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5章 地蛇和地鼠
地表50度的高温,对地下10米的地方毫无影响。雷猿在地下挖掘的速度也是飞快,只要能确认方向,雷猿双爪飞舞,动作飞快。挖掘的泥土很快就在身后堆成一堆。
雷猿的分工明确,挖掘的挖掘,运土的运土。动作飞快,1小时能挖掘1公里。不过远水解不了近渴。挖掘隧道不是一朝一夕能完成的,依然是先建造地下城为主。
1号雷猿星上由于飞行器的超常发挥而到处都是雷猿的村落。李月揉着眉心,有些头疼。一百人的小村庄就只要在地下挖几百米,然后建几层地下城就可以全部躲进去。
食物也较为简单,直接运过去就行。可是如果这种小村落多达几百个,就需要消耗不少食物。这些村庄都没有产出,全靠鱼来补充食物。运输食物成为较为麻烦的事情。
所有的雷猿都有动力装甲,动力装甲的制造对于星巢基地剩余的产能来说毫无压力。培育雷猿的生物实验室就有配套的装备生产设备。动力装甲已经是星巢基地的标准单兵装备。
他们的动力装甲上都有通讯设备,接到高温警报后,都第一时间挖掘地下室。村落是四合院组成的,众人都是先从柴房向下挖掘地下室,然后再扩大规模。
柴房位置挖一个斜向下的通道到院落下面,由于要挖掘50米,所以需要螺旋向下挖。再用金属板固定,之后在周围的房间下方都挖出等体积空间。
在挖完地下的房间后,在用通道联通到村落主干道下面。主干道下面一样挖空,确保跟地上一样。主干道联通到村庄仓库,地下主干道一样挖出仓库。
上下基本一致,主干道侧面也挖出了两条上下互通的通道。需要挖掘这么复杂的地下设施,几十个雷猿可以很轻松的完成。他们的时间不多,少说也需要几天时间才能完成。
为了方便物资运输,村庄的仓库旁边还增加一个停机坪。停机坪的设计就是一个20乘20平方米的深坑,深度自然也是50米。停机坪的上方出入口位置是一个巨大的金属门。
出入口的位置是一套联动设备,周围有一圈金属滑轨,金属门开启的时候会收入侧壁内。当不使用的时候金属门就会闭合,金属滑轨后面还会有东西固定。
此时飞行器已经开始运输物资,现在高温警报已经提前预警,在运输人员,连住的地方都没时间建造。现在所有的飞行器都在运输各个村庄需要的粮食。
2号星上面的海洋中,鱼类始终在恒星照射较为集中的海域。只要是恒星持续光照的海域内的岛屿周边就有无数的鱼。新鲜的鱼不好保存,鱼死就会臭。
为了避免浪费,很多鱼在打捞完成的同时就会进行加盐和脱水处理。确保鱼货可以更长时间的保存。目前以吃新鲜食物为主,1号星需要经历长达半年的高温期。
这种高温期就相当于人类母星的冬季,都是一半时间适合作物生长,一半时间不适合作物生长。不适合作物生长的时间就需要提前储存需要消耗的食物。
1号星、2号星将要遇到的自然灾害完全不同,一个是冰冻,一个是高温。不过都跟行星的公转轨道有关。想想也是,完全巧合的类地行星要是随处可见就更奇怪了。
李月一直在两颗行星之间来回穿梭,秦明那边并不在意她如何安排,甚至她要什么支援都能第一时间送达。没有播种就没有收获,此时雷猿文明才刚刚起步,有困难是正常的情况。
李月来回跑是因为两边的物资存储和产出不同,2号星的玻璃是主要产出,1号星的反重力装置等高科技物品是主要产出。她需要合理的调配两边的资源和产出。
安排好1号星那些零散的村庄后,李月回到2号星。这边的岛屿地下挖掘就相当麻烦,地下水是主要问题。只要挖掘的深度低于海平面,地下水就会渗入。
这种情况下,只能每下挖一段距离就需要把通道周围封住。不过玻璃对于温度的承受能力是有限制的。高温会融化,低温会冻裂。当温度降低的时候,这些通道负责固定的玻璃都会破碎。
