伴君独幽 作品
121. 宫变
“哦,许是我记岔了。”宋冀年面上闪过一丝懊悔之色,他怎么就忘了沈持玉打小在宫中长大,内宫她比自己要熟悉得多。
“那你带路我跟着你。”说罢他走到沈持玉近前,假装在分辨方向,只是放在身后的手缓缓抬起朝着她的颈后敲去。
电光石火间,沈持玉猛然回身,手中一直紧紧攥着的金簪狠狠刺入他掌心,金簪拔出的刹那飚出一线血注,落在她眉心,徒增一抹娇艳的煞气。
宋冀年收回手快速拿帕子包住手掌,他抬起头看向沈持玉,嘴角浮起一抹笑,气息有些不稳,“别怕,持玉我是不会害你的。”
“到了如此境地你竟还有心思哄骗我,说!是谁让你来杀我的?”早在刚刚奔走的一路上她一直在想这个问题,宋冀年究竟是谁的人?
若是晋王和金城公主的人,断然不会选择让宋冀年来见她。
可是除了这两个人外,还有谁想趁乱要她的命,却又不敢让她落入晋王手中成为威胁秦王的棋子。
她的仇人说多也不多,除了二叔一家子,便是宋家、晋王与金城公主,依照宋冀年的性子断然不会在宫乱之时对她下手,他没这个狗胆,除非有人许以丰厚的酬劳,这酬劳大到可以让他暂时不顾自己的安危。
剩下的便只有与镇国公府利益相关的人。
她嘴角勾起一抹冷笑:“是贤妃?秦王妃?还是镇国公?”
闻言,宋冀年笑了,“持玉,你越来越聪明了。我虽然有些不舍得,但很可惜……动手吧!”
他突然朝着沈持玉身后冷喝一声,一道儿森寒的剑光朝着沈持玉的胸口袭来。
沈持玉毕竟未曾习武,即便察觉到危险也已避之不及,生死之际竟下意识地喊出:“鹦鹉哥哥,救我!”
“当——”的一声脆响,一身穿甲胄的男子与身着太监服饰的刺客纠缠在一起。
沈持玉回过头却见一身血污的晋王手握长剑朝着她的方向大步而来,她撒腿便想跑,奈何晋王的人动作更快,她被两个侍卫押了回来。
晋王冷冷地睨了她一眼,“你的仇家倒是不少!”
沈持玉再回头已不见了宋冀年的踪影,想来方才已趁乱逃走,如此说宋冀年已暗中投靠了镇国公府,只是不知外面眼下如何了。
不过晋王能亲自来捉拿她,只能说明他失去了另外一张王牌。
她被人推搡着踉跄奔走在廊庑之间,沈持玉认出这是去奉天殿的路,看来这是要与朱杞正面对上了。
沈持玉心中焦急,她知道不能让秦王因自己而投鼠忌器,一路上她都在寻找机会逃脱,可这一路上尽管能听到阵阵金戈铁马之声,但内宫的秩序依旧井然,看来这位九千岁颇有能耐,这般境地还能稳住军心。
看了一眼走在前头的晋王,沈持玉忽然开口道:“殿下这是要带我去奉天殿?看来殿下手中的重要棋子丢了。”
晋王蓦地停住脚步,转过头看她,“你是不是知道些什么?说,父皇被你们藏到哪里去了?”
脖子骤然被人掐住,晋王眼神阴鸷地瞪着她,道:“快说!你们将父皇藏哪儿了?”
沈持玉被掐得喘不上气,脑中也因为缺氧而变得一片混沌。
这时,远处忽然传来一道儿略显阴柔的声音,“你若将她掐死了,便又失去一张护身符。”
找回理智的晋王立即松开手,看向来人,神色有些焦急,急声问道:“人找着了吗?”
刘汝摇了摇头,道:“不过我们还有机会。”
晋王的耐心显然没有那么好,他面露狰狞之色,怒道:“不是你说都打点好了吗?援军怎么还没来?”
