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见是蓝 作品

第261章 卖粮食太多,犯了朝廷忌讳

第261章卖粮食太多,犯了朝廷忌讳

商贾,不同于士大夫。

士大夫也好,官吏也罢。

在被捕之前,都会竭尽全力的进行殊死抵抗。

但是商贾不同。

在商贾银铛入狱之后,才是正戏的开场。

他们不会去掩饰自己曾经犯下的罪责。

他们只会用尽全力去证明自己存在的意义,去夸大自己在生产过程中的不可或缺性,去告诉天下人,没了自己,天就要塌!

没了自己,其余人连饭都吃不饱!

同样,随着骆氏的银铛入狱,这个被世人誉为,南骆北沈的嘉兴骆氏的财产,也逐渐的浮出了水面。

“经查,嘉兴骆氏在京宅邸共四座,别院七处,于嘉兴宅邸、园林共计三处,于天下各地田产,共计七万三千三百亩。”

“以上田产、房产折银约一百一十万两!”

“有大小店铺,车马,货物,折银六百七十万两!”

“漠南、河东石炭矿等各式矿山八处,折银七百万两。”

“另有海船四十五条,阖家共抄没现银八十万两,宝钞一百万两,金三十万两,番邦宝钞一十五箱,铜钱一百五十万贯。”

“综上整体评估,嘉兴骆氏资产折合白银,两千五百万两以上!”

听着嘉兴骆氏的家产,整个乾清宫内陷入了死一般的寂静。

饶是掌管整个大明钱袋子的户部尚书茹太素,都不由得狠狠的咽了一大口的口水道:“乖乖,这都快要比上大明的国库了啊。”

其余的各部堂官的反应也都差不多。

都恨不得把自己的官印给扔了。

自己辛辛苦苦的,去要那么几百万两银子的预算都要不下来。

这些连丝绸都不能穿的商贾,屁股底下的银子个个都好似一座银山!

而在大殿上的毛骧却欲言又止。

良久之后,毛骧才继续道:“启奏陛下,经查,骆氏一门,掌控江南、岭南两地的粮号,每月自交趾、占城两邦运粮归来近千万石,如此贸然抄没,恐引起江南、岭南粮价不稳......”

嘶~!

在场的众人都不由得倒抽了一口凉气。

区区一个商贾,竟然对天下万民的影响到了如斯地步!

明显已经是到了不得不管的地步了。

但此时贸然动手,又恐怕会扰民生计。

在场所有人的目光,都不由得看向了朱元璋跟朱标父子。

朱标跟朱元璋两人倒是毫不在乎,朱标缓缓的抬起头,毫不犹豫的吩咐道:“继续查!将与骆氏勾结的朝中官员,尽数清查出来!绝不姑息!”

毛骧缓缓的抬起头,看着朱标坚定的应道:“卑职领命!”

诏狱之中,听着若隐若现的哀嚎声。

骆氏全族簇拥在骆飞的身旁。

骆天祥有些担忧的看着骆飞问道:“哥,咱们难道就什么都不管了吗?”

骆飞端坐窗下,闭目养神道:“你急什么?现在外面有人比你着急。”

老谋深算的骆飞自然知道,眼下的骆家对于外面的那些商贾来说,绝不亚于天子,想要让谁进来,谁就一定会进来!

纵然是沈家又能如何?

只要骆飞将之前在岱顶上,沈旺跟骆天祥等人说的那些话,对着面前的这些锦衣卫复述一遍,当天晚上,骆飞跟沈旺就可以共进晚餐.....

说到这里,骆飞的眼睛猛地睁开,看着面前的骆氏后辈,斩钉截铁的说道:“在这个节骨眼上,嘴巴一定要结实!”

“只要咱们什么都不说,朝廷便定不了咱们的罪!”

“等到过几日,整个江南的粮价都涨起来了,朝廷就算是不想放我等,也得将我等放出去!”

在场的骆氏子弟顷刻之间便会意。

整个诏狱里重新恢复了死一般的寂静。

而在另一边,随着锦衣卫查抄了骆氏所有的铺面,整个金陵的粮号,顷刻之间便被查封了三成以上。

这还仅仅是贩粮的粮号。

其余剩下的各大粮号,其中有不少也都是在骆家的手里买粮发售。

这几日骆氏靠港的海船基本上是靠一条,便被扣一条。

由于金陵周遭相当一部分的农田,已然被改为草场出产羊毛,江南其实早就已经失去了粮食自给的能力。

因此金陵的粮价这几日,就宛若坐了火箭一般暴涨。

甚至有不少的草场,被重新开垦成了农田,趁着农时未过,重新将粮种播了下去。

这些地主尚且如此,那些刚刚扔了锄头在工坊务工的长工们,更是如此。

他们知道,金陵的粮食,早就已经养不活江南的这近百万人口了。

因此京城各地,也都陆续的出现了,哄抢粮食的事情。

各类的流言蜚语不胫而走。

“听说了吗,这骆家是犯了忌讳了,卖的粮食太多了!朝廷手里的粮食都没骆家手里的粮食多,这事天子能答应吗?”

“天子答应

不答应咱们不知道,关键是朝廷这么搞,哪还有人敢去安南贩粮啊!稍有不慎,不就犯了朝廷的忌讳了?”

京城内一时之间人人自危。

而整个金陵的商贾们似乎也像是约好了似的,压根就没有人去抢占骆家空出来的市场份额。

金陵各大粮号的存粮,正在以肉眼可见的速度减少着......

军机房。

在金陵粮价飞涨之后不久,便有御史察觉出了这件事情透露着的诡异。

一份份奏章便送到了朱标的案头。

看着面前的这些奏章,朱标却完全不为所动。

身为中书左相的李善长眉头紧皱的看着朱标,犹豫良久之后,最终还是开口道:“殿下,这一次的事态,恐怕不同以往任何一次。”

“此前京师几次缺粮,太仓的存粮都足以支应,只不过是有个把商贾囤货居奇而已,但是这一次,就算是把太仓的存粮全都拿出来,恐怕也不足以堵上这个窟窿。”

大明太仓的存粮,从来就没有奔着,存够让金陵百姓吃饱去的。

最多不过就是灾年能放碗稀粥的量。

这么点粮食想要影响金陵现如今的粮价,几乎是不可能。

不料朱标却丝毫不以为,旋即便从自己的书案上,拿出了一厚摞的奏章,交给了毛骧道:“这些人全都要通查一遍,凡是跟商贾交往过密的,一并查办!”

“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