仲夏将至 作品
第二百七十二章 恭迎池府王爷,上王船惩恶扬善!
独自一人,游过海峡。
这完全不像开玩笑的话语,让林海恩不由得愣了愣。
虽然身旁的道一师兄,执念很深,出发也好,心中想的是夺回天师府正统,重振祖天师的万法宗坛。
但这让自己寻妈祖奶奶说情,看看能不能给他颗供橘,以此为底气去那海对面的岛,实在是一时让人有些...不知所措啊。
尽管林海恩相信...在有妈祖娘娘庇佑的情况下,即便是不带任何防护措施,横渡海峡多半也不会出事。
仅凭浪花的推送,估计就能将道一师兄送到那座岛上。
可这是妈祖奶奶对自己的偏爱,又如何让祂给出一颗供橘,要真敢妈祖像前去问的话,无疑是有些失礼了。
况且,如果妈祖奶奶支持道一师兄的话,根本不需自己所谓的美言,估计刚刚道一师兄上香时候,供橘便会直接落到他口袋中了吧?
想到这里。
林海恩无疑是坚定心中想法,正思索着要如何恰当拒绝的时候。
站在旁边的张道一,则是不知何时又叼起了一根狗尾巴草,轻拍着林海恩的肩膀,摇了摇头道。
“诶,海恩师弟,别把刚刚的话放在心上。”
“师兄也是稍微心急了,恰好要去那座岛又要渡过海峡,因此才说出刚刚的无礼之语。”
“即便天后娘娘宅心仁厚,可对这种讨要供橘的事情,多半也是不愿理会,自是也不能让你在庙中万般恳求。”
“但说起来,也是天后娘娘对你的厚爱,让师兄满是艳羡啊。”
得到祖天师亲自降授,道缘极佳的张道一,心中都艳羡着林海恩。
因为在他看来,海恩师弟跟天后娘娘的关系,远非那简单的神明和信徒,或者祖师和弟子,这两个最传统的关系。
竟是都已经偏爱和宠溺到,能用奶奶和孙子相称了,还有那自行滑落口袋里的供橘,这如何让张道一不艳羡。
尤其是...如今这肩上担子越来越重,那重拾正统的压力越来越大。
若是有当今香火最盛,信徒最多的天后娘娘相助,张道一无比确信...必然是能在短时间内,重拾这天师府的正统。
听到张道一主动不提这件事。
林海恩心头略微松了口气,也不再考虑要如何推脱,只是无比肯定的讲述道。
“道一师兄,你不要急。”
“真的假不了,假的也真不了,从他们当初叛逃之后,那一脉便亦是成了彻底的叛孽。”
“再加上,你是祖天师亲自降授之人,今后必定能重振天师府。”
张道一轻轻点了点头,朝着那九天看了眼,嘴里叼了根狗尾巴才,意有所指的喃喃道。
“师兄就是着急啊。”
“这时代发展的越来越快,只怕最后假的都成真,所谓的正统反而成了笑话,天师道从此落寞下去。”
而站在旁边、双瞳漆黑的阎九幽,听到两位师兄的谈话讲述后,无比肯定的看着张道一缓声道。
“道一师兄,你确实无需着急。”
“既然祖师会亲自降授给你,就说明...天师道的正统和叛孽之争,必然就会在这代出现,一切等着天地安排即可。”
“与其毫无作用的着急不停,还不如好好的提升道法。”
“有些事情,天地早有定数。”
“即便想逃都逃不了,想要它迟来或是早来,亦是做不到,等到那天时地利人和皆恰当之时,就会显现出来。”
很明显。
手上依旧掐着法诀的阎九幽,如今成为那阳间阎王,并开始学习并处理阴间鬼祟之事后。
他已然是彻底明白...一个人的命数如何,多半是天地早就定好。
即便是修道、修佛,其实都无法逆天改命,最多就是等到劫难和事情显现的时候,或许能有其他的路可选。
就像从那几十年前开始,他的阎王命便已是定下了。
无论如何的避,如何的躲,终究还是要应这劫,终究还是会让这体内的阎王命显现出来。
而道一师兄的话。
既然是由祖天师亲自降授,并赐予名字奉为万法宗坛的坛主,以及第六十四代天使,那注定身负振兴天师道的任务。
阎九幽亦是越发的确定...命格气机如此特殊的林海恩,多半也是有命定之事,或是应劫而生。
这劫,多半比起以往经历过的任何劫难都要大。
阎九幽目前无法确定是什么劫难,但唯一能肯定的是...不管往后要面对何种劫难,他都会站在海恩师兄的旁边。
更是永远不会忘记,去年的大劫之中,正是海恩师兄...不顾一切的将自己从阴间地府中捞出来。
......
