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5章番邦清理遣明使
高丽面临的是大明来自辽东的威胁,故而需要甲胄,而东夷面临的是大明来自海上的威胁,故而需要木材造船!
在另一边的交趾、占城两国自然也纷纷起身道:“各位,我们两国也会商议出一个数字来,每年向贵邦提供一批稻米,并对稻米的出售优免一批税赋!”
大明的这一镰刀,无疑是割醒了这四邦。
而可以预见的是,这四邦在未来,一定会越走越近尽。
崔莹不知道的是,他们在礼宾院中的一举一动,每日都有锦衣卫日夜传禀朱标。
不过朱标对这一切显然并不感兴趣,甚至对这一切乐见其成。
毕竟这四邦富庶一点,大明下一次可以割到的财物就会多一点!
这四国使节在之前的时候,便收到了自家“王上”授予的便宜行事之权。
对于这些商贾之事,他们完全有权力自行决断。
因此不到一个时辰的功夫,四人便达成了共识,并初步敲定了合作规划。
就在其余三人准备起身离开的时候,崔莹却看着面前的众人提醒道:“诸位,还有最后一件事!”
起身已然起了一半的众人疑惑的看着崔莹。
而崔莹则是咬着牙道:“遣明使,已经到了需要清理门户的地步了”
其余三人闻言眉头不由得紧蹙了起来。
没有多说什么,只是对着崔莹拱手道:“谢崔大人提醒!”
崔莹本身就是土生土长的高丽士大夫,对于所谓的“遣明使”向来嗤之以鼻。
早在朱元璋继位之初,崔莹便曾经数次主战,力图趁着大元跟大明斗的你死我活的时候,出兵辽东,恢复昔日高句丽之荣光。
当时便遭到了高丽国内的“遣元使”竭力阻挠。
崔莹经过数年时间,——收拾掉高丽国内的“遣元使”之后,却赫然发现,高丽朝堂的话语权,又被遣明使给夺去了。
崔莹这才弃武从文,交卸了兵权,入了朝堂。
这一次,这些遣明使在高丽国内推波助澜,如果不是有这些遣明使从中作梗,高丽其实远到不了这个地步。
在其余三人走后不久,崔莹旋即便对身后的手下吩咐道:“去通知在大明国子监读书的遣明使,本使明日要在礼宾院设宴,宴请他们!”
“是!”
虽然崔莹憎恶遣明使,但是作为一个政客,崔莹的大脑还是清醒的。
崔莹能够看出来,这些遣明使其中,不少并不是真的心向大明,铁了心的要将高丽卖给大明。
不少遣明使反而恰恰是想要让高丽富强起来,只不过是误中了大明的奸计罢了。
只是崔莹不知道,自己刚刚吩咐下的事情,还没传到国子监,就已然被放到了朱标的书案上。
之前崔莹跟其余三国使节做的事情,朱标全都不在乎。
但此事牵扯到了遣明使,纵然是朱标也不由得警惕了起来。
朱标静静的看着手中的奏章,犹豫良久之后吩咐道:“明日清晨时分,将中书省帮扶琉球的文书,送给国子监的琉球书生一份。”
在一旁的毛骧旋即便道:“诺!”
次日清晨时分,早课之时。
就在所有的高丽遣明使正在准备晚上赴宴之时,一队锦衣卫悄然现身国子监。当着一众琉球遣明使的面,宣布了大明将琉球列为友邦之后,旋即便将一大批的扶助公文,全都塞给了琉球遣明使,而后扬长而去。
琉球遣明使看清楚这些文书上所写的内容时,整个国子监都沸腾了!
“大明要助我琉球开设学堂,日后我琉球的孩子们,再也不用远渡重洋来大明读书了!”
“还有修桥铺路,建码头,那我琉球与大明又有何异!”
听着这些琉球遣明使的欢呼声,其余番邦的遣明使酸的,后槽牙都快要倒了。
很快,琉球的这些遣明使连书都顾不得读了,径自走到了国子监的庭院里,朝着紫禁城的方向连连拜首。
听着琉球遣明使山呼万岁的声音,其余的遣明使个个眶眦欲裂。
凭什么!
凭什么是琉球这个小国!
而最气的,莫过于刚刚获准返回国子监读书的东夷遣明使。
大明的水师马上就要去琉球驻扎了,东夷人在琉球作威作福的日子一去不复还了!
“八嘎!八嘎!大明为何不照拂我们东夷啊!”
“还能因为什么!”
“还不是因为幕府的那些马鹿!竟然敢跟大明刀兵相见,之前不久险些又在海上与大明水师交手,大明怎么会帮扶一个,连亲顺主人都不知道的疯狗!”
在一旁的高丽也是愤愤不已:“自我朝太祖开国以来,我高丽便以事大为先,若不是朝中佞臣作崇,大明又怎会扶助琉球!”
“我高丽在路上便与大明接壤!”
各国遣明使都在痛骂着自家的君昏臣庸,尤以高丽使节骂的最为凶狠。
原因无他,现在几乎天下人都知道,高丽在这四大番邦之中起到决定性因素。
甚至这个所谓的“会盟”就是高丽组织的。
你都这么搞了,还指望大明援助你
大明难道是傻子不成!
至于大明为何要援助琉球,国子监这些书生们的解读,也非常简单。
所有派遣遣明使,来大明学习的番邦中,只有琉球一国,没有跟高丽等国同流合污!
顷刻之间,高丽的遣明使便回过味儿来,意识到崔莹才是那个真正的奸佞!
就是因为高丽朝堂上有崔莹这样的人,高丽才会积贫积弱如斯!
“各位同窗,今晚的宴会”
“狗屁的宴会!我等千里来明,所为不过家国富强,朝中现如今有崔莹此等奸佞,我等就算是将这孔孟之道,读上了天又能如何”
“孔曰成仁,孟曰取义!仗节死义,就在今日!”
“我等宁愿身死,亦不能坐实崔莹此等奸佞,祸乱朝纲!”
当天夜里,崔莹早早的赶到了订好的酒楼,静静的翻阅着自己之前搜集的资料。
这些遣明使,都是高丽国内精挑细选的天才。
而且在大明读了这么多年的书,他们只要稍稍静下心来看一遍这些公文,就会意识到他们奉若神明的那个大明,真正的面目是什么样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