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小就清澈 作品

第1103章蓝色巨人的技术我看不上

第1103章蓝色巨人的技术我看不上

对于她的快乐,高振东感同身受,自己每次在大家面前装逼成功的时候也是这样的。

他抱起高长河:“走走走,拎点儿好吃的,咱们去傻柱家蹭饭去,庆祝庆祝,哈哈哈。”

一家四口就这么明晃晃的去祸害傻柱家去了。

池总工说来就来,第二天,高振东就在自己办公室看到了他,还带着两位同志。

“坐坐坐,池总,最近工作怎么样?”高振东热情的招呼他们坐下。

“还不错,托你的福,计算机推广和研究方面有大量的工作需要做,特别是微机方面。”池总工乐呵呵的,计算机在各行各业开始深入应用,他们不但在原本的大型机方面有工作要做,而且在微机方面工作其实更为繁重。

按照原本的规律,此时出现的这种一个机箱就装下的计算机开始被命名为“微型计算机”,简称微机,这也算是在命名上的一种趋同进化,只是时间被提前了很多很多。

“你们不是参加了和高卢人的工业软件的合作,现在怎么样?”

说起这个,池总工可就不困了:“嗯,非常好,现在第一版已经在国内部分厂所开始使用了,就是价格实在高,好在也有我们的一部分股份,算下来倒是差不多一半的肉都在锅里。”

高卢人的优良传统——东西不错,价格那也是真高。

高振东倒是不介意,卖得高,我们也不是没收益,高卢人自己用的那些,还有后续往大洋公约国家卖的那一部分,最终算下来不但不亏,而且还有得赚。

更重要的是,这东西贵不贵先不说,有得用才是最主要的。

“今天找我,是有什么事情?”聊了几句日常,高振东笑道。

池总工点了点头:“还真有事儿。”

说完他摸出来一叠纸:“来,你看看,这是使用计算机的同志给我们发的部分邮件,其中大部分同志,都在集中反映一个问题——网络太快了!”

高振东笑了起来:“网络快还不好嘛?”

“好是好,可是大家的看法啊,是这东西快了,就显得别的东西慢了,大概就是没用过好的还能忍,现在却是感觉有些忍不住。”

原来是这样,高振东了然的点点头:“主要的意见集中在什么地方?”

池总工指了指高振东桌上的那台最新的微机:“软盘!”

高振东乐了:“他们是觉得这东西太慢是吧?”相对于网络的速度,软盘的读写速度的确是有点赶不上趟。

“对!就是这个意思,这玩意的读写速度与网络比起来,有些滞后,对于在内存里面跑的数据还好,但是数据如果大一点,内存装不下的时候,往磁盘、磁带上写可就费事儿了。”

说实话,池总工自己听着软盘“咯吱咯吱”的声音都觉得有些难受。

高振东点点头:“嗯,这倒也是,正好我也考虑到了这个问题,也想找你们来着。”

“高总工,你有办法?”池总工满脸惊喜,没想到大家想一块儿去了,高总工说是想找自己这边,想来一定是有了想法。

“嗯,你应该知道蓝色巨人有种新技术,叫做硬盘,对吧?”高振东道。

池总工一脸的兴奋:“知道知道,高总工,你是想做硬盘?”这东西虽然花旗佬不愿意卖过来,但是基本的性能他还是知道的,在读写速度上,比软盘可强多了,虽然在存储密度上,甚至比高总工搞的这个软盘还低一些。

其实池总工也觉得这事儿挺神奇的,高总工居然带着同志们,做到存储密度比花旗佬的最新技术还高。

要说看起来那个叫做硬盘的东西其他都没比软盘强,但是有一条比软盘强多了。

——这货的读写速度的确是软盘比不上的。

如果有了这个东西,那同志们的遗憾几乎就能解决大半。

虽然这东西很贵,但是综合下来,还是比磁芯强非常多。

高振东点点头又摇摇头:“是,也不是。他们的硬盘,实际上比起我们的软盘来并没有太大的原理突破,都是磁感应,还是差点儿意思。”

