耿耿是星河 作品

第14章见面

岳翠花在屋里听见狗吠声,等确定是自家的狗后,便又听见狗挠门的动静,刚想去开门,在院子里收拾农具的李大旺已经开了院门。

两只狗欢快的在院子里打转,嘤嘤叫着,显的格外亲热自家人。李大旺往外走出去几步,远远看见李锦秋从小道上往家走,板车上装了很多麻袋。李大旺赶紧出去迎他,从李锦秋的手里接过绳子,把板车拉进院子里,好让李锦秋松快松快。

“二小子回来了,快歇歇,喝碗水,饿了没,娘这就去做饭”。岳翠花把热水端到桌子上,顺便给两只狗倒了些水,进了厨房。

李文竹听见动静也从西堂屋里出来,一起帮二哥卸车。

因李锦秋挑着傍晚回来,冬天天冷没事,他们早早就吃完饭准备上床歇息了,因此厨房里已经没有剩余的饭菜,岳翠花需要重新生火煮饭,也就多花费点时间。

“嗯,这次运气不错,猎了一只麝子和两只狐狸,麝子还有活着,就想着赶紧下山到镇上卖掉,还能多卖些银钱。”李锦秋压低声音说,毕竟怕隔墙有耳,在院子里还是不要大声张扬。

李大旺和李文竹他们心领神会,默默的把车上野兔和野鸡拿出来归置妥当,李大旺又把麝子放到柴火房喂点水和麸子,免得饿死。

“爹,留下一只兔子,一只野鸡自家吃吧”李锦秋进堂屋喝了热水暖了暖身子后出来从麻袋里掏出一只个头很大的兔子和野鸡递给李文竹。光一只兔子就能煮一大锅肉了,再放些萝卜块,很是鲜美。

“二小子,你辛苦猎的,拿到去镇上买吧”岳翠花从厨房探出头说,她觉得李锦秋在山上辛苦猎的,光让自家人吃了怎么能成?拿兔子加野鸡少说也得有一百多文。

“不差这一两只,到时候大哥回来了,一起喊过来吃。冬天冷,得多吃点油水好过冬。”岳翠花见李锦秋执意如此,就没再说什么,又埋头去炒菜去了。

李文竹喜滋滋的把兔子和野鸡拿进厨房,因着又有肉吃了,半大的小子显的格外的开心。

把东西归置好,岳翠花也刚好做好饭。岳翠花念着李锦秋一路上顶着寒风回来,肚子里空荡荡的,肯定灌了一肚子的风。就拿九月里采的菌子干洗干净泡水后,搁锅里热油放上菌子翻炒,倒上热水,又打散了两个鸡蛋煮了个菌子鸡蛋汤。从后院里挖了根新鲜的萝卜,切片炒了一碗。另一边搁炉子上热了几个杂面馍馍。

将饭菜做好后,岳翠花喊李文竹帮忙把菜端到桌子上,喊李锦秋吃饭。

“二小子,先喝口汤压压风,别到时候灌了风吃饭闹的肚子疼”岳翠花坐在一边的凳子上看着李锦秋吃饭。

李大旺又拿了几块柴火放进火盆里,李文竹见火盆里的火这么旺,就跑去厨房翻了几个红薯放到火盆旁烤着吃。

李锦秋先喝了几口汤,加了鸡蛋的菌子汤咸香无比。就着杂面馍馍,萝卜片,狼吞虎咽的吃起来了。

“明天准备去镇上?”岳翠花给李锦秋又拿了几个杂面馍馍。

“嗯,明天是中峪集,猎物肯定好卖”。

“让你爹跟着你去打打下手?”岳翠花估摸着那些野味一时半会儿也卖不完,多个人多放点心。

“不用,我自己去就行”李锦秋有自己的私心在,让他爹跟着怎么成。

“行吧,那你明天小心点”岳翠花嘱咐道。

————

第二天一大早,李锦秋就拉着板车准备去镇上。他先去镇上寻摸了个最大的药铺把麝子卖了。没想到今年麝子行情好,二百九十文一斤,那只麝子三十来斤,又因是活的,堪堪卖了九两银子。这是一笔大收入,李锦秋拿着沉甸甸的银子,心里感到久违的欣喜。

他后又去富户住的月笼巷子叫卖,把两只狐狸按六钱一只卖了。冬天到了,富户老爷们都讲究个戴狐皮帽子,狐皮风领,是以冬日里的狐狸格外好卖。

随后李锦秋才去中峪集上花了三文钱租了摊子,从推车上拿出麻袋铺在地上,把兔子和野鸡摆在上面就开始叫卖。

农户买东西从来没有羞于开口的,你不叫喊就吸引不到别人的目光,没有客源,卖不出东西就没有银钱。到时候就只能饿肚子了,事关吃饭大事,农户哪还会拘于开口?

李锦秋的声音很是平稳,在一堆嘈杂叫卖声中倒显的有几分好听。别人寻着声音看过去,发现是一个高大健壮的汉子,那身量体格子一看就是个猎户。

陆陆续续卖出去七八只野鸡野兔后,李锦秋看着天色已经接近晌午,等会儿还有事儿,就不再慢吞吞的叫卖。他准备去酒楼碰碰运气看看有没有要的,顺便问问能不能长期收,到时候成了固定的主顾,倒省了他挨家挨户叫卖的功夫。

运气不错,最近镇上刚开了一家做富人生意的酒楼,把剩下的野鸡兔子全包圆儿了,并嘱咐到下次再有野味,先到他们这里来,价钱好商量。

李锦秋拿着卖好银钱,足足好几两银子,心里有了数。他先去甜食铺子买了一包糖糕一包桂花糕,又买了一串糖葫芦。再去饰品铺子给邀哥儿买了两条好看的发带。想了想,不知道邀哥儿缺不缺绣花的绣线,干脆一块买了,他看不出什么好看不好看的,就挑选着颜色亮丽的买了几捆子。

