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7章 有惊无险

何技术员额头和颈部青筋暴涨,眼睛突出,牙齿狠狠的咬着纱布。双手想要挣脱开,却无济于事。如此挣扎之下,倒是减轻了些许手术位置所带来的痛苦。

主刀那边虽然稳住了心神,可半晌都没找到病灶所在,也是满头大汗。汗水从她的额头流下来,眼睛都打不开了。

护士们的注意力都在患者身上,生怕何技术员挣扎闹出更大的混乱。压根没人关注到,主刀医生这边的情况。

还是崔娴提醒护士,给主任擦擦汗,这才有人过去。

重新获得清晰视线的主任,现在有些怀疑,是不是刚才下刀的位置没判断准确,随着时间越来越长,她还没找到病灶所在,对自己的怀疑就越来越大。

如此之下,底气越发不足,甚至在摸索的手也有些颤抖。这种强压之下,对心理素质绝对的考验。

尤其是第一次临床操刀,如果患者出现什么问题,对主刀医生来说恐怕会留下一辈子的阴影。甚至,有可能日后都再无勇气上手术台。

“需要把口子切的大一些吗?你找的位置是准确的,别紧张。”崔娴轻声提醒一句,现在手术刀在小李主任手中,除了她之外再无能操刀的人。

稳住她的情绪,继续完成手术才是关键。何技术员虽然痛苦挣扎,但清醒过来也算是好事。崔娴刚才近距离看了一眼,切割开的位置,准确度还是很高的。

现在没摸到病灶,一来可能是小李主任太紧张,二来有可能刀口小够不到。

已经要陷入自我怀疑的小李主任,听到这么一句提醒之后,再次重振旗鼓。对,患者就是急性阑尾炎,她判断的对,切开的位置也是准确的,之所以没找到,很有可能是切割开的刀口小,她够不到病灶。

从消过毒的器械盘中,拿过来一把新的手术刀,把口子切的大一半。这次她可是完全没手抖,干净利落的切了这么一刀。

刚才听患者撕心裂肺的喊叫,疼痛的挣扎,她越是拖延时间,患者要承担的痛苦就越大,速战速决为妙。

崔娴见小李主任眼底迸射出来的自信和果敢,好似在刚才的一瞬间,完全突破了之前束缚在她身上的那道障碍。

现在的小李主任,蜕变成一个真正能主刀,面对紧急情况还能临危不乱的医生了。如此年纪,短时间内突破心里防线,并非容易的事情。

小李主任的心里素质够硬,专业素质也是强的很。崔娴见她手不再抖,目光严肃而认真的落在刀口位置。

两根手指伸进去,再次寻找病灶的位置。不过崔娴凝神关注的功夫,小李主任眼底忽然一闪而过喜悦的光亮。

运气和专业的加持之下,小李主任准确的摸到了病灶。随着她手指头一勾,一个红肿的如同火腿肠模样的的病灶,忽然从切口位置弹了出来。

阑尾找到了,手术室的气氛一下子就轻松了。

崔娴难掩对小李主任的欣赏,对于寻常医生来说,从理论派到实战派的转变,需要一个很长的过程。期间不乏有前辈的言传身教,也有自身的领悟和不断学习。

而小李主任,如此高效的完成了别人一年或是数年的过程,这份能力也很让她欣赏。

手术进展顺利,刚好血袋也找来了,护士开始给何技术员输血。或是折腾的浑身没了力气,也或是病灶被切除,此时躺在手术台上的人,不再挣扎。

医护人员在有条不紊的进行后续的手术进程,崔娴觉得后面不会再有问题了。目光落在小李主任的脸上片刻,随后转身离开手术室,出来关上门。

何技术员的两位男同事,依旧等在外面。见到她出来了,有人上前询问里面情况如何。刚才看到个满脸是血的医生跑出去,他们俩内心惶恐万分。

手术持续的时间越长,危险系数就越高。其中一位男同事,脸色铁青,担心何技术员会下不来手术台。

“病灶已经切除了。”崔娴并未多言说,里面手术过程。

听她说完了,那两位同事明显松了一口气,脸色恢复一些血色。偶尔余光还在打量,这位年纪轻轻的小同志。

一个小时之后,几个护士推着病床出了手术室。跟何技术员的两位同事交代,手术很成功。切割出来的病灶,还给他们看一眼。

两位看到那么大个病灶,怪不得何技术员疼的死去活来的。对医生连连道谢之后,跟着一起过去病房。

崔娴也折腾的不轻,此时头脑有些困顿,身体也疲惫的很。没跟着过去病房,骑着自行车回去旅社睡觉。

生物钟形成,即便是她昨天折腾的筋疲力尽,但早晨依旧是按时醒来。洗漱过后,崔娴简单了吃了个早餐。

昨天晚上碍于房间有人,没敢投喂。现在房间内只有她一个人,终于能安心的投喂小动物。这些小家伙,靠着之前罐子里剩的粮食,度过了一晚。

明显,剩余的粮食不够它们果腹。此时崔娴把碾碎的玉米渣放到里面,小动物们就蜂拥而至,吃的津津有味。

尤其是牛羊等大动物,崔娴见嘴角沾了不少嚼碎玉米的浆水,香得很。

这几日跟着她在外面折腾,小动物们也辛苦了。等回家之后就好了,保证一顿不落的饲养它们。

投喂好,崔娴把百宝箱继续藏到被窝卷里,出来旅社把它捆绑到自行车后座上。她还有个任务没完成,今日得碰碰运气,看看是否有机会把手里那两头肉猪给售卖出去,也顺带在盐潭县各处逛一逛。

一路上瞧着,男人多数都穿着羊皮袄,看上去保暖性就很好。街边皮匠作坊也多,崔娴往里多看了几眼。

经过废品公司的时候,崔娴推着车子进去。这次出行,可是借着要买烧陶挂釉的材料由头,当然不能忘了最重要的事情。

买了2块钱的碎玻璃,一共50斤,又挑选了20个好的罐头瓶花了1块钱。驮着这些东西,自行车的前梁后座都满满登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