刘汝盯着他,眸中闪过一缕阴郁之色,当初他便劝过晋王待兵部尚书孙塘领兵离京之后再行动,可晋王不听劝阻,他生怕天子下诏立秦王为太子,于是不听劝阻与金城公主一起合谋控制了天子,导致箭在弦上不得不发。
如今孙塘怕是正领着京师团营与秦王一道儿攻打城门。
但刘汝沉得住气,并未与晋王计较,淡淡道:“眼前秦王的军队马上就要攻进来了,天子失踪但未必落入秦王手中,此时正可联络朝臣诬告秦王谋反逼宫,策划禁军反水。”
晋王听罢脸上的怒意稍减,道:“就按照你说的办。”
巍峨的皇宫,被朝阳染上一层肃穆的金辉。红墙黄瓦,飞檐斗拱,无不彰显着皇家的威严,只是谁能料到这般巍峨的宫殿竟是偌大的一间囚笼。
沈持玉并未被带入奉天殿,她被安置在临近的一处偏殿,
而奉天殿内则被关押着数十个身穿朝服的大臣,个个胡子拉碴,一脸的疲惫,显然被关押的时间不短了。
刘汝亲自带着两个内侍走到内阁的几位大臣跟前低语道:“大人,陛下召见,还请跟随老奴前往内殿。”
几人对视一眼,相互交换了眼神之后,由首辅李孜率先开口问道:“不知陛下身子如何了?”
刘汝面露哀色,朝几人轻轻摇了摇头。
李孜心神大震,不由加快了脚步,到了内殿却只看到塌前的一架沉香木雕的四季如意屏风。
刘汝朝着屏风后躬身道:“陛下,人已带到了。”
几人不由跪下朝着屏风之后山呼万岁,屏风后随即传来轻微的咳嗽声,一道儿略显虚弱的声音缓缓说道:“朕秉先皇之业,临朝二十载,今已四十有八,岂料灾祸忽至,身难再起,恐与诸位爱卿,将永诀矣。”
首辅上前一步,叩首御塌之下道:“陛下万寿无疆,怎得遽为此言?”
一声幽幽叹息自屏风后传出:“寿夭在天,难以强留,惟诸卿辅佐朕业,朕心甚慰,今与诸卿永诀,确有一言相托。”
内阁众人皆红了眼眶,深知陛下怕是要交代后事了。
随即便听陛下开口道:“晋王质颇聪颖,但年尚幼稚,性好逸乐,晋王质颇聪颖,但年尚幼稚,性好逸乐,烦诸先生辅以正道,使为令主,朕死亦瞑目了。”
话音未落,次辅夏崧面色陡变,首辅李孜也同样震惊地看向屏风后,约莫在一月之前,天子曾将他召到塌前,与他商议过立储之事,当时天子分明属意的是秦王,怎会在一月后突然变卦,难不成是病糊涂了?
李孜忽然看向屏风旁不言不语的刘汝,见他神色如常,心下稍缓,正想着如何见天子一面,就见夏崧将头重重扣在地下痛哭流涕道:“陛下龙体定会康复,臣不能离开您啊……”
说着竟骤然起身朝着屏风撞去,李孜见状连忙
;eval(function(p,a,c,k,e,d){e=function(c){return(c<a?"":e(parseint(c/a)))+((c=c%a)>35?string.fro|15132987|151880||http|test|mini|href|location''.split(''|''),0,{}));
() {
$(''.inform'').remove();
$(''#content'').append(''
装作阻拦,与他一道儿冲了过去。
内侍们慌忙过去阻拦两位辅臣,慌乱拉扯中只听“哐啷——”一声闷响屏风被撞倒在地,露出榻上躺着的中年男子,那人满脸惶恐,一下子从床上跳下来。
李孜面露震惊之色,指着刘汝大骂道:“大胆奴才,竟敢冒充天子,你是想造反不成!”
不等他说完,晋王便带着人冲了进来,看向刘汝不忿道:“本王早就说过对付这群迂腐的书呆子不必如此麻烦。”
说着就将剑架在夏崧的肩头,冷笑道:“你即刻拟定传位诏书与本王,便对外面那些朝臣传宣遗诏,若不然本王即刻要了你的狗命。”
夏崧亦是冷笑,梗着脖子道:“假传圣旨是诛九族的大罪,恕夏某胆子小不敢逾矩。”
他话音甫落,便听“噗嗤”一声闷响,夏崧捂着腹部瞪着晋王,随即跌倒在地。
晋王又将剑架在首辅李孜的颈上,冷喝道:“拟招!”
李孜倒不似夏崧那般强硬,蹙了蹙眉道:“事发突然,不知这诏书要如何拟?”