把东西放到背篓里,李锦秋这才踏上回家的路。

接近末时,李锦秋才到沈家村。托路边上玩耍的小孩子儿,去沈安家喊邀哥儿。他还是站在原先后山这里等着。这条小路往前走就可以到李家村了,所以他走这里别人看见了也不会多想什么。又因这是条小路,平日里人不如大路上多,所以他们见面方便点。

那个孩童站在沈家门门口喊邀哥儿,见邀哥出来后,对他说后山小路旁有人找他。

沈小邀知道是李锦秋在等他,因此进到房间抓着给李锦秋做的物什就急匆匆的往外走临到后山的小路上才停下来平喘了几口气,让自己显的不那么迫不及待。

“你回来了啊”临到跟前,沈小邀抬头望着眼前的汉子,瘦了点,显的更高了。

俩人坐在路旁的大石头块上,板车停在一边。大庭广众之下,俩人挨的也不算近,就算被村里人见到了也不怕被说失了礼数。毕竟人家现在是正儿八经的定了亲事的人了,你管天管地还能管到人家两口子见面说句闲话?

“嗯,昨天刚下的山,今天去镇上卖了野物,不知道你喜不喜欢,给你买包了糖糕和桂花糕,还有糖葫芦。”李锦秋先从背篓里拿出吃食来。

“还有发带,这两条发带我觉得很衬你,就挑着买了这两条”李锦秋把吃食放到沈小邀旁边的石块上,拿出一条天蓝色的发带和一条翠绿色的发带。

沈小邀看着发带,都是自己喜欢的颜色,心里很是欢喜,自己这样被汉子重视,心里不说感动都是假的。

“你怎么知道我喜欢蓝色和绿色啊?好漂亮的发带啊”沈小邀接过发带,满脸笑意。

李锦秋看着笑意盈盈沈小邀,脸上也不自觉露出几分笑意。

“之前见你穿过这个颜色的衣裳,想来是喜欢这个颜色。”

沈小邀有点惊讶,这看着高大稳健的汉子竟然还有这么细心的一面。

“那个,你的喜服做的怎么样了,我给你买了几捆子绣线,你看看喜不喜欢”李锦秋从筐子里掏出绣线来,竟难得又些不好意思。

毕竟自己主动问喜服,好像有些不妥,但绣线已经买了,还是要给的。

“啊”沈小邀是真没想到,李锦秋连这个都想到了,这个汉子心思也太细腻了吧!

“快缝好了”沈小邀想到才刚剪了样子的喜服,绝不能说还没开始缝,就只好说快了。

按他们这里的风俗习惯,俩人大婚的喜服都是由新娘子缝制的,一来是省钱,二来是考验新媳妇新夫郎的手艺如何,好让未来的婆母掌掌眼。

“你慢慢缝就是了,别累着自己,还有很久才成婚”李锦秋越说越觉得不妥,好像说的邀哥儿迫不及待要嫁似的。李锦秋此刻有点懊恼自己不善言辞了,他要是有大哥的一半能说会道就好了。

沈小邀倒是没往那方面想,现在他满脑子都是才刚剪了样子的喜服。

“你生气了吗?”李锦秋看着半天不说话的沈小邀,有点不安。

“啊?没有,我生什么气啊?”沈小邀有点没反应过来。

“没生气就好”李锦秋放下心来。

“对了,我给你缝了个钱袋子,还有一双手套。”沈小邀从随身带的布袋里拿出了一个褐色的钱袋子,袋子上面绣了两只鸳鸯,其含义不言而喻。而手套是上次李锦秋给他的兔皮做的,他做了个风领后还余下很多,就做了这个,怕他冬天拉车的时候手冷。

李锦秋看着眼前的东西,手指轻轻拂过那对鸳鸯,心里充满了甜意。大概这就是有夫郎后的感觉吧,有个人事事想着你,怕你短了这个缺了那个的。

“真好看”李锦秋看着沈小邀夸赞道。

沈小邀被看的不好意思的别开脸。

不远处望着这一幕的朱艳恨的攥紧了手里的篮子,篮子里的几根冬笋被晃出篮子都没有察觉。

此刻的朱艳已经被嫉妒占满了心头,因着她娘跟曹红叶原先是一个村子里的,做姑娘家的时候俩人就常常被村里那些闲的没事干的阿嬷们拿着互相攀比。王春花原先的家里比曹红叶宽裕些,因此出了好些风头。后来俩人又同嫁了一个村子,曹红叶日子越过越红火反观王春花一家,个个好吃懒做,端的无赖痞子样,王春花又怎会甘心?

于是,自己比不过,就拿自己的女儿跟人家的哥儿攀比。所以朱艳从小把沈小邀当做攀比的对象,也越来越看不顺眼他。

眼下沈小邀都那样了,还可以和条件那么好汉子定亲,那汉子也对他这么好!而她婚事不仅没有着落,爹和哥哥是那样子的光景,想想就知道好的人家肯定看不上她。因此,朱艳觉得自己处处被人耻笑。

她恶狠狠的想着,一个连孩子都不好生养的哥儿眼下被人好好相待着,等到过了门,发现不好生养,到时候可就要挨些打骂了。这样想着,原本嫉妒的喘不上气的她心里倒松缓了一些。

但是,她没想到的是,虽然之前安理说哥儿确实比姑娘难生育些,那也是因为之前日子艰难,哥儿当半个汉子用。现在日子好了,哪家明事理的不把哥儿当姑娘一样好好相待着?因此,哥儿身子养的好,自然生育也就容易了。至于她那些坏心思,估计她也就只能想想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