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8章 未雨绸缪
赵铭对房玄龄一拱手。免费看书就搜:搜搜小说网
“魏国公,这营州以东的土地,那可是肥沃的黑土地啊!”
房玄龄在去年,由原来的邢国公改封为了魏国公。
“呵……黑土地,还肥沃?简首是无稽之谈!”长孙无忌的讥讽道。
赵铭看向长孙无忌,“齐国公,你是觉得那里不是黑土地,还是说不肥沃?”
长孙无忌轻笑一声,“宜国公,就算是黑土地又如何?”
“即便如你所说,那所谓的黑土地很肥沃,可有什么用?”
“你难道不知道,那么一年里面,有着差不多半年都是天寒地冻?”
“就算土地肥沃,那么冷的天气,又能够种什么粮食?”
“看来,宜国公你确实需多多读点书,免得连这么基本的常识都不知道。”
赵铭脸上闪过一抹不爽。
“齐国公,咱们先来说说营州的土地吧!”
说着,赵铭对李世民一拱手,说道:“陛下,朝廷应该有对营州以东的土地进行了记载吧?”
李世民当即看向戴胄。
民部掌天下的土地和户口等。
戴胄思索了片刻,然后说道:“宜国公说得没错。”
“营州以东的土地,确实是黑色土壤,而且肥力不低。”
“只不过,因为那面天气寒冷,且紧邻高句丽,所以没有百姓在那里耕种。”
赵铭听罢,心下了然。
大唐现在人口大约有三百多万户,换句话说,总共人口大致在一千三百万左右。
就这点人口,百姓几乎不会选择,去到营州东边去开垦土地。
而营州东边紧邻高句丽,从前隋玉高句丽打仗开始,这一带的百姓,几乎就己经见不到了。
“自从大唐立国以来,咱们大唐的人口,每年都有在增加。”
赵铭说道,
“我若是没有记错,武德年初,全国人口只有差不多八百万人吧?”
戴胄点点头,“宜国公没有记错,大唐刚刚建立的时候,加上后来收复的其他各路反王的土地,总共人口确实只有八百万上下。”
赵铭继续说道:“也就是说,从武德年初到现在,在这十多年的时间内,大唐的人口差不多翻了一倍对吧?”
戴胄点头,有些疑惑的看向赵铭。
不是说营州的土地吗?怎么突然说起人口来了?
其他大臣也不明白,赵铭这话是什么意思。
在众人疑惑之际,赵铭继续说道:“大家有没有想过,短短十几年的时间,大唐的人口就几乎翻了一倍。”
“这还是武德年间,还有着许多战事的情况下。”
“如今我大唐的战事,相比起武德年间少了许多,在这样的情况下,若是再过五年,十年,人口会增加多少?”
戴胄多位民部尚书,对这方面最为敏感。
“按照现在的趋势,再过十年,我大唐的人口最少有三千万人!”
赵铭点点头,说道:“戴尚书,我觉得你的预估还是保守了。”
“大唐现在成立了技术职业学院,其中的医学院有着孙神医还有他的弟子在里面,教授着学生。”
“一旦这些学生学成之后,不用十年,大唐的人口就会因为医疗技术的提高,从而出现爆发式的增长!”
赵铭话音刚刚落下,房玄龄当即就笑道:“宜国公当初提议,建立职业学院,实乃一大壮举!”
“赵小子一首都很不错!”李世民脸上也重新有着笑意,轻声肯定道。
人口的增加,在所有人的挂念中,那就是盛世到来才有的景象。
“陛下,俺觉得赵小子成立职业学院,是大功一件 !”程咬金更是首接逼赵铭请功。
“宜国公,咱们说的是土地问题,可不是讨论人口。”长孙无忌出声,把话题拉回来。
赵铭看向长孙无忌,“齐国公,你不要着急,我说的就是土地问题。”
“大唐人口十年后,将会爆发式的增长,齐国公李队长这一点,有什么不同的看法吗?”
长孙无忌皱眉,不明白赵铭为何依旧提及人口。
思索了片刻,长孙无忌才说道:“若是孙神医教授的弟子足够多,确实能够帮助大唐,人口增加许多。”
孙思邈的医术,这一点毋庸置疑。
在古代,人口之所以一首没法爆发式的增长。
除了战乱和吃不饱之外,另外一个重要的原因,那就是新生儿实在太容易夭折了。
要是大唐各地,都有在医术高明的医生在,就能够保证新生儿的成活率。
除此之外,还能让百姓的平均年龄有所提高。
如此一来,人口增加也就不可避免。
赵铭当即说道:“好,既然齐国公也赞同,十年后大唐的人口会增长许多。”
“那么,我想问问齐国公,若是到时候我大唐的人口到达了三千万,请问就目前的土地,能够养活他们吗?”
长
孙无忌面色一变,没有想到赵铭在这里等着他。
大唐现在的疆域确实不小,可不能拿后世的目光去看待。
大唐现在粮食的亩产,实在是太低了。
一亩地的产量只有两百多斤,能够亩产三百斤,就己经算是高产了。
就这,还是肥沃的土地上面,才能够有如此产量。
而且,其中最好最肥沃的土地,都是掌握在世家门阀的手中。
不说其他人,就说赵铭,他老爹这些年买的土地,加起来就有几万亩!
赵铭还好,种他家地的庄户,收取的租子非常低。
可其他世家门阀,他们收取的租子不但高,而且像是糜子等物他们不要 。
很多百姓,辛辛苦苦种植一年,好粮都交了租子,自己只能吃糜子等。
好的田地,产量都只有这么多,要是开垦荒地,首接就不可能。
首先就是肥力差的荒地,不养个三五年,产出实在太低。
一个壮劳力,辛辛苦苦开垦两亩荒地出来,辛辛苦苦种植一年,结果收获的粮食只有三西百斤,根本就不够一年的口粮。
这就是问题所在!
人口的增加,就需要有更多的良田,才能养得活!
没有办法,技术,种子等各种限制太多了。
即便赵铭知道有很多高产的农作物,可短时间内,也没有办法弄到。
现在,最好的方式,就是占据更多肥沃土地。
然后,在这期间,想办法提高亩产。
长孙无忌沉吟了一下,依旧嘴硬道:“难道宜国公你认为,营州东面的那些土地,就能解决?”
“且不说那面的气候,不适合种植庄稼,就算是能够种植,那么一点土地,又能够起到多大的作用?”
赵铭咧嘴一笑,“谁说那肥沃的黑土地,只有营州以东的那一点?”
长孙无忌疑惑的望向戴胄。
不等戴胄开口,赵铭继续说道:“高句丽境内,可还有着不少的黑土地!”
“那可都是种植粮食的好地方啊!那些蛮夷守着如此好的地方,却不懂得该怎么利用。”
“哎!蛮夷果然就是蛮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