琅邪王 作品
第170章 杨广北归洛阳
“独孤开远,这就是你口中所谓形势所迫的独孤家?”
江都城,江都宫。
御书房内,杨广怒气冲冲将一份文书丢到千牛备身独孤开远脚下,冲他厉声咆哮。
独孤开远不明就里,但他跟在杨广身边多年,印象中上一次杨广当着自己的面发这么大的火,还是得知了杨玄感造反的消息。
他满头冷汗将杨广丢在自己脚下的文书捡起,颤抖着手展开一看,两个眼睛瞬间瞪得如铜铃般大小,面色一片惨白,一张嘴更是震惊得久久说不出话。
文书上说,以窦家、元家和独孤家为首的关陇世家联名上表劝进,在长安拥立李渊登基称帝。
他的弟弟、独孤家的家主独孤纂也因拥立有功,被李渊封为尚书左仆射,进爵赵国公,不少独孤家的子弟也得到了李渊的起用,入朝为官。
此时杨广一双眼睛死死盯着面色惨白冷汗直流的独孤开远,想听听他还有什么好说的。
当初独孤开远找到他和萧皇后求情,说当初李渊率军打入关中时,因为窦家的游说,关陇世家的各大家族大多倾向于支持李渊,他们独孤家为形势所迫,也只能随波逐流支持李渊,但他们心中一直是忠于陛下和大隋的,毕竟不管怎么说,独孤家都是陛下的母族。
他希望杨广可以看在死去的独孤太后的面子上,对独孤家法外开恩,让秦昇归还他们独孤家在河北道的田庄和土地。
虽说杨广当时并没有答应他,却也没有完全将话给说死,只说若是独孤家能够戴罪立功,将功补过,带头停止支持李渊,他会好好考虑让秦昇将那些田庄和土地归还给独孤家。
可他万万没想到,独孤家前脚派独孤开远来跟自己和萧皇后求情,后脚就在长安拥立李渊登基称帝,可谓是狠狠摆了他一道,让他心中如何不愤怒和恼恨。
若不是独孤开远当初在江都之变时曾经率一百多名殿内兵拼死救驾,他恐怕早就命人将他拖出去砍了,以泄独孤家背叛之恨。
但他不知道的是,此时独孤开远心中同样充满对弟弟独孤纂的怨恨。
他不怪独孤纂在长安拥立李渊称帝,让身在江都城的自己深陷险地。
他只恨独孤纂不该当面一套,背后一套,前脚让自己出面冒着触怒陛下的危险求情,后脚却在长安拥立李渊称帝,这不是陷自己这个弟弟于不义吗?让他今后有何颜面再侍奉在陛下左右。
此刻的独孤开远可谓是万念俱灰,他没有为自己和独孤家辩解,只是默默跪倒在地,重重朝杨广磕了几个响头,才声泪俱下道:
“臣无言以对,是独孤家有负陛下在先,无论陛下如何处置臣,臣都不敢有二话。”
杨广看着独孤开远,神色一时间阴晴不定。
之前他在气头上,是有想过杀了独孤开远以儆效尤,可如今听独孤开远这么一说,他不由又想起了独孤开远在江都之变时拼死救驾的功劳,心中的杀意顿时消散了不少。
再想到独孤开远人在江都,显然事先也不知道独孤纂拥立李渊登基称帝之事,说到底他也不过是独孤家的一枚弃子罢了。
想及此处,杨广心中对独孤开远的杀意彻底淡了下来。
只是死罪可免,活罪难逃,他可以不杀独孤开远,但绝不可能再留独孤开远在自己身边了,以免留下什么隐患。
想到此处,杨广看着独孤开远,缓缓开口道:
“念在你之前救驾有功的份上,朕不治你的罪,只是你跟在朕身边多年,也是时候该放你出去历练历练了。
朕现在封你为鹰扬郎将,你就去陈棱帐下听用吧。”
独孤开远闻言心中不由一阵悲凉。
因为虽说千牛备身是七品,鹰扬郎将是五品,但千牛备身是天子近侍,非绝对亲信之人不能担任,绝非鹰扬郎将能比。
陛下虽说没有杀他,但他从此却彻底失去了陛下的信任。
但最终独孤开远只能强压住心中的悲愤,对着杨广重重一拜,泣声道:
“臣,多谢陛下!”
杨广背过身去,摆摆手示意独孤开远退下……
独孤开远刚告退不久,就有一名宦官匆匆走进来通报,说内史令裴世矩和纳言苏威殿外候见。
“宣!”
