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3章 字条指引

“淑妃知道了吗?”

皇后临完一幅字,看向来回话的宫女。

“知道了,淑妃发了好大一通火。”

“嗯,继续盯着”

“是”

皇后拿起今日的字,看了看,十分满意。

她幼年时喜欢这种字体,可是祖母说,字如其人,女子的字体也要注意,得体,柔和。

这种有着凌厉笔锋的字,她是不允许练习的。

现在,她总算可以静下来心里练习这些。

上次给娘的回信,就是用的这种字,娘回信中足足夸了半页纸。

她每次练完字,就会把那张信纸拿出来看看。

有种母亲在耳边夸奖的感觉。

她才刚开始练,哪有娘说的那么好。

还鄘朝书法大师,真是太不好意思啦。

嘻嘻。

皇后在外人面前很是端庄,在卢静姝这里,越来越像个小姑娘。

任谁每次都被用一页纸换着花样夸,都会如此吧。

自信心一日多过一日。

卢静姝还交代她每日都要夸夸两个孩子,然后夸夸自己。

这叫吸引力法则,你越关注美好的一面,就越能吸引更多美好来到你身边。

皇后不仅夸俩孩子,还变着花样夸皇帝。

只是费些口水,就能达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没有人能拒绝夸夸,尤其是男人。

最开始,皇后还不信,卢静姝就写了一封信,全是夸她的。

全程没再劝一句,皇后就乖乖照做了。

她现在觉得两个孩子越来越贴心,皇帝对她也更加看重,这样已经很好了。

皇后想到母亲,就拿出宣纸给母亲写回信。

淑妃那边的计划,可以进行下一步了。

她的信,有时候皇帝也会看,但她半点都不担心。

重要的事,往往隐藏在一堆家长里短中,只有当事人才知道,那些是传递的消息。

像这次,她只是问母亲,训练营最近的情况,听说马上就要结营了。

问问那些学员教学成果如何。

训练营这次的结业仪式很是盛大,基本上每位学员都有亲属参加。

这一日也是训练营内部开放的日子,有不少感兴趣的人,买票进入体验。

当然也有被父母拎过来参加的。

他们极有可能是下一批学员。

父母抽出这个时间,让他来体验一番,以免到时候不愿意过来。

这一批结束,就要等年后再开下一班了。

谢良和卢静姝商量,以后每次最多招20人。

小班效果最好。

价格可以往上加一加。

但可以像今日这般,开设三天、五天的小班。

卢静姝觉得这个想法很妙。

学员们就不这么认为了,这等同于,隔几日他们就能来体验一番。

想想都觉得头皮发麻。

卢静姝无意和京城的各家书院抢生意,他们就是要利用学生休息的日子进行。

给他们的素质教育,查漏补缺。

训练营的代课厅十分热闹,来接孩子的家长们,看到面貌一新的孩子,都很开心。

还有几个年轻妇人来接自己的丈夫,夫妻见面,都有许多话想说。

又担心被教官发现拉回去重练,只能拼命忍耐,装出一副若无其事的样子。

卢静姝跟着几个夫人在雅间闲坐。

今日叶逢春也在,她是来接自家小侄子的。

十岁的男孩被教的无法无天,她回家后就把小家伙送来。

这三个月,他已经从小胖墩变成正常体重。

他祖母和母亲正围着他嘘寒问暖,一口一句心肝你受苦了。

叶逢春轻咳一声,俩人立刻收回心疼的神色,让自己看起来淡定一些。

族长说了,日后,逢春就是他们下一任的领头羊,要听她的。

她俩今日能来还是叶逢春说和的,不然她们还是见不到孩子。

这是叶氏族长的嫡孙,被娇宠惯了,这次族长要教导他,谁也拦不住。

他只能在家待两日,就要离开京城去师父家读书。

叶逢春正看着呢,被人撞了一下,手中被塞了个纸条。

她快速扭头看过去,却什么都没看到。

走廊来回都是人,很容易隐藏。

她走进屋内,打开字条。

只有简单两个字“云嵘”。

她仔细辨别字迹,发现这是通用字体,像是刻印一般,根本没有硌人书写痕迹。

纸条用的也是常用的宣纸,边缘裁剪十分整齐。

“云嵘”

叶逢春低声重复,在心中回想有关此人的信息。

直到结束,叶逢春都没再遇到什么事,背后之人,像是只想提醒她一般。

为何帮她呢?

京城酒肆,几杯酒下肚,气氛就热闹起来。

“你们听说最近朝阳街的事了吗?”

一个黑胡子汉子低声对同桌道

“听说了,真是吓人,也不知道是谁如此大胆”

同桌是个皮肤黝黑的汉子,听完不禁感慨

“不会还是西凉人干的吧”

“这杀千刀的西凉狗”

另一桌的客人也在议论此事,把这件事算到西凉头上,开始问候西凉人的祖宗们。

“非也,我听闻,和宫中有关”

“嘿,这可不兴说”

“哥们有啥消息就别瞒着了,我保证不告诉别人。”

这边的声音虽不大,但大家都接收到信号,下意识支起耳朵听后续。

“听闻和陛下的宠妃有关嘞,我三舅姥爷家小儿子的外甥就在宠妃娘家干活,这事啊,八九不离十。”

“嘶”

一群人深吸气。

这宠妃是谁,大家还是知道的。

宠妃家的人,就快把“我家妹子受宠,快来巴结我”做成牌子立在大门口了。

刑部最近忙到飞起,上次这么忙还是查西凉人的时候。

从那以后,京城案子少了许多,他们空闲许久,猛然忙起来,真是有些不适应。

案子是新发现的,因为当时在场人很多,这事在他们没反应过来时,就传遍京城大街小巷。

一时间,连讨论战局的消息都少了,大家都在讨论,到底谁谁干的,如此丧尽天良,目无王法。

事情起因是因为一个醉汉。

京城宵禁不严,夜间也有不少人出行。

他和几个友人相约游湖,酒醉后一时不慎,踩空了,直接掉进一个浅坑中。

坑里不仅有水,还有淤泥。

几人费尽力气,也没把人捞上来。

他们都醉醺醺的,手上力气不够,正好遇到五城兵马司夜间巡防。

其中一个小兵,腰间缠上绳索,准备下去把醉汉带上来。

他拿着火把下去,洞口照明后,醉汉没找到。

先和一个骷髅头对视上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