此刻。
就在三个师兄弟,心中皆有不同想法之时。
那村口的祖庙前,已是站着了数位身穿红唐装,戴着黑帽子,皆是神情严肃冷冽的老者。
这些老人,自然就是何厝村选举出来的长辈,专门负责此类事务。
而站在最前面的一位老人,看了眼戴着的手表,随即便看向身旁敲锣的中年人,轻轻点了点头。
下一秒。
“铿————”
格外响亮的铜锣声,已然是在王船前响起。
那最前方的老人,便看向那数位穿着简单白色薄衫马甲,头系着红绑带的年轻人,大手一挥道。
“放炮,迎池府王爷!”
话音落下。
“噼里啪啦—”
“噼里啪啦———”
鞭炮声此起彼伏的响起,而周边的众多村民,亦是不约而同的喊起。
“迎池府王爷!”
“迎池府王爷!”
“迎池府王爷!!”
“......”
在这一道道的喊声。
刚刚那些穿着薄衫马甲的年轻人,立刻便一窝蜂的冲向祖庙之中,似乎争抢着谁能先扛出王爷像一般。
普宁道长有些意外的挑了挑眉,看向宁法师缓声道。
“清元。”
“看来这次的送王船,还真是天地都允许啊。”
“虽然看起来是极为仓促,但就连池府王爷都能迎出来,这可是比起以往三年一次,都要正式不少啊。”
宁法师赞同的点了点头,更是意有所指道。
“由于新天庭的原因,鹭岛这段时间可是出了不少的诡事。”
“这次的送王船,不仅是为了驱避灾厄瘟疫,更是为了代天巡狩,以此来斩除那新天庭的影响。”
“虽然送王船请来的每位王爷,都可代天巡狩,但既然是能请来池府王爷,说明新天庭这劫...多半是应不到鹭岛了啊。”
普宁道长亦是极为赞同的点头附和。
又看着旁边三位眸中满是疑惑的小辈,格外耐心的笑着解释道。
“这所谓的王爷,并非单指某个人或单独的某位神明,而是数十位同一批受封的神明。”
“在那泉城的富美宫,足足供有二十七尊的王爷,香火经久不衰,泉城送王船时,便会提前掷杯询问,哪位王爷愿意下来。”
“而这闽南地区的王爷,其实还远远不止这二十七尊,每个地区都有最为尊重的王爷。”
“就像刚刚那些老头所说的池府王爷,所指的便是池然,池王爷,是那鹭岛之中,品阶最高的王爷,更有总巡王之称。”
“以往送王船时,这池府王爷十次都难来一次,可这次...如此仓促突然的决定办事,池王爷却来了。”
“这无疑就说明了,池王爷是要亲自来护佑这鹭岛了啊。”
听到这番话。
林海恩、阎九幽和张道一的眼中,明显是还带着几分疑惑和不解,并不太清楚...具体的意思是什么。
普宁道长也不多说,笑眯眯的看着那艘大王船,意有所指道。
“不急,不急。”
“等到池王爷出来,等这王船走起来,你们便知...为何我们两个老头子会这么说了。”
就在这时。
一道道豪迈带着嘶吼的喊声,随之响起。
“池府王爷出庙!”
“池府王爷出庙!!”
“......”
而在这嘶吼声中。
林海恩已是看到...先前那几位的青壮年肩扛一个轿子,而那轿子中则是个估摸约一米高的神像。
这神像浑身鎏金,头戴金帽,面容黝黑,怒目圆睁,栩栩如生,还留着极长的胡须。
虽然仅是神像,但那威严凌厉的感觉,却已是扑面而来。
在众多的神像之中,面容呈现为黝黑,无疑还是极少数的情况,但其实这跟一个典故有关。
当初池王爷即将上任漳郡之时,便为了护住民众,以己身代漳郡万千生灵,设计智取瘟药自服,遂因此而死,化身于马巷。
正因如此,闽南地区的万千民众,才会这般的尊敬池王爷。
......