高振东这话一说,池总工就知道高总工在想什么了。

——他看不上蓝色巨人那玩意。

“高总工,这样步子是不是有些太大了?”出于担心,池总工还是提出了自己的疑虑,毕竟我们现在连硬盘都没有。

高振东道:“反正都是从零开始白手起家,我们何必一定要沿着花旗佬踩过的坑再踩一遍,明明有更好的技术却不用,这不是亏死?”这年头最早的硬盘,还是用的磁感应技术,利用磁头感应或者产生磁场变化来读写数据,这就是高振东说蓝色巨人的硬盘和软盘比起来没有本质区别的原因,无非就是盘片硬一些,能高速旋转,但是在速度上是有上限的,因为此时磁感应读写,特别是读,需要磁盘直接接触磁头。

高振东还真看不起这东西。

他的话让池总工是又惊又喜,喜的是高总工果然找到了新路子,惊的是他的脑子动得也太快了。

这种直接找一条新路的方式,难度比起沿着花旗人已经走过的路再走一遍,简直上天。

“您有把握?”

高振东笑着点点头:“有!不过这个事情,我还要做一些准备,找你们只是先通知你们,你们可以在硬盘的控制软件、磁盘驱动上先花花心思。”

相比磁头技术,硬盘的这些软件通用性要高得多,也是运算所能直接先动起来的部分。

而磁头技术,高振东准备整个大活儿。这东西可是他花了8次搜索机会从系统里弄来的。

之所以能只花8次机会,因为硬盘这东西和黔山有关,源于他上辈子看到的、黔山的一次不太成功的技术招商引资。

——微硬盘。

这个不太成功和微硬盘本身的技术关系不大,纯纯是被技术的发展给碾压了。

黔山引进生产出微硬盘的时候,u盘、flash存储芯片已经开始爆发,微硬盘这东西自然是被秒得渣都不剩,生命周期很短,这东西甚至被用到了手机里,但也只是昙花一现。

但是别管成不成功,就问这东西是不是硬盘吧,而且还是使用了当时最新技术的硬盘,该有的东西一应俱全。

所以高振东花8次机会找到的东西很丰富,甚至还有一些超规格的收获——温彻斯特硬盘磁头技术背后的东西。

“行!我们跟你干!高总,你不用磁感应技术,那准备用什么进行读取?”

除了磁感应,池总工想不出别的读写方法来,高总工说不用磁感应,这可是直接颠覆了当前磁记录的根基——硬盘、软盘、磁带,可都是靠的这玩意。

高振东笑了起来:“准确来说,只是读取部分不用磁感应,写入部分还是要用磁感应的。”

读写分离?这可就有意思了。

“那用什么读取?”

高振东写了两个字:“磁阻!”

磁阻?池总工一脸懵逼。

说实话,池总工对这东西并不熟悉,虽然这是一个1851年就被发现的效应,但是真正被用在硬盘上,是后来的事情。

“高总,磁阻我不太懂呢……”池总工脸上带着一点不好意思的笑,这东西和他所了解的计算机之间,的确是有比较大的差别。

高振东只好把磁阻效应给他解释了一遍,池总工和另外的同志都很新鲜的听着,边听边点头。

“啊,我明白了,也就是说,磁场的变化,会引起某些材料的电阻变化?虽然这个变化很小,但是通过放大电路,能比较容易的把这个变化读取出来?”

高振东点点头:“是的,这样一来,读取就可以离开磁盘表面,在离磁盘一定距离高度上进行非接触读取!”

这就是温彻斯特硬盘真正先进的地方:可以非接触读写,读写速度可以做得很快,不需要考虑磁头和磁盘之间的磨损。虽然这个距离很小,但是非接触就是非接触。

同志们都不是傻子,高振东这么一解释,他们就马上明白了这个东西的先进之处和巨大潜力。

池总工边听边赞叹:“这个原理好!比磁感应读取要先进得多,而且解决了接触式读取的重大缺陷。”

另外一位同志却是有些不解:“那写入呢?还是要接触的啊。”

这次是池总工自己就给他解释了:“你傻啊,写入也可以非接触,只要把写入磁头的功率做大一点,写入是没问题的。读取之所以要接触,是因为盘上的磁性材料在写入后剩磁是有限的,不接触读不出来,但是写入就没这个问题,磁头的写入功率,是可以做大的!”

高振东很是满意,看看,同志们都会抢答了!

“可是这个技术这么好,为什么花旗人没有考虑这种技术?”运算所的一位年轻同志道。

高振东摇摇头:“我估计不是没考虑,而是他们有解决不了的问题,比如材料,比如控制……暂时他们还做不到。”

材料……又是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