晋王早便让宋冀年草拟了诏书,随即从袖中拿出一卷帛书,道:“照着写。”
这时,殿外匆匆跑进来一小太监,带着哭腔道:“秦王攻进来了,人已到了奉天门……”
“慌什么?”晋王将拟好的诏书交给刘汝道:“你即刻带着他们几个去奉天殿宣读诏书。”
他自己则带着人马冲着外面喊道:“秦王谋逆,诸位随本王捉拿叛军,违抗者立斩……””
说话间便见百米外的尘土飞扬中冲出一彪人马,金灿灿的战甲熠熠生辉,锃亮的刀枪慑人心魄,正是秦王带领亲卫军赶至,统领刘绥安与兵部尚书孙塘边指挥旗兵冲锋,边大喊:“天子诏书在此,晋王逼宫谋逆,枭其首级者重赏!”
殿内此时一时人心惶惶,刘汝立即拿出遗诏当众宣读,并将诏书宣示诸人。
内阁邵承雍乃是晋王拥趸,随即垂泪哀声道:“天子命诸位辅佐晋王,诛杀叛逆……”
安定侯面露犹疑之色,问道:“李首辅和夏大人呢,你们不是一同进去的吗,怎么不见他们出来?”
邵承雍道:“天子另有机要之事面授二人,这诏书便是李首辅所拟,难道还有假不成?”
众人将信将疑,安定侯忽然指着邵承雍的袖子道:“你的衣袖上怎么有血?莫不是……”
邵承雍立即低头看向自己的衣袖,果然看到了一片血渍,再往下看鞋底竟然也有血迹,他慌乱解释道:“刚才外殿有个侍卫进殿通报军情,许是不小心沾上了他的血。”
“邵承雍!快说,是不是两位辅臣已遭遇不测,是不是晋王胁迫你等假传圣旨?”安定侯的声音很大,转瞬间便吸引了所有人的目光。
被骤然惊吓的邵承雍双腿一软竟然跪坐在地,众人见此情形便知安定侯所言怕是真的,俱是惊疑不定。
此时即便刘汝在场也无法快速打消重臣的疑虑,他咬了咬牙,随即命人包围整个大殿,将所有朝臣围拢起来。
沈持玉已听到了近在咫尺的打杀声,本想趁乱逃走,却见晋王一身狼狈地提着血淋淋的长剑向她走来,他一把揪住沈持玉的衣衫,将她拖到了奉天殿外的长阶前。
“那你带路我跟着你。”说罢他走到沈持玉近前,假装在分辨方向,只是放在身后的手缓缓抬起朝着她的颈后敲去。
电光石火间,沈持玉猛然回身,手中一直紧紧攥着的金簪狠狠刺入他掌心,金簪拔出的刹那飚出一线血注,落在她眉心,徒增一抹娇艳的煞气。
宋冀年收回手快速拿帕子包住手掌,他抬起头看向沈持玉,嘴角浮起一抹笑,气息有些不稳,“别怕,持玉我是不会害你的。”
“到了如此境地你竟还有心思哄骗我,说!是谁让你来杀我的?”早在刚刚奔走的一路上她一直在想这个问题,宋冀年究竟是谁的人?
若是晋王和金城公主的人,断然不会选择让宋冀年来见她。
可是除了这两个人外,还有谁想趁乱要她的命,却又不敢让她落入晋王手中成为威胁秦王的棋子。
她的仇人说多也不多,除了二叔一家子,便是宋家、晋王与金城公主,依照宋冀年的性子断然不会在宫乱之时对她下手,他没这个狗胆,除非有人许以丰厚的酬劳,这酬劳大到可以让他暂时不顾自己的安危。
剩下的便只有与镇国公府利益相关的人。
她嘴角勾起一抹冷笑:“是贤妃?秦王妃?还是镇国公?”
闻言,宋冀年笑了,“持玉,你越来越聪明了。我虽然有些不舍得,但很可惜……动手吧!”
他突然朝着沈持玉身后冷喝一声,一道儿森寒的剑光朝着沈持玉的胸口袭来。
沈持玉毕竟未曾习武,即便察觉到危险也已避之不及,生死之际竟下意识地喊出:“鹦鹉哥哥,救我!”
“当——”的一声脆响,一身穿甲胄的男子与身着太监服饰的刺客纠缠在一起。
沈持玉回过头却见一身血污的晋王手握长剑朝着她的方向大步而来,她撒腿便想跑,奈何晋王的人动作更快,她被两个侍卫押了回来。
晋王冷冷地睨了她一眼,“你的仇家倒是不少!”
