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帝 作品

第293章 圣人画像在此,还不下马跪拜?

顷刻间,街道两旁看热闹的百姓也被这场景鼓动起来。

方才他们只是好奇围观,此刻渐渐地,有人开始小声议论:

“听他们这么说,杨丞相兴兵是不是错了?”

“江东原本无事,现在搞得民不聊生……”

也有人忧心忡忡:

“这杨仪杀伐决断,万一迁怒于这些读书人,可如何是好?”

跪地的儒生们见百姓被带动,神情愈发激昂。步骘捻须大呼:

“杨仪,若还有一丝仁心仁德,就该立即下令蜀军退出江东,将国土还与孙氏宗庙!”

王蕃亦高举双手,高声喊道:

“没错!还政于东吴,还百姓太平!”

“否则我等今日本着浩然正气,宁死跪于此地,也绝不让你这乱臣贼子踏入城中半步!”

一时间,百余书生齐齐叩首,以头抢地,口中呼喊:

“祸乱江东者杨仪也!请杨丞相垂怜生灵,速速退兵——”

声音此起彼伏。

面对眼前铺天盖地的斥责声浪,姜维等蜀将皆变了脸色。

许多亲兵气得握紧了刀柄:

“这些酸儒满口胡言乱语,竟这般诋毁丞相!”

“要不要上前驱散?”

姜维眉头紧锁,他是武将脾性,本想立刻呵斥驱逐这帮书生。

可转念一想,眼下建业初定,百姓对蜀军态度未明,若贸然用武力镇压读书人,恐适得其反。

毕竟这些儒生打着“为民请命”的旗号,真动起刀枪,只怕招致民心反感。

姜维侧目望向杨仪,低声道:

“丞相,这些儒生有备而来,看来是存心给您难堪。我等……”

他话音未落,却见杨仪神色淡定自若,端坐马上冷眼观瞧,并无动怒之色。杨仪唇角微微上扬,露出一丝讥讽的笑意,低语道:

“一群跳梁小丑罢了。”

杨仪并未下令停步,依旧策马前行。护卫们缓缓推开人群,在儒生队伍前停下。

地上跪着的儒生见杨仪的坐骑已然近在咫尺,纷纷抬头,与杨仪四目相对。

只见杨仪身披玄甲,端坐马背之上,目光沉冷如冰,一股不怒自威的气势令人心惊。

他缓缓扫视众儒生,一言不发。这气势逼人之姿,反倒令原本高呼不断的儒生声音低了下去。

片刻沉寂后,严畯硬着头皮再次开口:

“杨……杨仪,你今日若一意孤行踏进建业,就莫怪我们束修之士舍身相谏!”

说罢他朝身旁人使个眼色。

顿时,有儒生从后方抬出一幅巨大的画卷,当众展开,只见上面绘着的正是万世师表孔圣人的画像!

“杨仪!”

贺邵高声喝道。

“圣人孔子在上,你仍不知悔改吗?”

“还不速速下马,对孔圣人行跪拜之礼,反省你的滔天罪行!”

随着他发难,百余儒生同时转身朝着孔子画像恭恭敬敬叩拜,高呼:

“请丞相向圣人像跪下!伏求圣人显灵,令杨仪悬崖勒马、回头是岸!”

这一举动更加出人意料。

街道两旁围观百姓见到孔夫子画像,许多人本能地跟着拜倒在地,口中念念有词:

“圣人在上,保佑我江东百姓……”

原本站立的蜀军士兵一时间也骑虎难下:不拜吧,好像显得对圣人不敬;可要他们堂堂武夫当街下跪,心中又万分别扭。

一时间你看看我,我看看你,不知所措。

霎时间,全场除了杨仪一人无人敢站立。

百姓和儒生统统伏地朝圣人像顶礼膜拜,只有杨仪高坐马上,挺然不动,成为众人瞩目的焦点。

严畯等人心中暗喜:他们故意来这么一手,以孔子之名相逼,断定杨仪不敢不拜。

毕竟儒家礼制森严,尊师崇圣乃是大义名分。

杨仪若不下跪,便是侮圣不敬,会背上“不仁不义”的骂名,失去民心。

可他若当众下跪认错,则威风扫地,在江东再难立威。

不管杨仪如何应对,他们都自信满满,这一招已将杨仪置于骑虎之势!

时间仿佛凝滞。杨仪居高临下,看着满地匍匐的人群,嘴角的冷笑愈发明显。

他不但毫无下跪的意思,反而轻轻一抬手。姜维会意,大喝一声:

“所有蜀军将士听令:除了丞相,未经军令,一律不许下跪!”

这声音洪亮非常,将不少围观者都震得一颤。蜀军士兵如梦初醒,当即收起迟疑之态,挺直身躯,肃然而立。

严畯见杨仪迟迟不拜,反令士兵不得下跪,心中不禁犯嘀咕。

难道杨仪真敢如此抗礼?他强作镇定,扬声质问:

“杨丞相!难道你连孔圣人也不敬吗?莫非你要做那挟天子令诸侯的董卓,亵圣逆天,自绝于天下不成?”

杨仪闻言陡然大笑出声,声音中充满不屑与讥嘲。他长笑数声,方缓缓俯视跪地众儒,冷然开口:

“一群愚儒,也配在本相面前舞文弄墨,欺世盗名?”

此话一出,满场皆惊。

严畯等没料到杨仪竟直斥他们为“愚儒”,纷纷露出愤慨之色。

围观百姓也哗然:这杨丞相也太狂傲了吧,连斯文贤士都不放在眼里!

严畯怒道:“杨仪,你…你竟辱骂儒林!”

杨仪眸中寒光一闪,沉声喝道:

“辱骂?哼,本相若要辱人,自有凭据!”

他扫视跪地群儒,声音如洪钟响彻街道。

“方才尔等搬出圣人画像,以道德挟持于我,真当本相惧怕你们不成?一群沽名钓誉之徒,也配高谈天下苍生?”

四大儒闻言,又惊又怒。贺邵梗着脖子反驳:

“我们所言句句为民为国,何来沽名钓誉!”

杨仪冷笑:

“为民为国?好一个冠冕堂皇!那本相且问你们:东吴境内连年饥馑,百姓饿殍满地,你们这些读书人都做了些什么?”

“可曾出过一斗粟、一石粮赈济乡里?”

严畯等人语塞,一时无人作声。

杨仪厉声续道:

“再问你们,孙权穷兵黩武,与曹魏狼狈为奸在先,本相率军东征在后,此乃军国大事,自有王命在身。”

“汉室一统,乃大势所趋,若三国鼎立真能让百姓安居,东吴境内又怎会饿殍载道?”

“你等不谴责纵容民间不顾的孙权,却将所有罪责推到本相身上,颠倒黑白,居心何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