杨广微微一颔首,示意宦官将两人领来御书房见自己。
不多时,裴世矩和苏威两名老臣就在宦官的指引下走进了御书房。
待他们行过礼后,杨广也不拐弯抹角,直接开门见山道:
“想必二位卿家也听说李渊这个逆贼在长安僭越称帝之事,正所谓是可忍孰不可忍,朕打算命十二卫大将军秦昇从河北出兵讨伐李渊,诛杀此贼,不知二位卿家以为如何?”
裴世矩和苏威闻言不由一阵面面相觑。
他们也是刚得知了李渊在长安登基称帝之事,担忧杨广在盛怒之下会做出什么冲动之事,便一齐相约进宫见驾,没想到还是从杨广口中听到他想派自己女婿从河北出兵讨伐李渊。
可这无疑是不现实,毕竟关中和河北之间隔着一个河东,要想讨伐李渊,就得先灭刘武周。
可天下人都知道刘武周早就投靠了突厥人,一旦秦昇率军进入河东,很有可能会引来突厥人的干涉,到时候恐怕就不是秦昇讨伐李渊,而是大隋和突厥之间的战争了。
但裴世矩知道,既然自己能看到这一点,杨广不可能看不到。
但他还是咽不下这口气,所以他才要问自己和苏威的意见,想听听他们二人有没有什么解决的办法。
若是他以担心突厥人干涉为由劝杨广暂时不可派秦昇去讨伐李渊,只会进一步加深杨广的怒意,认为自己老朽无用。
想到此处,裴世矩便决定换一种劝说方式:
“陛下,李渊僭越称帝,大逆不道,确实该当伐之,只是臣担心,秦大将军一旦率军离开河北,李渊便会派人去联络高句丽人或夏国公,趁机袭取河北,反而断了秦大将军后路。”
杨广听完面色变得越发阴沉。
因为裴世矩的话无疑打破了他心中最后一丝幻想。
看来有刘武周,突厥人,高句丽人和窦建德这四个威胁在,秦昇根本不可能安心从河北出兵,意味着自己短期内根本无法阻止李渊登基称帝。
可除了秦昇自己还能指望谁?李景还是王世充?
可他们连罗艺和李密都斗不过,怎么敢派他们去对付更强大的李渊。
杨广越想越气,见一时对李渊下不了手,便决定对支持李渊的关陇贵族下手,让其他世家看看,这就是背叛自己支持李渊的下场。
“朕打算下旨明发天下,要各地官府效仿河北,查抄关陇贵族的田庄,没收他们的土地,不知二位卿家滋味如何?”
裴世矩和苏威又对视了一眼,皆看到了对方眼中的无奈。
最终,还是苏威苦笑一声道:
“陛下,恐怕此举并不可行!”
杨广闻言心中不由更怒:
“如何不可行,为何秦昇做得,他们就做不得,难道天下这么多臣子,只有朕的女婿真正忠心于朕吗?”
见杨广发火,苏威冷汗确是顿时就流下来了,慌忙解释道:
“陛下明鉴,秦大将军威名在外,身边将士都是一直追随他南征北战的精锐,而非从河北招募的士卒,因而并没有什么掣肘和顾忌。
可不少地方官不论是征募士卒还是征收粮草赋税,都不得不依赖当地的豪强,因而并不好跟他们翻脸。
况且,不少田庄都藏匿和豢养有大量的庄丁,除非地方官府跟秦大将军一样掌握有一支绝对可靠的精锐兵马,否则说不定不仅拿不下那些田庄,还有可能会引发更大的乱子。”
“难道朕拿李渊没办法,拿这些支持李渊的关陇贵族也没有任何办法吗?”
这一刻,杨广心中只觉得异常憋屈。
他不明白,自己做皇帝怎做得如此窝囊。
最终,还是裴世矩站出来宽慰他道:
“陛下,李渊本是隋臣,如今僭越称帝,其行径与汉末的袁术何异!
老臣敢断言,李渊此举不得人心,只要陛下跪倒洛阳之后,传檄天下,号召忠臣义士讨伐之,李渊必众叛亲离,最终落得跟袁术一样的下场。”
杨广看着裴世矩,最终缓缓点了点头。
他等着这一天的到来!