来到王船前。
那个年纪最大的老者,手中握持着两个红杯筊,来到池府王爷的神轿前方,缓缓的跪下道。
“池王爷。”
“如今王船在此,时辰也至。”
“若您愿上王船,为这鹭岛万千民众驱瘟巡狩,祈求合境平安,请就此给出三个圣杯。”
说完。
老者便是晃动圣杯,将那两个杯筊,轻轻的丢在那王船和神轿前。
“咯啦———”
两个杯筊落地,简单跳动两下后,便呈现为一阴一阳的状态。
“圣杯!”
四周的村民们,立刻大喊起来。
围在旁边的年轻人,立刻便将杯筊拾起,重新递到老者手中。
双手合十握着杯筊,老者放在额前轻轻晃动两下,口中也轻声简单的念叨几句后,便再将这杯筊丢下。
依旧是一阴一阳,给了个肯定回答。
“圣杯!!”
村民们爆发出更为大声的嘶吼,每个人的神情似乎都很激动。
年轻人再度捡起杯筊,放到那跪着的老者手中。
原本充斥四周的吵闹和喧嚣,顿时就消散下来,在场所有人都目不转睛的盯着老者。
握着两个杯筊的老者,依旧还是放在额前晃动不停,口中小声念叨几句后。
第三次无比郑重的将杯筊丢出。
“咯啦———”
杯筊落地响起清脆声音,竟是连最常见的弹跳都没有,直接就好似钉死般,呈现为一阴一阳的圣杯模样。
“圣杯!!!”
震耳欲聋,无比响亮的喊声,已然是如浪潮般涌起。
紧接着。
那些扛着池王爷神轿的年轻人,立刻开始快跑起来,朝着那巨大的王船攀登而去。
虽然外壳都是纸糊,但主要的龙骨和底部,依旧是用木板所制。
数不清的村民,开始自发的放起鞭炮,开始恭迎王爷就此上王船,开始为了鹭岛惩恶扬善,代天巡狩。
在这喧嚣的声音和嘈杂中。
林海恩目不转睛的盯着那艘王船,看着那些欢呼不停,放着鞭炮的鹭岛民众,就感觉回到了以往几年...游神巡境时的那般。
虽然具体的民俗内容不同,但给林海恩的感觉却是相差无几,令其心头充斥着莫名的激动。
因为,作为旁观者的他,已然是无比清晰的感觉到.......
在这一刻。
信仰仿佛化为了实质,而神明也从未离开过......
这完全不像开玩笑的话语,让林海恩不由得愣了愣。
虽然身旁的道一师兄,执念很深,出发也好,心中想的是夺回天师府正统,重振祖天师的万法宗坛。
但这让自己寻妈祖奶奶说情,看看能不能给他颗供橘,以此为底气去那海对面的岛,实在是一时让人有些...不知所措啊。
尽管林海恩相信...在有妈祖娘娘庇佑的情况下,即便是不带任何防护措施,横渡海峡多半也不会出事。
仅凭浪花的推送,估计就能将道一师兄送到那座岛上。
可这是妈祖奶奶对自己的偏爱,又如何让祂给出一颗供橘,要真敢妈祖像前去问的话,无疑是有些失礼了。
况且,如果妈祖奶奶支持道一师兄的话,根本不需自己所谓的美言,估计刚刚道一师兄上香时候,供橘便会直接落到他口袋中了吧?
