃了饭,趁着天色还不晚,从打的猎物里挑了个个头大的野兔子和前几天在山上糅制后的白兔皮子,跟岳翠花李大旺说了一声儿,就往沈家村走去。
临近沈家村,果然看见有几个年轻的汉子在巡视。因两个村子挨在一起,他又常路过沈家村,都面熟,就让李锦秋进去了。
李锦秋走到沈家门口,一路上,虽然天色还不晚,但是见家家户户都紧关院门。可见那个盗贼真的引起了很大的恐慌。
沈安听见有人敲门,就从堂屋出来,打开门一看是未来哥婿。
“秋小子下山了啊,怎得还带东西来”沈安连忙把院门打开,迎着李锦秋进屋。
“沈叔,听我娘说,家里遭了窃贼,过来看看”李锦秋应着
“邀哥儿,秋小子来了”沈安朝西屋喊了一声。
沈小邀一听,把喜服往旁边一放,就开始穿鞋往外走去。进了堂屋一看果然是已经好几日不见的李锦秋。
“你回来了”沈小邀看见坐在屋里那高大健壮的汉子,心里涌上一阵欢喜。
“嗯,给你带了些兔皮子,缝个对襟,穿着暖和些”李锦秋侧身对沈小邀说。
沈小邀顺着李锦秋的话头往桌子上看过去,果然有四五张雪白的兔子皮,收拾的干干净净的,拿根稻草捆绑好。
“这兔子皮毛真白,都没有杂毛”沈小邀说,那种被自己心上人事事牵挂的感觉让沈小邀既欣喜又羞涩。
虽然开心但是每次他都送些如此贵重的东西,实在是太过于浪费。该把银钱攒下来好以后过日子。。。
沈小邀如是想着,但现在说,显然不合时宜。毕竟他爹还坐在旁边看呢,等以后找个机会偷偷的跟他提一下。
还有长辈在,俩人不能像之前那样絮絮叨叨的多说几句话,只能抽空往对方那里看几眼好解思念。
“怎么院门开着?他爹”曹红叶从沈天常那里回来,看见院门大开,朝屋里喊道。
“秋小子来了”沈安应到
曹红叶进屋后看到李锦秋坐在木凳上,邀哥儿随他爹坐在另一边。
“李家小子来了,来来来,喝碗水”曹红叶看见李锦秋桌前连个茶碗都没有,不满的横了沈安爷俩。
沈小邀摸摸鼻子,好吧,他看见李锦秋太开心,忘记倒水了。而沈安不常在家待客,是以也压根没想起来。
李锦秋接过茶碗跟曹红叶道谢,简单的说明了一下来意。几人随后又闲聊了几句,李锦秋见沈小邀脸色正常没被吓着,沈家也没损失什么东西,看着天色不早了,就起身告辞。
送走了李锦秋,曹红叶看见那么肥硕的兔子满脸喜意,嘴上叹到“托邀哥儿的福,咱今年也开了好几次荤了”
寻常农户家填饱肚子就不错了,顿顿有油炒的菜吃已经算是好日子了。哪能天天吃肉沾荤腥的?
哪天出去的时候她可得好好说道说道,让之前那些烂嚼舌根的人知道,她的邀哥儿不仅定了亲,定的是李家村的猎户,还经常拿肉孝敬他们呢。
————
自那天有人丢了东西后,村里加强了巡逻。估计那贼人看到沈家村巡视紧密,没了盗窃的机会,就没再来过沈家村。随着时间推移,农户们也慢慢的淡忘,不再那么恐慌。
进入了腊月,离年节越发的近了,家家户户开始准备过节的东西,花生瓜子这类吃食是必不可少的,三十那晚祭天地的蜡烛,香,黄表纸什么也要早早备下。对联窗花什么的到时候买了红纸请秀才写倒也不急。只是那菜和肉,还得好好盘算一下,需要买哪些。不然等过了年,那些商户要等到过完十五才开门。而那个时候正是到处走亲戚见好友,没菜招待,才是真的要闹笑话了。
“曹婶在家吗?”沈玉站在门口喊
曹红叶听见动静出来,是沈三叔家的姑娘。
“是玉丫头啊,快进来快进来”曹红叶从屋里迎出来。
“不了不了,曹婶,我娘让来问你一句,明天有时间没,一起去我们家摊薄烙”。沈玉站在门口推辞道
“我昨天就和你三嫂把玉米棒子泡好也磨好了,正等着下午去问问你娘有时间吗,这不正好了?明天早上让你娘等等我”俩人站在门口说。
“好嘞,知道了,那曹婶我先回去了,家里也忙着”沈玉说
“好”曹红叶应声道。
俩人说好,沈玉就回去了。曹红叶进了院里喊林清溪和沈小邀。
“阿娘,明天早上大概什么时辰?”林清溪第一次在婆家做薄烙,心里有点没底。他们家往年都是寅时起来摊,不知道沈家是个什么时辰。
“寅时就成。溪哥儿摊过薄烙吗?”曹红叶进厨房看看那玉米棒子糊糊怎么样了。
“之前在家的时候给娘打过下手”林清溪如实道
“行,那你明天教教邀哥儿怎么做的,他还没正经做过呢。这薄烙说简单也简单,就是掌握火候很关键。”曹红叶嘱咐道
“我明天也要摊啊”沈小邀站在一边。
“马上就要当新夫郎的人了,你不学着整,到时候李家可要笑话我怎么养了个蠢哥儿了”曹红叶笑道
“锦秋才不会笑话我呢”沈小邀不满的道
但是也没说要偷懒不学。毕竟年前摊薄烙是件大事,家家户户都要摊,他以后成了亲,也是要随着阿娘摊的。
薄烙就是把玉米棒子的粒剥下来,放水泡一夜,然后拿石磨磨成细细的糊糊。等到第二天,两三家一起,把鏊子预热,拿勺子舀上一勺,拿推子推成一层薄薄的烙饼。一张薄烙看似薄薄的一层,但是把它折成起来就是很厚的一张,单吃或者就菜吃都行。
放个三四个月不成问题。等年初或者农忙的时候,散点水卷起来吃就行,很方便。
所以这个时候,家家户户都要摊上好高的一摞,供家里人上半年的吃食。
而且摊薄烙基本上都是腊月里摊。一则是,摊薄烙需要火一直烧着,寻常时候热的让人受不了。二则只有腊月的时候,才有这么多闲时间去整,毕竟这摊一次可得忙上个三四天呢。
沈安串门子回来后,曹红叶跟他说,明天一早要去沈三叔家摊薄烙,让他也别整天没事儿干去串门子,多去大儿子家帮帮忙。
因着沈天常成亲后,觉得单靠种那几亩地过日子很是艰难。而且那地夏日是还要拿出几亩地来种菜吃,不然一年到头光靠挖野菜吃怎么成呢?
是以咬咬牙,又问沈安夫妻俩借了三两银子,凑够五两银子拜了安河村的老木匠为师,学了几年,如今才堪堪出师。
在村里接点活儿,起初还没大有人找,后来人见他活儿做的又快又好,木刺什么的也处理的干干净净的。才陆陆续续的把名声打响,找他做活的人才渐渐的多了起来。
现在临近年关,各家各户,有的积蓄的都想趁着闲暇之余搁家里添点家伙事什么的。因此沈天常最近很是忙碌,而徐惠刚添了个儿子,也腾不出手,所以家里过年的东西都还没怎么开始准备。
曹红叶不让沈安整天出去串门子,多去大儿子家转转,能帮衬的帮衬一下。
这天,沈安一家早早吃完饭,就上床歇息了,为明天早起摊薄烙做准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