……
半个月后,上百艘龙舟满载着大隋宗室和文武百官,以及当年运来江都的金银珠宝,在几十艘战船的护送下,缓缓驶离了江都这座天子巡幸了四年的城池,顺着运河一路往北而去……
请收藏本站:。笔趣阁手机版:
江都城,江都宫。
御书房内,杨广怒气冲冲将一份文书丢到千牛备身独孤开远脚下,冲他厉声咆哮。
独孤开远不明就里,但他跟在杨广身边多年,印象中上一次杨广当着自己的面发这么大的火,还是得知了杨玄感造反的消息。
他满头冷汗将杨广丢在自己脚下的文书捡起,颤抖着手展开一看,两个眼睛瞬间瞪得如铜铃般大小,面色一片惨白,一张嘴更是震惊得久久说不出话。
文书上说,以窦家、元家和独孤家为首的关陇世家联名上表劝进,在长安拥立李渊登基称帝。
他的弟弟、独孤家的家主独孤纂也因拥立有功,被李渊封为尚书左仆射,进爵赵国公,不少独孤家的子弟也得到了李渊的起用,入朝为官。
此时杨广一双眼睛死死盯着面色惨白冷汗直流的独孤开远,想听听他还有什么好说的。
当初独孤开远找到他和萧皇后求情,说当初李渊率军打入关中时,因为窦家的游说,关陇世家的各大家族大多倾向于支持李渊,他们独孤家为形势所迫,也只能随波逐流支持李渊,但他们心中一直是忠于陛下和大隋的,毕竟不管怎么说,独孤家都是陛下的母族。
他希望杨广可以看在死去的独孤太后的面子上,对独孤家法外开恩,让秦昇归还他们独孤家在河北道的田庄和土地。
虽说杨广当时并没有答应他,却也没有完全将话给说死,只说若是独孤家能够戴罪立功,将功补过,带头停止支持李渊,他会好好考虑让秦昇将那些田庄和土地归还给独孤家。
可他万万没想到,独孤家前脚派独孤开远来跟自己和萧皇后求情,后脚就在长安拥立李渊登基称帝,可谓是狠狠摆了他一道,让他心中如何不愤怒和恼恨。
若不是独孤开远当初在江都之变时曾经率一百多名殿内兵拼死救驾,他恐怕早就命人将他拖出去砍了,以泄独孤家背叛之恨。
但他不知道的是,此时独孤开远心中同样充满对弟弟独孤纂的怨恨。
他不怪独孤纂在长安拥立李渊称帝,让身在江都城的自己深陷险地。
他只恨独孤纂不该当面一套,背后一套,前脚让自己出面冒着触怒陛下的危险求情,后脚却在长安拥立李渊称帝,这不是陷自己这个弟弟于不义吗?让他今后有何颜面再侍奉在陛下左右。
此刻的独孤开远可谓是万念俱灰,他没有为自己和独孤家辩解,只是默默跪倒在地,重重朝杨广磕了几个响头,才声泪俱下道:
“臣无言以对,是独孤家有负陛下在先,无论陛下如何处置臣,臣都不敢有二话。”
杨广看着独孤开远,神色一时间阴晴不定。
之前他在气头上,是有想过杀了独孤开远以儆效尤,可如今听独孤开远这么一说,他不由又想起了独孤开远在江都之变时拼死救驾的功劳,心中的杀意顿时消散了不少。
再想到独孤开远人在江都,显然事先也不知道独孤纂拥立李渊登基称帝之事,说到底他也不过是独孤家的一枚弃子罢了。
想及此处,杨广心中对独孤开远的杀意彻底淡了下来。
只是死罪可免,活罪难逃,他可以不杀独孤开远,但绝不可能再留独孤开远在自己身边了,以免留下什么隐患。
想到此处,杨广看着独孤开远,缓缓开口道:
“念在你之前救驾有功的份上,朕不治你的罪,只是你跟在朕身边多年,也是时候该放你出去历练历练了。
朕现在封你为鹰扬郎将,你就去陈棱帐下听用吧。”
独孤开远闻言心中不由一阵悲凉。
因为虽说千牛备身是七品,鹰扬郎将是五品,但千牛备身是天子近侍,非绝对亲信之人不能担任,绝非鹰扬郎将能比。
陛下虽说没有杀他,但他从此却彻底失去了陛下的信任。
但最终独孤开远只能强压住心中的悲愤,对着杨广重重一拜,泣声道:
“臣,多谢陛下!”
杨广背过身去,摆摆手示意独孤开远退下……
独孤开远刚告退不久,就有一名宦官匆匆走进来通报,说内史令裴世矩和纳言苏威殿外候见。
“宣!”