想到这里。
林海恩无疑是坚定心中想法,正思索着要如何恰当拒绝的时候。
站在旁边的张道一,则是不知何时又叼起了一根狗尾巴草,轻拍着林海恩的肩膀,摇了摇头道。
“诶,海恩师弟,别把刚刚的话放在心上。”
“师兄也是稍微心急了,恰好要去那座岛又要渡过海峡,因此才说出刚刚的无礼之语。”
“即便天后娘娘宅心仁厚,可对这种讨要供橘的事情,多半也是不愿理会,自是也不能让你在庙中万般恳求。”
“但说起来,也是天后娘娘对你的厚爱,让师兄满是艳羡啊。”
得到祖天师亲自降授,道缘极佳的张道一,心中都艳羡着林海恩。
因为在他看来,海恩师弟跟天后娘娘的关系,远非那简单的神明和信徒,或者祖师和弟子,这两个最传统的关系。
竟是都已经偏爱和宠溺到,能用奶奶和孙子相称了,还有那自行滑落口袋里的供橘,这如何让张道一不艳羡。
尤其是...如今这肩上担子越来越重,那重拾正统的压力越来越大。
若是有当今香火最盛,信徒最多的天后娘娘相助,张道一无比确信...必然是能在短时间内,重拾这天师府的正统。
听到张道一主动不提这件事。
林海恩心头略微松了口气,也不再考虑要如何推脱,只是无比肯定的讲述道。
“道一师兄,你不要急。”
“真的假不了,假的也真不了,从他们当初叛逃之后,那一脉便亦是成了彻底的叛孽。”
“再加上,你是祖天师亲自降授之人,今后必定能重振天师府。”
张道一轻轻点了点头,朝着那九天看了眼,嘴里叼了根狗尾巴才,意有所指的喃喃道。
“师兄就是着急啊。”
“这时代发展的越来越快,只怕最后假的都成真,所谓的正统反而成了笑话,天师道从此落寞下去。”
而站在旁边、双瞳漆黑的阎九幽,听到两位师兄的谈话讲述后,无比肯定的看着张道一缓声道。
“道一师兄,你确实无需着急。”
“既然祖师会亲自降授给你,就说明...天师道的正统和叛孽之争,必然就会在这代出现,一切等着天地安排即可。”
“与其毫无作用的着急不停,还不如好好的提升道法。”
“有些事情,天地早有定数。”
“即便想逃都逃不了,想要它迟来或是早来,亦是做不到,等到那天时地利人和皆恰当之时,就会显现出来。”
很明显。
手上依旧掐着法诀的阎九幽,如今成为那阳间阎王,并开始学习并处理阴间鬼祟之事后。
他已然是彻底明白...一个人的命数如何,多半是天地早就定好。
即便是修道、修佛,其实都无法逆天改命,最多就是等到劫难和事情显现的时候,或许能有其他的路可选。
就像从那几十年前开始,他的阎王命便已是定下了。
无论如何的避,如何的躲,终究还是要应这劫,终究还是会让这体内的阎王命显现出来。
而道一师兄的话。
既然是由祖天师亲自降授,并赐予名字奉为万法宗坛的坛主,以及第六十四代天使,那注定身负振兴天师道的任务。
阎九幽亦是越发的确定...命格气机如此特殊的林海恩,多半也是有命定之事,或是应劫而生。
这劫,多半比起以往经历过的任何劫难都要大。
阎九幽目前无法确定是什么劫难,但唯一能肯定的是...不管往后要面对何种劫难,他都会站在海恩师兄的旁边。
更是永远不会忘记,去年的大劫之中,正是海恩师兄...不顾一切的将自己从阴间地府中捞出来。
......
此刻。
就在三个师兄弟,心中皆有不同想法之时。
那村口的祖庙前,已是站着了数位身穿红唐装,戴着黑帽子,皆是神情严肃冷冽的老者。
这些老人,自然就是何厝村选举出来的长辈,专门负责此类事务。
而站在最前面的一位老人,看了眼戴着的手表,随即便看向身旁敲锣的中年人,轻轻点了点头。
下一秒。
“铿————”
格外响亮的铜锣声,已然是在王船前响起。
那最前方的老人,便看向那数位穿着简单白色薄衫马甲,头系着红绑带的年轻人,大手一挥道。
“放炮,迎池府王爷!”
话音落下。
“噼里啪啦—”
“噼里啪啦———”
鞭炮声此起彼伏的响起,而周边的众多村民,亦是不约而同的喊起。
“迎池府王爷!”
“迎池府王爷!”
“迎池府王爷!!”
“......”
