仲夏将至 作品
第二百七十三章 王爷亲至,代天巡狩!
岭胜村的游神巡境。
从数年前重新开始后,林海恩参与过了好几次。
但他要么是扮演白鹤真君,要么就是扛妈祖奶奶的神轿,从来没有像现在这般......
能够以旁观者的身份,深刻清晰的感受何为信仰。
不知为何,这让林海恩也不由得想起...再过几天的话,自己村里的新春游神,多半也是要开始了。
小安应该还是要扮演着白鹤真君,而星星哥成了村里第一个考上大学的人,这次应该也会被安排去扛妈祖奶奶神轿了。
去年发生了五通鬼的特殊事件,所以这次游神绝对是会比以往热闹。
......
此刻。
那些扛着神轿的年轻人,小心翼翼的将神轿放下,把池王爷神像放到王船的正中间。
然后,在池王爷面前的香炉中,无比郑重的插上三炷香。
所有的年轻人郑重走下王船,又有数十位同样装束的年轻人走出,将肩头放在那红色木棍下。
待会他们这些年轻一辈,便是一起要扛着王船,围着村庄和海边走上数个小时,直到天黑。
很累,确实会很累。
一整天扛下来,就连肩膀都会被磨出血泡,第二天更是会连手臂都抬不起来。
但这扛王船的位置,依旧还是一位难求,甚至由于想扛的人太多了,都需要抽签来决定。
因为,无论闽东还是闽南,都认为这是福气。
认为扛王船和神轿的人,往后必定能受到神明庇佑,来年顺遂无灾。
“锵—锵—锵———”
清脆的铜锣声响起。
先前那位掷杯筊的老者,手中已是拿着一个铜锣敲击起来,更是眼中深藏着激动的喊道。
“上肩,起船!”
“送王爷...巡境!!”
话音落下。
“噼里啪啦——”
“噼里啪啦————”
一连串的鞭炮声响起,其中还夹杂着各种锣鼓声。
那些所有穿着简单半袖马甲,头系红发带的年轻一辈,已是弯腰来到木棍下。
略微挺身,便将王船扛起。
随着王船被抬起的那一刻,锣鼓声更为的喧嚣热闹起来,足足数百位身穿红衣、老少皆有、手持扫帚的妇人,走在前面来给王船开路。
后面则是村里的民众,有的手持扫把,有的手持鱼梭,有的手持锅碗瓢盆等等。
每个人都手捻着一炷香,跟在数百位的妇人之后。
此为巡境游香。
由村庄妇女来扫路开道,后方村中的男女老少跟随,所过之处沿路收摄邪祟。
王船镇守,民众开道。
再后面一些,便是数位举着仪仗牌的村民,每个牌子写着不同的词,分别有:公正、威武、严肃、回避等等。
紧接着。
便是那数位穿着红唐装的老者,则是手持铜锣和小鼓,开始有节奏的敲击起来,口中用力嘶哑的喊道。
“王爷亲至,代天巡狩!”
每喊一声。
那在送王船队伍中的所有人,都会尽量的同时附和喊起,而那几十位扛王船的年轻人,便是伴着这喊声,一步步的踏步前行。
“王爷亲至,代天巡狩!”
“王爷亲至,代天巡狩!!”
......
王船队伍已是动了起来。
整支队伍足有数百米长,各种各样的鞭炮声不断,还有那极为喧嚣热闹的锣鼓声。
即便不是何厝村的人,路边的那些店铺,见到这王船来了后,便会纷纷拿出鞭炮点燃,更是在地上烧起纸钱。
路过其他村的时候,那些村子还会专门的舞龙和舞狮,加入这王船队伍之中,令气氛变得更加热闹。
虽然这次的送王船,是由何厝村主持来办。
但这巡的并不仅有何厝村,因此周边的其他村子,自然也会有龙的出龙,有狮的出狮,有香火的出香火。
即便不是村社中人,只要心怀信仰。
都可以用各种各样的方式来迎,给这庞大的王船队伍,继续增添几分热闹,也给自己沾染上几分福气,以此来祈求来年的平安。
此为...迎王船!
......
随着王船逐渐的行进。
林海恩的双眼,已是下意识的变成了一只灿金,一只浑浊,朝着那王船的上空看去。
不知为何。
虽然并没有看到九天神明的虚影,但林海恩却能隐约感觉出...始终有股极其特殊的气机,一直都围绕着四周。
林海恩没有选择去深入细看,更没有将炁灌输于双眼之中,非要去看那王船,极其违礼的看出个所以然。
这闽南特殊的民俗—送王船,虽然此前从未经历过,但林海恩却是能大致感受到...确实就跟新春游神巡境差不多。
人有信仰,神便来临,灾难自消。
站在旁边的阎九幽,忽然看向宁法师和普宁道长,带着几分疑惑的好奇问道。
“清元师叔、普宁师叔。”
“先前师父还在的时候,便曾跟我提起过...说是我们赣地虽然是道教法脉众多,但其实香火信仰已是远不如闽地。”
“或者说,现在除了闽地和粤地,其他地方的香火,早就一年不如一年了,更是没有这种大型的民俗了。”
“最近这好几次的大劫,都是在闽地出现,会不会...也跟此有关?”
