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2章 儒生挡道,要求退兵!

东去建业的路上,杨仪看见的多是食不果腹的百姓,沿路乞讨的庶民!

在即将赶到建业城附近的时候,一行人路过一处村落,只见几名面黄肌瘦的村民正无力地蹲坐路旁。

有老者抱着瘦得皮包骨头的孩童,有妇人绝望地望着干裂的田地。

杨仪见状心中一紧,翻身下马,缓步上前。

“老人家,此地为何如此凋敝?”杨仪温声问道。

那蓬头垢面的老者抬头见是一队甲胄鲜明的蜀军,便声音颤抖地说了起来:

“去年大旱,今年又发水灾,眼下又逢战祸,加上朝廷加征粮税,啥都没了……”

“我们这些命贱的百姓啊,这过去的两三个月,连口饱饭都吃不上,饿死好多人咯!”

老者声音哽咽,身旁几名村民也纷纷垂泪。

杨仪眉头紧锁,沉声道:

“东吴朝廷没有赈济吗?”

村民中一名瘦削中年愤愤道:

“赈济?哼,东吴官家自己都忙着逃命呢!”

“我们这些底下人早被忘了!前阵子粮荒,周边几个世家大族倒是囤着粮,可他们一个个铁公鸡似的,一粒不肯舍,宁可眼睁睁看我们饿死!”

“我家两口人,就活活饿死在了!”

听到这话,杨仪身后几名护卫皆露出愤慨之色。

杨仪眼中寒光一闪,旋即又恢复平静,弯腰将一块干粮递给老者:

“老人家,先拿去充饥吧。”

老者双手颤抖接过,不住磕头:“多谢大人!多谢大人!”

杨仪叹息一声,微微搀扶:“快起来,莫要磕头。”

杨仪环顾四周,只见村民们面有菜色,眼神绝望。他深吸口气,提高声音道:

“父老乡亲们请听好了!我乃蜀汉丞相杨仪,此次领军前来江东,正是为平定战乱、赈济灾民而来!”

“大家苦难已久,我杨仪绝不会坐视不理!”

此言一出,村民们面面相觑,仿佛不敢相信。

“他…他说要赈济我们?”

杨仪郑重地点头:

“尔等稍安勿躁,尽快前往建业城南城门,我军将开仓发粮,救济诸位!”

众人闻言,眼里纷纷露出不可置信的神色。

安顿完这群难民,杨仪目送他们扶老携幼地朝建业方向蹒跚而去。这时,亲卫统领上前低声道:

“丞相,我们军中粮草也不甚充裕,若大批赈济,只怕……”

话未说完,杨仪挥手止住:

“我意已决。当务之急,安定民心最重。粮草一事,自有计议。”

“江东百姓已受够孙氏祸害,如今我既主此地,必要让他们看到新希望。”

说罢,杨仪翻身上马,率众继续前行。

不多时,远远望见建业城雄踞于长江之滨,城墙上蜀军旗帜猎猎飘扬。

城门大开,城门口正等待着的正是姜维。

姜维见杨仪率队抵达,快步上前,躬身行礼:“末将姜维,参见丞相!”

杨仪翻身下马,笑着拍了拍姜维手臂:

“伯约不必多礼。建业一役,你统军有功,辛苦了。”

姜维连道不敢,随即与杨仪并肩朝城内走去,一边详细汇报道:

“禀丞相,如今江东各地残余的吴国抵抗军基本肃清,只有少数漏网之辈逃入深山,成不了气候。”

“建业城内外已无战事之扰。”

“很好。”

杨仪点点头,又问道:

“那现在江东的局势如何?”

姜维脸色凝重起来:

“东吴旧地百废待兴。”

“连年灾祸,去岁粮荒,又逢旱涝,饿殍遍野,民生极其凋敝。”

“城中粮仓也几乎空空如也……最棘手的是——”

他说到此处顿了顿,冷笑一声:

“江东各郡的世家大族们非但不肯配合赈灾,反而一粒粮都舍不得拿出来!简直苛刻狠毒到了极点!”

一旁随行的幕僚闻言皆露愤色,低声议论:

“江东士族素来骄横,果然如此。”

“不错,这些人仗着田地财货无数,眼里只有自己。”

姜维继续道:

“此外,江东城中许多书生学子也联合起来,集体对我蜀军占据江东表示抗议,不断鼓噪,颇有煽动民心之势。”

杨仪闻言冷笑:

“这些事情,本相此番前来江东,正是要一一处置!”

“我们先进城,稍作歇息,再从长计议!”

姜维点头称是,于是命亲兵先行开路。杨仪一行人在姜维引领下通过城门,进入建业城。

然而杨仪还未走出几步,便觉前方人声嘈杂。

果然,只见城内主街道两旁挤满了围观的百姓,交头接耳,指指点点,神情复杂。而更引人注目的是,大街中央正聚着上百名衣冠楚楚的儒生,此刻齐刷刷跪伏在地,挡在杨仪等人必经之路上!

为首四人年纪各异,但都身着宽袖儒袍,头戴儒冠,显然是饱学之士。

其中一人白发垂胸,却精神矍铄,正是江东颇负盛名的严畯,严氏书院的山长,被尊为“江东四大儒”之首。

其左侧一名中年儒者,面如冠玉,目光锐利,乃贺邵。

右侧两人一位是须发花白的老者步骘,一位是年轻儒生王蕃。

这四大儒此刻领头伏地,身后跪着密密麻麻的书生学子,一个个高声疾呼,声泪俱下。

杨仪还未走近,便听那严畯撕心裂肺地喊道:

“杨仪休得前进一步!你发动大战,荼毒生灵,害我江东千里赤地,万民流离!”

“今日我等读书人舍命相谏,绝不容你这等穷兵黩武之徒入城祸害百姓!”

严畯声音苍劲,掷地有声。

贺邵紧接着扬声附和:

“没错!自汉室分崩,天下三分,江东百姓本来安居乐业。”

“要不是你杨仪贪功好战,引兵犯境,怎会有今日家破人亡之惨状?你才是乱源祸首!”

“正是!杨仪穷兵黩武,残害无辜,其罪当诛!”

“速速退出建业,还我东吴太平!”

身后一众儒生群情激奋,呼喊不断。一个年轻书生索性哭号起来:

“杨仪啊杨仪,你让多少良善百姓卷入战火、饥寒交迫?你于心何安啊!”

他哭得撕心裂肺,引得围观百姓不禁红了眼眶,不少人开始低声啜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