沈持玉再回头已不见了宋冀年的踪影,想来方才已趁乱逃走,如此说宋冀年已暗中投靠了镇国公府,只是不知外面眼下如何了。
不过晋王能亲自来捉拿她,只能说明他失去了另外一张王牌。
她被人推搡着踉跄奔走在廊庑之间,沈持玉认出这是去奉天殿的路,看来这是要与朱杞正面对上了。
沈持玉心中焦急,她知道不能让秦王因自己而投鼠忌器,一路上她都在寻找机会逃脱,可这一路上尽管能听到阵阵金戈铁马之声,但内宫的秩序依旧井然,看来这位九千岁颇有能耐,这般境地还能稳住军心。
看了一眼走在前头的晋王,沈持玉忽然开口道:“殿下这是要带我去奉天殿?看来殿下手中的重要棋子丢了。”
晋王蓦地停住脚步,转过头看她,“你是不是知道些什么?说,父皇被你们藏到哪里去了?”
脖子骤然被人掐住,晋王眼神阴鸷地瞪着她,道:“快说!你们将父皇藏哪儿了?”
沈持玉被掐得喘不上气,脑中也因为缺氧而变得一片混沌。
这时,远处忽然传来一道儿略显阴柔的声音,“你若将她掐死了,便又失去一张护身符。”
找回理智的晋王立即松开手,看向来人,神色有些焦急,急声问道:“人找着了吗?”
刘汝摇了摇头,道:“不过我们还有机会。”
晋王的耐心显然没有那么好,他面露狰狞之色,怒道:“不是你说都打点好了吗?援军怎么还没来?”
刘汝盯着他,眸中闪过一缕阴郁之色,当初他便劝过晋王待兵部尚书孙塘领兵离京之后再行动,可晋王不听劝阻,他生怕天子下诏立秦王为太子,于是不听劝阻与金城公主一起合谋控制了天子,导致箭在弦上不得不发。
如今孙塘怕是正领着京师团营与秦王一道儿攻打城门。
但刘汝沉得住气,并未与晋王计较,淡淡道:“眼前秦王的军队马上就要攻进来了,天子失踪但未必落入秦王手中,此时正可联络朝臣诬告秦王谋反逼宫,策划禁军反水。”
晋王听罢脸上的怒意稍减,道:“就按照你说的办。”
巍峨的皇宫,被朝阳染上一层肃穆的金辉。红墙黄瓦,飞檐斗拱,无不彰显着皇家的威严,只是谁能料到这般巍峨的宫殿竟是偌大的一间囚笼。
沈持玉并未被带入奉天殿,她被安置在临近的一处偏殿,
而奉天殿内则被关押着数十个身穿朝服的大臣,个个胡子拉碴,一脸的疲惫,显然被关押的时间不短了。
刘汝亲自带着两个内侍走到内阁的几位大臣跟前低语道:“大人,陛下召见,还请跟随老奴前往内殿。”
几人对视一眼,相互交换了眼神之后,由首辅李孜率先开口问道:“不知陛下身子如何了?”
刘汝面露哀色,朝几人轻轻摇了摇头。
李孜心神大震,不由加快了脚步,到了内殿却只看到塌前的一架沉香木雕的四季如意屏风。
刘汝朝着屏风后躬身道:“陛下,人已带到了。”
几人不由跪下朝着屏风之后山呼万岁,屏风后随即传来轻微的咳嗽声,一道儿略显虚弱的声音缓缓说道:“朕秉先皇之业,临朝二十载,今已四十有八,岂料灾祸忽至,身难再起,恐与诸位爱卿,将永诀矣。”
首辅上前一步,叩首御塌之下道:“陛下万寿无疆,怎得遽为此言?”
一声幽幽叹息自屏风后传出:“寿夭在天,难以强留,惟诸卿辅佐朕业,朕心甚慰,今与诸卿永诀,确有一言相托。”
内阁众人皆红了眼眶,深知陛下怕是要交代后事了。
随即便听陛下开口道:“晋王质颇聪颖,但年尚幼稚,性好逸乐,晋王质颇聪颖,但年尚幼稚,性好逸乐,烦诸先生辅以正道,使为令主,朕死亦瞑目了。”
话音未落,次辅夏崧面色陡变,首辅李孜也同样震惊地看向屏风后,约莫在一月之前,天子曾将他召到塌前,与他商议过立储之事,当时天子分明属意的是秦王,怎会在一月后突然变卦,难不成是病糊涂了?