听到阎九幽的这个问题。
宁法师先是犹豫两秒,盯着那规模极大的王船队伍点了点头,无比肯定的点了点头,无奈道。
“自是跟此有关。”
“不只是九天神明要香火,那些精怪鬼祟同样也要香火。”
“若是一处地方,民众越来越不敬神,不祭祀,不行民俗,那香火自然也会越来越少。”
“而这香火少了,精怪鬼祟自然也就少了。”
“但是九幽,你觉得...为了不沾精怪鬼祟,就不拜神,不敬神,就连祖辈都不祭祀,可是行的对?”
阎九幽认真思考数秒,便是摇了摇头,轻叹一声道。
“晚辈不知对还是错。”
“但晚辈只知...若是不敬神,不拜神,那神自是不会显灵相助,临时拜神自然无用,遇劫一切也是因果循环。”
“可虽然闽地敬神,香火和民俗保留的多,导致会因此招众多的大劫诡事,可这神明还未离去。”
“无论多大的事,终究还是会过去。”
“即便是比起道门法脉众多的赣地,晚辈现在都能感觉到...闽地民众要更加的有信仰,更加的虔诚。”
这个回答,让宁法师笑了笑。
盯着那越来越远的王船,意有所指的缓声道。
“九幽,你说的对。”
“只要敬神、拜神,那无论会有多大的劫难,因这所谓的信仰导致落到闽地,终究都不会成为大难。”
“神虽暂且隐去,但祂们......”
说到这里。
宁法师看了眼林海恩,格外郑重的讲述道。
“祂们依旧记挂着阳间。”
“劫难来临之时,祂们定会随之显现!”
停顿两秒。
宁法师又轻轻摇了摇头,指了指那王船的行进方向,昂头示意道。
“咱们也跟着王船继续向前吧。”
“迎王船只是开始,等到夜深的送王船,才最为神异。”
“到了那时,那新天庭的精怪鬼祟,真藏匿在这鹭岛的话,那池府王爷多半就会亲至显现而来。”
“代天巡狩,鬼祟皆斩!”
从数年前重新开始后,林海恩参与过了好几次。
但他要么是扮演白鹤真君,要么就是扛妈祖奶奶的神轿,从来没有像现在这般......
能够以旁观者的身份,深刻清晰的感受何为信仰。
不知为何,这让林海恩也不由得想起...再过几天的话,自己村里的新春游神,多半也是要开始了。
小安应该还是要扮演着白鹤真君,而星星哥成了村里第一个考上大学的人,这次应该也会被安排去扛妈祖奶奶神轿了。
去年发生了五通鬼的特殊事件,所以这次游神绝对是会比以往热闹。
......
此刻。
那些扛着神轿的年轻人,小心翼翼的将神轿放下,把池王爷神像放到王船的正中间。
然后,在池王爷面前的香炉中,无比郑重的插上三炷香。
所有的年轻人郑重走下王船,又有数十位同样装束的年轻人走出,将肩头放在那红色木棍下。
待会他们这些年轻一辈,便是一起要扛着王船,围着村庄和海边走上数个小时,直到天黑。
很累,确实会很累。
一整天扛下来,就连肩膀都会被磨出血泡,第二天更是会连手臂都抬不起来。
但这扛王船的位置,依旧还是一位难求,甚至由于想扛的人太多了,都需要抽签来决定。
因为,无论闽东还是闽南,都认为这是福气。
认为扛王船和神轿的人,往后必定能受到神明庇佑,来年顺遂无灾。
“锵—锵—锵———”
清脆的铜锣声响起。
先前那位掷杯筊的老者,手中已是拿着一个铜锣敲击起来,更是眼中深藏着激动的喊道。
“上肩,起船!”
“送王爷...巡境!!”
话音落下。
“噼里啪啦——”
“噼里啪啦————”
一连串的鞭炮声响起,其中还夹杂着各种锣鼓声。
那些所有穿着简单半袖马甲,头系红发带的年轻一辈,已是弯腰来到木棍下。
略微挺身,便将王船扛起。
随着王船被抬起的那一刻,锣鼓声更为的喧嚣热闹起来,足足数百位身穿红衣、老少皆有、手持扫帚的妇人,走在前面来给王船开路。
后面则是村里的民众,有的手持扫把,有的手持鱼梭,有的手持锅碗瓢盆等等。
每个人都手捻着一炷香,跟在数百位的妇人之后。
此为巡境游香。
由村庄妇女来扫路开道,后方村中的男女老少跟随,所过之处沿路收摄邪祟。
王船镇守,民众开道。
再后面一些,便是数位举着仪仗牌的村民,每个牌子写着不同的词,分别有:公正、威武、严肃、回避等等。
紧接着。
便是那数位穿着红唐装的老者,则是手持铜锣和小鼓,开始有节奏的敲击起来,口中用力嘶哑的喊道。
“王爷亲至,代天巡狩!”
