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2章

皇帝的手指缓缓扣着御案,沉吟道:“赵樽已经不适合坐在储君的位置上了。”

赵玄祐眸光微动。

这些日子以来,漓川行宫风平浪静,朝堂上也没发生什么大事。

但皇帝已然有决断。

回京后不久,赵玄祐便察觉到皇帝早有意剪除皇后和镇国公府的势力,以免他们左右太子,影响赵家皇权。

但太子看不清形势,拿皇后和镇国公府当自己的依仗,皇帝又岂能容忍姜家凌驾于赵家之上?

事涉储位,赵玄祐身为臣子不敢置喙,只恭敬道:“陛下圣明。”

“朕真没想到,赵樽居然走到了这一步。”皇帝喟叹道。

帝后也曾有恩爱和睦的时候。

当年迎她进宫为贵妃时,虽是对镇国公府论功行赏,却也爱她明艳张扬。

元配皇后和嫡长子接连亡故,皇帝虽有疑心,却并无证据,只是夫妻渐渐离心。

但不论皇后如何,赵樽是皇帝的亲儿子。

皇帝对赵樽甚是看重,甚至他将对早逝嫡长子的愧疚和关爱都放在了赵樽身上。

但赵樽仍然一步一步站到了皇后那边,一次一次让皇帝失望。

册立太子妃的时候,皇帝希望太子拒绝迎娶镇国公府的姜如霜,他却最终听从了皇后的吩咐,娶了姜如霜为妻。

若说娶妻之事,只是令皇帝失望的话,太子包庇镇国公私铸兵器一事,让皇帝彻底下定决心废了他。

堂堂太子,皇帝祭告过天地宗庙后亲封的储君,居然胳膊肘往外拐,包容旁人篡权窃国的祸心。

若是让赵樽承继江山,皇帝将来哪里有脸去见列祖列宗?

“皇后这些年结交了不少朝臣,镇国公手里还握着飞云卫,现在他们私铸了兵器,只怕还养了私兵。倘若朕直接费了太子,他们便会破罐子破摔,直接起兵。”

赵玄祐会意道:“当年弘景帝驾崩后起了三王之乱,战火连绵,民不聊生。陛下登基后励精图治,天下百姓方能安居乐业。他们起兵虽不足为虑,但陛下爱民如子,定然不想看到百姓遭殃。”

“不错,这天下才太平了二十年,朕实在不忍心再起战火,皇后一党,得徐徐图之,先把镇国公拉下去。”

“陛下只管吩咐。”

皇帝从龙椅上起身,缓缓踱步到赵玄祐的身边,缓声道:“如今朝堂上这帮老臣各个都是成精的狐狸,没了心气大义,不堪重用。朕原想着你和裴拓一文一武,可助朕谋划,唉,谁知裴拓,唉……”

听着皇帝惋惜的语气,赵玄祐忽而明白,外界都说裴拓能够平步青云、官运亨通,靠的是宰相岳父。

原来他早就得了皇帝的青睐。

想想也是,裴拓在金銮殿被点为状元在前,孙相招他为婿在后,本就是皇帝先看重他。

赵玄祐明知故问:“前些日子见到裴大人还是意气风发,难道他出什么事了?”

“你还不知道?裴拓执意与孙倩然和离,孙从道勃然大怒,近来朕已经收到好几封参奏他徇私枉法的折子了。”

这也不奇怪,孙相本就是睚眦必报的人。

裴拓不要人家的宝贝女儿,人家当然要报复了。

这本该是赵玄祐幸灾乐祸的时候,只是听到皇帝这语气,很显然他不能在此刻落井下石,还得帮裴拓美言几句。

“臣在漓川时与裴大人是邻居,他满腹经纶,为人正直,应该不会做什么徇私枉法之事。”

“那是自然,都是诬告而已。”皇帝已经知道裴拓父亲的旧案,只是他不知道赵玄祐亦参与其中,所以未曾多言,“他是个聪明人,可惜在书斋里呆的时间太长了,为官后又一直在京城呆着,不免有些书生意气。孙相一心要把他拉下去,朕打算顺水推舟,让他出京去历练一番,兴许还能有些作为。”

把裴拓赶出京城?

便宜他了。

不过对赵玄祐而言,裴拓能眼不见为净,也算不错。

“但愿裴大人不会辜负陛下的一番苦心。”

皇帝伸手,拍了拍赵玄祐的肩膀:“朕也给你想了个去处。”

赵玄祐闻言,双手抱拳,素然看向皇帝。

“你武功高强,留在中书省当参军着实屈才了些。去年锦衣卫指挥使伤重后一直在家养了,治了这么久也没好转,怕是当不了这差了,你便替朕管好锦衣卫吧。”

赵玄祐多少意外,他以为,皇帝会让带京畿大营的兵呢,谁知是让他接管锦衣卫。

“臣只会带兵打仗,恐怕难以胜任。”

皇帝盯着他片刻,老练的目光在他身上逡巡。

“玄祐,你不用妄自菲薄,岐儿和裴拓比你先去黑水,却没有发现私铸兵器之事,你不但察觉到了,还把事情处理得很好,除了你,朕实在想不到谁还能做锦衣卫指挥使。”

皇帝知道他偷偷离开过?

那他应该知道自己跟赵樽因为玉萦爆发的那些冲突。

赵玄祐正欲请罪,皇帝道:“赵樽强抢民女,为所欲为,你没做错什么。往后,你就给朕死死地盯着镇国公府,务必找到他们的私兵。”

“臣领旨谢恩。”

神情坚毅,掷地有声。

皇帝看着他那张冷峻坚毅的脸庞,微微颔首:“下去吧。”

赵玄祐出了御书房,迎面便撞见了赵岐。

“你怎么在这儿?”赵岐虽然跟着赵玄祐学了几个月的功夫,可他从没认过师徒名分。

眼下回了皇宫,赵岐又恢复了从前夹枪带棒的说话方式。

赵玄祐答得言简意赅。

“陛下召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