杨广微微一颔首,示意宦官将两人领来御书房见自己。
不多时,裴世矩和苏威两名老臣就在宦官的指引下走进了御书房。
待他们行过礼后,杨广也不拐弯抹角,直接开门见山道:
“想必二位卿家也听说李渊这个逆贼在长安僭越称帝之事,正所谓是可忍孰不可忍,朕打算命十二卫大将军秦昇从河北出兵讨伐李渊,诛杀此贼,不知二位卿家以为如何?”
裴世矩和苏威闻言不由一阵面面相觑。
他们也是刚得知了李渊在长安登基称帝之事,担忧杨广在盛怒之下会做出什么冲动之事,便一齐相约进宫见驾,没想到还是从杨广口中听到他想派自己女婿从河北出兵讨伐李渊。
可这无疑是不现实,毕竟关中和河北之间隔着一个河东,要想讨伐李渊,就得先灭刘武周。
可天下人都知道刘武周早就投靠了突厥人,一旦秦昇率军进入河东,很有可能会引来突厥人的干涉,到时候恐怕就不是秦昇讨伐李渊,而是大隋和突厥之间的战争了。
但裴世矩知道,既然自己能看到这一点,杨广不可能看不到。
但他还是咽不下这口气,所以他才要问自己和苏威的意见,想听听他们二人有没有什么解决的办法。
若是他以担心突厥人干涉为由劝杨广暂时不可派秦昇去讨伐李渊,只会进一步加深杨广的怒意,认为自己老朽无用。
想到此处,裴世矩便决定换一种劝说方式:
“陛下,李渊僭越称帝,大逆不道,确实该当伐之,只是臣担心,秦大将军一旦率军离开河北,李渊便会派人去联络高句丽人或夏国公,趁机袭取河北,反而断了秦大将军后路。”
杨广听完面色变得越发阴沉。
因为裴世矩的话无疑打破了他心中最后一丝幻想。
看来有刘武周,突厥人,高句丽人和窦建德这四个威胁在,秦昇根本不可能安心从河北出兵,意味着自己短期内根本无法阻止李渊登基称帝。
可除了秦昇自己还能指望谁?李景还是王世充?
可他们连罗艺和李密都斗不过,怎么敢派他们去对付更强大的李渊。
杨广越想越气,见一时对李渊下不了手,便决定对支持李渊的关陇贵族下手,让其他世家看看,这就是背叛自己支持李渊的下场。
“朕打算下旨明发天下,要各地官府效仿河北,查抄关陇贵族的田庄,没收他们的土地,不知二位卿家滋味如何?”
裴世矩和苏威又对视了一眼,皆看到了对方眼中的无奈。
最终,还是苏威苦笑一声道:
“陛下,恐怕此举并不可行!”
杨广闻言心中不由更怒:
“如何不可行,为何秦昇做得,他们就做不得,难道天下这么多臣子,只有朕的女婿真正忠心于朕吗?”
见杨广发火,苏威冷汗确是顿时就流下来了,慌忙解释道:
“陛下明鉴,秦大将军威名在外,身边将士都是一直追随他南征北战的精锐,而非从河北招募的士卒,因而并没有什么掣肘和顾忌。
可不少地方官不论是征募士卒还是征收粮草赋税,都不得不依赖当地的豪强,因而并不好跟他们翻脸。
况且,不少田庄都藏匿和豢养有大量的庄丁,除非地方官府跟秦大将军一样掌握有一支绝对可靠的精锐兵马,否则说不定不仅拿不下那些田庄,还有可能会引发更大的乱子。”
“难道朕拿李渊没办法,拿这些支持李渊的关陇贵族也没有任何办法吗?”
这一刻,杨广心中只觉得异常憋屈。
他不明白,自己做皇帝怎做得如此窝囊。
最终,还是裴世矩站出来宽慰他道:
“陛下,李渊本是隋臣,如今僭越称帝,其行径与汉末的袁术何异!
老臣敢断言,李渊此举不得人心,只要陛下跪倒洛阳之后,传檄天下,号召忠臣义士讨伐之,李渊必众叛亲离,最终落得跟袁术一样的下场。”
杨广看着裴世矩,最终缓缓点了点头。
他等着这一天的到来!
……
半个月后,上百艘龙舟满载着大隋宗室和文武百官,以及当年运来江都的金银珠宝,在几十艘战船的护送下,缓缓驶离了江都这座天子巡幸了四年的城池,顺着运河一路往北而去……
请收藏本站:。笔趣阁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