在这一道道的喊声。
刚刚那些穿着薄衫马甲的年轻人,立刻便一窝蜂的冲向祖庙之中,似乎争抢着谁能先扛出王爷像一般。
普宁道长有些意外的挑了挑眉,看向宁法师缓声道。
“清元。”
“看来这次的送王船,还真是天地都允许啊。”
“虽然看起来是极为仓促,但就连池府王爷都能迎出来,这可是比起以往三年一次,都要正式不少啊。”
宁法师赞同的点了点头,更是意有所指道。
“由于新天庭的原因,鹭岛这段时间可是出了不少的诡事。”
“这次的送王船,不仅是为了驱避灾厄瘟疫,更是为了代天巡狩,以此来斩除那新天庭的影响。”
“虽然送王船请来的每位王爷,都可代天巡狩,但既然是能请来池府王爷,说明新天庭这劫...多半是应不到鹭岛了啊。”
普宁道长亦是极为赞同的点头附和。
又看着旁边三位眸中满是疑惑的小辈,格外耐心的笑着解释道。
“这所谓的王爷,并非单指某个人或单独的某位神明,而是数十位同一批受封的神明。”
“在那泉城的富美宫,足足供有二十七尊的王爷,香火经久不衰,泉城送王船时,便会提前掷杯询问,哪位王爷愿意下来。”
“而这闽南地区的王爷,其实还远远不止这二十七尊,每个地区都有最为尊重的王爷。”
“就像刚刚那些老头所说的池府王爷,所指的便是池然,池王爷,是那鹭岛之中,品阶最高的王爷,更有总巡王之称。”
“以往送王船时,这池府王爷十次都难来一次,可这次...如此仓促突然的决定办事,池王爷却来了。”
“这无疑就说明了,池王爷是要亲自来护佑这鹭岛了啊。”
听到这番话。
林海恩、阎九幽和张道一的眼中,明显是还带着几分疑惑和不解,并不太清楚...具体的意思是什么。
普宁道长也不多说,笑眯眯的看着那艘大王船,意有所指道。
“不急,不急。”
“等到池王爷出来,等这王船走起来,你们便知...为何我们两个老头子会这么说了。”
就在这时。
一道道豪迈带着嘶吼的喊声,随之响起。
“池府王爷出庙!”
“池府王爷出庙!!”
“......”
而在这嘶吼声中。
林海恩已是看到...先前那几位的青壮年肩扛一个轿子,而那轿子中则是个估摸约一米高的神像。
这神像浑身鎏金,头戴金帽,面容黝黑,怒目圆睁,栩栩如生,还留着极长的胡须。
虽然仅是神像,但那威严凌厉的感觉,却已是扑面而来。
在众多的神像之中,面容呈现为黝黑,无疑还是极少数的情况,但其实这跟一个典故有关。
当初池王爷即将上任漳郡之时,便为了护住民众,以己身代漳郡万千生灵,设计智取瘟药自服,遂因此而死,化身于马巷。
正因如此,闽南地区的万千民众,才会这般的尊敬池王爷。
......
来到王船前。
那个年纪最大的老者,手中握持着两个红杯筊,来到池府王爷的神轿前方,缓缓的跪下道。
“池王爷。”
“如今王船在此,时辰也至。”
“若您愿上王船,为这鹭岛万千民众驱瘟巡狩,祈求合境平安,请就此给出三个圣杯。”
说完。
老者便是晃动圣杯,将那两个杯筊,轻轻的丢在那王船和神轿前。
“咯啦———”
两个杯筊落地,简单跳动两下后,便呈现为一阴一阳的状态。
“圣杯!”
四周的村民们,立刻大喊起来。
围在旁边的年轻人,立刻便将杯筊拾起,重新递到老者手中。
双手合十握着杯筊,老者放在额前轻轻晃动两下,口中也轻声简单的念叨几句后,便再将这杯筊丢下。
依旧是一阴一阳,给了个肯定回答。
“圣杯!!”
村民们爆发出更为大声的嘶吼,每个人的神情似乎都很激动。
年轻人再度捡起杯筊,放到那跪着的老者手中。
原本充斥四周的吵闹和喧嚣,顿时就消散下来,在场所有人都目不转睛的盯着老者。
握着两个杯筊的老者,依旧还是放在额前晃动不停,口中小声念叨几句后。
第三次无比郑重的将杯筊丢出。
“咯啦———”
杯筊落地响起清脆声音,竟是连最常见的弹跳都没有,直接就好似钉死般,呈现为一阴一阳的圣杯模样。
“圣杯!!!”
震耳欲聋,无比响亮的喊声,已然是如浪潮般涌起。
紧接着。
那些扛着池王爷神轿的年轻人,立刻开始快跑起来,朝着那巨大的王船攀登而去。
虽然外壳都是纸糊,但主要的龙骨和底部,依旧是用木板所制。
数不清的村民,开始自发的放起鞭炮,开始恭迎王爷就此上王船,开始为了鹭岛惩恶扬善,代天巡狩。
在这喧嚣的声音和嘈杂中。
林海恩目不转睛的盯着那艘王船,看着那些欢呼不停,放着鞭炮的鹭岛民众,就感觉回到了以往几年...游神巡境时的那般。
虽然具体的民俗内容不同,但给林海恩的感觉却是相差无几,令其心头充斥着莫名的激动。
因为,作为旁观者的他,已然是无比清晰的感觉到.......
在这一刻。
信仰仿佛化为了实质,而神明也从未离开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