每喊一声。
那在送王船队伍中的所有人,都会尽量的同时附和喊起,而那几十位扛王船的年轻人,便是伴着这喊声,一步步的踏步前行。
“王爷亲至,代天巡狩!”
“王爷亲至,代天巡狩!!”
......
王船队伍已是动了起来。
整支队伍足有数百米长,各种各样的鞭炮声不断,还有那极为喧嚣热闹的锣鼓声。
即便不是何厝村的人,路边的那些店铺,见到这王船来了后,便会纷纷拿出鞭炮点燃,更是在地上烧起纸钱。
路过其他村的时候,那些村子还会专门的舞龙和舞狮,加入这王船队伍之中,令气氛变得更加热闹。
虽然这次的送王船,是由何厝村主持来办。
但这巡的并不仅有何厝村,因此周边的其他村子,自然也会有龙的出龙,有狮的出狮,有香火的出香火。
即便不是村社中人,只要心怀信仰。
都可以用各种各样的方式来迎,给这庞大的王船队伍,继续增添几分热闹,也给自己沾染上几分福气,以此来祈求来年的平安。
此为...迎王船!
......
随着王船逐渐的行进。
林海恩的双眼,已是下意识的变成了一只灿金,一只浑浊,朝着那王船的上空看去。
不知为何。
虽然并没有看到九天神明的虚影,但林海恩却能隐约感觉出...始终有股极其特殊的气机,一直都围绕着四周。
林海恩没有选择去深入细看,更没有将炁灌输于双眼之中,非要去看那王船,极其违礼的看出个所以然。
这闽南特殊的民俗—送王船,虽然此前从未经历过,但林海恩却是能大致感受到...确实就跟新春游神巡境差不多。
人有信仰,神便来临,灾难自消。
站在旁边的阎九幽,忽然看向宁法师和普宁道长,带着几分疑惑的好奇问道。
“清元师叔、普宁师叔。”
“先前师父还在的时候,便曾跟我提起过...说是我们赣地虽然是道教法脉众多,但其实香火信仰已是远不如闽地。”
“或者说,现在除了闽地和粤地,其他地方的香火,早就一年不如一年了,更是没有这种大型的民俗了。”
“最近这好几次的大劫,都是在闽地出现,会不会...也跟此有关?”
听到阎九幽的这个问题。
宁法师先是犹豫两秒,盯着那规模极大的王船队伍点了点头,无比肯定的点了点头,无奈道。
“自是跟此有关。”
“不只是九天神明要香火,那些精怪鬼祟同样也要香火。”
“若是一处地方,民众越来越不敬神,不祭祀,不行民俗,那香火自然也会越来越少。”
“而这香火少了,精怪鬼祟自然也就少了。”
“但是九幽,你觉得...为了不沾精怪鬼祟,就不拜神,不敬神,就连祖辈都不祭祀,可是行的对?”
阎九幽认真思考数秒,便是摇了摇头,轻叹一声道。
“晚辈不知对还是错。”
“但晚辈只知...若是不敬神,不拜神,那神自是不会显灵相助,临时拜神自然无用,遇劫一切也是因果循环。”
“可虽然闽地敬神,香火和民俗保留的多,导致会因此招众多的大劫诡事,可这神明还未离去。”
“无论多大的事,终究还是会过去。”
“即便是比起道门法脉众多的赣地,晚辈现在都能感觉到...闽地民众要更加的有信仰,更加的虔诚。”
这个回答,让宁法师笑了笑。
盯着那越来越远的王船,意有所指的缓声道。
“九幽,你说的对。”
“只要敬神、拜神,那无论会有多大的劫难,因这所谓的信仰导致落到闽地,终究都不会成为大难。”
“神虽暂且隐去,但祂们......”
说到这里。
宁法师看了眼林海恩,格外郑重的讲述道。
“祂们依旧记挂着阳间。”
“劫难来临之时,祂们定会随之显现!”
停顿两秒。
宁法师又轻轻摇了摇头,指了指那王船的行进方向,昂头示意道。
“咱们也跟着王船继续向前吧。”
“迎王船只是开始,等到夜深的送王船,才最为神异。”
“到了那时,那新天庭的精怪鬼祟,真藏匿在这鹭岛的话,那池府王爷多半就会亲至显现而来。”
“代天巡狩,鬼祟皆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