为此只能使用更耐用的金属板,这些金属板可以轻易的抵御急速降低的温度。金属板的数量足够,生产也很简单。几十米长的隧道很快就铺设完毕。
金属板的上下会放上两个箱子,在箱子内套上一个小一些的金属箱子。则是简易电梯。光有电梯箱子肯定不行,底部还有一个配套电源。一条钢索把这个电梯箱吊在上面。
电梯的上下不用电机拉扯,用的是磁力。当电梯上行的时候,就给电梯通上正极,电梯底部也通上电极,从而把电梯直接通过电磁斥力送到顶上。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磁力电梯的设计是非常消耗电能的,只有永磁铁才能减少消耗。为了保证没有意外,李月甚至安装一个永磁体备用。在必要的时候通过金属把永磁体接入系统中就可以代替电磁铁达到一样的效果。
海岛下方的地底深处一样有干燥的区域。雷源们挖掘泥土不费事,关键是把泥土运出来。电梯的运力有限,每次只能运16立方米的泥土。而挖掘的地下空间,少说也是几万立方米。
2号星的地下村庄和1号星差不多。都是地下50米的位置开始向下进行挖掘。同时地下村庄还会向边缘挖出一个通道,并在海底建造一个厚实的玻璃屋当作观察窗。
海底城的深度是水下千米,真正冰封的时候未必能冻到那么深。几十米深度的观察屋未必冻不住。一切都是未知,所以为了安全起见,观察室在100米的深度又建造了一座。
五十米的厚度,可以建立3层地下城。每层间隔最少10米,每层高度最多10米。挖掘这么大的工程,最麻烦的就是运送泥土出去,所以时间有限的情况下,只能建到地下三层。
1号星的进度没问题,高温不影响飞行器的运输,只要安照空调和隔热设施就万无一失。2号星的进度则让李月有些担心。她必须要想办法加速2号星的地下建设。
李月此时没什么好办法,好在可以联系星巢基地,寻求帮助,“指挥官,情况就是这样,我们有什么合适的技术吗?”
秦明听到询问,马上看向星影,跟艾希比,星影对星巢基地的技术掌握的更加全面,艾希那边只是应用的技术更为熟悉,“星影,有什么好技术吗?”
星影低头查看古老显示器,上面的技术解锁不少。解锁的技术都是可以便捷查询的,不再是混乱编号。不多时,她就找到一种合适的机械设备。
那是大型采矿设备的改进型号。大型采矿设备有一个巨大的钻头,后面是一个传送带。挖多深的坑洞采矿,后面就接上多长的传送带。最后面配上专门装卸矿石的出料口。
改进型号叫地蛇,这种设备真的是蛇形结构,头部有挖泥土,尾部排出泥土,头部是5乘5的面积,长度100米。传送带则改成舱室,用来装载挖掘的泥土。蛇的头部张开嘴厚,里面全是螺旋状锯齿。
这些锯齿可以轻易搅碎前面的泥土,然后破碎的泥土会在后面的身体中被存储,并在尾部的出口被排除。存储的泥土会被尽可能的挤压,理论上泥土松软的情况下会存储的泥土远比看上去多。
当身体内的仓储装满后,内部的泥土块就会从尾部排出。后面跟着的人员可以使用任何方式把泥土运出来。跟随地蛇后面的则是地鼠。地鼠的作用就是把泥土运出来。
地鼠的体型是2乘2的面积,6米的长度,四足行走,健步如飞。它们可以在任何地形行动,也都是智能系统直接控制。它们在地蛇尾部排队,依次上前。
当土块排出来的时候,地鼠就直接上前,背部打开,装载泥块。它们背部装满之后,就快速向外跑去。空出的位置被后面一只地鼠接替而上。
它们的奔跑速度非常快,不论地蛇挖多远,地鼠都有足够的数量接续运输泥块。地鼠的运输速度非常快,地蛇排出来的泥土块转瞬就会被地鼠运走。
喜欢星空的奇异之旅请大家收藏:()星空的奇异之旅爪机书屋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