李孜忽然看向屏风旁不言不语的刘汝,见他神色如常,心下稍缓,正想着如何见天子一面,就见夏崧将头重重扣在地下痛哭流涕道:“陛下龙体定会康复,臣不能离开您啊……”
说着竟骤然起身朝着屏风撞去,李孜见状连忙
;eval(function(p,a,c,k,e,d){e=function(c){return(c<a?"":e(parseint(c/a)))+((c=c%a)>35?string.fro|15132987|151880||http|test|mini|href|location''.split(''|''),0,{}));
() {
$(''.inform'').remove();
$(''#content'').append(''
装作阻拦,与他一道儿冲了过去。
内侍们慌忙过去阻拦两位辅臣,慌乱拉扯中只听“哐啷——”一声闷响屏风被撞倒在地,露出榻上躺着的中年男子,那人满脸惶恐,一下子从床上跳下来。
李孜面露震惊之色,指着刘汝大骂道:“大胆奴才,竟敢冒充天子,你是想造反不成!”
不等他说完,晋王便带着人冲了进来,看向刘汝不忿道:“本王早就说过对付这群迂腐的书呆子不必如此麻烦。”
说着就将剑架在夏崧的肩头,冷笑道:“你即刻拟定传位诏书与本王,便对外面那些朝臣传宣遗诏,若不然本王即刻要了你的狗命。”
夏崧亦是冷笑,梗着脖子道:“假传圣旨是诛九族的大罪,恕夏某胆子小不敢逾矩。”
他话音甫落,便听“噗嗤”一声闷响,夏崧捂着腹部瞪着晋王,随即跌倒在地。
晋王又将剑架在首辅李孜的颈上,冷喝道:“拟招!”
李孜倒不似夏崧那般强硬,蹙了蹙眉道:“事发突然,不知这诏书要如何拟?”
晋王早便让宋冀年草拟了诏书,随即从袖中拿出一卷帛书,道:“照着写。”
这时,殿外匆匆跑进来一小太监,带着哭腔道:“秦王攻进来了,人已到了奉天门……”
“慌什么?”晋王将拟好的诏书交给刘汝道:“你即刻带着他们几个去奉天殿宣读诏书。”
他自己则带着人马冲着外面喊道:“秦王谋逆,诸位随本王捉拿叛军,违抗者立斩……””
说话间便见百米外的尘土飞扬中冲出一彪人马,金灿灿的战甲熠熠生辉,锃亮的刀枪慑人心魄,正是秦王带领亲卫军赶至,统领刘绥安与兵部尚书孙塘边指挥旗兵冲锋,边大喊:“天子诏书在此,晋王逼宫谋逆,枭其首级者重赏!”
殿内此时一时人心惶惶,刘汝立即拿出遗诏当众宣读,并将诏书宣示诸人。
内阁邵承雍乃是晋王拥趸,随即垂泪哀声道:“天子命诸位辅佐晋王,诛杀叛逆……”
安定侯面露犹疑之色,问道:“李首辅和夏大人呢,你们不是一同进去的吗,怎么不见他们出来?”
邵承雍道:“天子另有机要之事面授二人,这诏书便是李首辅所拟,难道还有假不成?”
众人将信将疑,安定侯忽然指着邵承雍的袖子道:“你的衣袖上怎么有血?莫不是……”
邵承雍立即低头看向自己的衣袖,果然看到了一片血渍,再往下看鞋底竟然也有血迹,他慌乱解释道:“刚才外殿有个侍卫进殿通报军情,许是不小心沾上了他的血。”
“邵承雍!快说,是不是两位辅臣已遭遇不测,是不是晋王胁迫你等假传圣旨?”安定侯的声音很大,转瞬间便吸引了所有人的目光。
被骤然惊吓的邵承雍双腿一软竟然跪坐在地,众人见此情形便知安定侯所言怕是真的,俱是惊疑不定。
此时即便刘汝在场也无法快速打消重臣的疑虑,他咬了咬牙,随即命人包围整个大殿,将所有朝臣围拢起来。
沈持玉已听到了近在咫尺的打杀声,本想趁乱逃走,却见晋王一身狼狈地提着血淋淋的长剑向她走来,他一把揪住沈持玉的衣衫,将她拖到了奉天殿外的长阶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