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见是蓝 作品

第244章练兵自强,四邦互助

徐达在一旁怅然道:“如此一来,水师也可在琉球择一良港驻扎,为水师前出之跳板,同样也是嵌入这四个番邦中间的一根钉子!”

在大明开国之初,由于海上有不少陈友谅跟张士诚的旧部,故而水师的卫所其实前出百里不足为奇。

但是仅仅几年之后,这些水师卫所便陆续废弃。

原因无他,除了大明之外,海外各邦那都是鸟不拉屎的地方。

所有给养均需朝廷调拨。

每年供养这些水师卫所,就动辄便需几千船的物资供养。

开国之初朝局不稳,这笔银子花也就花了。

随着天下大定,大明没有必要再警惕这些陈、张旧部,而且水师官兵思乡心切,天下百废待兴。

这些水师卫所尽数裁撤也在情理之中。

但是现如今,一切都不一样了。

若是琉球能够富庶如大明,仅仅这些商贾跟每日来往的船只,就需要运送大量的货物,大明供养水师的花费减少很多不说。

身处闹市之中,水师官兵的思乡之情,怕是也不会那么的重!

就在朱标在军机房排兵布阵之时,在礼部礼宾院内的崔莹,也正在沉思着破局之策

对于高丽来说,大明强盛的国力几乎像是一座高山,是他们永远也无法逾越过去的存在。

一直以来,崔莹都在竭尽全力的想要避开大明的兵锋,靠自身的手段使大明向高丽低头。

但事实证明,只要高丽的军力没有到让大明忌惮的地步,大明就永远不会把高丽放在眼里!

东夷使节眉头紧蹙的看着崔莹问道:“崔大人,尽快拿个对策出来吧”

大明的加息没有丝毫的改变。

由于之前的折腾,四邦的情况甚至较之前更为恶劣了。

即便是他们拿不出对策,起码也要给自家的王上一个交代。

一个足以说服自家王上,不迁怒于他们的交代

崔莹咬着牙道:“各位,眼下咱们四邦,其实已然是一根绳上的蚂蚱了,有些话崔某也便不遮掩了。”

其余三人对于崔莹的这个说法,没有表示任何反对。

同是天涯韭菜人。

但凡是稍微有另一条船让他们踏一下,他们现在也不至于憋在这里。

崔莹深吸了一口气悠悠的说道:“眼下最大的事情,便是要尽快稳定住我们各邦的百姓。”

“否则稍有不慎,百姓揭竿而起,你我便是千古罪人了。”

东夷使节激动的看着崔莹道:“我说崔大人啊,都到这个节骨眼上了,您就不要再遮掩了,还请直说吧!”

崔莹微微颔首道:“好,那老夫便直说了。”

“眼下我四邦其实情况各不相同,诸如我高丽,居大明之北,最为严峻的问题,便是粮价。”

“而交趾、占城两国所缺的,则是盐铁布匹等物。”

“我高丽愿以盐铁等物,换取交趾、占城两国的粮食,以各解我邦燃眉之急。”

在一旁的东夷使节明显有些着急,赶忙道:“崔大人,那,那我等呢东夷也是急缺粮食啊!”

崔莹道:“足利大人,我高丽海运不畅,届时还需仰仗贵国互为往来,只要我们四邦能够齐心协力,同舟共济必不成问题!”

交趾、占城两国较高丽、东夷有几分落后。

但是这两邦盛产粮食,这正是东夷跟高丽两国,最紧俏的东西。

而交趾、占城,不仅缺布少铁,最为重要的是,这两国铁矿稀缺,反而是高丽跟东夷两国有铁矿产出。

如此一来,四大番邦刚好形成了一定程度的互补。

东夷也补上了四国航运的短板,只要能将四国的经济盘活。

这四国也就算是渡过了眼前的这个危机了。

思虑良久,其余三人最终不得不接受了这个方案。

解决了这个问题之后,三名使节总算是松了口气。

东夷高丽、交趾占城,这两对欢喜冤家,千年来打打杀杀,万万没想到,在大明的逼迫下,竟然就这么站在了一起。

崔莹的脸上丝毫没有松懈的意思,而是死死的盯着眼前的海图道:“此事如能顺利消弭,还请各位各自奏明君上”

东夷使节闻言一愣:“还有何事”

崔莹深吸了一口气道:“尽快开办工厂,练兵自强!如不能让大明忌惮我邦军力,无论我等再如何绞尽脑汁,恐怕都是于事无补!”

崔莹看的清清楚楚,大明之所以可以不动刀兵,便可以将他们四国的宝钞给踩在脚下,就是因为大明强盛的军力!

高丽的商贾们,何尝想要寄人篱下的去换大明宝钞!

还不是迫不得已!

但凡是高丽在辽东能跟明军对峙,哪怕仅仅只能平分秋色,高丽的这些商贾们,也会孤注一掷的站在高丽这边。

就像是大明的那些商贾一般,捐钱、捐粮!

这就是一场豪赌。

只要能够获得足够多的收益,这些商贾们愿意押上自己的身家性命,陪着各自的母邦赌国运!

“练兵自强”

东夷、交趾、占城三国使节登时便不由得陷入了沉默。

崔莹咬着牙道:“不然呢诸位当真以为我们还有选择的余地”

“仅仅几家船行,大明便险些要了我们四邦的百年积蓄,下一次呢我们纵然是这一次能够站稳脚跟,也不过就是在替大明攒钱罢了!”

其余三位使节都不由得陷入了沉默。

崔莹咬着牙说道:“现如今摆在我们面前的,只有一条路,那就是厉兵秣马!”

说罢,崔莹便将目光看向了一旁的东夷使节道:“足利兄,我高丽自即日起,向贵国出售可以造船的木材,均可以优免赋税!”

东夷使节不由得眼前一亮,不敢置信的看着崔莹问道:“崔大人此话当真!”

“当真!投桃报李,如果高丽兵司向贵邦采购精钢,还请贵邦”

那东夷使节当即便起身道:“崔兄既投之以桃李,东夷必报之以琼瑶,凡我东夷向贵国出售之精钢,亦一律优免税赋,同时我邦还会逐渐放开向贵邦出售甲胄,以强贵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